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和带有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器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32603发布日期:2021-06-18 20:24阅读:58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和带有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器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组。



背景技术:

从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连接器壳体和位置保证装置尤其是接触位置保证装置的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组。这些接触位置保证装置(缩写为:cpa)通常构造成使得一旦获得了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最终插入位置,它们便阻止连接脱离。

特别是在汽车领域,并且当使用配置成用于变速器并因此用于接触多条电源线和/或数据线的连接器组件时,杆装置通常用于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联接,以便获得将它们插在一起的必要的插拔力。在组装期间,存在这种杆装置的杆例如由于振动或已经由于重力而打开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组,其改进关于杆装置的杆的无意打开的现有技术解决方案,即防止无意打开。

本发明解决了开头提到的用于连接器组件的上述目的,其中,该连接器装置包括连接器壳体,其适于与配合连接器插入在一起;杆装置,其具有附接到连接器壳体的杆和适于通过杆移动并与配合连接器接合的联接器;以及构造为单独部件的位置保证装置,其可附接到连接器壳体并且可在连接器壳体上从释放位置移动至固定位置,其只能在预定杆位置转移到固定位置,并且在固定位置将杆固定在预定杆位置,其中位置保证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止动表面,其在固定位置直接将杆阻挡在预定杆位置。

本发明解决了开头提到的连接器组的上述目的,其中提供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和具有联接元件的配合连接器壳体,其中联接元件适于与连接器组件的联接器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和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具有以下优点:减小了杆的意外打开以及连接器壳体与配合连接器之间的插入连接在最终组装状态下脱离(如果没有完全阻止)的风险。

通过以下更详细描述的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改进连接器组件和连接器组。这些实施例的附加技术特征可以根据需要彼此组合,或者也可以被省略,只要所省略的技术特征所获得的技术效果无关紧要即可。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杆可以在预定杆位置折叠到连接器壳体上。这样做的优点是,组装的连接器即处于组装状态的连接器组件可以比已知的解决方案小。

在固定位置,位置保证装置可以至少部分地围绕杆接合。这样,在该实施例中可以确保,杆被位置保证装置直接阻挡在固定位置。

在此,位置保证装置尤其可以围绕杆的基本垂直于折叠方向定向的梁接合。位置保证装置可以是围绕其梁上的杆接合的夹具。位置保证装置可以构造成尤其具有u形形状,以便实现这种接合。

止动表面可以抵靠杆的梁。

在另一实施例中,止动表面可以基本平行于杆轴线定向。杆轴线是杆绕其可枢转地保持在连接器壳体上的轴线。杆轴线可以不对称地布置在杆装置中,其中杆和联接器可以设置在杆轴线的不同侧。杆装置可在杆轴线上具有轴销或轴容纳开口。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壳体可以进一步改进,其中处于预定杆位置的杆至少部分地容纳在连接器壳体的容纳部中。该实施例可以导致组装的连接器的进一步减小的结构形状,因为杆的部件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中。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位置保证装置可以以直线的方式在连接器壳体中的容纳部中移位。连接器壳体的容纳部可以构造成具有通道或滑槽的形状。在释放位置,位置保证装置尤其可以在杆轴线的方向上移位。然后,该实施例允许位置保证装置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容纳在连接器壳体上或中。

还有利的是,位置保证装置由锁定元件固定在与预定杆位置隔开的预组装位置,例如通过棘爪,其中杆包括解锁构件,处于预定杆位置的锁定元件通过该解锁构件被解锁。解锁构件可以特别地作用在锁定元件上,或者力可以仅在预定杆位置作用于其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锁定元件可以形成在位置保证装置的可弹性偏转元件上。可弹性偏转元件可以是弹簧臂。然后,在杆的预组装位置,锁定元件可以将位置保证装置相对于连接器壳体固定在其位置,从而由于锁定元件而不可能将位置保证装置从释放位置致动到固定位置。

如果杆在预定杆位置移动,则杆的解锁构件可以解锁锁定元件,即在位置保证装置的锁定元件与连接器壳体之间脱离闩锁或锁定。如果杆处于预定杆位置,则锁定元件被杆的解锁构件解锁,即位置保证装置的锁定元件与连接器壳体之间的闩锁脱离。这特别且有利地完成,其中锁定元件的位置由解锁构件改变,使得锁定元件不再与连接器壳体的锁定表面接合并且可以与位置保证装置一起移动经过这样的锁定表面。当位置保证装置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固定位置时,发生经过彼此的该运动。

在固定位置,可弹性偏转元件可以特别地返回到非偏转状态。因此,可弹性偏转元件可以是在发生偏转之后返回到原始状态的弹簧臂。当到达固定位置时,这会自动发生。

在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有利实施例中,位置保证装置可具有闩锁元件,其至少在释放位置将位置保证装置俘获地闩锁在连接器壳体上。

这样做的优点是,不会丢失因此附接到连接器壳体的位置保证装置。

闩锁元件和/或锁定元件都可以布置在可弹性偏转元件上。闩锁元件和位置保证装置可以布置在可弹性偏转元件的共同凸起上。它们可以优选地指向相反的方向。锁定元件在此可以是指向从释放位置到固定位置的方向的锁定表面,而闩锁元件可以是指向从固定位置到释放位置的方向即与锁定元件指向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锁定或闩锁表面。

因此,如果杆不在预定杆位置,则该凸起首先可以阻止位置保证装置被推入连接器壳体的容纳部中。其次,当位置保证装置容纳在连接器壳体的容纳部中时,闩锁元件可以与连接器壳体的配合闩锁表面接合,从而不可能从连接器壳体移除位置保证装置。

为了实现这种闩锁,可弹性偏转元件可以包括尤其是在闩锁元件上的插入斜面,其允许在位置保证装置被插入时将可弹性偏转元件偏转到连接器壳体的容纳部中,从而确保容易插入位置保证装置。

连接器组件的上述实施例可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此外,连接器组件的未明确描述的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其中上述特征可以彼此组合和/或以任何期望的方式省略。

例如,附接到配合连接器壳体的销钉或轴销可以用作配合连接器壳体的连接元件,并且在与连接器壳体一起插入时可以插入到杆装置的联接器的相应容纳狭槽中,并且通过这种接合可以使得在致动杆时能够实现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朝向彼此的运动。还可以想到的是,杆装置的联接器包括销钉,并且配合连接器壳体的联接元件构造为狭槽。使用狭槽和接合在其中的对应销钉仅表示将连接器壳体联接到配合连接器壳体的一种可能性。此外,具有用于在将连接器壳体和配合连接器壳体一起插入时进行力放大的齿轮或铰链的布置也是可以想到的。

如果在本公开中提到单数(复数)个特征,则不排除复数(单数)个所述技术特征。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在附图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并且仅以示例的方式提及它们。根据本发明,附图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需要彼此组合。附图中的技术特征的多余描述将被省去。相同的技术特征和具有相同功能的特征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其中:

图1示出了没有杆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件;

图2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位置保证装置;

图4以剖视图示出了处于预组装位置的连接器组件;

图5以剖视图示出了连接器组件,其中杆处于预定杆位置;

图6示出了图5的连接器组件的俯视图;

图7示出了图5和6的连接器组件的位置保证装置的闩锁的详细视图;

图8示出了处于最终插入位置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组,其中连接器组件处于最终插入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具有连接器壳体2的连接器组件1,为简单起见,其示出为没有杆装置。连接器组件1包括位置保证装置3,其定位并保持在连接器壳体2的第一侧5。仅作为示例,第一侧5可以是上侧7。然而,如果以不同的定向使用连接器壳体2,则相应地调整各个侧的名称。

连接器壳体2包括杆容纳装置9,杆装置可以容纳在其中。这种杆容纳装置9既位于连接器壳体2的第二侧11上,也位于第三侧13(不可见)上。第四侧15可以称为下侧17。

连接器壳体2还包括在连接器侧的端部19和在电缆侧的端部21。在图1中,可以看到电缆侧的端部21,连接器侧的端部19未示出,并且倾斜地指向图纸平面中。电缆容纳开口23在电缆侧的端部21处示出,并且将不进行更详细的讨论。

位置保证装置3的几何形状将参考图3更详细地说明。

在图1的图示中表明,位置保证装置3容纳在连接器壳体2的容纳部25中。

图2以侧向剖视图示出了图1的连接器组件1。在此可以看到容纳位置保证装置3的容纳部25。特别地,在该容纳部25中容纳彼此平行对准的两个引导臂27以及构造为弹簧臂29的可弹性偏转元件31。

由于图2中的剖视图,仅可见一个引导臂27。

位置保证装置3包括在弹簧臂29上的两个凸起33。布置在弹簧臂29的一端部35处的凸起33表示闩锁元件37,其包括指向电缆侧的端部21的闩锁止动表面39和与之相对的插入斜面41。

插入斜面41以及闩锁止动表面39与连接器壳体2的闩锁和锁定部分43相互作用。插入斜面41允许将位置保证装置3插入到容纳部25中,其中当插入斜面41在闩锁和锁定部分43上向上移动时,弹簧臂29沿偏转方向45偏转。在所示的位置保证装置3的释放位置47,闩锁元件37的闩锁止动表面39防止位置保证装置3的闩锁止动表面39从容纳部25无意地移出。为了使闩锁止动表面39从闩锁和锁定部分43脱离,必须致动弹簧臂29。

在释放位置47,布置在连接器壳体2的电缆侧的端部21处并且代表锁定元件49的凸起33同时防止处于释放位置47的位置保证装置3能够进一步移入容纳部25。这是通过锁定表面53完成的,该锁定表面53指向插入方向51并且与闩锁和锁定部分43接合。

图3以透视图示出了位置保证装置3。它示出了两个引导臂27、弹簧臂29、形式为闩锁元件37和锁定元件49的凸起33以及致动部分55和两个阻挡臂57。

阻挡臂57包括竖直部分59和水平部分61。该指定分别独立于连接器组件或连接器壳体2的位置/定向,并且因此独立于位置保证装置3的位置。

每个水平部分61包括基本指向引导臂27的方向的止动表面63。这也在图2中示出。

现在将在图4-9中示出当连接器壳体2与配合连接器壳体65一起插入时连接器组件1的元件的不同位置的视图。配合连接器壳体65仅在图9中示出。该配合连接器壳体65是配合连接器67的一部分,目前将不对其进行详细讨论。配合连接器壳体65包括例如呈狭槽66a形式的联接元件66。可以想到其他类型的联接元件66。

图4示出了连接器组件1以及所容纳的位置保证装置3和在图9中整体示出的杆装置69。杆装置69包括杆71和联接器73,其仅在图9中关于其在杆装置69上的位置示出。由于在现有技术中已知具有狭槽和轴承销钉、铰链或甚至齿轮的各种各样的联接系统,因此不再进一步讨论联接器73。

图9还示出了杆轴线75,杆71围绕该杆轴线75可枢转地保持在连接器壳体2上。

杆71还包括解锁构件77,其分别在图4所示的连接器组件1和连接器壳体2的预组装位置79不与位置保证装置3接触。如上所述,位置保证装置3通过锁定元件49被阻挡在连接器壳体2的闩锁和锁定部分43上,并且不能在插入方向51上进一步移动。

特别地,只有在提供与连接器壳体2相匹配的配合连接器壳体65并与连接器壳体2一起相对于后者在预组装位置定向时,杆71才能移动。

在图5中,示出了杆71处于预定杆位置81。在该预定杆位置81,解锁构件77接触锁定元件49,从而使位置保证装置3的弹簧臂29在偏转方向45上偏转。处于偏转状态83的弹簧臂29因此不再被锁定元件49锁定至闩锁和锁定部分43。在预定杆位置81,锁定元件49因此被解锁。

因此,在弹簧臂29的这种解锁位置85,位置保证装置3可在插入方向51上进一步移位,并且可以进一步移动到容纳部25中。在杆71的预定杆位置81,位置保证装置3可从释放位置47移位到参考图8所示的固定位置87。

图6和7示出了图5所示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和详细视图(图7)。可以看出,解锁构件77被位置保证装置3的阻挡臂57覆盖,并且解锁构件77是平行于杆轴线75定向的梁89。

在连接器壳体2的进入开口91中可见闩锁元件37,其中弹簧臂29处于偏转状态83。如上所述,在该预组装位置79,位置保证装置3可在插入方向51和与插入方向51相反的方向上都移动。因此,位置保证装置3可以从处于所示状态的连接器壳体移出。

当位置保证装置3沿插入方向51进一步移动时,则它处于图8和9所示的固定位置87。在这种情况下,杆71保持在预定杆位置81。此外,杆71被阻挡臂57的止动表面63直接阻挡在恰好此预定杆位置81。

此外,由于锁定元件49与闩锁和锁定部分43的接合,弹簧臂29再次处于松弛状态93,并被防止沿与插入方向51相反的方向从容纳部25移出。因此,杆71被位置保证装置3阻挡在其预定杆位置81。由于还通过杆71致动联接器73,所以连接器壳体2相对于配合连接器壳体65的位置也被固定,并且不会意外改变(即连接器壳体2和配合连接器壳体75彼此脱离)。

图9示出了处于最终组装位置97的连接器组95,其中显而易见的是,闩锁元件37以及锁定元件49在进入开口91是可见的并且是可接近的(比较图6和7)。还可以看到,位置保证装置3的阻挡臂57包围杆71的梁89。当沿着杆轴线75观察时,这与弹簧臂29一起对应于u形外壳。

附图标记列表

1连接器组件

2连接器壳体

3位置保证装置

5第一侧

7上侧

9杆容纳装置

11第二侧

13第三侧

15第四侧

17下侧

19连接器侧上的端部

21电缆侧上的端部

23电缆容纳开口

25容纳部

27引导臂

29弹簧臂

31可弹性偏转元件

33凸起

35端部

37闩锁元件

39闩锁止动表面

41插入斜面

43闩锁和锁定部分

45偏转方向

47释放位置

49锁定元件

51插入方向

53锁定表面

55致动部分

57阻挡臂

59竖直部分

61水平部分

63止动表面

65配合连接器壳体

66联接元件

66a狭槽

67配合连接器

69杆装置

71杆

73联接器

75杆轴线

77解锁构件

79预组装位置

81预定杆位置

83偏转状态

85解锁位置

87固定位置

89梁

91进入开口

93松弛状态

95连接器组

97最终组装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