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3978发布日期:2020-07-29 02:4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感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感器结构,属于低压断路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式小型断路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互感器应用于小型断路器内部。目前用于小型断路器的互感器通常采用软线作为一次线,以便于有效地利用小型断路器内部的狭小空间,这样就造成了两个缺点:1.不能形成模块化的互感器组件,给总装自动化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互感器一次侧多匝绕线时,非常不方便,且一次线的位置不易控制。所以本技术领域需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互感器组件模块化设计和生产的问题,以实现小型断路器总装自动化。解决在满足小型断路器功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互感器一次侧多匝绕线及多种绕线方式便利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互感器组件模块化,便于小型断路器总装自动化以及在满足小型断路器功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互感器一次侧多匝绕线及多种绕线方式便利化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互感器结构,包括导电排一、导电排二、电流互感器壳体、等电位片和连接导体;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壳体为一扁圆柱体,圆柱体的一侧圆周弧面上设有支脚,与所述支脚对应的电流互感器壳体另一侧圆弧面上设有接线座;所述的互感器壳体圆柱体的圆心处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导电排一和导电排二的一端穿过所述的不同通孔;导电排一和导电排二的两端位于电流互感器壳体的圆柱体外侧;所述导电排一设于电流互感器壳体的圆柱体外侧的一端连接等电位片;导电排一设于电流互感器壳体的圆柱体外侧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导体与导电排二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导电排一包括一端设有的弯端、弯端通过联结部二与凸起部一端连接、凸起部另一端与卡扣一部一端连接、卡扣一部另一端通过直段一部与联结部一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卡扣一部呈倒刺形状,卡扣一部的倒刺面向所述的凸起部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导电排二包括一端设有的接线端,接线端的一端通过一直角弯曲部与直段二部一端连接,直段二部另一端通过连接段与直段三部一端连接,直段三部另一端与联结部三连接;所述的直段二部、连接段与直段三部形成一u字形状,连接段设于u字形底部;所述接线端与联结部三设于直段二部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的直段二部上设有缺口。

优选地,所述的直段三部上设有卡扣二部,卡扣二部的倒刺面向所述的连接段一侧。

优选地,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壳体圆柱体外侧圆弧面上设有多个线槽卡扣。

优选地,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壳体圆心处设有四个通孔,包括导电排一插孔、壳体通孔、导电排二插孔和连接导体插孔。

优选地,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壳体圆心处设有四个通孔,所述的壳体通孔的两侧对称设有导电排一插孔和导电排二插孔;所述的连接导体插孔设为t字型,所述t字型的竖段部呈矩形设于导电排一插孔和导电排二插孔之间,所述t字型的横段部呈矩形或者弓型位于导电排一插孔和导电排二插孔之间空间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的导电排一设于电流互感器壳体的圆柱体外侧的一端通过连接导体与导电排二连接方式包括所述的导电排一的联结部一与导电排二的连接段通过连接导体连接;或者所述连接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排一的联结部一,连接导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外侧圆弧面上设有的线槽卡扣连接所述导电排二的联结部三;或者所述连接导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排一的联结部一,连接导体的另一端先后通过所述电流互感器壳体外侧圆弧面上设有的线槽卡扣、电流互感器的连接导体插孔、电流互感器壳体外侧圆弧面上设有的线槽卡扣连接所述导电排二的联结部三。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现了互感器组件的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便于小型断路器总装自动化的实施。

2.本实用新型在满足小型断路器功能要求的同时,实现了互感器一次侧多匝绕线及多种绕线方式的便利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接线排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接线排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单匝一次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两匝一次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流互感器三匝一次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互感器结构,包括导电排一1、导电排二2、电流互感器壳体4、等电位片5和连接导体;电流互感器壳体4为一扁圆柱体,圆柱体的一侧圆周弧面上设置有支脚402,与所述支脚402对应的电流互感器壳体4另一侧圆弧面上设置有接线座403;互感器壳体圆柱体的圆心处设有多个通孔,导电排一1和导电排二2的一端穿过所述的不同通孔;导电排一1和导电排二2的两端位于电流互感器壳体的圆柱体外侧;导电排一1设于电流互感器壳体的圆柱体外侧的一端连接等电位片5;导电排一1设于电流互感器壳体的圆柱体外侧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导体与导电排二2连接。导电排一1包括一端设有的弯端106、弯端106通过联结部二104与凸起部101一端连接、凸起部101另一端与卡扣一部102一端连接、卡扣一部102另一端通过直段一部105与联结部一103连接。卡扣一部102呈倒刺形状,卡扣一部102的倒刺面面向凸起部101的一侧。导电排二2包括一端设置有的接线端205,接线端205的一端通过一直角弯曲部与直段二部210一端连接,直段二部210另一端通过连接段202与直段三部211一端连接,直段三部211另一端与联结部三204连接;直段二部210、连接段202与直段三部211形成一u字形状,连接段202设于u字形底部;接线端205与联结部三204位于直段二部210的两侧。直段二部210上设置有缺口。直段三部211上设置有卡扣二部203,卡扣二部203的倒刺面面向连接段202的一侧;电流互感器壳体4圆柱体外侧圆弧面上设置有多个线槽卡扣401。电流互感器壳体4圆心处设有四个通孔,包括导电排一插孔406、壳体通孔405、导电排二插孔404和连接导体插孔407。连接导体插孔407的两侧对称设有导电排一插孔406和导电排二插孔404;壳体通孔405设置为t字型,t字型的竖段部呈矩形设于导电排一插孔406和导电排二插孔404之间,t字型的横段部呈矩形或者弓型位于导电排一插孔406和导电排二插孔404之间空间的外部。导电排一1设于电流互感器壳体4的圆柱体外侧的一端通过连接导体与导电排二2连接方式包括导电排一1的联结部一103与导电排二2的连接段202通过连接导体连接;或者连接导体的一端连接导电排一1的联结部一103,连接导体的另一端通过电流互感器壳体外侧圆弧面上设有的线槽卡扣401连接导电排二2的联结部三204;或者连接导体的一端连接导电排一1的联结部一103,连接导体的另一端先后通过电流互感器壳体外侧圆弧面上设有的线槽卡扣401、电流互感器的连接导体插孔407、电流互感器壳体外侧圆弧面上设有的线槽卡扣401连接导电排二的联结部三204。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电流互感器包括,导电排一1、导电排二2、二次线匝3、电流互感器壳体4、等电位片5,连接导体。

导电排一1设有凸起部101、卡扣一部102、联结部一103、联结部二104、直段一部105、弯端106;

导电排二2具有缺口201、连接段202、卡扣二部203、联结部三204、接线端205、直段二部210、直段三部211;

连接导体,具有多种形式,如连接导体301、连接导体302、连接导体303;

电流互感器壳体4具有线槽卡扣401、支脚402、接线座403、导电排二插孔404、壳体通孔405、导电排一插孔406和连接导体插孔407。

如图1所示,

导电排一1具有凸起部101和卡扣一部102,直段一部105和弯端106,直段一部105通过过盈配合插入互感器中间的插入导电排一插孔406,所述过盈配合通过使插孔406与导电排一1的外形尺寸相配合实现,也可以通过如图2的方式,在导电排一1的直段构造凸起的卡扣一部102,呈倒刺形状,卡在电流互感器壳体4插孔406内。另外,在卡扣一部102上还具有凸起部101,凸起部101位于卡扣一部102和弯端106之间,卡扣一部102的倒刺面面向凸起部101。

为了引导电弧、熄灭电弧的需要,通常也会有等电位片连接于主导电回路,因此本实施例的导电排一1与等电位片5连接,连接形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铆接。等电位片5与导电排一1的联结部二104处进行焊接或者铆接,实现电连接,整个组件形成一个整体,各个零件相对位置得到固定,便于自动化总装的实施。联结部一103可以与连接导体301、302或者303焊接或者铆接,实现电连接。

导电排二2具有两个直段210和211,一个接线端205和一个连接段202,两个直端通过连接段202连接,直段210的一端与接线端205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段202连接。直段210还具有缺口201,便于电阻焊时电焊极的进入。直段211上具有倒刺形状的卡扣二部203,倒刺面向连接段202,直段211的一端与连接段202连接,另一端连接联结部三204与连接导体302或者303焊接或者铆接,实现电连接。连接段202可以作为联结部与连接导体301焊接或者铆接,实现电连接。接线端205连接于螺钉和接线框、作外部接线用。

电流互感器壳体4包括线槽401、支脚402、接线座403、导电排二插孔404、壳体通孔405、导电排一插孔406和连接导体插孔407。壳体4内安装二次线圈用于检测电流信号、电压信号,或者用于给控制线路提供能量。外表面上具有多个线槽卡扣401,用于固定作为一次侧的连接导体、如连接导体302和303;支脚402使壳体4固定安装在断路器内;接线座403是二次线圈的引出线接线座,采用硬针形式接出,便于自动化装配。导电排一插孔406作为导电排一1的插入孔,导电排二插孔404作为导电排二2的插入孔,连接导体插孔407作为诸如连接导体302或者303的插孔。

当采用如连接导体301的形式时,插孔407中不插入连接导体。这样导线和导电排位置得以完全固定,不会造成过大的偏差。由于小型断路每一极电源端子和负载端子呈前后布置,因此本实施例中,插孔404和插孔406对称布置于通孔407的两侧,以便导电排一1和导电排二2可以以位置对称的方式的进行电连接。如果需要进一步加强电流互感器中的强度,壳体通孔405也可以作为连接导体的插孔,通孔405具有t字型,其竖段呈矩形插入插孔404和406之间,横段呈矩形或者弓型位于插孔404和406之间空间的外部,以便最大程度的利用壳体4的结构。为了说明描述的需要,定义壳体4的端面41为上端面,端面42为下端面。

根据附图5一匝一次侧的电流互感器安装时,等电位片5通过焊接或者铆接的方式安装到导电排一1的联结部二104处,然后导电排一1的直段105从壳体4的上端面41插入插孔406,当凸起部101碰到上端面41时,则导电排一1插入到位,由于卡扣102具有倒刺的形状,且倒刺的宽度大于插孔406的宽度,这样通过挤压互感器矩形孔形成过盈配合,使得导电排一1固定在插孔406中。导电排二2的直段211从下端面42插入插孔404,由于卡扣203具有倒刺的形状,且倒刺的宽度大于插孔404的宽度,这样通过挤压互感器矩形孔形成过盈配合,使得导电排二2固定在了插孔404中。最后把连接导体301的两端分别焊接或者铆接在联结部一103和连接段202上,这样形成了直段105->连接导体301->连接段202->直段210这样只有单匝的一次侧。

根据附图6具有两匝一次侧的电流互感器安装时,如单匝一次侧电流互感器的等电位片5、导电排一1和导电排二2安装到位之后,连接导体302的一端焊接或者铆接在联结部一103上,然后把连接导体302卡装在一个线槽卡扣401上,把另一端焊接或者铆接在联结部三204上,这样形成了直段105->连接导体302->直段211->连接段202->直段210这样具有两匝的一次侧。

根据附图7具有三匝一次侧的电流互感器安装时,如单匝一次侧电流互感器的等电位片5、导电排一1和导电排二2安装到位之后,连接导体303的一端焊接或者铆接在联结部一103上,然后把连接导体303卡装在一个线槽卡扣401上,然后把连接导体303从上端面41穿入连接导体插孔407,从下端面42穿出连接导体插孔407,并卡装在另一个线槽卡扣401上,最后把连接导体302的另一端焊接或者铆接在联结部三204上,这样形成了直段105->连接导体303->直段211->连接段202->直段210的一次侧,由于连接导体303有一段穿过了电流互感器的内部,这样形成了具有三匝的一次侧。

另外在电流互感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设计,当导电排一1和导电排二2安装到壳体4以后,导电排1的直段一部105在上端面41的伸出部分高于导电排二2,且正好面对导电排二2的缺口201,这样导电排一1与导电排二2在缺口201处形成了错开布置,便于电阻焊时,电焊极从缺口处进入进行操作。

通过整体的设计,使得单匝、两匝、三匝、仅仅连接导体的长度/线径和焊接位置有所不同,而其他零部件完全相同,大大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装配的复杂度,此外,连接导体的材料可以是硬漆包线,在互感器部件装配时也易于实现自动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