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机构、相关联的电气组件和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2410发布日期:2021-06-22 17:0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气设备机构、相关联的电气组件和电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电气设备机构的技术领域。

本发明尤其涉及一种电气设备机构,它包括具有外表面的绝缘基座,该基座包含(包围,封闭)有至少一个电气连接端子,并且具有至少一个通向电气连接端子的通道导管(可访问/可接近的输送道),该通道导管由一内表面界定,该内表面通向基座的所述外表面的孔口中,所述基座旨在被置于位于所述基座后方的支承平面上。



背景技术:

可以穿过所述绝缘基座的通道导管触及电气连接端子,导线因而可以插入所述基座中,从而连接至所述连接端子。

在已知的电气设备中,通道导管的入口孔口是侧向的。所述通道导管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支承平面延伸,并且通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支承平面的平面。当设备就位—安装在墙壁中或墙壁上—时,支承平面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墙壁延伸,并且从电气设备朝向安装者的前表面,通道导管中的入口孔口保持不可见。

因此,在针对设备机构进行布线时,需要将该机构从其壳体移除,因为电线的入口孔口不易接触,并且难以准确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为弥补现有技术的这些缺陷,本发明提出一种新颖的连接装置,它用于电气设备机构,其中,端子的通道导管中的电线的入口孔口在电气设备的前侧是可见的,并且一旦电气设备机构被安装在壳体中便允许为电气设备机构进行布线。

更具体地,本发明提出一种连接装置,用于如引言中所述的电气设备机构,其中,基座的外表面围绕所述孔口布置,以使得当用户从前方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支承平面的方向看向基座时,通道导管的所述内表面是部分可见的。

以这种方式,安装者可以直观且准确地定位(认出)所述通道导管的入口,并且在不将电气设备机构从它被安装在其上的壳体(箱体,盒体)或墙壁移除的情况下,可以将电线插入通道导管。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其他非限制性和有利的技术特征如下所述:

-基座的所述外表面在邻近所述孔口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相对于所述支承平面具有处于5度和85度之间的倾斜度;

-所述外表面的所述部分包括倾斜平面,或者相对于所述支承平面呈弯曲形状;

-所述通道导管沿着与所述支承平面形成非零角的纵向轴线延伸;

-所述纵向轴线相对于所述支承平面倾斜一处于5度和20度之间的角度;

-在所述孔口的轮廓的后部部分的1-5毫米的长度范围内,通道导管的所述内表面是可见的;

-所述孔口的轮廓的前部部分垂直于该孔口的所述轮廓的中间部分延伸或者在该中间部分的上方悬伸(形成其凸沿)地延伸,该中间部分位于该轮廓的前部部分与该轮廓的后部部分之间。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气组件,它用于电气设备,并且包括如上所述的机构以及指示该设备的电气功能的挡盖(装饰板,面板)。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电气设备,它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气组件和至少部分地容置所述机构的壳体或嵌装框架。

本发明涉及密封的电气设备,其中,所述挡盖以密封的方式封闭用于容置所述机构的所述壳体或嵌装框架。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其中,所述挡盖包括适于与所述电气设备机构配合的控制按键。

当然,本发明的不同特征、变型和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彼此关联,只要它们并非不兼容或互斥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的说明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并且参考附图进行,通过这些说明将明白本发明由什么组成,以及如何实现。

在附图中:

-图1是安装在壳体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前视透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沿图2的平面aa剖开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前视分解透视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前视透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正视示意图;

-图8是图6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9是图7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的沿图7的平面bb剖开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下所述的说明中,按照惯例,术语“前”表示电气设备在壁上处于使用位置时朝向用户的一侧,术语“后”表示电气设备的另一相反侧,其朝向壁的内部。

附图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电气设备的两个不同实施例。

作为前提,应当注意,每个附图中所示出的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相同或相似元件将使用相同的参考记号来标记,并且不会每次都进行说明。

图1至5和图6至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双重电气设备机构100;200的两个可能的实施例。

双重机构包括两个根据本发明的机构100;200。

每个根据本发明的电气设备机构均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并且可以用于不同类型的电气设备。更特别地,它在此是用于在外部由控制按键(未示出)致动的电气开关的机构。

它可以是断路器或双路开关。

在此示出的电气设备包括容置机构100;200的壳体20(见图1和6)。该壳体20旨在以凸出安装的方式附接至墙壁。在变型中,电气设备还可以包括嵌装框架,其旨在附接至嵌入墙壁的电气盒。它还包括指示该电气设备的电气功能的挡盖。

电气设备在此是电气开关。挡盖包括控制按键(未示出),其适于致动电气设备机构100;200的传动件126;226(见图1、2、5、6和7)。

电气设备机构100;200连接至为它供电的电网。

另外,有利地,附图中所示出的电气设备是密封式开关,其中,每个控制按键所属的挡盖以密封的方式封闭容纳各电气设备机构100;200的壳体20或安装框架。

值得注意的是,它备有用于两个机构100;200的单个基座110;210(见图1、2、6、7)。该基座110;210容置所有电气连接端子130,并且接收两个机构100;200的两个传动件126;226(见图1、2、6、7)。

基座110;210形成绝缘外壳(封壳),其由例如模制的塑料材料制成。

基座110;210大致呈平行六面体形,并具有前壁111a;211a和与之相对的后壁111b;211b(见图3、4、8、9)。侧壁111c、111d;211c、211d将前壁和后壁连接(见图5和8)。基座110;210在此由两个部分组装而成:前部部分110a;210a和后部部分110b;210b(见图5和6)。

基座110;210的后部部分110b;210b包括多个内壁112(见图5),其从后壁111b;211b朝向前壁111a;211a升起,并且界定彼此隔离且适于接收电气连接端子130的容腔(见图5)。

有利地,基座110;210在此包括彼此隔离的六个容腔,以用于容纳三个或六个电气连接端子—这取决于它是单式机构还是双重机构。因此,有利地,基座110;210与包括一个控制按键或两个控制按键的电气开关相同。

电气设备机构100;200在此装备有六个电气连接端子130(见图5):三个电气连接端子形成机构的第一电路,另外三个电气连接端子形成另一机构的第二电路,其独立于第一电路。

基座110;210的前部部分110a;210a在前方封闭后部部分110b;210b,以约束被容置于基座110;210的导电部件、尤其是连接至本地电网的电气连接端子130。

基座110;210的前部部分110a;210a还包括至少一个允许通向容置于基座110;210中的电气连接端子130之一的通道导管114;214(见图1至9)。优选地,基座110;210的前部部分110a;210a包括一个或两个通道导管,其通向容置于基座110;210中的电气连接端子130。

每个通道导管114;214由内表面114a;214a界定,所述内表面通向基座110;210的外表面120;220(见图4和9)的孔口115;215。每个通道导管114;214适于电线的剥皮端通过,以用于与相应的电气连接端子130进行电连接(见图2至4和图7至9)。

在此,基座110;210在它的四个角还包括安装元件(见图2和7),用来将它安装在凸出的壳体20(它自身附接于墙壁)中。优选地,这些安装元件允许基座110;210沿着相互垂直的至少两个方向安装在壳体20中。

当基座110;210被安装在壳体20中时,所述基座旨在抵靠位于所述基座110;210后方的支承平面ps(见图2至5和7至9)上。该支承平面ps属于基座110;210。

安装元件在此呈安装爪113;213的形式,它们在基座110;210的四个角侧向延伸(见图1至9)。更具体地,它们沿着平行于所述支承平面ps的平均平面延伸(见图2、3、4、5、7、8和9)。该支承平面ps总体上平行于基座110;210的前壁111a;211a和后壁111b;211b。在此,更具体地,电气设备机构100;200的基座110;210的支承平面ps包括每个安装爪113;213的后表面(见图2、3、4、5、7、8和9)。

在此,所述四个安装爪113;213相对于与基座100;210垂直的两个中间平面对称。它们沿着基座110;210的对角线方向延伸,并且彼此之间等距。每个安装爪113;213均包括使固定螺钉通过的孔口(见图2和7)。

每个安装爪113;213适于抵靠从壳体20的底壁升起的接收筒21的前端部,使每个安装爪113;213的孔口与相应接收筒21的中心孔口重合(见图1和6)。每个安装爪113;213因而通过拧紧每个固定螺钉而被固定在相应接收筒21上。

每个安装爪113;213的后表面因而紧贴壳体20的接收筒21之一的前端部。

当电气设备机构被安装在壳体20中时,该壳体20的接收筒21的端部在此体现上述限定的支承平面ps所抵靠的表面。当电气设备机构被安装在壳体20中时,该壳体20的接收筒21的端部形成抵靠基座110;210的支承平面ps的平面。

在变型中,安装元件可以包括设备支承件,其具有围绕基座的框架的形式。该设备支承件可以与基座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与基座不同的部件—基座附接至该设备支承件。在这种情况下,设备支承件和基座包括互补的组装装置。

同样在变型中,基座包括例如弹性卡扣爪齿,其旨在通过卡扣与壳体或嵌装框架的互补部分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基座110;210的所述外表面120;220围绕着所述孔口115;215布置,连接端子130的每个通道导管114;214通向所述外表面,使得用户从前方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支承平面ps的方向m1;m2看向基座110;210时,通道导管114;214的所述内表面114a;214a部分可见。

用户沿着该方向的视野尤其在图2和7中可见。

基座110;210的所述外表面120;220邻近每个孔口115;215在该外表面120;220的至少一部分上相对于所述支承平面ps具有5-85度的倾斜度i1;i2(见图4和9)。

每个孔口115;215的轮廓被定义为通道导管114;214的内表面114a;214a与基座110;210的外表面120;220之间的交叉。

更特别地,倾斜度i1;i2被定义为支承平面ps与孔口115;215的轮廓的平均平面或相切平面之间的角度,该角度在垂直于支承平面ps并且包括通道导管114;214的纵向轴线的平面中测量(见图4和9)。

特别地,为此,基座110;210的所述外表面的所述部分包括倾斜平面,或相对于所述支承平面ps呈弯曲形状。

根据本发明,围绕每个通道导管114;214通向其中的所述孔口115;215,基座110;210的外表面120;220具有倾斜度,即该孔口115;215的轮廓在支承平面ps上的投影包围着非零面积。因此,孔口115;215的轮廓沿着垂直于支承平面ps的观察方向可见。

在附图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外表面具有总体上弯曲的形状(见图4和9)。该弯曲在此是凸起的,其可以优化基座110;210的自由内部空间,从而容置连接端子130。

优选地,具有该倾斜度的外表面120;220的部分至少围绕着每个孔口115;215的后部部分。

根据图1至5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每个孔口115的轮廓的前部部分115a垂直于该孔口的所述轮廓的中间部分延伸,该中间部分位于轮廓的前部部分115a与轮廓的后部部分115b之间(见图4)。

围绕着每个孔口115的基座110的外表面120具有围绕着孔口115的前部部分的第一倾斜度和围绕着孔口115后部部分的第二倾斜度。

每个孔口115的前部部分基本上垂直于后部部分延伸,并且当用户看向垂直于支承平面ps的机构时,只有一点可见或不可见。相反,每个孔口115的后部部分相对于支承平面ps倾斜角度i1,这允许用户看到孔口115的该后部部分。

每个孔口115的前部部分在此由基座110的前壁111a的折返部121界定,该折返部在通道导管114的一部分上方延伸。该折返部121引导电线插入通道导管114。

在变型中,每个孔口的轮廓的前部部分可以在该孔口的所述轮廓的中间部分上方悬伸地延伸。

由于各个孔口115的轮廓的前部部分垂直于该孔口115的轮廓的中间部分延伸或者在该中间部分上方悬伸地延伸,特别地,当电线被插入通道导管114中时,通道导管114具有可以在其内部正确引导电线的形状。另外,这限制通道导管114的孔口115在平行于设备机构的支承平面ps的平面中的范围,亦即其朝向前方的开口的范围。

根据图6至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外表面220围绕着每个孔口215均匀地弯曲。

另外,根据本发明,无论所考虑的实施例如何,每个通道导管114;214均沿着与所述支承平面ps形成非零角a1;a2的纵向轴线l1;l2延伸(见图4和9)。

优选地,所述纵向轴线l1;l2相对于所述支承平面ps倾斜5-20度的角度a1;a2。该角度a1;a2例如等于11度。

每个通道导管114;214的纵向轴线l1;l2相对于所述支承平面ps倾斜5-20度,特别地,等于11度,使得电气设备机构可以获得特别令人满意的人体工程学应用。这种布置便于将电线插入通道导管114;214中。

优选地,每个通道导管114;214的所述内表面114a;214a在所述孔口115;215的轮廓的后部部分1-5毫米的长度d1;d2范围内可见(见图2和7),例如等于3毫米。

这种布置特别有利,因为当电线插入通道导管114;214中时,可以确保从用户所在的电气设备机构100;200的前方对通道导管114;214的孔口115;215令人满意的可见度。设备机构的整体容积仍被限制。

由于本发明,一旦将机构安装在壳体20或嵌装框架中,便可以实现电线的电连接,而无需拆卸机构以将它从壳体或框架移除。

实际上,用户可以从机构的前方容易地准确定位每个通道导管的孔口的位置,并且直接在其中插入电线。

电线可以容易地插入,无论它们是例如图6中的直的,还是例如图1中的弯曲的。例如,当电线从壳体20的一侧到达时,它们便是直的;例如,当电线从壳体20的底部进入时,它们便是弯曲的。

电气连接端子130;230例如是自动连接端子。

更特别地,如图5所示,每个电气连接端子130通过金属条的切割和成形而制成。每个电气连接端子130包括笼(支架,座,cage)130a,板簧130b抵靠该笼130a延伸。

每个导电笼130a在此具有通过桥接部连接的两个平面区域。该桥接部中设置的开口允许电线的剥皮端通过。板簧130b的自由端指向由笼130a的一部分的内表面所形成的接触区域,板簧130b的另一端通过笼130a的侧向折痕130c抵靠着笼130a(见图5)。

为了与电气连接端子130;230中的一个进行电连接,源自供电网的电线(未示出)的剥皮端经由电气设备机构100;200的基座110;210的前部部分110a;210a中设置的通道导管114;214进入所述端子的笼130a,以使得所述电线裸露的导线芯卡在所述笼130a的内表面与所述板簧130b的自由端之间。

板簧130b受预应力,使得在进入所述笼的电线的作用下,板簧130b离开所述接触区域,并且在所述电线的裸露的金属芯上施加足够的压力,从而在电气接线端子与电线的金属芯之间建立良好的接触,同时防止被意外手动从笼中拔出(板簧所施加的卡紧力必须耐得住在电线上施加的标准拉拔力)。

为了从电气接线端子130中将电线拔出,以本身已知的方式,穿过电气设备机构100;200的基座110;210的前部部分110a;210a中所开的口131;231(见图1和7)设置有可操作的推板(poussette)240(见图6),用来推动所述电气连接端子130的所述板簧130b的操作部分,从而将所述板簧130b与电线分开。不再被板簧130b控制的电线可以容易地从电气设备机构100;200中拔出。

通常,为了限定电路,每个控制按键借助于每个传动件126;226与三个电气连接端子130相关联。在三个电气连接端子中,如在此示出的示例,两个电气连接端子130包括固定接触元件。

更具体地,在此,两个电气连接端子130的笼130a被设置有固定接触点132的端部部分延长(见图5)。

至于第三个电气连接端子130,它通过导电薄板与固定的叉形部件(夹线板,chape)123连接,被称为电刷124的可动部分枢转安装在该叉形部件123上并且由该叉形部件123接收(见图5)。

叉形部件123是截面呈v形的型材。该型材基本上平行于位于所述基座110;210后方的支承平面ps延伸(见图5)。它的纵向轴线为电刷124限定了枢转轴线a1(见图5)。

每个电刷124是呈l形的薄板,它的一个分支在侧面被叉形部件123接收以建立电接触,它的另一分支在自由端承载有可动接触点124a(见图5)。

利用每个传动件126;226的位移,每个电刷124适于围绕着所述枢转轴线a1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枢转,以用于可动接触元件—在此是由电刷124承载的可动接触点124a—与所述电气连接端子130的所述固定元件所承载的至少一个固定接触点132接触或脱离接触。

每个传动件126与单个控制装置相关联,因而与单个电路相关联。

在此,传动件126;226在基座110;210上安装成可以围绕翻转轴线枢转地移动,从而使电刷124在它的两个极限位置之间位移。

它例如借助于形成在传动件126;226上并且分别插入在基座110;210中形成的两个相应孔口126a中的两个销127可翻转地安装,从而为传动件126;226限定翻转轴线a2(见图5)。

翻转轴线a2基本上平行于相关联的电刷124的枢转轴线a1。

在此,每个传动件126;226适于使相应电刷124在第一极限位置和另一极限位置之间位移,该第一极限位置使得可动接触点124a与固定接触点132接触,在该另一极限位置中可动接触点124a与另一固定接触点132接触。

在变型中,每个传动件可以适于使相应电刷在一个位置与另一位置之间位移,所述一个位置使得可动接触点与固定接触点接触,在所述另一位置中可动接触点与固定接触点脱离接触。

每个传动件126;226是绝缘部件,例如由模制的塑料材料制成。

每个传动件126;226包括前壁128;228,该前壁在基座110;210的前方在其翻转轴线a2;b2两侧延伸。它通过管状元件122被向后延长(见图5)。

每个传动件126;226的前壁128;228在此具有被称为“一个模块”的标准宽度。

在变型中,传动件的宽度可以等于标准宽度的两倍,或者被称为“两个模块”的宽度。

管状元件122与传动件126;226是连成一体的(在此与传动件126;226形成单个部件),从传动件126;226在垂直于传动件的翻转轴线的水平上向后延伸,并且在基座110;210的后部部分110b;210b的内壁112之间穿过为此而设置在基座110;210的前部部分110a;210a中的开口(见图5)。

还以通常方式设置有电刷124的弹性翻转装置129(见图5)。所述弹性翻转装置129以通常方式包括弹簧,其安装在与电刷124相关联的管状元件122中,并且适于在越过压点之后根据传动件126的位置朝向一个或另一个极限位置推动电刷124。为此,叉形部件123所接收的每个电刷124的分支在它与叉形部件123相接触侧面相对的侧面上具有凸起125,形成弹性翻转装置129的弹簧安装在该凸起125上(见图5)。每个传动件126;226的运动带动弹簧的运动,从而带动相应电刷124的运动。

因此,通过操作与每个传动件126;226连在一起的按键(未示出),用户控制每个传动件126;226朝向其一个位置翻转,这带动弹性翻转装置129翻转,并且带动相关联的电刷124翻转,使可动接触元件124a与固定接触元件132接触或脱离接触。每个传动件126;226的两个位置与电刷124的两个极限位置相对应。

因此,每个传动件126;226的运动带动弹簧运动,从而带动电刷124运动,使电刷在两个极限位置之间迅速且准确地翻转,同时避免形成电弧。

因此,有利地,同一基座具有这样的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在单个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容纳单个传动件,在双重控制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容纳两个不同的传动件。因此,可以制造适于根据本发明的电气开关的单控制配置或双重控制配置的单个通用基座。

本发明不限于在不同附图中说明和示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懂得如何根据本发明的精神进行任意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