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43475发布日期:2020-07-04 01:1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强度的光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伏发电除了需要光伏电池组件,还需要在光伏电池组件上配备实现电力传输的光伏连接器,目前的光伏连接器主要以线缆连接器为主,其安装于光伏电池组件的正、负极引出线缆上,主要用于连接光伏电池组件之间,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从结构来看,光伏连接器主要分为正极连接器和用于与正极连接器对接的负极连接器。

由于光伏连接器长期用于户外恶劣的环境中,通常长达十年以上,因此对连接器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现有技术中的光伏连接器结构强度有限,并不利于长时间的使用。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高强度的光伏连接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伏连接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通过轴向加强筋和加强翼板的设计以增强对连接器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沿所述连接器本体周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的轴向加强筋;在所述连接器本体径向方向上,所述光伏连接器还具有垂直连接在所述轴向加强筋上的加强翼板;所述加强翼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所述第二加强筋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翼板设置在所述轴向加强筋上远离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一端,且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圆周方向上,所述加强翼板的宽度大于所述轴向加强筋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向加强筋设置有多个并沿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周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所述轴向加强筋之间沿连接器本体圆周方向连接有中间加强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至少两个的所述轴向加强筋上设置有所述加强翼板,且具有所述加强翼板的两个所述轴向加强筋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本体的直径小于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连接器为负极连接器,所述光伏连接器上还设置有套设在所述连接器本体外侧的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内侧壁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连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沿所述连接器本体的轴向方向贯穿的插脚穿孔;

所述加强环与所述第一加强筋之间通过防护连接板连接固定,所述防护连接板的内侧壁与所述连接器本体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插脚穿孔连通的插脚容置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伏连接器为正极连接器,所述光伏连接器上设置有弹性插脚,所述弹性插脚具有弹性板和设置在所述弹性板一端的倒钩,所述倒钩上设置有斜向导引部、抵接部和连接所述斜向导引部和所述抵接部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在所述弹性板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所述斜向导引部在所述弹性板上的投影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弹性板斜向相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按压部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弹性板所在的平面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器本体的周向上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并在连接器本体的轴向上设置连接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轴向加强筋,同时在轴向加强筋上设置有垂直于轴向加强筋的加强翼板,上述结构的设置对连接器的支撑强度更高,使连接器本体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的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负极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负极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正极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负极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6是图5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器本体,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轴向加强筋,14-加强翼板,15-中间加强筋,16-加强环,161-插脚穿孔,162-防护连接板,163-插脚容置槽,17-连接板,

2-弹性插脚,21-弹性板,22-倒钩,221-斜向导引部,222-抵接部,223-按压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公开了一种光伏连接器,包括连接器本体1,沿所述连接器本体1周向设置的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和连接所述第一加强筋11和所述第二加强筋12的轴向加强筋13。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径向方向上,所述光伏连接器还具有垂直连接在所述轴向加强筋13上的加强翼板14;所述加强翼板1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强筋11和所述第二加强筋12相连接。

通过轴向加强筋13、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的设置保证了连接器本体1的强度,同时在轴向加强筋13上设置加强翼板14,并且将加强翼板14的两端连接至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形成的加强结构其强度更高,能够更有效的起到加强作用。

加强翼板14可以设置在轴向加强筋13的侧面上,且加强翼板14自轴向加强筋13的侧面向连接器本体1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轴向加强筋13的两个侧面均可以设置加强翼板14,两个加强翼板14沿轴向加强筋13的侧面向相反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的方案,为了更好的起到加强作用,同时为了方便光伏连接器的方便拿捏,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翼板14设置在所述轴向加强筋13上远离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一端,且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圆周方向上,所述加强翼板14的宽度大于所述轴向加强筋13的宽度。将加强翼板14设置在轴向加强筋13的远离连接器本体1的一端使加强翼板14连接器的外壳部分,可以通过拿捏加强翼板14以实现光伏连接器的拿捏。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翼板14可以设置为弧形,以符合人体工程学,同时也可以在加强翼板14上背离连接器本体1的一面设置防滑纹。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轴向加强筋13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轴向加强筋13沿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周向间隔分布,使整个光伏连接器整体的各个横截面呈圆形。为了进一步的提高轴向加强筋13的强度,在相邻两个所述轴向加强筋13之间通过中间加强筋15连接固定。所述中间加强筋15设置有多个,多个中间加强筋15沿连接器本体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中间加强筋15和多个轴向加强筋13交错形成网格状,上述结构的设置有效的提高了连接器的强度。

为了降低成本并不是在每个轴向加强筋13上都设置有加强翼板14,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至少两个的所述轴向加强筋13上设置有所述加强翼板14,且具有所述加强翼板14的两个所述轴向加强筋13对称设置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两侧。将两个加强翼板14对称设置在连接器本体1的两侧即能保证连接器的整体美观,且方便了手的拿捏,在安装使用过程中更加的方便。

现有技术中随着对光伏组件边框降本的要求,其需要光伏连接器的尺寸进行相应的缩小,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光伏连接器结构在缩小的同时会降低其强度,并不利于长时间的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对连接器的结构的设计增强了其连接器的强度,使连接器在缩小尺寸的时候其强度不会弱化。因此,为了满足降本光伏组件边框的使用,将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直径可以做到小于22mm,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直径可以设计为20mm。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连接器可以是负极连接器也可以为正极连接器,当所述光伏连接器为负极连接器时,如图1-3所示,所述光伏连接器上还设置有套设在所述连接器本体1外侧的加强环16,所述加强环16的内侧壁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外侧壁之间通过若干连接板17连接固定。加强环16设置在连接器上与正极连接器对插的一端位置,也是设置在连接器上远离连接线缆的一端。由于该位置需要经常与正极连接器对插安装使用,所以对其强度要求较高,本实施例通过加强环16和连接板17的设计实现了连接器的端头的加强固定,保障了连接器的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同时在加强环16和连接器本体1之间还设置有插脚穿孔161,具体的,在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板17之间设置有沿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轴向方向贯穿的插脚穿孔161。插脚穿孔161设置有两个,两个插脚穿孔161对称分布在连接器本体1的两侧,插脚穿孔161供正极连接器上的插脚穿设。所述加强环16与所述第一加强筋11之间通过防护连接板162连接固定,所述防护连接板162的内侧壁与所述连接器本体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与所述插脚穿孔161连通的插脚容置槽163。插脚穿设过插脚穿孔161以容置在插脚容置槽163内。

如图4-6所示,当所述光伏连接器为正极连接器时,所述光伏连接器上设置有弹性插脚2,弹性插脚2可以直接固定在第一加强筋11上,所述弹性插脚2具有弹性板21和设置在所述弹性板21一端的倒钩22,所述倒钩22上设置有斜向导引部221、抵接部222和连接所述斜向导引部221和所述抵接部222的按压部223。斜向导引部221用于引导弹性插脚2穿设过插脚穿孔161以进入到相应的插脚容置槽163内。当弹性插脚2进入插脚容置槽163后,抵接部222抵接在相应的卡台上以实现弹性插脚2的插接固定。按压部223的设置目的是方便实现弹性插脚2的拆卸,在拆卸过程中用器具按压按压部223使两个弹性插脚2相向收缩,此时使抵接部222与相应的卡台分离,以方便实现弹性插脚2的拔出。

现有技术中的倒钩22常将导引部221设计的长度较大,而将按压部223设置的较小,这样的设计并不利于弹性插脚2的拆卸,因此,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按压部223在所述弹性板21上的投影长度大于所述斜向导引部221在所述弹性板21上的投影长度。上述结构的设置使按压部223可以被拆卸器具接触的面增大,从而方便了拆卸器具的干涉以实现弹性插脚2的拆卸。

为了更好的实现弹性插脚2的插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222与所述弹性板21斜向相交。所述按压部22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弹性板21所在的平面平行。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