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55032发布日期:2021-07-20 17:13阅读: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网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



背景技术:

在网线加工技术领域中,网线连接水晶头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标准将不同颜色的芯线分离开来,并根据所要求的标准线序接到水晶头内。由于网线芯线自身刚度低,所以芯线本身细且软,所以,目前市场上主要是人工排线,即通过人力手工作业,按照标准线序对芯线进行排序。这样一来,一是效率低,二是成本高,三是易出错,所以非常有必要研究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利用机械装置配合控制系统实现网线芯线自动排序,释放这一过程中的人力,降低企业加工成本,提高企业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市场上主要通过人力手工作业,对网线芯线进线排线,存在加工效率低、加工成本高以及排线错误率高的问题。

本装置适用于线头已完成退皮处理的网线,即已剥出网线内部双绞线的网线。

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工作台、运线机构、梳线机构、分线机构、中转机构和排序机构。

所述控制系统内设计有控制程序,使得各个气缸可在限定时间内动作,进而实现对整个装置的控制。本发明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对网线进行动作时所用的气缸均通过气路里的电磁阀来控制,通过控制系统发出电信号,控制电磁阀的开与关,即可控制气缸活塞的伸出与缩回。

所述工作台由机架和安装于机架之间的矩形钢板组成。

所述运线机构为安装有夹具的同步带传动机构,夹具至少一个,夹具的两个夹头上均安装有橡胶垫保护网线,防止网线被夹损。

运线机构用于带动网线在装置上移动,夹具是无源的,所以专用机械将网线送上夹具之前,会先把夹具顶开,待网线送上夹具后,专用机械随即离开,夹具则闭合并夹住网线。

所述梳线机构包括并列安装的压线工位、搓线工位和安装在工作台矩形钢板上的定线工位。

压线工位通过l形连接板固接在机架上,压线工位由第一气缸、压线板和滑槽组成,第一气缸为导杆气缸,其活塞的伸出端固接有压线板,压线板为工程橡胶,在压线板中心开有半圆状的凹槽,压线板下方还安装有两条滑槽,一条滑槽固装在机架上,另一条滑槽固装在工作台的矩形钢板上,两条滑槽之间安装有活动板,活动板底面通过连接板固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可带着活动板在两条滑槽之间滑动。由于网线端头退皮后,露出的芯线是四股聚拢成一束的双绞线,所以需要压线工位将聚拢成一束的四股双绞线压散,使得四股双绞线呈扇形散开。

压线工位中,压线板压的是芯线根部紧挨的网线外皮,即压线板不与芯线接触;压线板的凹槽用于将网线限定在凹槽这一空间内,因为后期搓线工位搓线时,是第二气缸的活塞快速的伸出、缩回,进行搓线工作,而气缸自身的力度相对芯线而言是比较大的,所以即使网线被夹具固定住了,搓线过程中网线也可能会移动,因此在压线板上设计凹槽,防止网线移动,偏离工作位;活动板则是用于托住芯线,防止后期搓线工位搓线时芯线向滑槽内弯曲。

搓线工位由丝杠模组a、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组成,丝杠模组a安装在机架上,其滑台上固接有连接条,连接条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为滑台气缸;进一步的,滑台气缸的盖板上连接有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为导杆气缸,第三气缸的活塞伸出端还连接有搓线块,搓线块是呈t形状的工程橡胶,第三气缸的活塞伸出后,带着搓线块下降靠近芯线,搓线块会停留在距离芯线1mm的上方位置处。搓线工位用于将呈扇形散开的四股双绞线搓散,散成八根线,搓线时,搓线块从芯线根部开始搓,搓线块距离芯线紧挨着的网线外皮2mm的水平距离,避免搓线工位与压线工位有干涉。

本装置中,搓线块所用的工程橡胶比压线板所用的工程橡胶更软,因为压线板只需按压网线,而搓线块是要压在双绞的芯线上快速搓动,把绞在一起的芯线搓散,所以搓线块所用的工程橡胶更软,防止芯线被搓损。

定线工位由第四气缸、第五气缸和定位板组成,第四气缸为标准气缸,第四气缸的活塞伸出端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五气缸,第五气缸为导杆气缸,第五气缸的活塞伸出端连接有定位板,定位板为0.8mm厚的l形板,两个第五气缸的活塞伸出后,带着两块定位板相互靠近,但不合拢,两块定位板之间有8mm的距离。由于网线芯线被搓散后,芯线的位置是散开的,所以设计定线工位将散开的八根线归拢到8mm这一块确定区域内,方便后续分线工作。

所述分线机构安装于梳线机构下方,分线机构由齿轮箱、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分线针组成,齿轮箱为无盖箱子,齿轮箱两侧的侧壁上各安装有三个轴承,即一共三对轴承,每对轴承上都安装有轮轴,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分线针都安装在齿轮箱内;

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分别套装在三根轮轴上,第四齿轮和第二齿轮组合成双联齿轮套装在轮轴上,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这三个齿轮呈三角形排列,安装有第一齿轮的轮轴上还装有电机,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均与第一齿轮啮合,且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互不接触;

进一步的,第四齿轮与第二齿条啮合,第三齿轮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则与压线工位中描述的活动板底部的第一齿条啮合;第二齿条背后连接有滑块,滑块套装在滑轨上,滑轨则固接在齿轮箱侧壁上,第二齿条顶端安装有针盒,针盒位于压线工位中描述的活动板的下方,针盒内安装有七根分线针,七根分线针呈金字塔状排列,方便分线针插入到芯线中,使得分线针能将八根芯线根根分离,互不接触。分线针的针头形状不唯一,可以是尖形、柱形、双曲面形等形状。

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轮轴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同轴安装的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在滑轨上滑动上升,使得第二齿条顶部的针盒上升,使得分线针伸出齿轮箱;同时,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条移动,使得固接在第一齿条顶部的活动板从针盒顶部移开,方便针盒上的分线针顺利伸出齿轮箱。

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带动轮轴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同轴安装的第四齿轮转动,第四齿轮带动第二齿条在滑轨上下滑,使得第二齿条顶部的针盒下降,带动分线针缩回齿轮箱内;同时第三齿轮带动第一齿条移动,使得活动板返回初始位置。

所述中转机构与梳线机构并排安装;中转机构由丝杠模组b、第六气缸和定线针组成,丝杠模组b安装在机架上,其滑台上通过连接板连接有第六气缸,第六气缸为导杆气缸,第六气缸的活塞伸出端连接有转移板,转移板上安装有九根定线针。中转机构用于保持网线的八根芯线根根分离状态,并配合运线机构一起将网线带离梳线机构。

为了保证中转机构的定线针与分线机构的分线针互不干涉,二者安装位置上是错位安装的,即二者不是排在同一水平线上。当中转机构带着分线针移动网线芯线上方时,中转机构的定线针与分线机构的分线针是处于并列的位置关系,即一前一后,因此双方不会产生干涉。

所述排序机构与中转机构并排安装,排序机构包括移线工位、钩线工位和排线工位。

移线工位由丝杠模组c、第七气缸和定线针组成,丝杠模组c固接在机架上,其滑台上安装有第七气缸,第七气缸为导杆气缸,第七气缸的活塞伸出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针盒,针盒内安装有九根定线针。移线工位用于保持网线的八根芯线根根分离的状态,并配合运线机构一起将网线带离中转机构,送至钩线工位下方。

为了保证中转机构的定线针与移线机构的定线针互不干涉,二者安装位置上是错位安装的,即二者不是排在同一水平线上。当移线工位的分线针在丝杠模组c的带动下移动到中转机构下方时,第七气缸的活塞伸出,带着分线针上升并与插入八根芯线中,此时,中转机构的定线针与移线机构的定线针是处于并列的位置关系,即一前一后,因此双方不会产生干涉。

中转机构不直接把网线送到排序机构,而是通过移线工位来转接,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中转机构和排序机构之间产生干涉。

钩线工位通过连接板固装在机架上,钩线工位由第八气缸和挂钩组成,第八气缸为滑台气缸,第八气缸上连接有固接在机架上的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五个挂钩和工业摄像头,工业摄像头安装在挂钩上方。工业摄像头用于采集当前线序信息,并将当前线序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给控制系统。钩线工位用于将需要换位置的芯线勾出,配合排线工位进行排线工作。

钩线工位之所以设计五个挂钩,是因为九根定线针将八根芯线限定在一固定区间内,根据挂钩尺寸计算后,得出这一区间最多容纳五个挂钩。在这个区间内尽可能的多排挂钩,这样在后续排线时,哪根芯线需要换位置,就把该芯线夹出挂在距离该芯线最近的挂钩上。这么做的目的,一是芯线不易从挂钩上掉落,二是避免后期排线时芯线被过度拉扯。

排线工位与钩线工位并列安装,排线工位由三轴机器人和第九气缸组成,三轴机器人由三组丝杠模组组成,其安装在机架上,三轴机器人z轴丝杠模组的滑台通过连接板连接有第九气缸,第九气缸为手指气缸,第九气缸的气爪上均连接有夹线条。排线工位用于将位置错误的芯线夹送至正确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利用机械装置配合控制系统实现网线芯线自动排序,排线完成后的网线可直接安装水晶头,用机械装置取代人力手工排线,降低了企业加工成本,提高了企业加工效率,降低了排线错误率。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整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梳线机构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分线机构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中转机构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发明排序机构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发明分线针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定线针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发明三轴机器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梳线机构;3、夹具;4、分线机构;5、运线机构;6、排序机构;7、中转机构;200、第二气缸;201、丝杠模组a;202、第三气缸;203、第一气缸;204、活动板;205、压线板;206、搓线块;207、定位板;208、第五气缸;209、第四气缸;401、第一齿条;402、第三齿轮;403、第一齿轮;404、第二齿条;405、分线针;406、第二齿轮;407、第四齿轮;701、丝杠模组b;702、第六气缸;703、定线针;601、工业摄像头;602、第八气缸;603、第七气缸;604、丝杠模组c;605、挂钩;606、三轴机器人;607、第九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包括控制系统、工作台1、运线机构5、梳线机构2、分线机构4、中转机构7和排序机构6。

所述工作台1由机架和安装于机架之间的矩形钢板组成;

所述运线机构5为安装有夹具3的同步带传动机构;

所述梳线机构2包括并列安装压线工位、搓线工位和安装在工作台1的矩形钢板上定线工位;

压线工位通过l形连接板固接在机架上,压线工位由第一气缸203、压线板205和滑槽组成,第一气缸203活塞的伸出端固接有压线板205,压线板205中心开有半圆状的凹槽;压线板205下方还安装有两条滑槽,一条滑槽固装在机架上,另一条滑槽固装在工作台1的矩形钢板上,两条滑槽之间安装有活动板204,活动板204底面通过连接板固接有第一齿条401;

搓线工位由丝杠模组a201、第二气缸200和第三气缸202组成,丝杠模组a201安装在机架上,其滑台上固接有连接条,连接条另一端安装有第二气缸200,第二气缸200的盖板上连接有第三气缸202,第三气缸202的活塞伸出端还连接有呈t形状的搓线块206;

定线工位安装在工作台1的矩形钢板上,定线工位由第四气缸209、第五气缸208和定位板207组成,第四气缸209的活塞伸出端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左右两端均安装有第五气缸208,第五气缸208的活塞伸出端连接有定位板207;

所述分线机构4安装于梳线机构2下方,分线机构4由齿轮箱、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6、第三齿轮402、第四齿轮407和分线针405组成;

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6和第三齿轮402分别套装在三根轮轴上,第四齿轮407和第二齿轮406组合成联动齿轮套装在轮轴上,第一齿轮403、第二齿轮406和第三齿轮402这三个齿轮呈三角形排列,安装有第一齿轮403的轮轴上还装有电机,第二齿406、第三齿轮402均与第一齿轮403啮合,且第二齿轮406与第三齿轮402互不接触;

进一步的,第四齿轮407与第二齿条404啮合,第三齿轮402远离第一齿403轮的一端则与第一齿条401啮合;第二齿条404背后连接有滑块,滑块套装在滑轨上,滑轨则固接在齿轮箱侧壁上,第二齿条404顶端安装有针盒,针盒位于压线工位中描述的活动板204的下方,针盒内安装有七根分线针405;

所述中转机构7与梳线机构2并排安装,中转机构7由丝杠模组b701、第六气缸702和定线针703组成,丝杠模组b701安装在机架上,其滑台上通过连接板连接有第六气缸702,第六气缸702的活塞伸出端连接有转移板,转移板上安装有九根定线针703;

所述排序机构6与中转机构7并排安装,排序机构6包括移线工位、钩线工位和排线工位;

移线工位由丝杠模组c604、第七气缸603和定线针703组成,丝杠模组c604固接在机架上,其滑台上安装有第七气缸603,第七气缸603的活塞伸出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有针盒,针盒内安装有九根定线针703;

钩线工位通过连接板固装在机架上,钩线工位由第八气缸602和挂钩605组成,第八气缸602通过连接板固装在机架上,第八气缸602的活塞伸出端连接有五个挂钩605,挂钩605上方还安装有工业摄像头601;

排线工位与钩线工位并列安装,排线工位由三轴机器人606和第九气缸607组成,三轴机器人606由三组丝杠模组组成,其安装在机架上,三轴机器人606z轴丝杠模组的滑台通过连接板连接有第九气缸607,第九气缸607的气爪上均连接有夹线条。

本发明适用于线头已完成退皮处理的网线,即已剥出网线内部双绞线的网线,其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专用机械带着经过退皮处理的网线过来时,专用机械先将运线机构5上的夹具3顶开,再将网线放入夹具3内,随后专用机械离开,夹具3闭合夹住网线,在同步带的带动下,将网线送至梳线机构2,送达后,运送机构5暂停运送网线,将网线固定在梳线机构2处。

这一步骤中,由于运线机构5上的夹具是无源的,未工作时是常闭的,所以需要借助外力使夹具3张开,待网线送入后,再取消外力使夹具3合闭夹住网线。网线送上运送机构5后,网线芯线的线头会落在安装于工作台1矩形钢板上的滑槽上,芯线根部则落在安装于机架上的滑槽上,即网线露出的芯线是跨过两条滑槽的,线身则是被安装在两条滑槽之间的活动板204托住。

步骤二,梳线机构2的压线工位开始工作,第一气缸203的活塞伸出,带动压线板205下降并在滑槽上按压网线,将网线内部聚拢成一束的四股双绞线压散,压成呈扇形散开的四股双绞线。

这一步骤中,压线板205按压的是芯线根部紧挨着的网线外皮,压线板205不与芯线接触,即压线板205是在固接在机架上的那条滑槽上按压网线,由于网线自身刚度低,很柔软,所以压线板205按压芯线根部紧挨着的网线外皮即可将网线露出的四股双绞线压散,呈扇形散开。

步骤三,梳线机构2的搓线工位开始工作,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移动,带动第二气缸200和第三气缸202前进至芯线上方,随后第三气缸202的活塞伸出,带着搓线块206下降,使得搓线块206靠近芯线,第三气缸202的活塞完全伸出后,搓线块与芯线的高度距离刚好是1mm,随后,第二气缸200的活塞开始快速的反复伸出、缩回,带动搓线块206来回搓动芯线,与此同时,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缓慢的后退,由于第二气缸200通过连接条与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连接,所以待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退至其初始位置后,搓线块206也已远离芯线,暂停搓线工作,第三气缸202的活塞则缩回,带着搓线块206上升,回到初始位置,此时,一次搓线工作完成。随后,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再次移动,带动第二气缸200和第三气缸202前进至芯线上方,重复上述搓线工作,直至完成三次搓线工作。

这一步骤中,第三气缸202的活塞完全伸出后,搓线块206刚好在芯线上方1mm处,由于芯线是两两绞在一起的,绞在一起的芯线整体直径肯定是大于1mm的,所以搓线块206是压住芯线的;搓线时,运线机构5的夹具3是一直夹住网线的,且网线被限定在压线工位中压线板205的凹槽内,所以搓线时网线是被固定住的,不会移动;搓线块206从芯线的根部开始搓,且搓线块206距离芯线紧挨着的网线外皮2mm,所以搓线工位不会与压线工位有干涉,搓线过程中,第二气缸200的活塞快速的反复伸出、缩回,所以搓线速度是很快的,而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同时缓慢后退,带动搓线块206缓慢后退,这个过程相当于是一边搓线,一边往外捋线,所以绞在一起的芯线不仅能被搓散,还能将芯线绞线时产生的弯曲部分捋直,这一过程中,由于芯线下方有活动板204托住芯线,所以搓线时芯线不会被搓线块206搓弯。

步骤四,三次搓线工作完成后,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移动,带着搓线块206再次移到芯线上方,随后,第三气缸202的活塞伸出,带着搓线块206下降,停留在芯线线头上方,搓线块206距离芯线1mm。

这一步骤中,搓线块206停留在芯线线头上方,是为了限定芯线高度区间,防止芯线上翘;

步骤五,梳线机构2的定线工位开始工作,第四气缸209的活塞伸出,带动其左右两端的第五气缸208靠近网线芯线,随后,第五气缸208的活塞伸出,带动左右两块定位板207相互靠近,将搓散的八根芯线推拢,两块定位板207相互靠近,但不合拢,中间留有8mm的区间,使得八根芯线被限定在两块定位板207这8mm的区间内。

这一步骤结束后,芯线就被整齐的排列在1mm*8mm的空间内。

步骤六,分线机构的电机顺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03顺时针转动,第一齿轮403顺时针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二齿轮406和第三齿轮402逆时针转动;第二齿轮406带动轮轴转动,进而带动与其联动的第四齿轮407转动,第四齿轮407带动第二齿条404在滑轨上滑动上升,使得第二齿条404顶部的针盒上升,带动七根分线针405伸出齿轮箱并插入到被搓散的芯线中;同时,第三齿轮402带动第一齿条401移动,使得固接在第一齿条顶部的活动板204从针盒顶部移开,方便针盒上的分线针405顺利伸出齿轮箱。

分线针405伸出齿轮箱后,第五气缸208的活塞开始缩回,带着定位板207离开芯线,接着第四气缸209的活塞缩回,整个定线工位就回到初始位置;待分线针405全部插入芯线后,第三气缸202的活塞缩回,带着搓线块206离开芯线,接着丝杠模组a201的滑台返回初始位置,整个梳线工位就回到初始位置。

这一步骤中,活动板204和针盒是同时被带动的,当活动板204从针盒顶部完全移开时,分线针405也刚好从齿轮箱中伸出,由于分线针405是呈金字塔状排列的,所以正中央最长的分线针405最先到位,将芯线分成左右两边,接着,最长分线405针两边的第二长分线针405第二到位,将最中间的两根芯线定在最长分线针405与第二长分线针405之间,依次类推,第三长分线针405第三到位,第四长分线针405最后到位,分线针405将八根芯线根根分离,互不接触。

待分线针405全部插入芯线后,搓线工位才返回初始位置,这么做是限制芯线高度,防止分线针405分线时芯线上翘。这一过程中,搓线块206不会干涉分线针405,因为分线针405是待滑槽之间的活动板204离开后,再从滑槽之间伸出来,而搓线块206是停留在芯线线头上方,即搓线块是在矩形钢板上的那根滑槽上方,搓线块206与分线针405是错位的,所以不会有干涉。

步骤七,中转机构7开始工作,丝杠模组b701的滑台向分线机构4移动,带动第六气缸702移动至网线芯线上方,随后第六气缸702的活塞伸出,带动转移板上的九根定线针703插入已根根分离的八根芯线之间,保持八根芯线根根分离的状态。

步骤八,分线机构4的电机逆时针转动,带动第一齿轮403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403逆时针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二齿轮406和第三齿轮402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406带动轮轴转动,进而带动与其同轴安装的第四齿轮407转动,第四齿轮407带动第二齿条404在滑轨上下滑,使得第二齿条404顶部的针盒下降,带动分线针405缩回齿轮箱内;同时第三齿轮402带动第一齿条401移动,使得活动板204返回初始位置。

步骤九,分线机构4的电机逆时针转动结束后,丝杠模组b701的滑台开始返回初始位置,与此同时,步骤一中暂停运线的运线机构5继续工作,随丝杠模组b701一起,将网线带离分线机构4,直至丝杠模组b701的滑台回到其初始位置,运线机构5再次暂停工作,将网线固定在中转机构7初始位置处。

这一步骤中,中转机构7的定线针703用于保持八根芯线根根分离的状态,带着网线整体移动的是运线机构5,中转机构7是配合运线机构5运送网线。

步骤十,排序机构6开始工作,其移线工位的丝杠模组c604的滑台带着第七气缸603滑到中转机构7下方,到达后,第七气缸603的活塞伸出,带着九根定线针703插入芯线中,保持八根芯线根根分离的状态,随后,中转机构7第六气缸702的活塞缩回,带着中转机构7的定线针703离开芯线。

这一步骤中,中转机构7不直接把网线送到排序机构6,而是通过移线工位来转接,是为了防止各工位之间产生干涉。

步骤十一,运线机构5继续工作,带着网线向移线工位初始位置移动,与此同时,丝杠模组c604的滑台带着第七气缸603返回初始位置。

这一步骤中,移线工位就是转接网线,将其从中转机构7转接到排序机构6。

步骤十二,钩线工位第八气缸602的活塞伸出,将连接在第八气缸602上的挂钩605送到移线工位的定线针703上方,方便下一步骤中,排线工位将芯线挂在挂钩605上。

步骤十三,工业摄像头602采集当前线序这一信息,并将当前线序这一信息以电信号的形式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接收到该电信号后将当前线序与控制系统内预先设定的标准线序进行分析比对,根据比对结果,计算出最优排线方式,并将最优排线指令发送到排线工位的三轴机器人606。

这一步骤中,由于八根芯线的包胶层色彩均不同,所以控制系统是根据芯线包胶层的色彩来进行分析比对;最优排线方式是指,三轴机器606排线时,选择芯线与芯线之间交换次数最少的排线方式。因为要将线序随机的芯线排列成标准线序,一定会有n种方式,所以,交换芯线的次数最少那种排线方式,就是最优排线方式。

步骤十四,排线工位的第九气缸607在三轴机器人606的带动下,将需要换位置的芯线a从定线针703中夹出,并挂在距离芯线a最近的挂钩605上,然后,将占用芯线a位置的芯线b夹出,并将芯线b挂在距离芯线b最近的挂钩605上,再将芯线a从挂钩605上夹出,将芯线a送至正确的位置;

接着,将占用芯线b位置的芯线c夹出,并将芯线c挂在距离芯线c最近的挂钩605上,再将芯线b从挂钩605上夹出,将芯线b送至正确的位置;

以此类推,将芯线按照标准线序排列在移线工位的定线针703上,芯线排序完成后,工业摄像头602再次采集芯线线序,并将当前线序这一信息以电信号形式发送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当前线序与控制系统内预先设定的标准线序进行分析比对,若排序不一致,则再次将最优排线指令发送给三轴机器606人,重复步骤十四,若排序一致,则第八气缸602的活塞缩回,将挂钩605送回初始位置。

这一步骤中,若距离待挂芯线最近的挂钩605上已挂有芯线,则将待挂芯线挂在距离该芯线第二近的挂钩605上。

步骤十五,移线工位丝杠模组c604的滑台移动,同时,步骤八中暂停的运线机构5继续工作,随丝杠模组c604一起,将完成芯线排序的网线送出本装置。

这一步骤中,带着网线整体移动的是运线机构5,移线工位的定线针703是安装在针盒内的,针盒安装在第七气缸603上,而第七气缸603安装在丝杠模组c604的滑台上,所以移线工位的丝杠模组c604是配合运线机构5运送网线,移线工位的定线针703用于保持芯线的当前线序。

至此,本装置一种网线芯线自动排线装置的一次芯线排序工作就完成了,被送出装置的网线通过专用器械将夹具顶开后即可取出网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