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站主变高压侧线圈加电去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3292发布日期:2020-07-14 17:0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电站主变高压侧线圈加电去潮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电站主变高压侧线圈加电去潮装置。



背景技术:

水电站的主变压器在投运前,须按国家规程规范做电气交接预防性试验。

主变压器在工厂中进行组装内部绕组时,可能出现使绕组内部出现受潮的情况,而厂家未能及时发现和进行处理。这会导致受潮的绕组在进行电气交接预防性试验时,其局放电量超标,导致试验未能通过。

由于绕组受潮的位置处在绕组的内部,最初采用热油循环这一常规手段进行处理,由于绝缘油无法接触到绕组的内部,该方法的效果不佳,重新进行高压局放试验后,试验值仍严重超标,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导致该主变面临排油、解体、拆除、运输、返厂修理的不利局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水电站主变高压侧线圈加电去潮装置,其具有良好的去潮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水电站主变高压侧线圈加电去潮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所述变压器本体内安装有三个绕组,所述变压器本体内注有绝缘油,所述变压器本体的顶部上设有与绕组连接的接头,还包括电流发生器,所述电流发生器与变压器器本体上的接头之间连接有电线,所述电流发生器用于为变压器本体内的绕组提供低频大电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低频大电流对变压器本体内的绕组进行加热,绕组的各处均能产生热量,从而能够有效去除处在绕组内部的潮湿位置,而绝缘油能够吸收绕组向外散发的热量,避免绕组温度过高而出现损坏。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变压器本体上设有出油口和注油口,还包括真空滤油机,所述真空滤油机的进油端与变压器本体的出油口之间连接有输油管,所述真空滤油机的出油端与注油口之间连接有回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绕组通电加热后将内部的水份逼出到绕组外,水份混入到绝缘油中,为降低对后续工作的影响,利用真空滤油机将绝缘油抽出后对水份进行过滤后再重新注回到变压器本体内。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电流发生器上设有第一温度监控装置,所述第一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第一基准信号、第一温度比较装置、第一控制装置、第一执行装置;

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输油管内的油温并转换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一温度基准装置用于提供与变压器本体内绝缘油的最大限制温度相对应的第一基准信号,所述第一温度比较装置耦接于第一温度检测装置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所述第一控制装置耦接于第一温度比较装置以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并输出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所述第一执行装置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响应第一控制信号以发出警示;

当第一检测信号大于第一基准信号时,所述第一温度比较装置输出高电平信号以控制第一控制装置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一执行装置接收到高电平信号后发出警示以提醒变压器本体内温度过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变压器本体内的温度超过最大限制温度时,及时使工作人员了解到,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对装置进行调节,避免变压器本体内的绕组长时间处在温度过高的状态,降低绕组受到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回油管上设有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上设有第二温度监控装置,所述第二温度监控装置根据回油管内的油温来控制温度调节装置对回油管内的绝缘油进行升温或是降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流到变压器本体内的绝缘油的油温不宜过高或是过低,过高的油温容易造成变压器本体内的温度超过限定范围,而过低的油温又会影响绕组的去潮效果,因此通过第二温度监控装置和温度调节装置配合来调节回流的绝缘油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包括风机和加热管,所述回油管依次经过加热管和风机,所述加热管套在回油管相应部位的周向外侧壁上,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回油管相应位置的周向外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回流的油温过高时,启动风机对回油管进行吹风,回油管表面的温度降低,加快回油管内的绝缘油向回油管传递热量;当回流的油温过低时,加热管启动,通过对回油管进行加热,使回油管将热量传递到绝缘油中。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第二基准信号、第二温度比较装置、第二控制装置、第二执行装置;

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回油管内的油温并转换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温度基准装置用于提供向变压器本体内注入的绝缘油最大限制温度相对应的第二基准信号,所述第二温度比较装置耦接于第二温度检测装置以接收第二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所述第二控制装置耦接于第二温度比较装置以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相应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二执行装置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第二控制信号控制风机或是加热管启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风机和加热管启闭的自动控制,响应更加迅速,温度控制得精度更高,无需人工参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出油口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变压器本体内部的油温检测存在不便,因此只能通过对刚流出的绝缘油进行温度检测,使第一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出的油温更接近变压器本体内的油温,检测的精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温度检测装置安装在注油口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温度检测装置能够更加精准地测量回流到变压器本体内的绝缘油温度,使通过回流的绝缘油来调节变压器本体内温度的方式更加精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电流发生器和第一温度监控装置,利用电流使受潮的绕组发热,并对绕组的温度进行监控,在温度过高时进行示警以保护绕组;

2.通过设置真空滤油机,对含有水份的绝缘油进行过滤,降低在后续工作过程中对绕组造成影响;

3.通过设置温度调节装置和第二温度监控装置,利用对回流油温的调节,来间接控制变压器本体内部的温度,使绕组的温度处在安全范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第一温度监控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3是实施例中第二温度监控装置的电路连接图。

图中,1、变压器本体;11、接头;12、出油口;13、注油口;2、电流发生器;3、真空滤油机;4、输油管;5、回油管;61、第一温度检测装置;62、第一温度基准装置;63、第一温度比较装置;64、第一控制装置;65、第一执行装置;7、温度调节装置;71、加热管;72、风机;81、第二温度检测装置;82、第二温度基准装置;83、第二温度比较装置;84、第二控制装置;85、第二执行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水电站主变高压侧线圈加电去潮装置,包括变压器本体1、设置在变压器本体1外的电流发生器2、真空滤油机3以及温度调节装置7。变压器本体1内安装有三个绕组,变压器本体1内注有绝缘油,即本申请中去潮装置针对的是油浸式三相变压器。变压器本体1的顶部上设有三组分别与三个绕组连接的接头11,变压器本体1上还设有出油口12和注油口13,出油口12处在变压器本体1的外侧壁上且靠近变压器本体1的底部,而注油口13处在变压器本体1的顶部上并远离出油口12,出油口12和注油口13中均安装有阀门。

参见图1,真空滤油机3具有一个进油端和出油端,真空滤油机3的进油端与变压器本体1的出油口12之间连接有输油管4,真空滤油机3的出油端与注油口13之间连接有回油管5。输油管4上包裹着保温棉以减少流经输油管4的绝缘油的热量散失,回油管5为具有良好导热性能的金属管,真空滤油机3靠近变压器本体1的注油口13,使回油管5的整体长度相对较短,流经回油管5的绝缘油的温度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

参见图1,温度调节装置7处在回油管5上,温度调节装置7用于通过回油管5影响回油管5内绝缘油的温度。温度调节装置7可以是热交换器,通过流经冷水或热水的方式与回油管5进行热交换,温度调节装置7也可以是空气压缩机,通过改变空气的气压进行吸热或是放热。而本申请中温度调节装置7由风机72和加热管71构成,加热管71套在一部分回油管5的周向外侧壁上,风机72的出风口朝向另一部分回油管5的周向外侧壁,加热管71比风机72更靠近注油口13。

通过高压局放试验判断出需要去潮的绕组后,将电流发生器2的电流输出接口通过电线连接到相应的接头11上。电流发生器2为变压器本体1内的缺陷绕组提供一个低频大电流。使缺陷绕组持续发热以去除内部潮气。同时通过开启注油口13和出油口12的阀门,运行真空滤油机3,对绝缘油进行循环并进行水分、杂质的过滤,通过温度调节装置7控制回流到变压器本体1内的绝缘油的温度,从而影响变压器本体1内的整体温度,使缺陷绕组的温度不会超过额定的温度。

参见图2,电流发生器2上设有第一温度监控装置,第一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第一温度检测装置61、第一基准信号、第一温度比较装置63、第一控制装置64、第一执行装置65;其中第一温度检测装置61安装在出油口12上。

第一温度检测装置61用于检测输油管4内的油温并转换为第一检测信号,第一温度基准装置62用于提供与变压器本体1内绝缘油的最大限制温度相对应的第一基准信号,第一温度比较装置63耦接于第一温度检测装置61以接收第一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一比较信号,第一控制装置64耦接于第一温度比较装置63以接收第一比较信号并输出相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执行装置65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64以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响应第一控制信号以发出警示。

参见图2,第一温度检测装置61包括热敏电阻rt1和电阻r4。热敏电阻rt1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rt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vcc,热敏电阻rt1的另一端耦接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接地。

当热敏电阻rt1受热时,热敏电阻rt1的电阻变低,电阻r4分到的电压变大,从热敏电阻rt1与电阻r4之间的连接点上输出的第一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反之,第一检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参见图2,第一温度基准装置62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

电阻r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vcc,电阻r1的另一端耦接在电阻r3一端上,电阻r3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一温度比较装置63上,电阻r2的一端耦接于电阻r1和电阻r3之间的连接点上,电阻r2的另一端接地。

电阻r1和电阻r3串联分压,通过将电阻r1和电阻r3的电阻按一定比例配置,使得输入到第一温度比较装置63中的第一基准信号固定,第一基准信号需与变压器本体1内绝缘油的最大限制温度相对应。一般来说,变压器本体1内的绕组的最大温度可在60°-75°之间,而变压器本体1内的绝缘油实际温度会略低于绕组的温度,因此在进行去潮时对变压器本体1内的绝缘油温度要求不得超过60°。

参见图2,第一温度比较装置63为比较器n1。比较器n1的型号为lm311。

比较器n1的同向输入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1与电阻r4之间的连接点上,比较器n1的反向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3远离电阻r1的一端上,比较器n1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一控制装置64。

当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n1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检测信号小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n1输出低电平信号。

参见图2,第一控制装置64为三极管q1,三级管q1为npn型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19。

三极管q1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n1的输出端上,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一执行装置65耦接于电源vcc,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当三极管q1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1导通,第一执行装置65开始工作;反之,三极管q1关断,第一执行装置65不工作。

参见图2,第一执行装置65为电铃ha。

电铃ha的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上,电铃ha的另一端耦接于电源vcc。

当三极管q1导通时,电铃ha得电并发出声响以作出警示;当三极管q1失电时,电铃ha不再发出声响。

参见图3,温度调节装置7上设有第二温度监控装置,第二温度监控装置根据回油管5内的油温来控制温度调节装置7对回油管5内的绝缘油进行升温或是降温。第二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第二温度检测装置81、第二基准信号、第二温度比较装置83、第二控制装置84、第二执行装置85;第二温度检测装置81安装在注油口13上以提高检测回流到变压器本体1内的绝缘油油温的精度。

第二温度检测装置81用于检测回油管5内的油温并转换为第二检测信号,第二温度基准装置82用于提供向变压器本体1内注入的绝缘油最大限制温度相对应的第二基准信号,第二温度比较装置83耦接于第二温度检测装置81以接收第二检测信号并输出第二比较信号,第二控制装置84耦接于第二温度比较装置83以接收第二比较信号并输出相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二执行装置85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84以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第二控制信号控制风机72或是加热管71启动。

参见图3,第二温度检测装置81包括热敏电阻rt2和电阻r7。热敏电阻rt2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

热敏电阻rt2的一端耦接于电源vcc,热敏电阻rt2的另一端耦接于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的另一端接地。

当热敏电阻rt2受热时,热敏电阻rt2的电阻变低,电阻r7分到的电压变大,从热敏电阻rt2与电阻r7之间的连接点上输出的第二检测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反之,第二检测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参见图3,第二温度基准装置82包括滑动变阻器rp1、电阻r5和电阻r6。

滑动变阻器rp1的一端耦接于电源vcc,滑动变阻器rp1的另一端耦接在电阻r6一端上,滑动变阻器rp1的滑动端耦接于电源vcc上,电阻r6的另一端耦接于第二温度比较装置83上,电阻r5的一端耦接于滑动变阻器rp1和电阻r6之间的连接点上,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

通过改变滑动变阻器rp1接入到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第二基准信号能够与回流到变压器本体1内的绝缘油的温度相对应。通过控制回流油温配合绕组的加热,来决定变压器本体1内的整体温度,使变压器本体1内的温度能够处在允许的温度范围内。对于回流到变压器本体1内的绝缘油温度要求应略低于60°。

参见图3,第二温度比较装置83为比较器n2。比较器n2的型号为lm322。

比较器n2的同向输入端耦接于热敏电阻rt2与电阻r7之间的连接点上,比较器n2的反向输入端耦接于电阻r6远离电阻r5的一端上,比较器n2的输出端耦接于第二控制装置84。

当检测信号大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n2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检测信号小于基准信号时,比较器n2输出低电平信号。

参见图3,第二控制装置84为三极管q2,三级管q2为npn型三极管且型号为2sc4029。

三极管q2的基极耦接于比较器n2的输出端上,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执行装置85耦接于电源vcc,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

当三极管q2的基极接收到高电平信号时,三极管q2导通,第二执行装置85开始工作;反之,三极管q2关断,第二执行装置85不工作。

参见图3,第二执行装置85为中间继电器km1。

中间继电器km1的一端耦接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上,中间继电器km1的另一端耦接于电源vcc。中间继电器km1的触点km1-1的固定端耦接于电源vcc上,中间继电器km1的触点km1-1的活动端耦接于加热管71的供电端口的一端上。

当三极管q2导通时,中间继电器km1得电,中间继电器km1的触点km1-1的活动端跳变到风机72的供电端口的一端上;当三级管q2关断时,中间继电器km1失电,中间继电器km1的触点km1-1的活动端重新跳变到加热管71的供电端口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检测出内部受潮的绕组后,将电流发生器2接到相应的接头11上并持续提供电流。经过一定时间的加热后,打开出油口12和注油口13上的阀门,并启动真空滤油机3和温度调节装置7。真空滤油机3将变压器本体1内的绝缘油抽出并经过水qi过滤后重新注回变压器本体1中。在此过程中,根据回流到的注油口13位置的绝缘油的油温来决定风机72还是加热管71的运行,若注油口13位置的油温超过与第二基准信号对应的预设温度,则风机72被启动以通过风冷进行散热;反之,则加热管71启动以增加油温。因此,回流的绝缘油的温度处在动态平衡,风机72和加热管71会轮流工作。而若电铃ha持续发出声响,说明变压器本体1内的油温过高,此时可以通过增加滑动变阻器rp1接入到电路中的阻值,以降低第二基准信号的大小,使回流的油温进一步降低,从而减低变压器本体1内的整体温度,降低绕组因温度过高而受损。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