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连接器组件及与之对接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0175发布日期:2021-10-12 15:3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测试连接器组件及与之对接的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测试连接器组件及与之对接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可同时对具有多个导电端子且导电端子之间间距较小的电连接器进行测试的测试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测试连接器组件具有装配于自动机的测试接头连接器及与测试接头连接器相连的用以对待测的电连接器对接的线缆连接器,通常线缆连接器仅具有一根端子并利用一根线缆与测试接头连接器相连,故而该种线缆连接器仅能对待测的电连接器的一根导电端子进行测试。若是待测的电连接器中具有多个导电端子需要测试,且该等需要测试的导电端子之间间距较小的话,上述测试连接器组件将无法满足测试。
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完成多导电端子信号测试的测试连接器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线缆连接器中若干端子之间的小间距转换为若干高频测试接头连接器之间的大间距的测试连接器组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测试连接器组件,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包括安装于一自动机的固定件、收容于所述固定件的线缆连接器及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电性连接的若干接头连接器,所述固定件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下突伸形成的具有收容空间的柱体部,所述线缆连接器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并向下突伸出所述柱体部,所述基座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以供若干所述接头连接器装配的安装孔,所述线缆连接器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外壳体、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沿横向方向排布的若干端子及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的沿横向方向排布的若干线缆,所述外壳体具有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向下延伸出所述柱体部的对接部,若干所述端子具有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暴露于所述对接部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与所述线缆电性连接的转接部,相邻所述端子之间在横向方向上具有第一间距,相邻所述接头连接器在横向方向上具有大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所述线缆的一端与所述转接部相连而另一端与所述接头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相连,至少一个所述接头连接器与至少一根所述端子在横向方向上错开,至少一根所述线缆的两端之间设有弯折段以使该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上述错开的所述接头连接器与端子的转接部。
6.进一步的,所述接头连接器具有暴露于所述基座的上端的安装接头及延伸入所述收容空间内的对接接头,所述线缆连接器的线缆插入至所述对接接头内与所述接头连接器内的所述对接端子电性连接,若干所述端子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一根中间端子及位于所述中间端子横向两侧的一对旁侧端子,所述中间端子与所述旁侧端子之间设有所述第一间距,所述接头连接器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中间接头连接器及位于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横向两侧的一对旁侧接头连接器,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与所述旁侧接头连接器之间设有
大于所述第一间距的所述第二间距,所述线缆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中间线缆及位于所述中间线缆横向两侧的一对旁侧线缆,所述中间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端子与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所述中间端子、中间线缆与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同一直线上,一对所述旁侧接头连接器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一对所述旁侧端子的外侧,一对所述旁侧线缆的两端之间的连接有令旁侧线缆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在横向方向上错开以使得旁侧线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旁侧端子与旁侧接头连接器的所述弯折段。
7.进一步的,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弹性组件及引导柱,所述弹性组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弹性组件在上下方向上抵持于所述基座与所述线缆连接器之间以使所述线缆连接器相对于所述柱体部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线缆连接器的外壳体的周缘设有固定孔,所述柱体部的周壁设有引导孔,引导柱具有卡设固持于所述固定孔的第一端及收容于所述引导孔内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引导孔以使所述第二端带动所述线缆连接器在上下方向及周缘方向作动。
8.进一步的,所述收容空间包括向下贯穿所述柱体部的下端面而形成于所述柱体部的下端的圆形腔,所述外壳体的主体部呈圆形且收容于所述圆形腔内,所述固定孔设置于所述主体部,所述引导孔设置于圆形腔对应之所述柱体部的周壁处。
9.进一步的,所述引导柱为圆柱形,所述引导孔具有位于下方的大致呈“v”形的v形孔,在常态下,所述线缆连接器被所述弹性组件抵持而使所述引导柱位于所述v形孔的底端,当所述线缆连接器旋转时,所述引导柱沿着所述v形孔的斜边向上爬升。
10.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体的对接部的下端面向上凹设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环形配接腔,所述端子的所述固持部被塑胶件包覆并固持于所述收容腔,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延伸入所述配接腔内。
11.进一步的,所述柱体部包括自所述基座向下突伸形成的第一柱体部及自所述第一柱体部向下延伸形成的外径相较于第一柱体部小的第二柱体部,所述基座设有突伸出所述第一柱体部的两侧的一对板状装配部,所述圆形腔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部,所述收容空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柱体部的与所述圆形腔连通的容置腔,所述引导孔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部的周壁处,所述弹性组件设置于所述容置腔。
12.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于所述收容腔的前后两侧向下凹设形成一对定位孔,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一对分别装配于所述定位孔内的定位柱及套设于所述定位柱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而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基座的下端面。
13.进一步的,所述主体部的上端面向下凹设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容置槽,所述线缆连接器具有一对相互夹持并收容于所述容置槽内的金属夹持件,所述线缆具有被夹持于一对所述金属夹持件之间的金属编织层,一对所述金属夹持件与所述线缆的金属编织层点焊连接。
14.进一步的,与所述的测试连接器组件对接的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金属接地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延伸形成的一对侧壁及连接一对所述侧壁的一对端壁,一对所述侧壁与一对所述端壁围设形成插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信号端子及与所述信号端子间隔设置的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具有暴露于所述插槽内的触头,所述金属接地件设有一对且分别固持于一对所述端壁,所述线缆连接器的所述外壳体由金属制成,所述端子的所述固持部
被塑胶件包覆并固持于所述外壳体的收容腔,所述外壳体的对接部的下端面向上凹设形成环形配接腔,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延伸入所述配接腔内用以与所述接地端子的触头配接,当所述端子的所述接触部与所述触头配接时,所述环形配接腔与所述金属接地件电性接触。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相邻的测试接头连接器之间的间距大于线缆连接器中相邻的端子之间的间距,利用将连接接头连接器与端子的线缆弯折形成弯折段,从而将测试接头连接器之间的大间距转换成端子之间的小间距,最终满足对待测的电连接器的多个导电端子的信号测试。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17.图2是图1从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的分解图。
19.图4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的进一步分解图。
20.图5是图1从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21.图6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的固定件的立体图。
22.图7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23.图8图7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4.图9是线缆连接器的外壳体的立体图。
25.图10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26.图11是图1沿a-a线的剖视图。
27.图12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沿图1中b-b线与电连接器对接的剖视图。
28.图13是图12的局部放大图。
29.图14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常态下的正视图。
30.图15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对接时引导柱爬升一状态的立体图。
31.图16是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器与电连接器对接时引导柱爬升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3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6介绍本发明测试连接器组件1000。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1000安装于一自动机(未图示)用于与一待测的电连接器2000对接。所述测试连接器组件1000包括安装于所述自动机(未图示)的固定件200、收容于所述固定件200的线缆连接器100、在上下方向下设置于所述固定件200与所述线缆连接器100之间的弹性组件300、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固定件200与所述线缆连接器100之间的引导柱400及与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电性相连的接头连接器500。所述弹性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固定件200与所述线缆连接器100之间以使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00上下弹性移动。
34.所述固定件200包括基座201及自所述基座201向下突伸形成的具有收容空间202
的柱体部203,所述线缆连接器10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202并向下突伸出所述柱体部203,所述弹性组件300收容于收容空间202内,所述弹性组件300在上下方向上抵持于所述基座201与所述线缆连接器100之间以使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相对于所述柱体部203在上下方向上伸缩移动。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的周缘设有固定孔101,所述柱体部203的周壁设有引导孔2030,所述引导柱400具有卡设于所述固定孔101的第一端401及收容于所述引导孔内的第二端402,所述第二端402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引导孔2030以使所述第二端402带动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在上下方向及周缘方向作动。所述引导柱400为圆柱形,所述引导孔2030具有位于下方的大致呈“v”形的v形孔20301及位于所述v形孔上方的与所述v形孔20301连通的矩形孔2030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矩形孔20302并非指该孔的转角处呈直角状,其转角处可为圆角过渡。参图14所示,在常态下,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被所述弹性组件300抵持而使所述引导柱400的第二端402位于所述v形孔20301的底端。参图15与图16所示,当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周向旋转时,所述引导柱400的第二端402沿着所述v形孔20301的斜边向上爬升。当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在上下方向上向上收缩时,所述引导柱400的第二端402沿v形孔20301的底端垂直向上移动。
35.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包括具有收容腔10的外壳体1、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的端子2及与所述端子2电性连接的线缆3,所述收容腔10贯穿所述外壳体1的上下端面。具体而言,所述柱体部203包括自所述基座201向下突伸形成的第一柱体部2031及自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二柱体部2032,所述基座201设有突伸出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的两侧的一对板状装配部2011,所述板状装配部2011设有上下贯通的组装孔2012,所述组装孔2012供一定位件(未图示)穿过以实现所述固定件200与自动机(未图示)之间的固定。所述收容空间202包括向下贯穿所述柱体部203的下端面而形成于所述柱体部203的下端的圆形腔2021,所述圆形腔2021形成于所述第二柱体部2032,所述收容空间20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的容置腔2022,所述容置腔2022与所述圆形腔2021连通。具体而言,所述外壳体1具有收容于所述第二柱体部2032的所述圆形腔2021内的圆形主体部11及自所述主体部11向下突伸出所述第二柱体部2032的对接部12。所述圆形主体部11的外表面贴靠于所述圆形腔2021的内表面且可相对于所述圆形腔2021的内表面周向旋转。所述端子2具有暴露于所述对接部12的下端面以与待测的电连接器2000的导电端子4接触的接触部210。所述固定孔101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1的周缘,所述引导孔2030设置于所述圆形腔2021对应的柱体部203的周壁处,即所述引导孔2030设置于所述第二柱体部2032的周壁处。
36.所述弹性组件30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2022,所述弹性组件300包括定位柱301及套设于所述定位柱301外的弹簧302。本发明中,所述弹性组件300优选的设置为一对。所述外壳体1的主体部11的上端面于所述收容腔10的两侧向下凹设形成一对定位孔111,所述弹性组件300的定位柱301装配于所述定位孔111内,所述弹簧302的一端抵靠于所述主体部11的上端面而另一端抵靠于所述基座201的下端面。
37.结合图4、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基座201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2022连通的安装孔2013,所述接头连接器500自上向下装配于所述安装孔2013。所述接头连接器500具有暴露于所述基座201的上端的安装接头501及延伸入所述容置腔2022内的对接接头502,所述安装接头501与所述对接接头502之间设有尺寸大于安装孔2013的孔径以使所述接头连接器500向下架靠于所述基座201的上端面的台阶部503。所述接头连接器500内设置有对接端子
504,所述对接端子504的第一端5041设置于所述对接接头502内,所述对接端子504的与所述第一端5041相对的第二端5042设置于所述安装接头内501。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的线缆3的一端与端子2相连而另一端与对接接头502内的对接端子504的第一端5041电性连接。所述对接端子504为可靠与所述线缆3电性连接,所述对接端子504的第一端5041设有供所述线缆3插设装入的圆孔5040。
38.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的端子2设置为若干个,在本发明中,所述端子2设置为三个,但不以此为限,以下将以端子2设置为三个作说明。若干所述端子2包括在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向方向排列的一根中间端子21及位于所述中间端子21横向两侧的一对旁侧端子22,所述中间端子21与一对所述旁侧端子22之间设有第一间距。在本发明中,所述接头连接器500亦设置为三个,但亦不以此为限,以下将以接头连接器500设置为三个作说明。若干所述接头连接器500均为高频测试接头,其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中间接头连接器510及位于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510横向两侧的一对旁侧接头连接器520,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510与所述旁侧接头连接器520之间设有大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间距为0.7毫米,所述第二间距为3.8毫米。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的线缆3设有三根且两端分别连接三根端子2与三个接头连接器500。具体而言,所述线缆3包括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中间线缆31及位于所述中间线缆31横向两侧的一对旁侧线缆32。所述中间端子21、所述中间线缆31与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510在上下方向上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一对所述旁侧接头连接器520在横向方向上位于一对所述旁侧端子22的外侧。所述中间线缆3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中间端子21与所述中间接头连接器510,一对所述旁侧线缆32的两端之间连接有令旁侧线缆32的一端相对于另一端在横向方向上错开以使得所述旁侧线缆3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旁侧端子22与所述旁侧接头连接器520的弯折段321。简而言之,所述弯折段321用以将旁侧线缆32的两端错位以弥补对应的旁侧端子22与旁侧接头连接器320之间的横向间隔,即利用至少部分线缆3的弯折以实现小间距端子与大间距接头连接器500之间的转换。
39.所述固定件200的第二柱体部2032的外径相较于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小,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在横向方向上的一对横向壁面之间具有第三间距,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在垂直于横向方向的前后方向上的一对前后壁面之间具有小于第三间距的第四间距。所述中间线缆31与一对所述旁侧线缆32沿横向方向上排布于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在横向方向上的一对横向壁面之间。一对所述定位孔111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0的前后两侧,即位于一排所述线缆3的前后两侧。所述第一柱体部2031在前后方向上的前后壁面的下端面构成所述引导孔2030的顶边。
40.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进一步包括一对相互夹持的金属夹持件5,所述主体部11的上端面向下凹设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10连通的容置槽112,一对所述金属夹持件5收容于所述容置槽112。所述端子2的与所述接触部210相对的转接部211与所述线缆3电性连接,所述转接部211亦设有供所述线缆3插设装入的圆孔2110。所述转接部211与所述线缆3于所述容置槽112内导接,一对所述金属夹持件5相互配合的表面设有供所述线缆3穿设的弧形槽51,一对所述金属夹持件5与所述线缆3的金属编织层于所述弧形槽51内点焊连接。
41.供所述线缆连接器100对接测试的电连接器2000包括绝缘本体5、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5内的所述导电端子4及金属接地件6。所述绝缘本体5包括基座51、自所述基座51向上
延伸形成的一对侧壁52及连接一对所述侧壁52的一对端壁53,一对所述侧壁52于一对所述端壁53围设形成插槽54,所述导电端子4设有若干个且沿横向排布,包括信号端子41及与所述信号端子41间隔设置的接地端子42,所述信号端子41与所述接地端子42具有暴露于所述插槽54内的触头,所述信号端子41设置为三个且三个所述信号端子41的触头分别与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的三根端子2的接触部210对接接触。所述金属接地件6设置有一对且分别固持于一对所述端壁53。本发明中,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的外壳体1由金属材料制成,若干所述端子2的接触部210与转接部211之间连接有固持部212,所述固持部被塑胶件7包覆稳固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0内。所述外壳体1的对接部12的下端面向上凹设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10连通的环形配接腔121,所述端子2的接触部210延伸入所述配接腔121内。当所述线缆连接器100测试所述电连接器2000时,所述线缆连接器100的三根端子2的接触部210分别与电连接器2000的三根信号端子41的触头接触,而所述配接腔121则与所述金属接地件6电性接触。值得一提的是,所述配接腔121的腔壁在转角处凹设形成弧形引导凹槽1210,在对接部12与电连接器2000存在小位置偏差的情况下,当将线缆连接器100对接部12向下与电连接器2000压接配合时,弧形的引导凹槽1210可经由与电连接器2000的接触而对对接部12进行施力,使得对接部12沿周向偏转调节,从而实现线缆连接器100与待测的电连接器2000之间精准对接。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