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伸缩绝缘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9160发布日期:2020-06-20 15:1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电力伸缩绝缘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操作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伸缩绝缘杆。



背景技术:

电力伸缩绝缘杆是用于短时间内对带电设备进行操作的绝缘工具,操作杆伸缩杆连接主要由可伸缩本体和连接件两部分组成。传统电力伸缩绝缘杆的连接件与可伸缩本体是通过固定胶直接固定,在使用过程中,电力伸缩绝缘杆受力上推、下拉,由于可伸缩本体和连接件的连接部位只靠固定胶固定,因此频繁使用几次后连接部位会出现脱胶现象,造成一些固定不牢靠和不安全隐患,使用寿命降低,且稳定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力伸缩绝缘杆,该电力伸缩绝缘杆具有较强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力伸缩绝缘杆,包括可伸缩本体和连接件,所述可伸缩本体包括依次嵌套的至少两节绝缘杆,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外径最小的所述绝缘杆的前端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件与外径最小的所述绝缘杆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并通过连接加强件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内螺纹末端设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能与外径最小的所述绝缘杆的前端端面相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起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加强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处的粘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加强件为第一螺纹紧固件,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有第一穿孔,外径最小的所述绝缘杆的前端侧壁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穿孔和所述第一螺纹孔中并与所述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穿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穿孔沿所述连接件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沿外径最小的所述绝缘杆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与多个所述第一穿孔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节所述绝缘杆的结合处,外径较小的绝缘杆的后端外壁设有第一凸缘,外径较大的绝缘杆的前端内壁设有第二凸缘,相邻两节所述绝缘杆的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能相互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节所述绝缘杆的结合处,外径较小的所述绝缘杆的后端侧壁设有第二螺纹孔,外径较大的所述绝缘杆的前端设有贯穿其第二凸缘和侧壁的第二穿孔,相邻的两节所述绝缘杆能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二穿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紧固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节所述绝缘杆的前端外壁分别套设有第三凸缘,且相邻两节所述绝缘杆的第三凸缘能相互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节所述绝缘杆的前端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凸缘设有第二内螺纹,每节所述绝缘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凸缘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且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处设有粘胶;或者,

每节所述绝缘杆的前端侧壁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凸缘的侧壁设有第三穿孔,每节所述绝缘杆与对应的所述第三凸缘通过穿设于所述第三穿孔且与所述第三螺纹孔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紧固件相连。

本实用新型电力伸缩绝缘杆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外径最小的绝缘杆的前端设置第一外螺纹和在连接件的一端设置第一内螺纹,将连接件与外径最小的绝缘杆通过上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同时通过连接加强件固定连接,实现可伸缩本体与连接件的紧密配合,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电力伸缩绝缘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力伸缩绝缘杆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可伸缩本体10,绝缘杆11,第三凸缘12,连接件20,限位凸起21,第一穿孔22,孔腔2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电力伸缩绝缘杆包括可伸缩本体10和连接件20,连接件20的一端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件20的另一端能与外部工具连接,外部工具例如验电工具、挑钩等;可伸缩本体10包括依次嵌套的至少两节绝缘杆11,外径最小的绝缘杆11(以下简称最小绝缘杆)的前端设有第一外螺纹,连接件20与外径最小的绝缘杆11通过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并通过连接加强件固定连接。其中,绝缘杆11靠近连接件20的一端定义为“绝缘杆11的前端”,绝缘杆11远离连接件20的一端定义为“绝缘杆11的后端”。

上述电力伸缩绝缘杆通过在外径最小的绝缘杆11的前端设置第一外螺纹和在连接件20的一端设置第一内螺纹,并将连接件20与外径最小的绝缘杆11通过上述第一内螺纹和第一外螺纹螺纹连接,同时通过连接加强件固定连接,实现可伸缩本体10与连接件20的紧密配合,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易损坏,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和减少成本。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20的第一内螺纹末端设有限位凸起21,该限位凸起21能与外径最小的绝缘杆11的前端端面相抵接。通过设置上述限位凸起21,可以在连接最小绝缘杆与连接件20时提醒操作者最小绝缘杆与连接件20的连接配合已到位,避免将最小绝缘杆旋入过多而导致连接部位的连接面减小,降低了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限位凸起21沿连接件20的周向设置,即限位凸起21可以沿连接件20的周向设置一周。具体地,如图3所示,连接件20开设有孔腔23,上述第一内螺纹设置在该孔腔23的侧壁(未图示),限位凸起21在孔腔23的侧壁沿连接件20的周向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加强件为设置在上述第一内螺纹与上述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处的粘胶(未图示)。具体连接时,先在最小绝缘杆的第一外螺纹处均匀涂抹粘胶后再与连接件20按螺纹设计方向旋转固定,等粘胶固化后最小绝缘杆与连接件20紧密接触,从而加强最小绝缘杆与连接件20的连接牢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加强件为第一螺纹紧固件,连接件20的侧壁设有第一穿孔22,外径最小的绝缘杆11的前端侧壁设有第一螺纹孔(未图示),第一螺纹紧固件依次穿设于第一穿孔22和第一螺纹孔中并与第一螺纹孔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紧固,提高连接件20在可伸缩本体10上的稳定性,使作业传力更稳定,且连接装拆容易,也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可选地,第一螺纹紧固件可以选用螺钉或者螺栓。

可选地,第一穿孔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穿孔22沿连接件20的周向间隔分布;第一螺纹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螺纹孔沿外径最小的绝缘杆11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第一螺纹孔与多个第一穿孔22一一对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节绝缘杆11的结合处,外径较小的绝缘杆11的后端外壁设有第一凸缘,外径较大的绝缘杆11的前端内壁设有第二凸缘,相邻两节绝缘杆11的第一凸缘与第二凸缘能相互抵接,以便在拉伸可伸缩本体10时限制相邻两节绝缘杆11的相对滑动距离,防止外径较小的绝缘杆11脱离外径较大的绝缘杆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相邻两节绝缘杆11的结合处,外径较小的绝缘杆11的后端侧壁设有第二螺纹孔,外径较大的绝缘杆11的前端设有贯穿其第二凸缘和侧壁的第二穿孔,相邻的两节绝缘杆11能通过穿设于第二穿孔与第二螺纹孔的紧固件相连。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作业过程中可以使处于拉伸状态的可伸缩本体10的相邻两节绝缘杆11之间通过紧固件穿设于对应的第二穿孔与第二螺纹孔而固定连接、不发生相对运动,防止可伸缩本体10在作业过程中受外力影响而收缩,影响正常作业。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每节绝缘杆11的前端外壁分别套设有第三凸缘12,且相邻两节绝缘杆11的第三凸缘12能相互抵接,以便在收缩可伸缩本体10时限制相邻两节绝缘杆11的相对滑动距离,防止外径较小的绝缘杆11过度伸入外径较大的绝缘杆11中。可选地,最小绝缘杆的前端外壁可以不设置第三凸缘12,在收缩可伸缩本体10时直接通过连接件20来代替其第三凸缘12与相邻的绝缘杆11的第三凸缘12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节绝缘杆11和与其对应的第三凸缘12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以在每节绝缘杆11的前端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第三凸缘12设有第二内螺纹,每节绝缘杆11与对应的第三凸缘12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螺纹连接,且第二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处设有粘胶,实现绝缘杆11与第三凸缘12的紧密配合,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易损坏,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和减少成本。或者,也可以在每节绝缘杆11的前端侧壁设有第三螺纹孔,第三凸缘12的侧壁设有第三穿孔,每节绝缘杆11与对应的第三凸缘12通过穿设于第三穿孔且与第三螺纹孔螺纹配合的第二螺纹紧固件相连,实现绝缘杆11与第三凸缘12的紧密配合,提高了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不易损坏,有助于延长使用寿命和减少成本。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伸缩本体10包括依次嵌套的四节绝缘杆11。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伸缩本体10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构造两节或者更多节数的绝缘杆1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外径最大的绝缘杆11的外壁设有防滑纹,防滑纹可以增大操作者的手与电力伸缩绝缘杆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部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部,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部。当一个部被认为是“连接”到另一个部,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