一种引流线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88511发布日期:2020-07-07 14:20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流线连接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引流线固定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流线连接管。



背景技术:

氧化锌高压避雷器的高压接线端采用两个段子重合安装,即有两个接触点,长时间的运行,接触面和紧固螺丝的接触电阻增大,由于存在连个接触点,由于接触电阻增大导致发热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可能会将接触点烧毁导致线路缺相,并且由于接触点被烧毁导线跌落垂到地面上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线连接管,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引流线连接管,包括两根导线连接管和固定连接部,所述导线连接管和固定连接部通过柔性导体连接,所述导线连接管上设置有封闭端和开口端,所述封闭端与所述柔性导体连接,所述开口端用于插接导线,所述导线连接管侧壁上设置有贯穿侧壁的加热孔;所述固定连接部包括两侧板和活动连接组件,所述柔性导体连接在所述两侧板相背的侧面上,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所述固定压板和所述活动压板通过螺杆配合螺帽固定。

进一步,还包括过渡加固头,所述过渡加固头设置在所述导线连接管靠近所述开口端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过渡加固头为橡胶管。

进一步,所述过渡加固头内壁中间段设置有突起的环状台阶,所述导线连接管外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环状台阶匹配的环状凹槽。

进一步,所述开口端出口设置有弧形面。

进一步,所述加热孔为斜孔,其倾斜走向表征为所述加热孔位于所述导线连接管外壁上的出口靠近所述开口端,所述加热孔位于所述导线连接管内壁上的出口靠近所述封闭端。

进一步,每根所述导线连接管上设置有3个绕导线连接管圆周均匀分布的所述加热孔。

进一步,所述活动压板和两侧板通过卡销连接,所述固定压板与两侧板固定连接,使所述固定压板和活动压板互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提供一种引流线连接管,只需要通过固定连接部这一个接触点进行连接,降低发热故障产生的可能性,并且在导线连接管上设置加热孔,确保在进行上下行导线连接时的紧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面接触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线连接管和柔性导体结构示意图。

1-导线连接管;11-弧形面;12-环状凹槽;13-开口端;14-封闭端;2-固定连接部;21-固定压板;22-活动压板;23-侧板;3-加热孔;4-柔性导体;5-过渡加固头;51-环状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

一种引流线连接管,包括两根导线连接管1和固定连接部2,导线连接管1和固定连接部2通过柔性导体4连接,导线连接管1上设置有封闭端14和开口端13,封闭端14与柔性导体4连接,开口端13用于插接导线,导线连接管1侧壁上设置有贯穿侧壁的加热孔3;固定连接部2包括两侧板23和活动连接组件,柔性导体4连接在两侧板23相背的侧面上,活动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压板21和活动压板22,固定压板21和活动压板22通过螺杆配合螺帽固定。

整个连接管装置只设置有一个接触连接点,即固定连接部2,而上下行的导线则通过两根导线连接管1预先进行焊接,在焊接时通常采用锡焊的方式,在进行锡焊时,由于焊接点在管体内部,难以避免有完全融化的焊锡以及气孔,这样的焊接实际上不严密的,其由于存在气孔其接触面在长时间的运行下被氧化,在过流或过压的运行状态下依然存在严重的发热情况,本装置通过设置加热孔,让电烙铁头可以伸进管体内部进行加热,保证焊锡能够被完全融化,形成致密的连接部,形成一体化的连接;

在进行接触点连接时,提供了两块压板,根据现场的安装条件,可以有大致两种连接方式,一是通过两块压板压接到连接点上,然后通过螺杆配合螺帽进行紧固,此时可以设置两个螺帽来加固连接,另一种方式是连接点无法被两块压板包裹,那么通过固定压板21来与连接点进行连接;

导线连接管1和固定连接部2之间通过柔性导体4进行连接,这里的柔性导体指的是可以有一定形变裕度的导体,比如说外部为金属波纹管内部为的铜丝线芯的导体,类似这样的可以有一定形变裕度的导体都可以作为此处的柔性导体4来使用;上下行的导线为了保证连接一般都会有一定长度的多余,在室外环境下长期运行,势必会存在大风大雨等天气,导线会晃动,采用柔性连接导线晃动的能量部分被连接体吸收,降低接触点的受力,保护连接点,确保连接能够长期可靠的运行。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过渡加固头5,过渡加固头5设置在导线连接管1靠近开口端13的外壁上。

导线连接管1作为具有一定刚度的材料,在与导线进行焊接后,就形成了一个具有刚度的连接体,那么对于导线来说,由上述可知,导线的晃动是不可避免的情况,长期的晃动会导致连接体边缘处的导线密度变化甚至折断,这种情况就类似于手机充电器的接头处容易损坏一样,但是这里导线的损坏不限于像手机充电线折断情况,其物理密度的变化会导致电阻变化,依然会出现发热的情况,而这个过渡加固头5可以吸收晃动能量,减小晃动幅度,对导线形成保护。作为优选的,过渡加固头5为橡胶管,利用橡胶体容易吸收震动能量的特性来制作这个过渡加固头5,可以提高其使用效果。

作为优选的,过渡加固头5内壁中间段设置有突起的环状台阶51,导线连接管1外壁上设置有与环状台阶51匹配的环状凹槽12。

这里提供一种过渡加固头5与导线连接管1的连接方式,将一个环状台阶51设置在过渡加固头5内部的中间段,相较与常规的将连接处设置在端头处,其对于能量的吸收,以及对振动的抑制能力更加突出,这是因为套接在导线连接管1上的部分依然是过渡加固头5上的部分,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当存在振动等情况时,过渡加固头5位于导线连接管1以外的部分振动幅度由远及进逐渐减小,但是其作用力的削减幅度不大,会继续传递到连接体上,此时环状台阶51以后的部分能够继续吸收能量,以此来增强缓冲和过渡的效果。

作为优选的,开口端13出口设置有弧形面11,这里的弧形面11主要是存在于与导线接触的地方,如果采用常用的管体,出口处是直角状,会对导体有折断的倾向,设置弧形面以弱化这个负面影响。

作为优选的,加热孔3为斜孔,其倾斜走向表征为加热孔3位于导线连接管1外壁上的出口靠近开口端13,加热孔3位于导线连接管1内壁上的出口靠近封闭端14。

加热孔3的主要作用在于优化锡焊时的状态,由于加热孔3的设置,焊锡被融化后可能有溢出的风险,将加热孔3以上述表征的状态设置成斜孔,焊锡融化后的填充高度超过加热孔3位于导线连接管1内壁上的出口后,就可以完全包裹导线,就已经确保了连接的紧密和可靠,此时便可以封堵该加热孔,或者是用冰凉的物体对位于导线连接管1外壁的出口进行降温处理。

作为优选的,每根导线连接管1上设置有3个绕导线连接管圆周均匀分布的加热孔3,在围绕导线连接管圆周上设置加热孔3,形成多个加热点,进一步提高焊锡完全融化的效率和可靠度。

作为优选的,活动压板22和两侧板23通过卡销连接,固定压板21与两侧板23固定连接,使固定压板21和活动压板22互相平行,这种卡销连接可以是如附图中所示的带有形状的轨道槽和匹配的凸块进行配合连接,限制活动压板22只在调整其与固定压板21之间距离的方向上运动,并保持两压板之间平行,与连接对象之间形成严密的连接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坚直”、“水平”、“中心”、“顶”、“底”、“顶部”、“根部”、“内”、“外”、“外围”、“里侧”、“内侧”、“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其中,“里侧”是指内部或围起来的区域或空间。“外围”是指某特定部件或特定区域的周围的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组装”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和“~”表示的是两个数值之同的范围,并且该范围包括端点。例如:“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a~b”表示大于或等于a,且小于或等于b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