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17954发布日期:2020-10-02 08:48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防爆开关。



背景技术:

在一些特定场的电气产品必须采用防爆设计,例如,在一些含有爆炸性危险气体混合物的场合必须采用这种能够防止爆炸事故发生的防爆产品。例如,防爆开关产品。这种开关产品中的开关元件并不能直接被设置在相应的电路中,其必须被设置在一个封闭的壳体内,使用者通过外部的按钮或者旋转触发壳体内的开关元件,实现对应的操作。

对于一些防爆要求严格的环境中,防爆开关产品中的开关元件本身也必须具有防爆效果,这样即便该开关元件外没有通过壳体与外部环境隔离,其自身也具有防爆效果。所以,针对以上情况,本发明人经过改进,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身具有防爆功能的防爆开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防爆开关,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弹性接触件、穿过壳体并抵压于弹性接触件上的推杆,以及两个固定在壳体上的电极件,自壳体外推动推杆令弹性接触件与两个电极件接触,令两电极件形成导电连通;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一光孔嵌装套筒,所述的推杆的一端自壳体内插入该光孔嵌装套筒中,并延伸出壳体外;所述推杆位于壳体内的另一端上形成有限位部;所述的推杆与光孔嵌装套筒之间形成可滑动的轴孔配合,并且推杆与光孔嵌装套筒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壳体内容腔的体积成反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推杆与光孔嵌装套筒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壳体内容腔的体积比值为:0.08-0.19,同时,壳体容腔的体积不超过100立方厘米。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光孔嵌装套筒的长度不小于6.9mm。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弹性接触件包括:座体、弹性接触片和复位弹簧,于座体上朝向电极件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接触片的安装槽,所述的复位弹簧推动座体抵压在推杆上,令推杆具有向外运行趋势。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座体与壳体内的容腔形成可滑动的嵌套配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上对应两个电极件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嵌装螺母;所述的电极件自外向内螺纹连接在嵌装螺母内,并伸入壳体内,以与所述的弹性接触片形成电性接触。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壳体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以及封盖在主体开口位置的盖体,所述的弹性接触件自主体的开口位置放入其内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主体与盖体之间通过超声波熔接固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通过在壳体外按压推杆推动弹性接触件移动,令弹性接触件中的弹性接触片与两个电极件接触,令两电极件形成导电连通。推杆与光孔嵌装套筒之间为可滑动的轴孔配合,由于为了保证推杆的顺利移动,这种配合必须为间隙配合,为了避免因该配合间隙成为引发爆炸的缺陷,经过不断测试,当配合间隙较大时,壳体的容腔就必须减小,即,装配间隙与壳体内容腔的体积成反比,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爆炸的发生,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爆开关,其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内的弹性接触件2、穿过壳体1并抵压于弹性接触件2上的推杆3,以及两个固定在壳体1上的电极件6,自壳体1外推动推杆3令弹性接触件2与两个电极件6接触,令两电极件6形成导电连通。

所述的壳体1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该壳体1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11以及封盖在主体11开口位置的盖体12。装配时,先将所述的弹性接触件2自主体11的开口位置放入其内部,然后再通过超声波焊接方式将主体11与盖体12通过超声波熔接固为一体。

所述的弹性接触件2包括:座体21、弹性接触片22和复位弹簧23,于座体21上朝向电极件6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接触片22的安装槽。弹性接触片22可以通过自身设置成弹性结构,也可以通外外部的弹簧形成弹性,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就是通过弹簧24对弹性接触片22形成一定的弹性支撑。

所述的复位弹簧23推动座体21抵压在推杆3上,令推杆3具有向外运行趋势。本实施例中,在座体21朝向电极件6的一侧开设有一定位孔25,复位弹簧23被限制在该定位孔25中,通过复位弹簧23令座体21具有向推杆3运行的趋势。

为了防止座体21在壳体1的容腔内晃动,所述的座体21与壳体1内的容腔形成可滑动的嵌套配合,通过容腔对座体21形成导向定位。

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一光孔嵌装套筒4。该光孔嵌装套筒4是在壳体1生注塑成型时一体固定在壳体1上,这样可确保二者之间没有装配间隙。同时光孔可以确保光孔嵌装套筒4余推杆3之间可顺利滑动。

装配时,将推杆3的一端自壳体1内插入该光孔嵌装套筒4中,并延伸出壳体1外;所述推杆3位于壳体1内的另一端上形成有限位部31,通过限位部31防止推杆3完全脱离壳体。该限位部31可直接在推杆3上形成凸缘即可。

同样,所述的壳体1上对应两个电极件6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嵌装螺母5;所述的电极件6自外向内螺纹连接在嵌装螺母5内,并伸入壳体1内,以与所述的弹性接触片22形成电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推杆3与光孔嵌装套筒4之间形成可滑动的轴孔配合,并且推杆3与光孔嵌装套筒4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壳体1内容腔的体积成反比。经过测试,优选的方式为:所述的推杆3与光孔嵌装套筒4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壳体1内容腔的体积比值为:0.08-0.19,壳体1容腔的体积不得超过100立方厘米。

另外,为了进一步起到防爆效果,所述的光孔嵌装套筒4的长度不应小于6.9mm,通过足够长的配合面,来形成阻隔,避免爆炸发生。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开关元件自身就具有了防爆效果,可直接用于各种防爆环境中。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防爆开关,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内的弹性接触件(2)、穿过壳体(1)并抵压于弹性接触件(2)上的推杆(3),以及两个固定在壳体(1)上的电极件(6),自壳体(1)外推动推杆(3)令弹性接触件(2)与两个电极件(6)接触,令两电极件(6)形成导电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壳体(1)上设置有一光孔嵌装套筒(4),所述的推杆(3)的一端自壳体(1)内插入该光孔嵌装套筒(4)中,并延伸出壳体(1)外;所述推杆(3)位于壳体(1)内的另一端上形成有限位部(31);

所述的推杆(3)与光孔嵌装套筒(4)之间形成可滑动的轴孔配合,并且推杆(3)与光孔嵌装套筒(4)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壳体(1)内容腔的体积成反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杆(3)与光孔嵌装套筒(4)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壳体(1)内容腔的体积比值为:0.08-0.19,同时,壳体(1)容腔的体积不超过100立方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孔嵌装套筒(4)的长度不小于6.9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接触件(2)包括:座体(21)、弹性接触片(22)和复位弹簧(23),于座体(21)上朝向电极件(6)的一侧开设有用于安装弹性接触片(22)的安装槽,所述的复位弹簧(23)推动座体(21)抵压在推杆(3)上,令推杆(3)具有向外运行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21)与壳体(1)内的容腔形成可滑动的嵌套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上对应两个电极件(6)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嵌装螺母(5);所述的电极件(6)自外向内螺纹连接在嵌装螺母(5)内,并伸入壳体(1)内,以与所述的弹性接触片(22)形成电性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防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包括:具有开口的主体(11)以及封盖在主体(11)开口位置的盖体(12),所述的弹性接触件(2)自主体(11)的开口位置放入其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爆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1)与盖体(12)之间通过超声波熔接固为一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爆开关,其包括壳体、弹性接触件、推杆,以及两个电极件,推动推杆令弹性接触件与两个电极件接触形成导电连通;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一光孔嵌装套筒,所述的推杆的一端自壳体内插入该光孔嵌装套筒中,并延伸出壳体外;所述推杆位于壳体内的另一端上形成有限位部;所述的推杆与光孔嵌装套筒之间形成可滑动的轴孔配合,并且推杆与光孔嵌装套筒之间的装配间隙与壳体内容腔的体积成反比,且优选的比值为:0.08‑0.19。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因配合间隙成为引发爆炸的缺陷,当配合间隙较大时,壳体的容腔就减小,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爆炸的发生。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开关元件自身就具有了防爆效果,可直接用于各种防爆环境中。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泛美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8
技术公布日:2020.10.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