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倍率冲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7168发布日期:2020-08-05 01:18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倍率冲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倍率冲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组。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电源,具有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工作温度范围宽、体积小、寿命长、环保的优点,迅速成为电源市场的新庞,并广泛地应用到电动汽车、储能、移动通信等领域中,锂离子电池组为通过多个电芯体单体通过串联或者并联或者串并联组合得到大容量高倍率的电源,其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源。

目前的锂离子电池组在提高冲放电性能上一般采用改变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的结构,来提高电池组的高倍率冲放电性能,但是使用过程电池内部会产生的热量,热量由电池外壳传导至空气中进行散发,散热效率很低,使用中热量会不断的积累,热量长时间散发不出去会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出现电池鼓包,严重使会出现电池损坏起火,威胁使用者的安全,安全隐患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倍率冲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组,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倍率冲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组,包括框架和固定安装在所述框架内部的若干个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外壳、负极材料、正极材料、正极耳、负极耳和电解质隔膜,所述负极材料和所述正极材料均固定安装在所述外壳内部,所述负极材料和所述正极材料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电解质隔膜,所述外壳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正极耳,所述正极耳底部与所述正极材料固定连接,所述外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所述负极耳,所述负极耳顶部与所述负极材料固定连接,所述负极耳内部具有空腔,所述负极耳内部设置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顶部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为中空结构,所述安装块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另一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锂电池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为中空结构,所述保护壳内部具有干粉。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高度小于所述负极耳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框架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和所述锂电池数量相同的定位孔,若干个所述锂电池分别固定安装在若干个所述定位孔内部。

优选的,所述框架上下两端均具有金属板,位于所述金属板上方的所述定位孔与所述正极耳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框架下方的所述金属板与所述负极耳固定连接。

优选的,位于下方的所述金属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数量与所述锂电池数量相同。

优选的,所述透气孔与所述通孔直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锂电池负极耳内部设置有安装块,安装块内部的散热翅片通过导热板和锂电池连接,在使用时锂电池发热产生的热量会向下通过导热板传导到散热翅片上,散热翅片会将热量通过通孔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可以对锂电池进行散热处理,在锂电池冲放电时可以对锂电池进行散热处理,防止锂电池过热出现鼓包的情况,降低危险性,在散热不及时锂电池过热破损或起火时,保护壳会破碎使保护壳内部的干粉会向下附着到锂电池上,将锂电池完全覆盖住,可以将起火的锂电池扑灭,提高安全性,可以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的锂电池上,减少损失。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锂电池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金属板和透气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11、定位孔;2、锂电池;21、外壳;22、负极材料;23、正极材料;24、正极耳;25、负极耳;26、电解质隔膜;3、保护壳;31、干粉;4、安装块;41、通孔;42、散热翅片;421、导热板;5、金属板;51、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倍率冲放电性能的锂离子电池组,包括框架1和固定安装在框架1内部的若干个锂电池2,锂电池2包括外壳21、负极材料22、正极材料23、正极耳24、负极耳25和电解质隔膜26,负极材料22和正极材料23均固定安装在外壳21内部,负极材料22和正极材料23之间固定连接有电解质隔膜26,外壳21顶部固定连接有正极耳24,正极耳24底部与正极材料23固定连接,外壳21底部固定连接有负极耳25,负极耳25顶部与负极材料22固定连接,负极耳25内部具有空腔,负极耳25内部设置有安装块4,安装块4顶部与外壳21固定连接,安装块4为中空结构,安装块4内部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42,散热翅片42顶部固定连接有导热板421,导热板421另一端与外壳21固定连接,安装块4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41,锂电池2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壳3,保护壳3为中空结构,保护壳3内部具有干粉31。

本实施方案中:若干个锂电池2安装在框架1内部,若干个锂电池2和框架1之间组成锂离子电池组,锂电池2包括外壳21、负极材料22、正极材料23、正极耳24、负极耳25和电解质隔膜26,负极材料22和正极材料23安装在外壳21内部,电解质隔膜26安装在负极材料22和正极材料23之间,负极材料22采用石墨材质,且呈球形片层结构,有利于锂离子从各个方向嵌入和脱出,可以减少锂离子在固相中扩散的电阻,可以提高电极的高倍率性能,进而提高锂电池2的高倍率冲放电性能,在锂电池2冲放电时,锂电池2会发热,锂电池2负极耳25内部设置有安装块4,安装块4内部设置有散热翅片42,散热翅片42通过导热板421和锂电池2连接,锂电池2发热时产生的热量会向下通过导热板421将热量传导到散热翅片42上,经散热翅片42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可以对锂电池2进行散热处理,散热后的空气向下通过安装块4底部的若干个通孔41排出,在锂电池2冲放电时可以对锂电池2进行散热处理,防止锂电池2过热出现鼓包的情况,降低危险性,在散热不及时锂电池2过热破损或起火时,锂电池2外部的保护壳3会破碎,保护壳3内部的干粉31会向下附着到锂电池2上,干粉31将锂电池2完全覆盖住,进而将起火的锂电池2扑灭,提高了安全性,若干个锂电池2之间相互之间不接触,在一个锂电池2出现事故损坏时,不会蔓延到其他的锂电池2上,减少损失,若干个锂电池2独立存在,可以单独进行每个锂电池2的更换。

在图1和图2中:安装块4的高度小于负极耳25的高度;安装块4可以完全进入到负极耳25内部,不会妨碍到通过金属板5将若干个锂电池2的负极耳25连接在一起。

在图3中:框架1内部开设有若干个和锂电池2数量相同的定位孔11,若干个锂电池2分别固定安装在若干个定位孔11内部;通过定位孔11对锂电池2的位置进行限制,使锂电池2保持在固定的位置。

在图3和图5中:框架1上下两端均具有金属板5,位于框架1上方的金属板5与正极耳24固定连接,位于框架1下方的金属板5与负极耳25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金属板5上开设有若干个透气孔51,透气孔51数量与锂电池2数量相同,透气孔51与通孔41直径相同;通过金属板5可以将若干个锂电池2的正极耳24和负极耳25连接在一起,金属板5的一端设置有充电线,通过充电线即可对电池组进行充电,通过金属板5还可以对锂电池2进行二次固定,提高锂电池2安装到框架1内部后的稳定性,和锂电池2负极耳25连接的金属板5上设置有和锂电池2数量相同的透气孔51,金属板5将若干个锂电池2的负极耳25连接起来后,透气孔51正好位于负极耳25内空腔的上方,在充放电时散热翅片42可以对锂电池2进行散热,散热后的空气可以从安装块4上的通孔41排出,空气顺势向下通过透气孔51排出,可以给散热后的空气留出流通通道,方便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若干个锂电池2安装在框架1内部,若干个锂电池2和框架1之间组成锂离子电池组,在锂电池2冲放电时,锂电池2会发热,锂电池2发热时产生的热量会向下通过导热板421将热量传导到散热翅片42上,经散热翅片42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可以对锂电池2进行散热处理,散热后的空气向下通过安装块4底部的若干个通孔41排出,在锂电池2冲放电时可以对锂电池2进行散热处理,防止锂电池2过热出现鼓包的情况,降低危险性,在散热不及时锂电池2过热破损或起火时,锂电池2外部的保护壳3会破碎,保护壳3内部的干粉31会向下附着到锂电池2上,干粉31将锂电池2完全覆盖住,进而将起火的锂电池2扑灭,提高了安全性,减少损失。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