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9172发布日期:2020-08-05 01:2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绝缘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



背景技术:

接线端子作为电子元件、电器等的连接组件,能起到接线及通电的效果,实现接线通电的良好接驳功能,是一种电器连接及接线端子与接线端子之间连接的重要接线部件。现有的一些接线端子是采用拔盖与金属连接件配合的方式实现一步接线和一步脱线的功能,方便了接线和脱线等。一般上,这类接线端子由几大部件组成,分别是由外壳与压盖组成的绝缘外壳结构、置于外壳结构空腔内的金属连接件、从外壳顶部穿入外壳结构空腔内与金属连接件接触或抵压金属连接件的拔盖,大致原理是:通过施力于拔盖按压金属连接件的弹性片形成弹性片下压并与金属连接件的固定插片形成一定间隙,导线插入外壳内并处于此间隙中后,然后把拔盖复位,此时,弹性片由于在弹力的作用下其顶部卡紧导线与固定片之间形成稳固的接线;脱线时,也只需拨起拔盖施力于弹性片,弹性片不再卡紧导线,即可实现导线的脱出形成脱线的目的。原则上,金属连接件是固定于外壳结构内并限位金属连接件的固定部分不可移位,只有弹性片在拔盖的作用下才形变,同时拔盖部分与外壳结构也形成配合安装,外壳结构不但起到绝缘作用,还具有限位金属连接件和限位拔盖等作用,也具有提高接线稳定性等功能。而现有的外壳结构有采用上下壳体配合组装和前后壳体配合组装等结构形式,所形成的内部空腔作为金属连接件的安装位置且作为限位作用,所以外壳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到金属连接件接线的稳定性等性能;而现有的外壳结构还存在着不少劣质产品,会导致整体接线端子的接线导电性能低下等,影响接线质量;且现有的外壳结构也没有一些专门针对金属连接件的结构而设计的方案能令金属连接件稳定紧凑地固定于外壳内,或者是没有多点定位金属连接件的受力点形成固定安装的结构;因此,现有的外壳结构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该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均采用一体结构的外壳和压盖组成,外壳和压盖组装后形成固定紧凑的结构,金属连接件置于内部空腔内并由其限位固定,只有弹性片在拔盖的作用下才会形变,金属连接件的其他固定部分均被定位限死,且组成的外壳结构还可实现插线/脱线作用、提高接线的稳定性、提高了拔盖动作的流畅性和按压稳定性,还能限定了导线接线后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包括相互配合安装固定的外壳和压盖,外壳和压盖配合安装形成一个内部空腔并把与导线形成接线效果的金属连接件固定限位于内部空腔内,外壳和压盖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外壳前端设有至少两个容许对应的导线各自插入内部空腔内的插线口,后端为比外壳外形尺寸小的插头端;外壳顶部为由插线口顶部向外壳后端延伸的插板组件,插板组件包括至少两条插板,插板一端与插线口顶部固定形成一体,插板另一端插入压盖内形成安装固定,相邻插板的侧部之间及靠近外壳侧部的插板外侧与外壳外侧部之间均留有容许接线端子的拔盖插入内部空腔内的拔盖插入间隙,插板的两侧面均内陷有与拔盖的转动头配合安装的滑槽;插线口底部向内部空腔方向延伸有定位及压紧金属连接件弹性片固定一端的定位凸头,定位凸头与内部空腔的底部形成一定位腔槽,金属连接件的弹性片固定一端置于定位腔槽内;所述的压盖内侧面设有与外壳的插头端配合安装的插座槽,压盖内的上部设有容许金属连接件背部顶面的固定插片插入的插片限位插槽,压盖内位于插片限位插槽下方设有顶紧金属连接件背部金属面的定位板,相邻定位板及压盖侧面与最外侧定位板之间形成有对应金属连接件背部各穿线孔的穿线定位槽;所述的外壳或/和压盖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接电情况的测试口。

上述与外壳结构配置组成整体接线端子的金属连接件和拔盖的大体结构如下:金属连接件包括有横向设置的固定插片、固定插片底部向下延伸成一体结构并设有穿线孔的穿线片、与穿线片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在底板一端向内及向上延伸至抵达穿线孔顶部的弹性体,固定插片与穿线片形成类似横截面为类似“7”的形状,底板与弹性片形成类似横截面为“ゝ”的形状。拔盖由手柄部和从手柄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分支对称结构的两块按压板,两块按压板的内侧设有滑入插板滑槽内的转动头,拔盖从拔盖插入间隙伸入内部腔体后,转动头装入滑槽内,按压板的底部贴紧弹性片顶面或施加小于弹性片复位弹性的力于弹性片上(弹性片没有形变产生),拔盖的手柄平躺或轻微翘起于外壳的前端并凸出很小的一部分。拔盖安装入外壳结构内后,当拔盖被拨起时,拔盖的按压端下压金属连接件的弹性片,拨盖被拨起至90度或大于90度时,拨盖按压端按压弹性片至最大形变幅度,形成良好的接线效果;如拨盖拨起小于90度时,容易因拨起角度较小和施加压力的不足被弹性片在复位作用力下令拨盖打开不成功,退回至初始状态,或令弹性片被压下的距离较小,导致接线的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头端于外壳侧面和底面向后端方向凸出并与外壳侧面和底面形成二级台阶状,外壳的插头端位于内侧,外壳侧面和底面位于外侧;所述的插座槽由与插头端的侧部配合插接的侧部插槽和与插头端的底部配合插接的底部插槽组成;所述的压盖上部设有与插板插入端配合的插板插槽;所述的插头端与插座槽的安装固定及插板与插板插槽的安装固定通过粘结固定或超声波焊接固定或卡扣组件扣接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卡扣组件包括设于插头端底面并凸出的底面卡凸头、设于插板顶面并凸出的顶面卡凸头、设于底部插槽底部与底面卡凸头配合扣紧的底部卡槽口、设于插板插槽的顶部与顶面卡凸头配合扣紧的顶部卡槽口,还可以包括设于插头端侧部的侧部卡凸头和设于侧部插槽上与侧部卡凸块配合扣紧的侧部卡槽口;带有顶面卡凸头的插板插入端部为插板插头并于插板底部延伸出来,插板插头插入插板插槽后插板与压盖形成对接拼合安装固定,每个插板插头对应各自的插板插槽形成固定扣紧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凸头为三角状或梯形状或菱形状使定位腔槽的空间由外至内逐渐收窄。

进一步的,所述的定位板顶紧金属连接件相邻穿线孔之间的金属面,穿线孔与穿线定位槽为正对面向设置,定位槽以定位板形成分隔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的穿线定位槽的槽口大于穿线孔的孔口或小于穿线孔的孔口,穿线孔的孔口和穿线定位槽的槽口均大于导线金属端的横截面口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插片限位插槽的两侧向顶部延伸有凸出的弧形凸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测试口设于压盖后端。

或者是,所述的外壳前端和压盖后端分别设有外壳测试口和压盖测试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壳与压盖安装扣接后四角为圆角的矩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均采用一体结构的外壳和压盖组成,外壳和压盖组装后形成固定紧凑的结构,金属连接件置于内部空腔内并由其限位固定,只有弹性片在拔盖的作用下才会形变,金属连接件的其他固定部分均被定位限死,且组成的外壳结构还可实现插线/脱线作用、提高接线的稳定性、提高了拔盖动作的流畅性和按压稳定性,还能限定了导线接线后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一种接线端子连接器的外壳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外壳的主视图;

图3是外壳的后视图;

图4是外壳的俯视图;

图5是外壳的仰视图;

图6是外壳的立体图;

图7是外壳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8是压盖的主视图;

图9是压盖的后视图;

图10是压盖的俯视图;

图11是压盖的仰视图;

图12是压盖的立体图;

图13是压盖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14是采用穿线定位槽的槽口小于穿线孔的孔口的压盖与金属连接件安装后的局部剖面图;

图15是采用穿线定位槽的槽口大于穿线孔的孔口的压盖与金属连接件安装后的局部剖面图;

图16是整体接线端子的示意图;

图17是整体接线端子的剖面图;

图18是接线端子与导线未接线时的剖面图;

图19是接线端子的拔盖拨起时与导线未接线时的剖面图;

图20是接线端子与导线接线后的剖面图;

图21是接线端子与导线脱线后的剖面图;

图22是外壳采用三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3是压盖采用三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4是外壳采用五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5是压盖采用五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6是外壳采用二位接线结构和超声波焊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27是压盖采用二位接线结构和超声波焊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28是外壳采用三位接线结构和超声波焊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29是压盖采用三位接线结构和超声波焊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0是外壳采用五位接线结构和超声波焊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1是压盖采用五位接线结构和超声波焊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32是整体接线端子的安装采用超声波焊接方式的剖面图;

图33是外壳采用二位接线结构和卡扣组件采用上下及侧部卡扣结构的示意图;

图34是压盖采用二位接线结构和卡扣组件采用上下及侧部卡扣结构的的示意图;

图35是外壳采用五位接线结构和卡扣组件采用上下及侧部卡扣结构的的示意图;

图36是压盖采用五位接线结构和卡扣组件采用上下及侧部卡扣结构的的示意图;

图37是压盖采用五位接线结构和卡扣组件采用上下及侧部卡扣结构的的示意图;

图38是压盖采用五位接线结构和卡扣组件采用上下及侧部卡扣结构的的示意图;

图39是实施例2的整体接线端子的剖面图;

图40是实施例2的外壳采用二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1是实施例2的外壳采用二位接线结构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2是实施例2的压盖采用二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3是实施例2的压盖采用二位接线结构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4是实施例2的外壳采用三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5是实施例2的外壳采用三位接线结构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6是实施例2的压盖采用三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7是实施例2的压盖采用三位接线结构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48是实施例2的外壳采用五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49是实施例2的外壳采用五位接线结构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图50是实施例2的压盖采用五位接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51是实施例2的压盖采用五位接线结构的另一方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描述的一种接线端子的外壳结构,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图20和图21所示,外壳结构包括相互配合扣接安装的外壳1和压盖2,该外壳结构为具有两位插线方式的外壳结构,外壳和压盖配合安装形成一个内部空腔并把与导线3形成接线效果的金属连接件4固定限位于内部空腔内,外壳和压盖均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的外壳前端设有两个容许对应的导线各自插入内部空腔内的插线口5,后端为比外壳外形尺寸小的插头端25;外壳顶部为由插线口顶部向外壳后端延伸的插板组件6,插板组件包括两条插板7,插板一端与插线口顶部固定形成一体,插板另一端插入压盖内形成扣接,相邻插板的侧部之间及靠近外壳侧部的插板外侧与外壳外侧部之间均留有容许接线端子的拔盖插入内部空腔内的拔盖插入间隙8,插板的两侧面均内陷有与拔盖9的转动头配合安装的滑槽10;插线口底部向内部空腔方向延伸有定位及压紧金属连接件弹性片固定一端的定位凸头11,定位凸头与内部空腔的底部形成一定位腔槽12,金属连接件的弹性片固定一端置于定位腔槽内;所述的压盖内侧面设有与外壳的插头端配合卡紧的插座槽13,压盖内的上部设有容许金属连接件背部顶面的固定插片插入的插片限位插槽14,压盖内位于插片限位插槽下方设有顶紧金属连接件背部金属面的定位板15,相邻定位板及压盖侧面与最外侧定位板之间形成有对应金属连接件背部各穿线孔27的穿线定位槽16。

上述与外壳结构配置组成整体接线端子的金属连接件和拔盖的大体结构如下:金属连接件包括有横向设置的固定插片、固定插片底部向下延伸成一体结构并设有穿线孔的穿线片、与穿线片底部固定连接的底板、在底板一端向内及向上延伸至抵达穿线孔顶部的弹性体,固定插片与穿线片形成类似横截面为类似“7”的形状,底板与弹性片形成类似横截面为“ゝ”的形状。拔盖由手柄部和从手柄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分支对称结构的两块按压板,两块按压板的内侧设有滑入插板滑槽内的转动头,拔盖从拔盖插入间隙伸入内部腔体后,转动头装入滑槽内,按压板的底部贴紧弹性片顶面或施加小于弹性片复位弹性的力于弹性片上(弹性片没有形变产生),拔盖的手柄平躺或轻微翘起于外壳的前端并凸出很小的一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插头端于外壳侧面和底面向后端方向凸出并与外壳侧面和底面形成二级台阶状,外壳的插头端位于内侧,外壳侧面和底面位于外侧;所述的插座槽由与插头端的侧部配合插接的侧部插槽19和与插头端的底部配合插接的底部插槽20组成;所述的压盖上部设有与插板插入端配合的插板插槽22;所述的插头端与插座槽的安装固定及插板与插板插槽的安装固定通过卡扣组件扣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卡扣组件包括设于插头端底面并凸出的底面卡凸头17、设于插板顶面并凸出的顶面卡凸头18、设于底部插槽底部与底面卡凸头配合扣紧的底部卡槽口21、设于插板插槽的顶部与顶面卡凸头配合扣紧的顶部卡槽口23;带有顶面卡凸头的插板插入端部为插板插头并于插板底部延伸出来,插板插头插入插板插槽后插板与压盖形成对接拼合安装固定,每个插板插头对应各自的插板插槽形成固定扣紧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凸头为向下轻微倾斜设置的菱形状使定位腔槽的空间由外至内逐渐收窄。定位凸头也可为梯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定位板顶紧金属连接件相邻穿线孔之间的金属面,穿线孔与穿线定位槽为正对面向设置,定位槽以定位板形成分隔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穿线定位槽的槽口小于穿线孔的孔口,如图14所示;也可以是穿线定位槽的槽口大于穿线孔的孔口,能令导线金属较容易穿入穿线定位槽内并到达穿线定位槽的最深壁面,即导线金属端可穿入到达至穿线定位槽的封闭面,增大导线金属端接线的接触面积,提高接线的稳定性,如图15所示。穿线孔的孔口和穿线定位槽的槽口均大于导线金属端的横截面口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插片限位插槽的两侧向顶部延伸有凸出的弧形凸头2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盖后端上设置有用于测试接电情况的测试口26,测试口设于穿线定位槽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壳与压盖安装扣接后四角为圆角的矩形状。

如图22、图23、图24、图25所示,本实施例1的外壳结构的外壳和压盖也可采用三位插线方式或五位插线方式的外壳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插头端与插座槽的安装固定及插板与插板插槽的安装固定还可以通过粘结固定或超声波焊接固定,如图26、图27、图28、图29、图30、图31、图32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卡扣组件的结构还增加设于插头端侧部的侧部卡凸头29和设于侧部插槽上与侧部卡凸块配合扣紧的侧部卡槽口30,即采用顶部卡扣安装、底部卡扣安装和侧部卡扣安装的固定,如图33、图34、图35、图36、图37、图38所示。也可以单纯采用侧部卡凸头和侧部卡槽口的侧部卡扣安装的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变,具体如下:

本实施例的外壳前端和压盖后端分别设有外壳测试口27和压盖测试口28,定位凸头为三角状,使定位腔槽的空间由外至内逐渐收窄,该外壳结构的外壳和压盖也可采用二位插线方式或三位插线方式或五位插线方式的外壳结构;如图39、图40、图41、图42、图43、图44、图45、图46、图47、图48、图49、图50和图51所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