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变压器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8849发布日期:2020-08-07 18:0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变压器盖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压变换设备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变压器盖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伺服变压器用桥堆,该新型桥堆打破原来晶体管为4个二极管构成单桥的结构,将晶体管与铜排结合,晶体管采用二极管或可控硅或场效应管或igbt,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排列组合,元器件间用铜排直接焊接组成,构成一个整体晶体管模组。

部分现有的伺服变压器在进行接线操作时,需要将盖体拆除;而另外部分的伺服变压器的接线柱裸露在外,盖体不能够对接线柱起到防护作用。

如何设计一种方便接线且能够对接线柱起到防护作用的伺服变压器盖体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伺服变压器盖体,方便接线且能够对接线柱起到防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变压器盖体,用于伺服变压器,所述伺服变压器包括伺服模块,所述伺服模块包括基板,和形成在所述基板上的多个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位于所述基板面向所述盖体侧;所述接线柱上设有接线孔和压线螺纹孔,所述压线螺纹孔的一端与所述接线孔连通,所述压线螺纹孔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柱的端面;所述盖体上设有容纳所述接线柱的第一腔体、与所述接线孔对应的穿线孔和与所述压线螺纹孔对应的操作孔。

优选地,所述伺服变压器还包括散热模块,所述盖体与所述散热模块固定连接,所述伺服模块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散热模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盖体朝向所述散热模块的端面上设有凸台结构,所述散热模块朝向所述盖体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结构相对应的凹槽结构,所述凸台结构能够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嵌合。

优选地,所述盖体朝向所述散热模块的端面上设有凹槽结构,所述散热模块朝向所述盖体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结构相对应的凸台结构,所述凹槽结构能够与所述凸台结构相嵌合。

优选地,所述盖体通过紧固件与所述散热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盖体的四个边角位置各设有一个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散热模块的四个边角上各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对应的第三通孔,和一个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为多个,且与所述接线柱一一对应。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腔体由隔板分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该实用新型的伺服变压器盖体具有容纳接线柱的第一腔体,能够对接线柱起到防护作用,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另一方面,接线时,线缆的端部穿过穿线孔并伸入接线柱的接线孔内,可以借助于螺丝刀等工具将螺钉安装在压线螺纹孔内,螺钉的前端将线缆的端部压紧,从而完成接线。在不拆除盖体的情况下完成了接线,提高了接线操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伺服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伺服变压器的一个视角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伺服变压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伺服变压器的右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伺服变压器盖体的一个视角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伺服变压器盖体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中,

1-盖体,101-第一腔体,102-穿线孔,103-操作孔,104-凸台结构,105-内凹部,106-第一通孔,107-隔板,2-伺服模块,201-基板,202-接线柱,2021-接线孔,2022-压线螺纹孔,3-散热模块,301-第二腔体,302-凹槽结构,303-散热翅片,304-第二通孔,305-螺纹孔,4-导热层,5-散热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如图1至7所示,一种智能伺服变压器(以下简称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盖体1、伺服模块2和散热模块3。所述伺服模块2位于所述盖体1和所述散热模块3之间,所述盖体1与所述散热模块3固定连接。所述伺服模块2包括基板201,所述基板201与所述散热模块3导热连接。

该智能伺服变压器将伺服模块2固定在盖体1和散热模块3之间,能够为伺服模块2提供防护;并且,该智能伺服变压器能够利用散热模块3为基板201散热,具有良好的散热效果。

所述伺服模块2还包括形成在所述基板201上的多个接线柱202,所述接线柱202位于所述基板201背向所述散热模块3侧,接线柱202与基板201固定连接。上述伺服模块2例如可以为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晶体管模组。

该盖体1的下部设有向下开口的第一腔体101,用于为上述接线柱202提供容纳空间。该第一腔体10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利用隔板107在盖体1的内部分隔出多个第一腔体101,每个第一腔体101与一个接线柱202对应,从而能够隔离线缆,避免多个线缆的端部接触形成短路,提高了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所述接线柱202上设有接线孔2021和压线螺纹孔2022,所述压线螺纹孔2022的一端与所述接线孔2021连通,所述压线螺纹孔202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接线柱202的端面。所述盖体1上设有与所述接线孔2021对应的穿线孔102,和与所述压线螺纹孔2022对应的操作孔103。

接线时,线缆的端部穿过穿线孔102并伸入接线柱202的接线孔2021内,可以借助于螺丝刀等工具将螺钉安装在压线螺纹孔2022内,螺钉的前端将线缆的端部压紧,从而完成接线。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上述接线柱202可以为多个,可以分别操作完成接线。盖体1一方面便于接线,而且能够为变压器内部的伺服模块2提供防护。

所述散热模块3上设有容纳至少部分所述基板201的第二腔体301。散热模块3的基板201可以完全嵌入第二腔体301中,或者基板201的厚度大于第二腔体301的深度均可。本实施例中,散热模块3的厚度与第二腔体301的深度相同,从而可以利用盖体1将基板201压紧在散热模块3上。

为了提高基板201与散热模块3的热传递效果,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01与所述散热模块3通过导热层4连接。上述导热层4例如可以为导热硅脂。导热硅脂可以将伺服模块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散热模块3,从而维持伺服模块2运转。

所述散热模块3包括多个散热翅片303。该散热模块3优选采用铜或者铝合金材质,多个散热翅片303增大了散热模块3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了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散热模块3的表面喷涂散热涂层5,该散热涂层5优选为石墨烯。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热导率和热辐射系数,远高于其他的导热金属。采用石墨烯作为散热涂层5大幅的提高了散热模块3的散热效果。

所述散热翅片303的表面形成有凸凹结构。上述凸凹结构例如可以条状的凸起和凹槽,也可以为点状的凸起或者凹槽,上述凸凹结构进一步增大了散热模块3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果。

对于盖体1和散热模块3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的四个边角位置各设有一个内凹部105和第一通孔106;相应地,所述散热模块3的四个边角上各设有一个与内凹部105相对应的第二通孔304,和一个与第一通孔106相对应的螺纹孔305。

利用螺钉可以穿过上述第一通孔106并与螺纹孔305螺纹连接,可以将盖体1和散热模块3固定连接。内凹部105和第二通孔304对应,从而可以利用螺钉将变压器固定在需要的位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盖体1与散热模块3之间连接的紧固性,所述盖体1朝向所述散热模块3的端面上设有凸台结构104;所述散热模块3朝向所述盖体1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结构104相对应的凹槽结构302,所述凸台结构104能够与所述凹槽结构302相嵌合。凸台结构104和凹槽结构302能够实现盖体1和散热模块3之间的准确定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盖体1与散热模块3之间的密封性。

上述凸台结构也可以形成在散热模块3朝向所述盖体1的端面上;相应地,上述凹槽结构也可以形成在盖体1朝向散热模块3的端面上,也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