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的抑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873425发布日期:2020-05-26 16: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性能的抑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s1:将致孔剂和导电填料均匀分散在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将含有咪唑结构的二胺单体溶于有机溶剂中,再分批加入二酐单体使溶液混合均匀进行聚合反应,反应温度为0~30℃,反应时间为2~24h,得到固含量为10wt%~20wt%的含咪唑结构的多孔导电聚酰胺酸分散液;

所述致孔剂为聚乙二醇、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苯乙烯微球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导电填料为多孔活性炭、活性纳米碳纤维和活性单/多壁碳纳米管的混合料;

所述二胺单体包括含苯并咪唑结构的二胺单体和其它二胺单体,其中含苯并咪唑结构的二胺单体为5(6)-胺基-2-(4-氨基苯基)苯并咪唑,其它二胺单体为4,4'-二氨基二苯醚、4,4'-二氨基二苯甲烷、对苯二胺或间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二酐单体为3,3',4,4'-二苯酮四酸二酐、双酚a二酐或4,4'-联苯醚二酐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s2:将步骤s1得到的含咪唑结构的多孔导电聚酰胺酸分散液与有机溶剂混合以稀释到固含量为8.0wt%,再加入锂离子正极材料,利用高速混料机将物料混合均匀,再将得到的包覆物料在液氮中冷冻成固体放置在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冷冻干燥10h,得到具有多孔导电结构的聚酰胺酸包覆的锂离子正极材料;

步骤s3:将冷冻干燥后的具有多孔导电结构的聚酰胺酸包覆的锂离子正极材料进行程序化升温热处理,具体过程为:升温至100℃恒温1~2h;升温至150℃恒温1~2h;升温至200℃恒温1~2h;升温至300℃恒温0.5~1h,升温至400℃恒温0.5~1h,最终实现聚酰胺酸的亚胺化得到含咪唑结构的多孔导电聚酰亚胺包覆的锂离子正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的抑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及步骤s2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或n-甲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多种,步骤s1中所述惰性气氛为氮气或氩气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的抑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二胺单体与二酐单体的投料质量比为1:(0.896~1.321),二胺单体中含苯并咪唑结构的二胺单体与其它二胺单体的质量比为(0.9~3):1;所述致孔剂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1:(10~100);所述导电填料、致孔剂与二胺单体和二酐单体总质量的投料质量比为(0.25~5.6):(1~3):(5~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的抑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锂离子正极材料为镍钴锰三元正极材料、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钴酸锂或锰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高速混料机的混料频率为10.05~30.05hz,混料时间为2~5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的抑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的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含咪唑结构的多孔导电聚酰胺酸分散液、制备具有多孔导电结构的聚酰胺酸包覆的锂离子正极材料及制备含咪唑结构的多孔导电聚酰亚胺包覆的锂离子正极材料等步骤。本发明制得的含咪唑结构的多孔导电聚酰亚胺包覆的锂离子正极材料由含有咪唑结构的多孔导电聚酰亚胺材料与锂离子正极材料复合而成,该正极材料能够有效改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及高温储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书廷;王科;王明阳;康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12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