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72661发布日期:2021-08-13 19:2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连接器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包含可相对转动的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的连接器总成。



背景技术:

人类的生活中包含各类如智慧衣、穿戴医疗装置、运动侦测装置、生物侦测装置、消费型装置等穿戴装置,然而因科技的发展,穿戴装置组构上的功能组件愈来愈朝轻薄化的趋势发展,甚至穿戴装置还被要求须依使用需求提供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因此,用于穿戴装置上的连接器构件被要求具有转动功能,以因应穿戴装置上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

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连接器总成,以提供穿戴装置上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遂为现在业界亟欲挑战克服的技术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总成,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穿戴装置上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总成,包括:一母端连接器,所述母端连接器包含:一母端接合结构,所述母端接合结构具有一母端转动轨道;一母端绝缘体,所述母端绝缘体定义有一第一母端圆形轨迹,且具有一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所述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沿着所述第一母端圆形轨迹延伸;至少一第一母端导电端子,所述第一母端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母端绝缘体,且所述第一母端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根部与一第一压接部,所述第一弹性根部位于所述第一压接部的下方,以对所述第一压接部提供弹性支撑,令所述第一压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母端圆形轨迹,且于所述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中外露;以及一公端连接器,所述公端连接器包含:一公端接合结构,所述公端接合结构具有一公端转动轨道;一公端绝缘体,所述公端绝缘体定义有一第一公端圆形轨迹;至少一第一公端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公端绝缘体,且位于所述第一公端圆形轨迹,其中,所述第一公端圆形轨迹与所述第一母端圆形轨迹的轮廓实质相同,令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得由上而下进入所述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而压接所述第一压接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母端导电端子,而所述第一弹性根部得由下而上对所述第一压接部提供弹力,使所述第一压接部弹性抵接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以维持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一母端导电端子的电性连接关,而在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进入所述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的过程中,所述公端接合结构接合所述母端接合结构,使所述公端连接器接合所述母端连接器,且让所述公端转动轨道接近所述母端转动轨道,使所述公端连接器得在所接合的所述母端连接器上转动,让进入所述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的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得在所述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中的所述第一压接部上,沿着所述第一母端圆形轨迹移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母端绝缘体还定义有一第二母端圆形轨迹,且还具有一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所述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沿着所述第二母端圆形轨迹延伸;所述母端连接器还包含至少一第二母端导电端子,所述第二母端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母端绝缘体,且所述第二母端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二弹性根部与一第二压接部,所述第二弹性根部位于所述第二压接部的下方,以对所述第二压接部提供弹性支撑,令所述第二压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母端圆形轨迹,且于所述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中外露;所述公端绝缘体还定义有一第二公端圆形轨迹;所述公端连接器还包含至少一第二公端导电端子,所述第二公端导电端子设置于所述公端绝缘体,且位于所述第二公端圆形轨迹,其中,所述第二公端圆形轨迹与所述第二母端圆形轨迹的轮廓实质相同,令所述第二公端导电端子得由上而下进入所述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而压接所述第二压接部以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母端导电端子,而所述第二弹性根部得由下而上对所述第二压接部提供弹力,使所述第二压接部弹性抵接所述第二公端导电端子,以维持所述第二公端导电端子与所述第二母端导电端子的电性连接关系,且进入所述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的所述第二公端导电端子得在所述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中的所述第二压接部上,沿着所述第二母端圆形轨迹移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母端转动轨道绕着所述第一母端圆形轨迹与所述第二母端圆形轨迹延伸;所述公端转动轨道绕着所述第一公端圆形轨迹与所述第二母公端圆形轨迹延伸。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一母端导电端子为多个第一母端导电端子,所述至少一第二母端导电端子为多个第二母端导电端子,而所述公端连接器在其所接合的所述母端连接器上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与所述多个第一母端导电端子其中至少一个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公端导电端子与所述多个第二母端导电端子其中至少一个电性连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公端导电端子为多个第一公端导电端子,所述至少一第二公端导电端子为多个第二公端导电端子,而所述公端连接器在其所接合的所述母端连接器上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公端导电端子其中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一母端导电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公端导电端子其中至少一个与所述第二母端导电端子电性连接。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根部与一第一压接部由一第一折弯金属片构成;所述第二弹性根部与一第二压接部由一第二折弯金属片构成。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根部与一第一压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折弯金属片上的折角;所述第二弹性根部与一第二压接部位于所述第二折弯金属片上的折角。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母端圆形轨迹位于所述第一母端圆形轨迹的围绕范围内。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母端绝缘体还具有一外母端圆形墙、一中母端圆形墙与一内母端圆形墙,所述中母端圆形墙位于所述外母端圆形墙的围绕范围内,所述内母端圆形墙位于所述中母端圆形墙的围绕范围内,且所述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位于所述外母端圆形墙与所述中母端圆形墙之间,且所述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位于所述中母端圆形墙与所述内母端圆形墙之间。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总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连接器总成包括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其中,通过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使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可相对转动,当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相对转动时,母端连接器的母端导电端子仍可保持电性连接公端连接器的公端导电端子,以确保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在使用时能保持电性连接,而可应用在穿戴装置上进行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圆形连接器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所示圆形连接器总成的部分构件分解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的母端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为本发明的母端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的母端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为图3所示母端连接器的部分构件分解图。

图6a显示为图6中符号a所指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b显示为图6中符号b所指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的公端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的公端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的公端连接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显示为图7所示母端连接器的部分构件分解图。

图11显示为本发明的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电性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显示为本发明的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电性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显示为本发明的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电性连接的状态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针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13对以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的圆形连接器总成1包含结构彼此适配的母端连接器11与公端连接器12。

于本实施例中,关于本发明的母端连接器,如图3至图6b所示,母端连接器11包含:母端接合结构111、母端绝缘体112、至少一(例如三个)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与至少一(例如三个)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应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因应实际的实施亦可省略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的设置。

母端绝缘体112定义有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与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且具有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外母端圆形墙1123、中母端圆形墙1124、与内母端圆形墙1125。

优选地,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与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两者的轨迹具有同心圆关系,其中,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位于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围绕的圆形区域(即围绕范围)内,亦即,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围绕的圆形区域大于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围绕的圆形区域。再者,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沿着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延伸,而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沿着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延伸。另外,母端接合结构111具有母端转动轨道1111,优选地,母端转动轨道1111分别绕着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与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延伸而具有圆形轮廓。

如图6至图6a所示,中母端圆形墙1124位于外母端圆形墙1123围绕的圆形区域(即围绕范围)内,亦即,外母端圆形墙1123围绕的圆形区域大于中母端圆形墙1124围绕的圆形区域,而内母端圆形墙1125位于中母端圆形墙1124围绕的圆形区域内,亦即,中母端圆形墙1124围绕的圆形区域大于内母端圆形墙1125围绕的圆形区域。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位于外母端圆形墙1123与中母端圆形墙1124两者之间,而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位于中母端圆形墙1124与内母端圆形墙1125两者之间。

另外,如图6a所示,母端绝缘体112还具有第一导电端子嵌设槽1126与第二导电端子嵌设槽1127,用于分别嵌设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与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第一导电端子嵌设槽1126延伸至外母端圆形墙1123或中母端圆形墙1124中,令外母端圆形墙1123或中母端圆形墙1124可分别对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提供嵌设定位,并减少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受力变形的程度。第二导电端子嵌设槽1127延伸至中母端圆形墙1124或内母端圆形墙1125中,令中母端圆形墙1124或内母端圆形墙1125可分别对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提供嵌设定位,并减少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受力变形的程度。

此外,应说明的是,外母端圆形墙1123或中母端圆形墙1124可提供引导,使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容易进入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中母端圆形墙1124或内母端圆形墙1125可提供引导,使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容易进入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

于本实施例中,如图4与图6b所示,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具有第一弹性根部1131与第一压接部1132,其中,第一弹性根部1131位于第一压接部1132的下方,以对第一压接部1132提供弹性支撑,令第一压接部1132位于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且于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中外露。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具有第二弹性根部1141与第二压接部1142,其中,第二弹性根部1141位于第二压接部1142的下方,以对第二压接部1142提供弹性支撑,令第二压接部1142位于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且于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中外露。

如图6b所示,优选地,第一弹性根部1131与第一压接部1132由第一折弯金属片构成,而第二弹性根部1141与第二压接部1142由第二折弯金属片构成。更具体而言,第一弹性根部1131与第一压接部1132位于第一折弯金属片上的折角,而第二弹性根部1141与第二压接部1142位于第二折弯金属片上的折角。

于本实施例中,关于本实施例的公端连接器,如图7至图10所示,公端连接器12包含:公端接合结构121、公端绝缘体122与至少一(例如四个)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与至少一(例如四个)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公端接合结构121具有公端转动轨道1211。公端绝缘体122定义有第一公端圆形轨迹t12与第二公端圆形轨迹t22,其中,公端转动轨道1211绕着第一公端圆形轨迹t12与第二母公端圆形轨迹t22延伸而具有圆形轮廓,第一公端圆形轨迹t12与第二公端圆形轨迹t22两者的轨迹具有同心圆关系,第二公端圆形轨迹t22位于第一公端圆形轨迹t12的围绕的圆形区域内,亦即,第一公端圆形轨迹t12围绕的圆形区域大于第二公端圆形轨迹t22围绕的圆形区域。另外,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与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分别设置于公端绝缘体122,且分别位于第一公端圆形轨迹t12与第二公端圆形轨迹t22。

如图13所示,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与第一公端圆形轨迹t12的轮廓实质相同,令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可以由上而下进入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而压接第一压接部1132以电性连接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而第一弹性根部1131可以由下而上对第一压接部1132提供弹力,使第一压接部1132保持弹性抵接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以维持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与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的电性连接关系,而在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进入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的过程中,公端接合结构121接合母端接合结构111,使公端连接器12接合母端连接器,且让公端转动轨道1211接近母端转动轨道1111,使公端连接器12得在所接合的母端连接器11上转动,让进入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的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得在第一母端圆形插接槽1121中的第一压接部1132上,沿着第一母端圆形轨迹t11移动,以适应穿戴装置的结构,以此对穿戴装置进行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

另应说明的是,由于公端接合结构121与母端接合结构111均具有圆形轮廓,使公端接合结构121与母端接合结构111两者可相对转动,以提供电性连接的母端连接器11与公端连接器12两者可适应穿戴装置的结构相对转动,以此对穿戴装置进行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

另外,如图13所示,第二公端圆形轨迹t22与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的轮廓实质相同,令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可以由上而下进入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而压接第二压接部1142以电性连接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而第二弹性根部1141可以由下而上对第二压接部1142提供弹力,使第二压接部1142保持弹性抵接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以维持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与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的电性连接关系,且进入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的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可以在第二母端圆形插接槽1122中的第二压接部1142上,沿着第二母端圆形轨迹t21移动,以适应穿戴装置的结构,以此对穿戴装置进行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

举例而言,如图13所示,母端连接器11具有三个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与三个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相应地,公端连接器12具有四个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与四个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因此,不管三个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与四个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的相对位置如何改变,三个第一母端导电端子113中的任一者均可电性连接四个第一公端导电端子123其中至少一个,同样地,不管三个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与四个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的相对位置如何改变,三个第二母端导电端子114中的任一者均可电性连接四个第二公端导电端子124其中至少一个,以确保母端连接器11与公端连接器12两者在使用时能保持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连接器总成包括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其中,通过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的结构改良,使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可相对转动,当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相对转动时,母端连接器的母端导电端子仍可保持电性连接公端连接器的公端导电端子,以确保母端连接器与公端连接器两者在使用时能保持电性连接,而可应用在穿戴装置上进行功能组件的扩展与改变。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