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组型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82292发布日期:2020-07-24 16:2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绕组型线圈部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7年10月25日、申请号为201711008192.0、发明名称为“绕组型线圈部件”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绕组型线圈部件,特别是涉及具有将相互绞合的状态的两根线绕卷芯部卷绕的构造的绕组型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面向本发明的绕组型线圈部件的代表有绕组型的共模扼流圈。

例如日本特开2014-207368号公报(专利文献1)记载有将使两根线绞合的状态的绞线绕卷芯部卷绕的共模扼流圈。像这样,若使两根线成为绞线,则能够使第一线的形态与第二线的形态相互大致相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7368号公报。

如上述那样,可以认为若使第一线的形态与第二线的形态相互相等,则使与第一线关联而形成的寄生电容同与第二线关联而形成的寄生电容之差变小,从而对于共模扼流圈,能够提高模式转换特性。

然而,有时即使使第一以及第二线成为绞线,与第一线关联形成的寄生电容同与第二线关联形成的寄生电容也会不平衡,与任一方的线关联形成的寄生电容同与另一方的线关联形成的寄生电容之差会变大。本发明的发明者追究了该原因。

在专利文献1中,针对相互绞合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的详细情况没有讨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扼流圈以卷芯部相对于给予基准电位的安装基板平行地朝向的姿势安装。该情况下,作为寄生电容,有形成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和形成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与安装基板之间的寄生电容。

此处,在使第一线以及第二线成为了绞线状态的情况下,针对形成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出现于第一线侧的寄生电容与出现于第二线侧的寄生电容取得某种程度平衡。与此相对,针对形成于安装基板与第一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同形成于安装基板与第二线之间的寄生电容,可知即使使第一线以及第二线成为绞线状态,也难以取得两者的寄生电容的平衡,有时这些寄生电容之差变大。对此,以下进行研究。

在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相互绞合的情况下,有时每匝出现相同的绞线状态。特别是,一边将第一以及第二线绞合,一边卷绕在卷芯部上时,多使绞合动作与卷绕动作同步,因此难以在全部匝维持相同的绞线状态。该情况下,若着眼于由各线与安装基板的距离以及对置面积而决定的寄生电容,则每匝的寄生电容在相同的线侧变大,从而第一线侧的寄生电容与第二线侧的寄生电容之差反映在全部匝上而累积,导致出现较大的差。

由于这样的情况,所以形成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任一方与安装基板之间的寄生电容同形成于另一方与安装基板之间的寄生电容之差变大,作为结果,有时导致模式转换特性恶化。

同种的问题、特别是容量差的问题不局限于共模扼流圈,在具备绕卷芯部以相互绞合的状态卷绕的两根线的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变压器等绕组型线圈部件中也可遇到。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能够使形成于安装基板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变小的构造的绕组型线圈部件。

本发明的对象是一种绕组型线圈部件,其具备:芯,其具有卷芯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卷芯部的相互相反的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的第一凸缘部以及第二凸缘部;以及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它们绕所述卷芯部实际具有相互相同的匝数地卷绕,并且相互未电连接,但具有相互绞合状态的绞线部分,所述绕组型线圈部件相对于给予基准电位的安装基板以所述卷芯部平行于所述安装基板的姿势安装。

在这样的绕组型线圈部件中,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的课题,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与第二线转换的位置在相邻的匝之间在卷芯部的同一周向上错开(参照图3、图7~图9)。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能够防止在与安装基板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偏向第一线和第二线中的某一方变大。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针对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卷芯部上的各匝的线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排列状态,存在第一线的位置与第二线的位置相互相反的第一排列状态与第二排列状态,在卷芯部上的线的卷绕的始端的匝成为第一排列状态时,线的卷绕的终端的匝成为第一排列状态或者第二排列状态(参照图7、图8)。根据该结构,针对第一以及第二线整体,能够使第一线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相互相等。

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优选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与第二线的转换位置的相邻的匝间的错开量在全部匝的合计大于从第一线朝第二线转换的位置与从第二线朝第一线转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参照图9)。根据该结构,在卷芯部上的线的卷绕的始端至终端之间,针对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卷芯部上的各匝的线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排列状态,一定存在第一线的位置与第二线的位置成为相互相反的第一排列状态和第二排列状态。因此,针对第一线以及第二线整体,能够使第一线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与第二线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之差成为一定值以下,因此,能够使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各自关联产生的寄生电容之差收纳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的课题,其特征在于,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位于比第二线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位于比第一线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在各匝中相互相等(参照图11~图13)。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在每一匝第一线以及第二线之间,能够使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一致。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的课题,其特征在于,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位于比第二线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位于比第一线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在每相邻的多匝相互相等(参照图14)。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在每多匝,在第一线以及第二线之间,能够使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一致。

在上述的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优选卷芯部的朝向安装基板侧的面形成与安装基板平行的平面,进一步优选与卷芯部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矩形状。根据该结构,针对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形成于位于安装基板侧的部分与安装基板之间的寄生电容相对于位于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成比例。因此,用于使与第一线关联形成的寄生电容同与第二线关联形成的寄生电容相等的设计变容易。

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与卷芯部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朝向安装基板侧成为凸状的形状,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的课题,为了缩小形成于第一线与安装基板之间的第一寄生电容同形成于第二线与安装基板之间的第二寄生电容之差,第一以及第二线中的从安装基板侧观察比较近的线与安装基板对置的面积小于比较远的线与安装基板对置的面积(参照图15~图20)。

本发明的绕组型线圈部件优选还具备:设置于第一凸缘部的第一端子电极以及第三端子电极、和设置于第二凸缘部的第二端子电极以及第四端子电极,第一线的各端部分别与第一端子电极以及第二端子电极连接,第二线的各端部分别与第三端子电极以及第四端子电极连接。该结构例如在共模扼流圈中采用。

另外,在本发明的绕组型线圈部件中,优选第一以及第二线的各匝数为15以上。例如,对于平面尺寸为4.5mm×3.2mm的绕组型线圈部件而言,通过使匝数为15以上,能够至少获得50μh的电感。

另外,在本发明的绕组型线圈部件中,优选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每一匝的加捻数为3以下、即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每一匝的转换次数为6以下。这样,在加捻数少到3以下的情况下,针对安装基板与两根线各自的对置面积、距离,在第一线以及第二线间容易产生差别,因此,模式转换特性容易恶化,因此本发明的结构更有效。

根据本发明,能够缩小形成于安装绕组型线圈部件的安装基板与第一线以及第二线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因此,在绕组型线圈部件为共模扼流圈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模式转换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绕组型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1的图,(a)是表示朝向安装基板16侧的面的仰视图,(b)是局部地示出沿着(a)的线b-b的剖面的主视图。

图2的(a)将第一线3与第二线4绞合的状态放大而示出,(b)是表示由以下的附图中采用的两根线3以及线4构成的绞线17的图示形式的图。

图3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图1所示的共模扼流圈1的安装基板16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1a的与图1(a)对应的仰视图。

图5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表示从图4所示的共模扼流圈1a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6是针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共模扼流圈与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对s参数(sdc21)的频率特性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表示(a)靠近安装基板时和(b)远离安装基板时的两个情况。

图7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1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8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2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9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3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10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成为相对于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23a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11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4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12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5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13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6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14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7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15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8所具备的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的图。

图16是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示出从具备图15所示的卷芯部5的共模扼流圈28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的图。

图17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29所具备的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的图。

图18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30所具备的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的图。

图19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31所具备的卷芯部5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的图。

图20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共模扼流圈32所具备的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的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21~32...共模扼流圈;2...鼓状的芯;3...第一线;4...第二线;5...卷芯部;7、8...端部;9、10...凸缘部;11~14...端子电极;16...安装基板;17...绞线;18...转换位置;19...错开量。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1进行说明。

共模扼流圈1具备:鼓状的芯2、和分别构成电感器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图1中,为了能够明确地区别第一线3和第二线4,第一线3用空心、第二线4用涂黑图示。

芯2由电绝缘材料、更具体而言由氧化铝那样的非磁性体、ni-zn系铁氧体那样的磁性体、或者树脂等构成。线3以及线4例如由被绝缘覆盖的铜线构成。

芯2具有卷芯部5、和分别设置于卷芯部5的相互相反的第一端部7以及第二端部8的第一凸缘部9以及第二凸缘部10。卷芯部5的与其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为矩形状。

在第一凸缘部9设置有第一端子电极11以及第三端子电极13,在第二凸缘部10设置有第二端子电极12以及第四端子电极14。端子电极11~14例如通过导电性糊料的焙烧、导电性金属的电镀、导电性金属片的粘贴等而形成。

第一线3的各端部分别与第一以及第二端子电极11以及12连接,第二线4的各端部分别与第三以及第四端子电极13以及14连接。对于它们的连接使用例如热压、焊接。

除了与上述的端子电极11~14连接的端部之外,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大部分成为相互绞合的绞线状态。通常,一边将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卷绕在卷芯部5上,一边使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绞合。绞线状态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绕卷芯部5具有实际上相互相同的匝数地以螺旋状卷绕。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如上述那样,被绝缘覆盖,因此不相互电连接。

此外,除了与上述的端子电极11~14连接的端部以外,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也可以有不相互绞合的部分。

如图1的(b)中双点划线所示样,共模扼流圈1也可以具备板状的芯15。板状的芯15与鼓状的芯2相同,例如由氧化铝那样的非磁性体、ni-zn系铁氧体那样的磁性体、或者树脂等构成。在鼓状的芯2以及板状的芯15由磁性体构成时,板状的芯15以连结第一凸缘部9以及第二凸缘部10间的方式设置,由此鼓状的芯2与板状芯15配合而构成闭磁路。

另外,如图1的(b)中点划线所示,共模扼流圈1预定安装在安装基板16上。即,预定卷芯部5相对于给予基准电位的安装基板16以平行于安装基板16的姿势安装。此时,端子电极11~14朝向安装基板16侧,与安装基板16侧的导电部(導電ランド)电连接且机械连接。

图2是用于对由以下的图3等中采用的两根线3以及4构成的绞线17的图示形式进行说明的图,图2的(a)用主视图示出将第一以及第二线3以及4绞合的状态的绞线17放大,图2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由图2的(a)所示的第一以及第二线3以及4构成的绞线17。在图2的(a)以及(b)中,为了能够明确地区别第一线3与第二线4,第一线3用空心图示,第二线4被施加阴影。此外,在图2的(a)中,图示出z捻而成的绞线17,但绞线也可以是加捻方向相反的s捻,或者z捻与s捻混合。

在图2的(a)中,纸面的近前表示图1的(b)所示的安装基板16位于的位置。因此,纸面的另一侧存在卷芯部5。

在从安装基板16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将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定义为,如图2的(a)所示,在将与绞线17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宽度方向时,从纸面近前侧(安装基板16侧)可见的宽度方向尺寸更大的线从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任一方朝另一方转换的位置。在图2的(b)中,绞线17用单线表示,或者将从转换位置18直至下一个转换位置18作为第一线3或者第二线4图示。这样的图示形式在以下的图3等中采用。

此外,“转换”是指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位置完全变得相反的情况,若将该“转换”的次数称为“转换次数”,则“转换次数”两次相当于“加捻数”一次。

图3示意性地示出由图1所示的共模扼流圈1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构成的绞线17的卷绕状态。此外,在图1中,绞线17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在一部分以相互离开的状态图示,但实际上也可以如图2的(a)所示以相互接触的状态绞合。另外,对于绞线17的状态而言,图1所示的与图3所示的不一致,但参照图3来进行绞线17的卷绕状态的说明。

参照图3,对于共模扼流圈1而言,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以及第二线3以及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5的相同周向d上错开。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能够防止与各线的安装基板对置的区域的累积量(长度、面积)偏向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某一方。因此,能够缩小形成于安装共模扼流圈1的安装基板与第一线3与第二线4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因此,能够提高共模扼流圈1的模式转换特性。

图4通过与图1(a)对应的仰视图表示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1a。另外,图5以图2的(b)所示的形式表示从图4所示的共模扼流圈1a的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卷绕状态。在图4以及图5中,对与图1以及图3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于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1a而言,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未错开。在该情况下,若在一匝内在第一线3侧与第二线4侧存在寄生电容之差,则形成于安装共模扼流圈1a的安装基板与第一线3与第二线4各自之间的寄生电容差随着卷绕进行而累积,因此与共模扼流圈1的情况相比变大,因此,推测模式转换特性恶化。

图6是针对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共模扼流圈1与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1a,对作为模式转换特性的指标的s参数(sdc21)的频率特性进行比较而示出的图,示出线在(a)靠近安装基板时和(b)远离安装基板时的两个情况。

在图6中,用实线示出作为实施例的共模扼流圈1的特性,用虚线示出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1a的特性。此处,对于作为样品的共模扼流圈1以及1a而言,平面尺寸是3.2mm×2.5mm,板状的芯15(参照图1的(b))的厚度是0.7mm,线3以及线4的线径是30μm,匝数是15匝。另外,对于作为实施例的共模扼流圈1而言,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的错开量是外周的1/15。

据图6可知,与作为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1a相比,根据作为实施例的共模扼流圈1,在超过100mhz的频域,可见对于sdc21约7db的改善。另外,可知这样的sdc21的改善效果在(a)线靠近安装基板时和(b)线远离安装基板时均出现,不取决于线整体与安装基板之间的距离。

以下,分别参照图7~图14以及图16,但上述图7~图14以及图16是与图3对应的图。因此,在图7~图14以及图16中,分别对与图3所示的要素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图7,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1进行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特殊形态。因此,第二实施方式首先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具有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5的同一周向上错开的这样的结构,并且还具备以下那样的特征的结构。

即,如图7所示,针对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卷芯部5上的各匝的线3以及线4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排列状态,存在第一线3的位置与第二线4的位置相互相反的第一排列状态与第二排列状态,在卷芯部5上的线3以及线4的卷绕的始端的匝成为第一排列状态时,线3以及线4的卷绕的终端的匝成为第二排列状态。即,线3以及线4的卷绕的始端的匝与终端的匝具有第一线3的位置与第二线4的位置相互相反的排列状态。

根据该结构,针对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整体,能够使第一线3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4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相互相等。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8,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2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特殊形态。因此,第三实施方式也首先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具有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5的同一周向上错开这样的结构。

另外,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针对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卷芯部5上的各匝的线3以及线4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排列状态,存在第一线3的位置与第二线4的位置相互相反的第一排列状态与第二排列状态,但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卷芯部5上的线3以及线4的卷绕的始端以及终端的匝均成为第一排列状态,在卷绕的中间位置,存在具有第二排列状态的匝。

根据该结构,针对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整体,也能够使第一线3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4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相互相等。

对于上述的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所起到的效果而言,若满足针对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卷芯部5上的各匝的线3以及线4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排列状态,存在第一线3的位置与第二线4的位置相互相反的第一排列状态和第二排列状态,卷芯部5上的线3以及线4的卷绕的始端的匝成为第一排列状态时,线3以及4的卷绕的终端的匝成为第一或者第二排列状态这样的条件,则可起到相同效果。因此,在卷绕的中间位置,若存在成为第一排列状态的匝、成为第二排列状态的匝,则它们的匝的数量是任意的。

[第四实施方式]

参照图9,对作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3进行说明。

第四实施方式与第二以及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特殊形态。因此,第四实施方式也首先具备:第一实施方式所具有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5的同一周向上错开这样的结构。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的相邻的匝间的错开量19在全部匝的合计大于从第一线3朝第二线4转换的位置18a与从第二线4朝第一线3转换的位置18b之间的距离。

根据该结构,在卷芯部5上的线3以及线4的卷绕的始端至终端之间,针对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卷芯部5上的各匝的线3以及4的延伸方向上的第一以及第二线3以及4的排列状态,一定存在第一线3的位置与第二线4的位置相互相反的第一排列状态与第二排列状态。因此,针对第一以及第二线3以及4整体,能够使第一线3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与第二线4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之差成为一定的值以下、即成为转换位置18a与转换位置18b之间的距离以下。因此,能够使与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各自关联而产生的寄生电容之差收纳于一定的范围内。

图10是与图9对应的图,示出成为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共模扼流圈23a。图9所示的共模扼流圈23的线3以及线4的匝数与图10所示的共模扼流圈23a的线3以及线4的匝数相同。

与上述的情况不同,如图10所示,在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的相邻的匝间的错开量19小的情况下,第一线3的位置与第二线4的位置相互相反的第一排列状态的匝与第二排列状态的匝双方不可共存。因此,针对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整体,维持第一线3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与第二线4的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之差比较大,无法成为一定以下。

[第五实施方式]

参照图11,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4进行说明。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不同,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未错开。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位于比第二线4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4位于比第一线3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在每一匝相互相等。

通过像这样构成,针对每一匝,在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间,能够使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一致。因此,根据第五实施方式,也可得到与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的效果。

[第六实施方式]

参照图12,对作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5进行说明。

第六实施方式具有与上述的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特征。即,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位于比第二线4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4位于比第一线3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在每一匝相互相等。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转换位置18针对一匝存在有四个,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转换位置18存在有两个。

[第七实施方式]

参照图13,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6进行说明。

第七实施方式也具有与第五实施方式相同的特征。第七实施方式与第五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位置18在相邻的匝间在卷芯部5的同一周向上错开。尽管这样也维持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位于比第二线4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4位于比第一线3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在每一匝相互相等这样的特征。

[第八实施方式]

参照图14,对作为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7进行说明。

在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位于比第二线4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4位于比第一线3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在每一匝相互相等,相对于此,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在每相邻的两匝相互相等。

若这样构成,则在每两匝,在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之间,能够使更靠近安装基板的部分的长度一致。

第八实施方式那样的结构在一匝中的第一线3与第二线4的转换次数为奇数次的情况下实现。

此外,在从安装基板侧观察的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绞线状态下,第一线3位于比第二线4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与第二线4位于比第一线3更靠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的合计在第五~第七实施方式中在每一匝相互相等,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在每相邻的两匝相互相等,但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在每相邻的三匝以上的多匝相互相等。

在上述的第一~第八实施方式中,卷芯部5的朝向安装基板侧的面优选形成与安装基板平行的平面,进一步优选与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矩形状。根据该结构,针对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形成于位于安装基板侧的部分与安装基板之间的寄生电容与位于安装基板侧的部分的长度成比例。因此,容易成为用于使与第一线3关联而形成的寄生电容同与第二线4关联而形成的寄生电容相等的设计。

与此相对,在以下进行说明实施方式中,与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朝向安装基板侧成为凸状的形状。此时,为了缩小形成于第一线3与安装基板之间第一寄生电容同形成于第二线4与安装基板之间的第二寄生电容之差,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中的、从安装基板侧观察比较近的线与安装基板对置的面积小于比较远的线与安装基板对置的面积。

[第九实施方式]

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作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8进行说明。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与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圆形。圆形可以是正圆也可以是椭圆。而且,如图16所示,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中的、从安装基板侧观察比较近的线,此时为第二线4与安装基板对置的面积小于比较远的线,即第一线3与安装基板对置的面积。

对于静电电容而言,不仅相互对置的一对电极的对置面积越大,静电电容越大,一对电极间的距离越短,静电电容也越大,因此通过上述的方法,也能够获得第一线3侧的寄生电容与第二线4侧的寄生电容的平衡。

这样的线3以及线4的绞线状态在以下的第十~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

[第十实施方式]

图17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29所具备的卷芯部5。

在第十实施方式中,与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具有在横长的长方形的底边赋予了凸状的圆度的形状。该情况下,底边侧朝向安装基板。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8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30所具备的卷芯部5。

在第十一实施方式中,与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扁平的六边形状。该情况下,朝向图18的下方的两个边面向安装基板。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9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31所具备的卷芯部5。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与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在横长的长方形的底边侧附加了具有凸状的两个边的三角形的五边形状。该情况下,朝向图19的下方的两个边面向安装基板。

此外,与图19所示的实施方式关联,例如也可以是具有使图19所示的形状上下反转的形状那样,底边侧是平坦,但上边侧不平坦而成为凸状的剖面形状的卷芯部5。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20表示作为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的共模扼流圈32所具备的卷芯部5。

在第十三实施方式中,与卷芯部5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剖面形状是相对于横长的椭圆而在该椭圆的长轴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附加了矩形的凸部的形状。该情况下,朝向图20的下方的边面向安装基板。

在以上说明的全部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各自的匝数为15以上。例如,对于平面尺寸为4.5mm×3.2mm的绕组型线圈部件而言,通过使匝数成为15以上,至少能够获取50μh的电感。

另外,对于图4所示的比较例的结构而言,第一线3侧与第二线4侧寄生电容的差异在每匝累积,因此,与匝数成比例变大,故如上述那样匝数越增加,本发明的结构越有效。

另外,在全部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的每一匝的加捻数为3以下、即第一线以及第二线的每一匝的转换次数为6以下。这样,在加捻数少至3以下的情况下,针对安装基板与两根线3以及线4分别对置的对置面积、距离,在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间容易产生差别,因此,模式转换特性容易恶化,从而本发明的结构更有效。

此外,上述那样的加捻数为“3以下”也可以是例如具有0.5、1.5、2.5那样的奇数次的转换次数的加捻数。另外,将每一匝的加捻数作为问题,因此例如也可以是2.1~2.9等之类的不是整数的加捻数。然而,如上述那样,可以考虑几个变形例,但优选从开始卷绕至结束卷绕,加捻数为整数。

另外,第一线3以及第二线4也可以成为双层以上卷绕。这样,在成为双层以上卷绕的情况下,基本上针对形成最外层的线满足本发明的结构即可。换言之,内层侧的两根线的转换是任意的。

以上,关于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共模扼流圈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平衡-不平衡转换器、变压器等。

另外,图示的各实施方式是例示的,预先指出在不同实施方式间,能够进行构成的部分的置换或者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