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0021发布日期:2020-07-10 17:42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
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



背景技术:

弹片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领域用于连接各种信号,如将震动马达等电子设备连接至电路板上,还有的被用于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弹性接触天线(部分手机天线直接由金属外壳构成)以传输天线射频信号至印刷电路板上。请参阅图1所示,传统弹片10一般包括焊接用基板11、自所述基板11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拉紧部12、自所述拉紧部12平行延伸于所述基板11上方的水平部13、自所述水平部13自由端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弹性臂14及自所述弹性臂14朝向所述基板11延伸形成的支撑臂16。在工作状态下,所述弹性臂14顶端被待接触物下压,所述支撑臂16的支撑端部163在所述基板11上表面朝向所述拉紧部12滑动,并最终处于压接的工作状态下,此时,所述水平部13与所述弹性臂14的结合部18基本位于所述支撑端部163上方且间隔间隙非常小,此时,会影造成射频信号的干扰,影响射频回路的正常传输。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该弹片具有低高度且适合传输射频信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拉紧部、自所述拉紧部延伸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方的吸取部、自所述吸取部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基板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的支撑臂,所述吸取部是以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呈一定角度斜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所述吸取部与所述弹性臂连接处形成有结合部。

优选地,所述吸取部的延伸倾斜角为0.1-4度。

优选地,所述吸取部的延伸倾斜角为0.5-2度。

优选地,所述吸取部的延伸倾斜角为1.5度。

优选地,所述弹性臂顶部朝向所述基板折弯形成弧形折弯部,所述弧形折弯部向上冲压凸出形成有触点部,所述触点部与待连接物接触并被下压。

优选地,所述支撑臂包括自所述弧形折弯部朝向所述弹性臂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臂部、自所述第一支撑臂部朝向所述基板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二支撑臂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臂部自由端的支撑端部。

优选地,所述触点部被所述待接触物下压时,所述支撑端部抵持于所述基板上并朝向所述拉紧部方向滑动。

优选地,所述弹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结合部与所述支撑端部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支撑端部的横向两侧向外凸出形成有预压端部,所述弹片还包括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上折弯位于所述支撑臂横向两侧的护翼,所述护翼对应所述预压端部处开设有预压腔,所述支撑端部延伸至所述预压腔内。

优选地,所述弹片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触点部距离所述基板底面的距离为1.1mm,所述弹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触点部距离所述基板底面的距离为0.4mm。

本申请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通过将所述吸取部以一定夹角斜向上延伸形成,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端部与所述结合部之间保持较大距离,避免射频信号的传输受到干扰,同时使弹性臂的弹性力得到增强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电性接触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现有技术弹片自然状态下及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2为本申请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自然状态下及工作状态下的侧视图;

图5为现有弹片与本申请弹片在非工作状态与工作状态下切换时,弹性力与弹性臂位移之间的关系仿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2、图3所示,本申请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20包括焊接于印刷电路板上的基板21、自所述基板21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拉紧部22、自所述拉紧部22延伸于所述基板21上方的吸取部23、自所述吸取部23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弹性臂24及自所述弹性臂24自由端朝向所述基板21折弯延伸形成的支撑臂26。

所述吸取部23与所述基板21呈一定角度延伸,延伸角度a为0.1至4度,所述延伸角度如图3所示,是指所述弹片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所述吸取部23与所述基板之间的夹角。所述延伸角度优选为0.5至2度;更优选地,所述延伸角度为1.5度。

所述吸取部23用于自动化组装贴片时,通过气嘴吸取所述弹片20。所述吸取部23与所述弹性臂24的连接处形成有结合部28,所述弹性臂24的顶端形成有弧形折弯部25,所述弧形折弯部25的外表面形成有通过冲压凸起的触点部251。所述支撑臂26包括自所述弧形折弯部25朝向所述弹性臂24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臂部261、自所述第一支撑臂部261下端朝向所述基板21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臂部262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臂部262末端的支撑端部263及自所述支撑端部两侧凸出形成的预压端部264。

所述基板21的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有护翼27,所述护翼27上开设有预压腔271,所述预压端部264进入所述预压腔271内预压限位以保证所述弹片20在非工作状态下保持预定的高度。

请继续参阅图1、图4、图5所示,相较于现有技术弹片10,本申请弹片20在下压后的工作状态下,所述结合部28与所述支撑端部263之间的距离远大于现有弹片的结合部18与支撑端部163之间的距离,如此,可以使射频信号的传输避免受到干扰,从而减小影响射频信号的正常传输。

以现有技术弹片10及本申请弹片20的产品高度h为1.1mm,工作状态下的产品高度h为0.4mm(护翼27的高度)为例,仿真模拟产品弹性力与弹性臂下压高度之间的关系,水平轴为弹性臂下压高度,单位是mm,竖直轴为弹性臂所提供的弹性力,单位为n:a、b曲线分别为本申请弹片20下压及弹性回复曲线,c、d曲线分别是现有技术弹片10下压及弹性回复曲线,由仿真模拟图可以清楚看出,本申请的吸取部23以与所述基板21呈一定角度延伸,不仅可以有效增加所述结合部28与所述支撑端部263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整个工作状态下,弹性臂24的弹性力均优于现有技术弹片10的弹性力。

本申请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20通过将所述吸取部23以一定夹角斜向上延伸形成,使得在工作状态下,所述支撑端部263与所述结合部28之间保持较大距离,避免射频信号的传输受到干扰,同时使弹性臂24的弹性力得到增强可以获得更稳定的电性接触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拉紧部、自所述拉紧部延伸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方的吸取部、自所述吸取部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基板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的支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是以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呈一定角度斜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所述吸取部与所述弹性臂连接处形成有结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的延伸倾斜角为0.1-4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的延伸倾斜角为0.5-2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取部的延伸倾斜角为1.5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顶部朝向所述基板折弯形成弧形折弯部,所述弧形折弯部向上冲压凸出形成有触点部,所述触点部与待连接物接触并被下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包括自所述弧形折弯部朝向所述弹性臂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臂部、自所述第一支撑臂部朝向所述基板折弯并延伸形成第二支撑臂部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臂部自由端的支撑端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部被所述待接触物下压时,所述支撑端部抵持于所述基板上并朝向所述拉紧部方向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结合部与所述支撑端部之间存在间隙。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端部的横向两侧向外凸出形成有预压端部,所述弹片还包括自所述基板横向两侧向上折弯位于所述支撑臂横向两侧的护翼,所述护翼对应所述预压端部处开设有预压腔,所述支撑端部延伸至所述预压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处于非工作状态时,所述触点部距离所述基板底面的距离为1.1mm,所述弹片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触点部距离所述基板底面的距离为0.4mm。


技术总结
一种射频信号传输用弹片,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拉紧部、自所述拉紧部延伸形成于所述基板上方的吸取部、自所述吸取部斜向上延伸形成的弹性臂及自所述弹性臂朝向所述基板方向折弯并延伸形成的支撑臂,所述吸取部是以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呈一定角度斜向上倾斜延伸形成的,所述吸取部与所述弹性臂连接处形成有结合部。本申请弹片具有较好的射频传输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梁申程;刘明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0
技术公布日:2020.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