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压电接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7820发布日期:2020-07-10 15:5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耐压电接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



背景技术:

sf6(六氟化硫)气体密度电接点装置广泛应用于气体密度继电器中,是sf6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关键元器件,其功能是按照设定的气体密度值发出信号,在设定过程中,分为一接点、二接点与三接点,可分别发出报警或者闭锁的接点连接信号。在电气技术要求中,不同线路之间应存在一定的绝缘性,现有国家电网对气体密度继电器的电气技术要求是2000v/min工频耐压,而气体密度继电器是否能满足这个要求,主要取决于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和绝缘性能。

一般的,电接点装置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多个导电板以及多个绝缘隔板,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接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底座1采用模具注塑一体成型,由于制作工艺的问题,底座1容易存在尺寸误差,而底座1的尺寸误差会导致多个导电板2与底座1之间存在配合间隙3,配合间隙3则会导致多个导电板2之间存在空气击穿的风险,从而降低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由上可知,虽然现有的电接点装置通常能满足常温常压下基本的耐压要求,但是气体密度继电器的安装地点和工况有很大差异,安装在户外的气体密度继电器可能在雷雨天受到雷击等强电压而损坏,而现有的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很难满足雷雨天气等特殊环境下的耐压要求,在雷雨天气等强电压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电板之间击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以解决常规电接点装置存在配合间隙导致耐压性能不够,在强电压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电板之间击穿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环设置在所述绝缘隔板的正面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板的背面设有凹陷环,所述凹陷环的尺寸与所述绝缘隔环的尺寸相同。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板的背面还设有限位边缘。

可选的,所述绝缘隔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绝缘隔板的尺寸不完全相同。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和所述绝缘隔板上均设有内孔,所述内孔贯穿所述导电板和所述绝缘隔板的厚度方向。

可选的,所述导电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电针的前端均设有金属触点,所述导电针通过轴及轴承组件与所述导电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金属触点的接触面为平面。

可选的,所述导电针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电针座的前端均设有金属接点,所述导电针座通过轴及轴承组件与所述导电板相连。

可选的,所述金属接点的接触面为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中,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增加了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通过所述绝缘隔环与所述底座隔离开;此外,所述绝缘隔环填充了导电板与所述底座之间的间隙,消除了配合间隙导致的导电板之间存在空气击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解决了在强电压情况下容易造成导电板之间击穿的问题,保障了电接点装置工作的电力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接点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板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隔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绝缘隔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中所示的标号说明:

1-底座;2-导电板;3-配合间隙;

10-底座;11-底板;12-圆柱支架;

20-导电板;21-引线端子;

30-绝缘隔板;31-绝缘隔环;32-凹陷圆环;33-限位边缘;

40-导电针;41-金属触点;

50-导电针座;51-金属接点;

60-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耐压电接点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沿图2对称轴的剖面图。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耐压电接点装置包括底座10、多个导电板20(本实施例中是4个导电板20)、两个导电针40、两个导电针座50、多个绝缘隔板30以及多个绝缘隔环31。具体的,所述底座10由一个底板11和两个圆柱支架12构成,两个所述圆柱支架12固定在所述底板11上,所述导电板20和绝缘隔板30均设有两个内孔60,所述导电板20设有内孔60的一端套接在绝缘隔环31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30通过内孔60交替安装在底座10的两个支架上,所述导电板20的另一端连接导电针40或导电针座50,其中,位于底座10上方的两个导电板20与两个导电针座50连接,位于底座10下方的两个导电板20与两个导电针40连接。

如图4所示,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耐压电接点装置包括绝缘隔环31,绝缘隔环31用以隔绝导电板20与底座10,可防止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与底座10之间存在配合间隙。所述绝缘隔环31为一圆环结构,其中,绝缘隔环31的外直径与导电板20的内孔60的直径相同,绝缘隔环31的内直径与绝缘隔板30的内孔60直径相同。所述导电板20通过内孔60套接在绝缘隔环31上并与绝缘隔板30连接,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通过绝缘隔环31与底座10隔离开,从而使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被绝缘隔环31完全包围,使各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完全隔绝。另外,绝缘隔环31填充了导电板20与底座10之间存在的配合间隙,配合间隙中的空气被绝缘隔环31所代替,且绝缘隔环31的耐压性能比空气的耐压性能要好,消除了导电板20之间可能存在的空气击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环31与所述绝缘隔板30由同种绝缘材料构成,所述绝缘隔环31与绝缘隔板30的作用都是绝缘隔离相邻的导电板20,同种绝缘材料构成的绝缘隔板30与绝缘隔环31绝缘性能相同,在制作时,绝缘隔环31与绝缘隔板30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如此可使得绝缘隔板30和绝缘隔环31制作更加方便简单。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隔板的正面示意图,如图6所示,两个绝缘隔环31分别设置在绝缘隔板30的两个内孔60的上方并与绝缘隔板一体成型。由于绝缘隔环31的尺寸较小,容易丢失,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环31可以设置在绝缘隔板30的正面并与绝缘隔板30一体成型,防止绝缘隔环31丢失。另外,在安装时,导电板20可以直接与设有绝缘隔环31的绝缘隔板30安装,简化了安装步骤。

结合图6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板30和导电板20的俯视形状大致相同,均为长条板状结构,但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绝缘隔板30和导电板20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方形或者椭圆形等,绝缘隔板30和导电板20的形状并不受限制。另外,所述绝缘隔板30和导电板20均设有内孔60,所述内孔60贯穿所述绝缘隔板30和导电板20的厚度方向,所述绝缘隔板30和导电板20通过所述内孔60安装在底座10上。其中,设置在绝缘隔板30上的绝缘隔环31的内直径与绝缘隔板30的内孔60直径相同,绝缘隔环31本身具有一定的环宽,因此导电板20的内孔60直径需大于绝缘隔板30的内孔60直径,以保证所述导电板20的内孔60可以与设置在绝缘隔板30上的绝缘隔环31套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隔板的背面示意图,如图7所示,为了将各个导电板20之间完全隔绝,所述绝缘隔板30的背面内孔60处设有凹陷环32,所述凹陷环32的尺寸与绝缘隔环31的尺寸相同。在绝缘隔板30的背面内孔60处设置与绝缘隔环31相同尺寸的凹陷环32,可以避免导电板20与绝缘隔板30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两个相邻的绝缘隔板30将导电板20的内孔60处完全包围,增加了相邻绝缘隔板30之间的密封性。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板30的背面边沿处还设有限位边缘33,所述限位边缘33既防止了导电板20滑动发生偏移,又将导电板20的外围包围,使各个导电板20的外围完全隔绝。导电板20的外围被绝缘隔板30包围后,导电板20的外围隔绝了外围的空气,避免了在潮湿环境的工况下存在的强电击穿。结合图6和图7所示,设有凹陷环32和限位边缘33的绝缘隔板30将导电板20从内孔60到外围整个完全包裹住了,这样可以完全将导电板20相互之间完全隔绝,使导电板20在强电压作用下没有空气击穿的影响,从而增加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

在电气技术要求中,不同线路之间应存在一定的绝缘性,绝缘隔板的绝缘性能主要取决于绝缘隔板的尺寸和构成材料。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绝缘隔板30有多个,且多个绝缘隔板30的尺寸不完全相同。绝缘隔板30的尺寸取决于相邻导电板20之间设置的距离,相邻两个导电板20的距离越大则绝缘隔板30的尺寸越大,两个相邻的导电板之间的绝缘隔板的尺寸越大则绝缘性能越高,而导电板20之间的距离主要取决于连接在导电板20上的线路对耐压性能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导电板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导电板20均安装在底座10上,为了配合底座10安装,多个导电板20均采用模具一次冲压成型结构,以防止多个导电板20存在尺寸误差或尺寸误差不同而无法与底座10有效安装。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电板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导电板20的末端设有引线端子21,所述引线端子21为连接外部接线的接口。

为了方便导电针与导电针座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导电针40的前端设有金属触点41,所述导电针座50设有金属接点51,所述导电针40和导电针座50均通过轴及轴承组件与导电板20连接。在工作时,将金属触点41与金属接点51连接在一起,使连接导电针40的导电板20与连接导电针座50的导电板20导通,从而使连接在两个导电板20上的外部接线导通。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导电针座50的金属接点51和两个导电针40的金属触点41均为圆形或方形的片状结构,在其工作过程中,导电针40的金属触点41和导电针座50的金属接点51的接触形式为面接触或线接触,金属触点41与金属接点51均设置为平面结构可以保证金属触点41与金属接点51的接触面至少为线接触的工作状态,防止金属触点41与金属接点51接触不良的情况,提高了电信号输出的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导电针40和导电针座50的数量均为两个,导电针40和导电针座50是相互配套的,其中,两个导电针40之间相邻设置,两个导电针座50之间相邻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导电针和导电针座的数量不受限制,导电针和导电针座的数量既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另外,所述导电针和导电针座设置的位置也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将导电针和导电针座相邻设置只是为了美观和方便,在实际连接时,也可以先将导电针和导电针座成套配置,然后从上到下依次将导电针和导电针座交替与底座上的导电板连接。

综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耐压电接点装置中,所述耐压电接点包括底座、导电针、导电针座、导电板、绝缘隔板以及绝缘隔环,所述导电板一端与所述导电针或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另一端套接在所述绝缘隔环上并与所述绝缘隔板交替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耐压电接点装置增加了绝缘隔环,由于绝缘隔环有一定的环宽,导电板通过绝缘隔环与底座隔离开,绝缘隔环填充了导电板与底座之间的配合间隙,消除了配合间隙导致的导电板之间存在空气击穿的影响,从而提高了电接点装置的耐压性能。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到任何限制作用。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方案和技术内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换或修改等变动,均属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