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座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26891发布日期:2020-10-23 19:3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就座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就座传感器,其适用于适当地检测就座的情况。



背景技术:

作为车辆的安全系统之一,在乘车时警告未系好安全带的警告系统正在实用化。在该警告系统中,在检测到有人就座的状态下未检测到系好安全带时发出警告。作为这种对人的就座进行检测的装置,可以使用根据载荷来检测就座的就座传感器。

作为这样的就座传感器,提出了下述专利文献1的就座检测装置。就下述专利文献1的就座检测装置而言,通过使片状的上部薄膜与下部薄膜隔着绝缘隔离物重叠,从而使多个感压开关即接点空出规定的间隔而形成为呈直线状排列的棒状的形状。另外,该就座检测装置的多个接点的构成为:存在每隔一个进行配置的接点的组,并根据就座于座垫的乘员的载荷,当各个接点的组中的一个以上的接点接通时输出就座检测信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267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就座检测装置中,如上所述,感压开关空出规定的间隔呈直线状排列,通过至少两个接点接通来检测就座。但是存在如下情况,即:就座于座席的乘员使臀部比通常坐法即正常就座向前方偏移即所谓靠前坐的情况;使臀部比该正常就座向后侧偏移即所谓靠后坐的情况。这样,当乘员靠前坐时、或者靠后坐时,就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就座检测装置而言,存在只有位置最靠端部的一个接点接通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检测就座。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的就座传感器。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一对绝缘片;隔离物,其配置于所述一对绝缘片之间并形成有多个开口;多个感压开关,其由在所述开口中对置的一对电极构成;以及一对端子,所述多个感压开关包含:第一感压开关组,其由包含一个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和至少两个第二感压开关构成,并且由包含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感压开关构成;以及第二感压开关组,其由包含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不同于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感压开关构成,就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而言,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所述第二感压开关彼此相邻且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配置,就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而言,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所述第二感压开关彼此相邻且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配置,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感压开关接通,从而所述一对端子之间导通。

在该就座传感器中,第一特定感压开关是一个,因此第一特定感压开关共用地属于第一感压开关组和第二感压开关组。根据这样的就座传感器,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的第二感压开关组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配置,因此在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分散地施加载荷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另外,在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最前方的情况下,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的第一开关组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配置,因此,例如即使在如上述那样乘员靠前坐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也能够同时接通。与此相反,在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最后方的情况下,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的第一开关组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配置,因此,例如即使在乘员使臀部比正常就座向后方偏移即所谓靠后坐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也能够同时接通。因此,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就座检测装置相比,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此外,座席的前后方向是指从座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起为30度以内的方向,座席的左右方向是指从与座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垂直的线起为30度以内的方向。

另外,优选地,所述一对绝缘片具有:第一带部,其与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所述感压开关重叠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带部,其与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所述感压开关重叠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因就座而向就座传感器施加使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第一带部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远离。另外,即使在因就座而向就座传感器施加使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第二带部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远离。因此,可抑制感压开关彼此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还具备:第一配线,其与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连接,并配置于所述第一带部的所述绝缘片之间;以及第二配线,其与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连接,并配置于所述第二带部的所述绝缘片之间,就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所述感压开关而言,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所述第二感压开关在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所述第二配线配置于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直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该一侧的端部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该另一侧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直线平行。

在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且不在左右方向上偏移地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例如,在与第一感压开关连接的配线绕过第二感压开关延伸的情况下,该配线必须向座席的左右方向凸起并沿着第二感压开关延伸。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的就座传感器,即使在与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配置的感压开关中的、向座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的感压开关连接的第二配线绕过向座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的感压开关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第二配线呈直线状配置。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配线的设计。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数量比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数量多。

对于就座于座席的乘员而言,通常具有比起座席的左右方向而言更易于向前后方向偏移的就座倾向。因此,通过使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比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多,从而即使在乘员向座席的前后方向偏移就座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优选上述的就座传感器还包含第三感压开关组,其中,将在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中位于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相反侧的端部的感压开关设定为第二特定感压开关,就所述多个感压开关而言,所述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在以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为基准的、与配置有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包含所述第二特定感压开关在内,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感压开关彼此相邻且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配置。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将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和第三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并排配置。因此,即使在乘员向座席的左右方向偏移位置就座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

在该情况下,优选所述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为所述第二感压开关。

如上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为第一感压开关。因此,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及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中的、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易于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排列。因此,在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开关及第二感压开关易于接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

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的组与沿着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直线重叠,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感压开关和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的组与沿着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直线重叠。

在这种情况下,当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施加载荷时,第一感压开关及第二感压开关更加易于接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此外,也包括如下情况,即: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第二感压开关的组由第一特定感压开关和第二特定感压开关构成。

另外,优选地,所述一对绝缘片具有:第一带部;第二带部,其与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所述感压开关重叠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第三带部,其与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所述感压开关重叠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带部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带部连接,所述第一带部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三带部连接。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因就座而向就座传感器施加使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第二带部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远离。而且,即使在因就座而向就座传感器施加使第三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第三带部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三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远离。因此,可抑制感压开关彼此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第一带部与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所述感压开关重叠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延伸。

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因就座而向就座传感器施加使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的情况下,也可通过第一带部沿着座席的左右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多个感压开关远离。因此,可进一步抑制感压开关彼此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所述第二带部与所述第三带部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二带部的宽度及所述第三带部的宽度大。

通过这样构成,第二带部与第三带部之间的距离为一个以上的感压开关的大小。因此,抑制了第二带部的感压开关与第三带部的感压开关过于接近的情况,当放置有物品时,能够抑制第二带部的感压开关及第三带部的感压开关都接通而误检测的情况。另外,在量产就座传感器的情况下,优选在一张绝缘性的片材上拼版(日语:面付け)形成有多个上述绝缘片。因此,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能够以在一个绝缘片的第二带部与第三带部之间布置另一绝缘片的第二带部或者第三带部的方式进行拼版。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获得适于量产的就座传感器。

另外,优选还具备:第一配线,其配置于所述第一带部的所述绝缘片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连接;第二配线,其配置于所述第二带部的所述绝缘片之间,并与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连接;以及第三配线,其配置于所述第三带部的所述绝缘片之间,并与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连接,就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所述感压开关而言,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所述第二感压开关在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就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所述感压开关而言,所述第一感压开关和所述第二感压开关在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所述第二配线配置于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直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该一侧的端部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通过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该另一侧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一直线平行,所述第三配线配置于第三直线与第四直线之间,其中,所述第三直线通过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该一侧的端部并沿着所述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直线通过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所述座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所述感压开关的该另一侧的端部并与所述第三直线平行。

在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且不在左右方向上偏移地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例如,在与第一感压开关连接的配线绕过第二感压开关延伸的情况下,该配线必须向座席的左右方向凸起并沿着第二感压开关延伸。同样地,在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且不在左右方向上偏移地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例如,在与第一感压开关连接的配线绕过第二感压开关延伸的情况下,该配线必须向座席的左右方向凸起并沿着第二感压开关延伸。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的就座传感器,即使在与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中的、向座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的感压开关连接的第二配线绕过向座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的感压开关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第二配线呈直线状配置。同样地,即使在与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中的、向座席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的感压开关连接的第三配线绕过向座席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的感压开关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该第三配线呈直线状配置。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配线的设计。

另外,优选地,所述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数量及所述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数量的至少一方比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的数量多。

如上所述,对于就座于座席的乘员而言,通常具有比起座席的左右方向而言更易于向前后方向偏移的就座倾向。因此,通过使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比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多,从而即使在乘员向座席的前后方向偏移就座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可以是,所述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所述感压开关为两个。

(三)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的就座传感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就座传感器的分解图。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1的就座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5是表示图1的就座传感器配置于座席的状态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图1的就座传感器在量产时进行拼版的状态的图。

图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就座传感器的分解图。

图9是图7的就座传感器的电路图。

图10是表示图7的就座传感器配置于座席的状态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7的就座传感器在量产时进行拼版的状态的图。

图12是感压开关呈直线配置的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13是形状大致为h字形的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的优选实施方式具体地进行说明。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各图中的比例尺与在以下说明中记载的比例尺有可能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图1的就座传感器1的分解图。如图2所示,就座传感器1构成为包含:第一电极片10、第二电极片20、以及隔离物30。

一侧的电极片即第一电极片10主要具备以下构成要素:一侧的绝缘片即第一绝缘片10p、第一电极11f、12f、第二电极21f、22f、端子t1、t2、以及配线15a~15d。

第一绝缘片10p由具有绝缘性、挠性的片材构成。作为构成这样的第一绝缘片10p的材料,例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醇(pen)、聚酰亚胺(pi)等树脂。第一绝缘片10p由大致l字形的主块10mb、和宽度比主块10mb窄的大致长方形的尾块10tb构成。

主块10mb包含:沿着规定的方向延伸的第一带部11b、以及沿着与第一带部11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带部12b。第一带部11b与第二带部12b以彼此共有一个端部的方式连接,主块10mb如上述那样为大致l字形的形状。就尾块10tb而言,其具有比第二带部12b窄的宽度,且连接于第二带部12b的另一端部,并沿着与第二带部12b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1f、12f、以及第二电极21f、22f各自为大致圆形的形状,并配置于主块10mb的一面上。该一面是与第二电极片20对置的面。第一电极11f配置于上述第一带部11b与第二带部12b彼此共有的区域。第二电极21f配置为与第一线段ls1的一个端部重叠,该第一线段ls1的另一端部位于与第一电极11f重叠的位置,且该第一线段ls1沿着第一带部11b的延伸方向延伸。另外,以与第二线段ls2重叠的方式,第二电极22f与第一电极11f相邻配置,第一电极12f与第二电极22f相邻配置,第二线段ls2的一端位于与第一电极11f重叠的位置,第二线段ls2与第一线段ls1垂直并且沿着第二带部12b的延伸方向延伸。

另外,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第一电极11f和第二电极21f彼此在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方向上偏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1f相对于第二电极21f向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一侧偏移。因此,第二电极21f相对于第一电极11f向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另一侧偏移。该另一侧是以第一线段ls1为基准的第二线段ls2的延伸方向侧。

另外,与第二线段ls2重叠的第一电极11f、12f和第二电极22f彼此在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方向上偏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11f、12f相对于第二电极22f向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一侧偏移。因此,第二电极22f相对于第一电极11f、12f向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另一侧偏移。该另一侧是以第二线段ls2为基准的第一线段ls1的延伸方向侧。

在尾块10tb上配置有上述一对端子t1、t2。第一绝缘片10p的配置有这些端子t1、t2的一面与第一绝缘片10p的配置有上述电极的一面是同一面。

一个端子t1与第一电极12f通过配线15a电连接,第一电极12f与第一电极11f通过配线15b电连接,第二电极21f与第二电极22f通过配线15c电连接,第二电极22f与另一端子t2通过配线15d电连接。在此,如果将连接于以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感压开关并配置于第一带部11b的配线设定为第一配线,将连接于以与第二线段ls2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感压开关并配置于第二带部12b的配线设定为第二配线,则配线15c的一部分是第一配线,配线15b、配线15c的另一部分、配线15d的一部分、配线15a的一部分是第二配线。

如上所述,第一电极11f、12f相对于第二电极22f向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一侧偏移。因此,如图2所示,将通过第一电极11f、12f中的、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一侧的端部并平行于第二线段ls2的直线设定为第一直线l1。另外,如上所述,第二电极22f相对于第一电极11f、12f向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另一侧偏移。因此,将通过第二电极22f中的、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另一侧的端部并平行于第二线段ls2的直线设定为第二直线l2。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配线的配线15a、15b、15d配置于第一直线l1与第二直线l2之间。另外,绕过第二电极22f的配线15b从第一电极12f起呈直线状延伸到第一电极11f,并通过第二电极22f的一侧。另外,绕过第一电极12f的配线15d从第二电极22f起呈直线状至少延伸到绕过第一电极12f的最靠另一侧的端部为止。这样,第二配线中的、绕过配置于第二带部12b的电极的配线15b、15d从所连接的电极起呈直线状延伸到超越所绕过的电极的端部为止。

另一侧电极片即第二电极片20主要具备以下构成要素:另一侧的绝缘片即第二绝缘片20p、第一电极11s、12s、第二电极21s、22s、以及配线25a~25c。

第二绝缘片20p与第一绝缘片10p同样地由具有绝缘性、挠性的片材构成。因此,作为构成第二绝缘片20p的材料,例如可举出构成第一绝缘片10p的材料。

第二绝缘片20p由主块20mb和尾块20tb构成,该主块20mb具有与第一绝缘片10p的主块10mb相同的形状,该尾块20tb连结于主块20mb的一端,并具有比第一绝缘片10p的尾块10tb短的形状。因此,主块20mb包含:第一带部21b,其与第一绝缘片的第一带部11b为相同的形状且沿着规定的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带部22b,其与第一绝缘片的第二带部12b为相同的形状且沿着与第一带部21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第一带部21b与第二带部22b以彼此共有一个端部的方式连接。

第二电极片20的第一电极11s、12s、以及第二电极21s、22s分别地是与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1f、12f、以及第二电极21f、22f完全相等的形状,并配置于主块20mb的一面上。该一面是与第一电极片10对置的面。第一电极11s、12s的配置位置是与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1f、12f对应的位置,第二电极21s、22s的配置位置是与第一电极片10的第二电极21f、22f对应的位置。但是,在使第一电极片10与第二电极片20重叠并俯视观察时,如图2所示,第一线段ls1的一端位于与第一电极11s重叠的位置,且第一线段ls1沿着第一带部21b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电极11s及第二电极21s的配置位置是与该第一线段ls1重叠的位置。另外,在使第一电极片10与第二电极片20重叠并俯视观察时,如图2所示,第二线段ls2的一端位于与第一电极11s重叠的位置,且第二线段ls2与第一线段ls1垂直并沿着第二带部22b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电极11s、第二电极22s、以及第一电极12s的配置位置是与该第二线段ls2重叠的位置。

第一电极12s与第二电极22s通过配线25a电连接,第二电极22s与第一电极11s通过配线25b电连接,第一电极11s与第二电极21s通过配线25c电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各个电极配置于与第一电极片10的各电极对应的位置,因此第一电极11s相对于第二电极21s向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一侧偏移,第二电极21s相对于第一电极11s向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另一侧偏移。另外,第一电极11s、12s相对于第二电极22s向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一侧偏移,第二电极22s相对于第一电极11s、12s向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另一侧偏移。另外,在使第一电极片10与第二电极片20重叠并俯视观察时,如图2所示,第一直线l1通过第一电极11s及第一电极12s中的、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一侧的端部,第二直线l2通过第二电极22s中的、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另一侧的端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25a、25b配置于第一直线l1与第二直线l2之间。

隔离物30由具有挠性的绝缘片构成。因此,作为构成绝缘片的材料,例如可举出与构成第一绝缘片10p、第二绝缘片20p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另外,隔离物30的外形与第二绝缘片20p基本一致。

在隔离物30上分别形成有相同大小的开口11h、12h、21h、22h。各个开口是周缘大致为圆形的形状,且直径比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的各个电极的直径略小。而且,在使隔离物30与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重合的情况下,隔离物30的开口11h位于第一电极11f及第一电极11s的周缘的内侧,开口12h位于第一电极12f及第一电极12s的周缘的内侧,开口21h位于第二电极21f及第二电极21s的周缘的内侧,开口22h位于第二电极22f及第二电极22s的周缘的内侧。

此外,在隔离物30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气孔即切口,开口11h、12h、21h、22h通过该切口相互在空间上连接,而且也与隔离物30的外部的空间在空间上连接。

此外,在隔离物30的两面涂覆有用于与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进行粘接的未图示的粘接材料。

通过使以上结构的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经由隔离物30一体化,从而构成图1的就座传感器1。因此,如图1所示,就座传感器1由大致l字形的主块1mb、和大致长方形的尾块1tb构成。

主块1mb包含:第一带部1b,其与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的第一带部11b、21b为相同形状;以及第二带部2b,其沿着与第一带部1b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并与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的第二带部12b、22b为相同形状。因此,第一带部1b与第二带部2b以彼此共有一个端部的方式连接。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作为整体呈大致l字形。

另外,在尾块1tb露出第一电极片10的尾块10tb的一部分,并从该露出的部分露出一对端子t1、t2。就尾块1tb而言,其具有比第二带部2b窄的宽度,且连接于第二带部2b的另一端部,并沿着与第二带部2b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

图3是图1的iii-iii线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经由隔离物30一体化,从而第一电极11f和第一电极11s在开口11h中空出规定的间隔相互对置而成为第一感压开关sw11。另外,虽然没有特别地图示,同样地,第一电极12f和第一电极12s在开口12h中空出规定的间隔相互对置而成为第一感压开关sw12,第二电极21f和第二电极21s在开口21h中空出规定的间隔相互对置而成为第二感压开关sw21,第二电极22f和第二电极22s在开口22h中空出规定的间隔相互对置而成为第二感压开关sw22。

在向感压开关施加载荷的情况下,各个感压开关中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这样,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接触的感压开关接通。此时,隔离物30的开口内的部分空气通过切口进行移动并向外部排出。

如图1所示,主块1mb具备多个这样的感压开关。在此,如果将第一感压开关sw11设定为第一特定感压开关,则就座传感器1包含:包含一个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至少两个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2。另外,如果将包含于第一带部1b的感压开关作为第一感压开关组,将包含于第二带部2b的感压开关作为第二感压开关组,则该第一特定感压开关配置于上述第一带部1b与第二带部2b彼此共有的区域,且共用地属于第一感压开关组和第二感压开关组。因此,第一感压开关组由包含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1构成。另外,第二感压开关组由包含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2构成。

图4是图1的就座传感器1的电路图。如图4所示,第一感压开关sw11与第一感压开关sw12相互并联地电连接,第二感压开关sw21与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互并联地电连接。而且,第一感压开关sw11及第一感压开关sw12、与第二感压开关sw21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串联连接。因此,就座传感器1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接通,从而使一对端子t1、t2之间导通。

图5是表示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座席的状态一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座席se的座垫与包围座垫的表皮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座席se的座垫上形成有在座面侧沿着左右方向延伸的槽gr。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不跨越槽gr的方式配置有就座传感器1。具体而言,就座传感器1配置为:在座席se的比槽gr靠向后方处,第二带部2b的长度方向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带部1b的长度方向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延伸。此外,座席se的前后方向是指从座席se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起为30度以内的方向,座席的左右方向是指从与座席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垂直的线起为30度以内的方向。图5示出了就座传感器1以如下方式配置于座席se的状态,即:第二带部2b的长度方向沿着座席se的中心线cl的方向延伸,第一带部1b的长度方向沿着与座席se的中心线cl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此,如图1所示,当俯视就座传感器1时,上述第一线段ls1的一端位于与第一特定感压开关即第一感压开关sw11重叠的位置,并且上述第一线段ls1沿着第一带部1b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感压开关sw21以与该第一线段ls1的另一端部重叠的方式配置。因此,在第一带部1b,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以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方式彼此相邻配置。如上所述,第一带部1b的长度方向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因此,就上述的第一开关组而言,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彼此相邻且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配置。另外,第二线段ls2的一端位于与第一特定感压开关即第一感压开关sw11重叠的位置,且第二线段ls2与第一线段ls1垂直并沿着第二带部2b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与该第二线段ls2重叠的方式,第二感压开关sw22与第一感压开关sw11相邻配置,第一感压开关sw12与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邻配置。其结果为,在第二带部2b,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以与第二线段ls2重叠的方式彼此相邻且交替地配置。如上所述,第二带部2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因此,就上述的第二开关组而言,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彼此相邻且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电极11f、11s和第二电极21f、21s彼此在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方向上偏移,因此,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彼此在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方向上偏移。即,就第一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而言,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在座席se的前后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第一感压开关sw11相对于第二感压开关sw21向座席se的前后方向的一侧偏移,第二感压开关sw21相对于第一感压开关sw11向座席se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偏移。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座席se的前后方向的一侧是前方侧,座席se的前后方向的另一侧是后方侧。此外,第二感压开关sw21相对于第一感压开关sw11向以第一线段ls1为基准的第二线段ls2的延伸方向侧偏移。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电极11f、11s、12f、12s和第二电极22f、22s彼此在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方向上偏移,因此,与第二线段ls2重叠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2彼此在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方向上偏移。即,就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而言,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2在座席se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相对于第二感压开关sw22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对于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是左侧,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是右侧。此外,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对于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向以第二线段ls2为基准的第一线段ls1的延伸方向侧偏移。

另外,当俯视就座传感器1时,上述第一直线l1通过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的最靠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上述第二直线l2通过第二感压开关sw22的最靠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并与第一直线l1平行地延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l1、第二线段ls2、以及第二直线l2相互平行。

图6是表示就座传感器1在量产时进行拼版的状态的图。如上所述,就座传感器1是大致l字形的形状。因此,如图6所示,通过使多个就座传感器1相互交错配置,从而能够高效地对就座传感器1进行拼版。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中,多个感压开关由包含一个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至少两个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2构成,并且包含第一感压开关组和第二感压开关组,该第一感压开关组由包含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1构成,该第二感压开关组由包含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至少一个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不同于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的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2构成。而且,就第一感压开关组而言,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彼此相邻且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配置,就第二感压开关组而言,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2彼此相邻且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接通,从而一对端子t1、t2之间导通。

根据这样的就座传感器1,如图5所示,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因此在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分散地施加载荷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这里在图5中,用虚线表示乘员正常就座时向座席se施加载荷的区域st1,用单点划线表示乘员靠前坐时向座席se施加载荷的区域st2。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的前方侧,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及第二感压开关sw21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配置。因此,即使在乘员如图5那样靠前坐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也能够同时接通。因此,与全部感压开关呈直线状配置的就座检测装置相比,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绝缘片10p及第二绝缘片20p具有:第一带部11b、21b,其与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及第二感压开关sw21重叠并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带部12b、22b,其与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重叠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

因此,即使在因乘员就座而施加使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时,也可通过第一带部11b、21b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远离。另外,即使在因就座而施加使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时,也可通过第二带部12b、22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互远离。因此,可抑制感压开关彼此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就座传感器1中,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2在座席se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而且,第二配线即配线15b、15d配置于第一直线l1与第二直线l2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直线l1通过最偏移配置于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的该一侧的端部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直线l2通过最偏移配置于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感压开关sw22的该另一侧的端部并与第一直线l1平行。

在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且不在左右方向上偏移地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例如,在与第一感压开关sw11连接的配线15b绕过第二感压开关sw22延伸的情况下,配线15b必须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凸起并沿着第二感压开关sw22延伸。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即使在与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上述一侧偏移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连接的第二配线即配线15b绕过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的第二感压开关sw22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二配线即配线15b呈直线状配置到绕过第二感压开关sw22的最靠一侧的部位为止。同样地,即使在与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上述另一侧偏移的第二感压开关sw22连接的第二配线即配线15d绕过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的第一感压开关sw12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二配线即配线15d呈直线状配置到绕过第一感压开关sw12的最靠另一侧的部位为止。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配线的设计。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比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多。对于就座于座席se的乘员而言,通常具有比起座席se的左右方向而言更易于向前后方向偏移的就座倾向。因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这样,使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比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多,从而即使在乘员向座席se的前后方向偏移就座的情况下,也能够更适当地检测就座。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时,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者等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了特别说明的情况以外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另外,图8是图7的就座传感器的分解图。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的区别在于:还具备第三带部3b,该第三带部3b具有第一感压开关sw13及第二感压开关sw23,第一感压开关sw11与第二感压开关sw21的距离变长。

第一电极片1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片10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一绝缘片10p的主块10mb具备第三带部13b,并在第三带部13b配置有第一电极13f及第二电极23f。第一带部11b与第三带部13b以彼此共有第一带部11b的另一端部和第三带部13b的一个端部的方式连接。这样,主块10mb为大致u字形的形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带部12b与第三带部13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带部12b的宽度及第三带部13b的宽度大。

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3f及第二电极23f是与第一电极11f、12f及第二电极21f、22f相同的结构,并配置于第三带部13b的一面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21f配置于上述的第一带部11b与第三带部13b彼此共有的区域。另外,以与第三线段ls3重叠的方式,第一电极13f与第二电极21f相邻配置,第二电极23f与第一电极13f相邻配置,第三线段ls3的一端位于与第二电极21f重叠的位置,第三线段ls3与第一线段ls1垂直并且沿着第三带部13b的延伸方向延伸。该第三线段ls3向以第一线段ls1为基准的第二线段ls2侧延伸。

与第三线段ls3重叠的第一电极13f和第二电极21f、23f彼此在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方向上偏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22f、23f相对于第一电极13f向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一侧偏移。因此,第一电极13f相对于第二电极22f、23f向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另一侧偏移。该一侧是以第三线段ls3为基准的第一线段ls1的延伸方向侧。

第一电极13f通过配线15e与第一电极11f电连接,第二电极23f通过配线15f与第二电极21f电连接。在此,如果将连接于以与第三线段ls3重叠的方式配置的感压开关并且配置于第三带部13b的配线设定为第三配线,则配线15e的一部分、配线15f是第三配线。此外,根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配线的定义,配线15e的另一部分是第一配线。

如上所述,第二电极21f、23f相对于第一电极13f向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一侧偏移。因此,如图8所示,将通过第二电极21f、23f中的、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一侧的端部并平行于第三线段ls3的直线设定为第三直线l3。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电极13f相对于第二电极21f、23f向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另一侧偏移。因此,将通过第一电极13f中的、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另一侧的端部并平行于第三线段ls3的直线设定为第四直线l4。在这种情况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15e的一部分及配线15f配置于第三直线l3与第四直线l4之间。另外,绕过第一电极13f的配线15f从第二电极21f起呈直线状延伸到第二电极23f为止,并通过第一电极13f的一侧。另外,绕过第二电极21f的配线15e从第一电极13f起延伸到第一电极11f为止,并在第三带部3b通过第二电极21f的另一侧。这样,第二配线中的、绕过配置于第三带部13b的第一电极13f的配线15f从所连接的电极起呈直线状延伸到超越所绕过的第一电极13f的部位为止。

另外,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第一电极11f相对于第二电极21f向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一侧偏移,第二电极21f相对于第一电极11f向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另一侧偏移。因此,绕过上述的第二电极21f的配线15e在第一带部11b通过第二电极21f的一侧。这样,第一配线中的、绕过配置于第一带部11b的第二电极21f的配线15e的另一部分从所连接的电极起呈直线状延伸直到超越所绕过的第二电极21f的部位为止。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片2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片20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二绝缘片20p的主块20mb具备第三带部23b,并在第三带部23b配置有第一电极13s及第二电极23s。第一带部21b与第三带3b以彼此共有第一带部11b的另一端部和第三带部13b的一个端部的方式连接。

第二电极片20的第一电极13s及第二电极23s是与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3f及第二电极23f相同的结构,并配置于第三带部23b的一面上。第一电极13s及第二电极23s分别位于与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3f及第二电极23f对应的位置。但是,在使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电极片10与第二电极片20重叠并俯视观察时,如图8所示,第三线段ls3的一端位于与第二电极21f重叠的位置,且第三线段ls3与第一线段ls1垂直并沿着第三带部23b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电极21s、第一电极13s、第二电极23s的配置位置是与该第二线段ls2重叠的位置。

第二电极21s与第一电极13s通过配线25d电连接,第一电极13s与第二电极23s通过配线25e电连接。

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电极13s及第二电极23s分别配置于与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3f及第二电极23f对应的位置,因此第二电极21s、23s相对于第一电极13s向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一侧偏移,第一电极13s相对于第二电极21s、23s向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另一侧偏移。另外,在使第一电极片10与第二电极片20重叠并俯视观察时,如图8所示,第三直线l3通过第二电极21s及第二电极23s中的、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一侧的端部,第四直线l4通过第一电极13s中的、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另一侧的端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线25d、25e配置于第三直线l3与第四直线l4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隔离物30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隔离物30的区别主要在于:外形与第二绝缘片20p基本一致,并且形成有开口13h、23h。开口13h、23h是与其他开口11h等相同的形状,且直径比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的各个电极的直径略小。而且,在使隔离物30与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重合的情况下,隔离物30的开口13h位于第一电极13f及第一电极13s的周缘的内侧,开口23h位于第二电极23f及第二电极23s的周缘的内侧。

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隔离物30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的隔离物30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气孔即切口,开口相互在空间上连通,而且也与隔离物30的外部的空间在空间上连通。

通过使以上结构的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经由隔离物30一体化,从而构成图7的就座传感器1。因此,如图7所示,就座传感器1由大致u字形的主块1mb、和大致长方形的尾块1tb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主块1m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块1mb的区别在于:具备与第一电极片10及第二电极片20的第三带部13b、23b相同形状的第三带部3b。因此,第一带部1b的另一端部与第三带部3b的一个端部为彼此共有。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作为整体呈大致u字形。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二带部12b与第三带部13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带部12b的宽度及第三带部13b的宽度大,因此就座传感器1的第二带部2b与第三带部3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带部2b的宽度及第三带部3b的宽度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片10的第一电极13f与第二电极片20的第一电极13s在隔离物30的开口13h中空出规定的间隔相互对置而成为第一感压开关sw13,第一电极片10的第二电极23f与第二电极片20的第二电极23s在隔离物30的开口23h中空出规定的间隔相互对置而成为第二感压开关sw23。

因此,如图7所示,主块1mb具备多个感压开关。在此,如果将第二感压开关sw21设定为第二特定感压开关,将包含于第三带部3b的感压开关作为第三感压开关组,则该第二特定感压开关配置于上述第一带部1b与第三带部3b彼此共有的区域,且共用地属于第一感压开关组和第三感压开关组。因此,第三感压开关组包含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且由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3和至少一个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构成。

图9是图7的就座传感器1的电路图。如图9所示,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sw13相互并联地电连接,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2、sw23相互并联地电连接。而且,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sw13与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2、sw23相互串联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中,也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接通,从而使一对端子t1、t2之间导通。

图10是表示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座席的状态一例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同样地配置于座席se的座垫与包围座垫的表皮之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不跨越槽gr的方式配置有就座传感器1。具体而言,就座传感器1配置为:在座席se的比槽gr靠向后方处,第二带部2b及第三带部3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带部1b的长度方向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延伸。此外,在图10中示出了就座传感器1以如下方式配置于座席se的状态,即:第二带部2b及第三带部3b的长度方向沿着座席se的中心线cl的方向延伸,第一带部1b的长度方向沿着与座席se的中心线cl垂直的方向延伸。

在此,如图7所示,当俯视就座传感器1时,第三线段ls3的一端位于与第二特定感压开关即第二感压开关sw21重叠的位置,且第三线段ls3与第一线段ls1垂直并沿着第三带部3b的延伸方向延伸。以与该第三线段ls3重叠的方式,第一感压开关sw13与第二感压开关sw21相邻配置,第二感压开关sw23与第一感压开关sw13相邻配置。其结果为,在第三带部3b,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以与第三线段ls3重叠的方式彼此相邻且交替地配置。如上所述,第三带部3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因此,就上述的第三开关组而言,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位于端部,第一感压开关sw13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彼此相邻且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带部3b的第一感压开关sw13和第二带部2b的第二感压开关sw22的组位于与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直线l5重叠的位置,第二带部2b的第一感压开关sw12和第三带部3b的第二感压开关sw23的组位于与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直线l6重叠的位置。如上所述,第一带部1b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与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第一线段ls1重叠。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具有多个与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直线重叠的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的组。

另外,如上所述,第二电极21f、21s、23f、23s和第一电极13f、13s彼此在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方向上偏移,因此,与第三线段ls3重叠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和第一感压开关sw13彼此在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方向上偏移。即,就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而言,第一感压开关sw13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在座席se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相对于第一感压开关sw13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第一感压开关sw13相对于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如图10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本实施方式中的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是左侧,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是右侧。此外,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相对于第一感压开关sw13向以第三线段ls3为基准的第一线段ls1的延伸方向侧偏移。

另外,当俯视就座传感器1时,上述第三直线l3通过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的最靠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端部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上述第四直线l4通过第一感压开关sw13的最靠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并与第三直线l3平行地延伸。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线l3、第三线段ls3、以及第四直线l4相互平行。

图11是表示就座传感器1在量产时进行拼版的状态的图。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是大致u字形的形状,第二带部2b与第三带部3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带部2b的宽度及第三带部3b的宽度大。因此,如图11所示,通过使多个就座传感器1相互交错地配置成嵌套状,从而能够高效地对就座传感器1进行拼版。

如上所述,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而言,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还具备第三开关组,就第三感压开关组而言,将在第一感压开关组中位于第一特定感压开关的相反侧的端部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设定为第二特定感压开关,第二感压开关sw21位于端部,在以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为基准的、与配置有第二感压开关组的一侧相同的一侧,包含第二特定感压开关在内,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3和至少一个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彼此相邻且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

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从而将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以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和第三感压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以及第一感压开关sw13并排配置。因此,即使在乘员向座席的左右方向偏移位置就座的情况下,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使用图10对该情况进行说明。在图10中与图5同样地,用虚线表示乘员正常就座时向座席se施加载荷的区域st1,用单点划线表示乘员靠前坐时向座席se施加载荷的区域st2,用点线表示乘员向左右方向偏移就座时向座席se施加载荷的区域st3、st4。如图10所示,就座传感器1即使在乘员靠前坐的情况下,配置于第一带部并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配置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也能够同时接通。另外,就座传感器1即使在乘员向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就座的情况下,配置于第二带部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的任一和第二感压开关sw22也能够同时接通。另外,就座传感器1即使在乘员向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就座的情况下,配置于第三带部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的任一和第一感压开关sw13也能够同时接通。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为第二感压开关sw21。如上所述,第一特定感压开关是第一感压开关sw11。因此,在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和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中,第一感压开关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3容易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排列,另外,第二感压开关sw22和第一感压开关sw13容易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排列。因此,在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开关及第二感压开关易于接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2和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3的组与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直线l6重叠,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2和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3的组与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直线l5重叠。因此,在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施加载荷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开关及第二感压开关更加易于接通,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就座的检测灵敏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三带部3b,该第三带部3b与第三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感压开关即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以及第一感压开关sw13重叠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因此,即使在因就座而向就座传感器1施加使第三感压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第二感压开关sw23、第一感压开关sw13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时,也可通过第三带部3b沿着座席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抑制这些感压开关远离。因此,可进一步抑制感压开关彼此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感压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和第一感压开关sw13在座席se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而且,第三配线配置于第三直线l3与第四直线l4之间,其中,所述第三直线l3通过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的该一侧的端部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四直线l4通过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最偏移配置于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一感压开关sw13的该另一侧的端部并与第三直线l3平行。

在第三感压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及第一感压开关sw13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且不在左右方向上偏移地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例如,在与第二感压开关sw21连接的配线15f绕过第一感压开关sw13延伸的情况下,配线15f必须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凸起并沿着第一感压开关sw13延伸。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即使在与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一侧偏移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连接的第三配线即配线15f绕过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的另一侧偏移的第一感压开关sw13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配线15f呈直线状配置。因此,能够简单地进行配线的设计。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而言,第二带部2b与第三带部3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带部2b的宽度及第三带部3b的宽度大。因此,第二带部2b与第三带部3b之间的距离为一个以上的感压开关的大小。因此,抑制了第二带部2b的感压开关与第三带部3b的感压开关过于接近的情况,当放置有物品时,能够抑制第二带部2b的感压开关及第三带部3b的感压开关都接通而将物品的配置误检测为乘员的就座。另外,在量产就座传感器的情况下,优选在一张绝缘性的片材上拼版形成有多个上述绝缘片。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如通过图11说明的那样,能够以在就座传感器1的第二带部2b与第三带部3b之间布置另一就座传感器1的第二带部或者第三带部的方式进行拼版。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获得适于量产的就座传感器。

另外,就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而言,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及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比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多。如上所述,对于就座于座席se的乘员而言,通常具有比起座席se的左右方向而言更易于向前后方向偏移的就座倾向。因此,如本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这样,通过使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及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比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多,从而即使在乘员向座席se的前后方向偏移就座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加适当地检测就座。此外,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而仅使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及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的其中一方比第一感压开关组中的感压开关的数量多。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就座传感器以上述实施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第一带部1b以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方式配置有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1。但是,只要是在第一带部1b以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方式将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彼此相邻地配置,则也可以配置有三个以上的感压开关。也就是说,第一感压开关组也可以具有三个以上的感压开关。因此,在如上述实施方式这样第一特定感压开关是第一感压开关sw11,并以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方式配置奇数个感压开关的情况下,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为第一感压开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第二带部2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有两个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一个第二感压开关sw22。但是,只要是在第二带部2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将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彼此相邻地配置,则也可以配置有两个感压开关,也可以配置有四个以上的感压开关。另外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在第三带部3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有两个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和一个第一感压开关sw13。但是,只要是在第三带部3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将第一感压开关和第二感压开关彼此相邻地配置,则也可以配置有两个感压开关,也可以配置有四个以上的感压开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在座席se的前后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但是,第一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也可以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呈直线状配置。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2在座席se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但是,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也可以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呈直线状配置。另外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三感压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和第一感压开关sw13在向座席se的左右方向上相互偏移配置。但是,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也可以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呈直线状配置。图12是感压开关呈直线配置的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一线段ls1重叠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彼此没有在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方向上偏移。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如上述那样使第一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呈直线配置。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二线段ls2重叠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和第二感压开关sw22彼此没有在垂直于第二线段ls2的方向上偏移。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如上述那样使第二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呈直线配置。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与第三线段ls3重叠的第一感压开关sw13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彼此没有在垂直于第三线段ls3的方向上偏移。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如上述那样使第三感压开关组的感压开关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呈直线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带部2b与第三带部3b之间的距离比第二带部2b的宽度及第三带部3b的宽度大,但是,第二带部2b与第三带部3b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为第二带部2b的宽度及第三带部3b的宽度以下。

另外,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各个感压开关只要是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配置,则也可以不与第一线段ls1重叠。同样地,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各个感压开关只要是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则也可以不与第二线段ls2重叠,第三感压开关组的各个感压开关只要是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则也可以不与第三线段ls3重叠。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压开关组的各个感压开关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配置,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除了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以外的各个感压开关比第一感压开关组靠向座席se的后方配置。但是,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除了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以外的各个感压开关也可以比第一感压开关组靠向座席se的前方配置。另外,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除了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以外的各个感压开关比第一感压开关组靠向座席se的后方配置。但是,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除了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以外的各个感压开关也可以比第一感压开关组靠向座席se的前方配置。如这些情况这样,在第二感压开关组中的第一特定感压开关位于最后方的情况下、或者在第三感压开关组中的第二特定感压开关位于最后方的情况下,包含至少一个第一感压开关及至少一个第二感压开关的第一开关组在座席的后方沿着左右方向配置。因此,例如即使在乘员使臀部比正常就座向后方偏移即靠后坐的情况下,第一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和第二感压开关sw21也能够同时接通。因此,在第一感压开关组配置于座席的后方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检测就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比座席se的槽gr靠向后方配置。但是,就座传感器1也可以比槽gr靠向前方配置。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座席se上形成有槽gr。但是,也可以不在配置就座传感器1的座席se上形成槽gr。因此,对于就座传感器1配置于座席se的位置而言,只要是第一感压开关组沿着座席se的左右方向配置、第二感压开关组及第三感压开关组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配置,则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尾块1tb连接于第二带部2b。但是,连接尾块1tb的部位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尾块1tb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带部1b,也可以连接于第三带部3b。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为大致l字形的形状,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就座传感器1为大致u字形的形状。但是,就座传感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就座传感器1为大致h字形的形状。图13是为大致h字形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的俯视图。在本变形例中,在第一带部1b与第二带部2b彼此共有的区域配置有第二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2。另外,在第一带部1b与第三带部3b彼此共有的区域配置有第三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3。另外,尾块1tb连接于第一带部1b的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并沿着与第二带部2b及第三带部3b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而且,本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1是以垂直于第一线段ls1的方向为基准的大致对称形状。也就是说,本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1在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于座席se的情况下为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这样,通过使就座传感器1为左右对称的形状,从而能够提高就座传感器1的生产率。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在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配置于座席se的情况下,第二带部2b及第三带部3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而且,第一带部1b的一端部与第二带部2b连接,第一带部1b的另一端部与第三带部3b连接。因此可以理解为:本变形的第一绝缘片10p及第二绝缘片20p具有:第一带部11b、21b;第二带部12b、22b,其与第二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感压开关即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重叠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以及第三带部13b、23b,其与第三感压开关组的全部感压开关即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及第一感压开关sw13重叠并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带部11b、21b的一端部与第二带部12b、22b连接,第一带部11b、21b的另一端部与第三带部13b、23b连接。因此,即使在因乘员就座而施加使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时,也可通过第二带部12b、22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二感压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1、sw12及第二感压开关sw22相互远离。另外,即使在因就座而施加使第三感压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及第一感压开关sw13相互远离的方向的应力时,也可通过第三带部13b、23b沿着座席se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抑制第三感压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1、sw23及第一感压开关sw13相互远离。因此,可抑制感压开关彼此的相对的位置偏移。

此外,在本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1中,一个端子t1与第一电极12f通过配线15a电连接,第一电极12f与第一电极11f通过配线15b电连接,第一电极11f与第一电极13f通过配线15c电连接,第二电极21f与第二电极23f通过配线15e电连接,第二电极22f、第二电极23f、另一端子t2通过配线15d电连接。另外,第一电极12s与第二电极22s通过配线25a电连接,第二电极22s与第一电极11s通过配线25b电连接,第二电极22s与第一电极13s通过配线25c电连接,第一电极13s与第二电极21s通过配线25d电连接,第一电极13s与第二电极23s通过配线25e电连接。另外,在本变形例的就座传感器1中,尾块1tb的第一带部1b侧的相反侧的端部比第二带部2b及第三带部3b的尾块1tb所在一侧的端部更向第一带部1b侧的相反侧突出,在该突出的部分配置有端子t1、t2。但是,尾块1tb的第一带部1b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也可以不比第二带部2b及第三带部3b的尾块1tb所在一侧的端部更向第一带部1b侧的相反侧突出。

另外,虽然了省略基于图示的说明,但是就座传感器1也可以为大致圆环状、多边环状的形状。例如,在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就座传感器1中,还可以从第二带部2b的第一带部1b侧的相反侧的端部起到第三带部3b的第一带部1b侧的相反侧的端部为止设置沿着与第一带部1b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四带部。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就座传感器1成为大致四边环状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使第二开关组的第一感压开关sw12配置于第二带部2b与第四带部彼此共有的区域,并且能够使第三开关组的第二感压开关sw23配置于第三带部3b与第四带部彼此共有的区域。

附图标记说明

1-就座传感器;1b-第一带部;2b-第二带部;3b-第三带部;10-第一电极片;11b-第一带部;12b-第二带部;13b-第三带部;10p-第一绝缘片;11f、12f、13f-第一电极;11s、12s、13s-第一电极;15a~15f-配线;20-第二电极片;21b-第一带部;22b-第二带部;23b-第三带部;20p-第二绝缘片;21f、22f、23f-第二电极;21s、22s、23s-第二电极;25a~25e-配线;30-隔离物;11h、12h、13h、21h、22h、23h-开口;ls1-第一线段;ls2-第二线段;ls3-第三线段;sw11、sw12、sw13-第一感压开关;sw21、sw22、sw23-第二感压开关;t1、t2-端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