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7635发布日期:2020-09-08 14:52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的壳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电源和设备、设备和设备或设备内部单元(unit)之间而构成电路的电连接器的壳体。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构成为与对象电连接器机械结合而将电连接器的电路和对象电连接器的电路的彼此之间电连接。电连接器和对象电连接器以能够相互结合的方式由母连接器和公连接器构成。

电连接器和对象电连接器的电连接通过设置于各个电连接器的端子和插针的彼此接触而实现。安装各个端子和插针的电连接器的主体(壳体和片体)构成为机械结合而不被任意分离,以便能够使上述电连接保持稳定。

但是,为了维护保养等,根据需要有时要断开电连接器和对象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在该情况下,要先进行主体的机械分离。

为了上述机械结合和分离,也利用在电连接器的主体形成能够进行按压操作的锁止杆的结构。上述锁止杆构成为能够勾挂于对象电连接器的主体,并构成为通过按压操作可解除上述勾挂。

勾挂解除是通过当按压操作锁止杆的一侧时形成有挂钩的锁止杆的另一侧抬起而实现。当为了按压操作而施加于锁止杆的一侧的力大时,存在起到锁止杆的旋转轴作用的支承部塑性变形(plasticdeformation)之忧。若支承部塑性变形,则不能实现锁止杆的弹性复原,因此不能再次稳定地实现电连接器和对象电连接器的机械结合,产生支承部变白的应力发白现象(stresswhitening)。

现有技术文献

大韩民国授权专利公布10-1667301(2016年10月18日公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降低在按压操作时锁止杆的塑性变形导致的应力发白现象的新型锁止杆的电连接器的壳体。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其具备构成为能够在对象电连接器的片体进行锁止及锁止解除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包括:倾斜支承部,在所述壳体的一面上以朝向所述壳体的前方倾斜的形态凸出;锁止部,在所述倾斜支承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前方延伸,并具备构成为能够勾挂于所述片体的挂钩;以及操作部,在所述倾斜支承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后方延伸,并构成为能够为了所述锁止解除而进行按压操作,所述锁止杆一体形成在合成树脂材质的所述壳体。

可以是,所述倾斜支承部的倾斜方向对应于在所述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时因所述锁止杆的变形而所述锁止部被倾斜配置的方向。

可以是,所述倾斜支承部和所述锁止部成钝角,所述倾斜支承部和所述操作部成锐角。

可以是,所述锁止部和所述操作部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一面平行配置。

可以是,所述倾斜支承部的两端以所述壳体的厚度方向为基准前后彼此错位。

可以是,所述倾斜支承部在所述壳体的一面凸出。

可以是,在与所述操作部相对的所述壳体的一面凸出用于限制所述操作部的按压操作量的限制器。

可以是,所述锁止杆还包括在所述壳体的一面凸出的基部,所述倾斜支承部在所述基部凸出。

可以是,所述基部的厚度恒定。

可以是,所述锁止部的最大抬起角度通过在所述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时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基部的接触来限制。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该电连接器的壳体具备构成为能够在对象电连接器的片体进行锁止及锁止解除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包括:倾斜支承部,在所述壳体的一面上以朝向所述壳体的前方倾斜的形态凸出;锁止部,在所述倾斜支承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前方延伸,并具备构成为能够勾挂于所述片体的挂钩;以及操作部,在所述倾斜支承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后方延伸,并构成为能够为了所述锁止解除而进行按压操作,所述倾斜支承部和所述锁止部成钝角,所述倾斜支承部和所述操作部成锐角。

同时,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的壳体,具备构成为能够在对象电连接器的片体进行锁止及锁止解除的锁止杆,所述锁止杆包括:基部,在所述壳体的两侧面分别凸出;倾斜支承部,在所述基部以朝向所述壳体的前方倾斜的形态凸出;锁止部,在所述倾斜支承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前方延伸,并具备构成为能够勾挂于所述片体的挂钩;以及操作部,在所述倾斜支承部朝向所述壳体的后方延伸,并构成为能够为了所述锁止解除而进行按压操作,所述锁止杆一体形成在合成树脂材质的所述壳体,所述锁止部的最大抬起角度通过在所述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时所述操作部和所述基部的接触来限制。

可以是,所所述倾斜支承部和所述锁止部成钝角,所述倾斜支承部和所述操作部成锐角。

通过上述的解决手段所得到的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倾斜支承部朝向壳体的前方上侧以倾斜形态凸出,在锁止部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与具有垂直支承部的以往结构相对比,锁止杆的旋转中心位于更靠近操作部侧处。

由此,在操作部的按压操作时施加于倾斜支承部的力减少,因此能够减少锁止杆的塑性变形可能性,能够降低塑性变形导致的应力发白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象电连接器结合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2是呈现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与对象电连接器分离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1的线ⅳ-ⅳ截取的截面图(只分离片体和壳体而示出)。

图5是表示在图4中示出的状态下锁止杆被操作了情况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倾斜支承部对比于以往的垂直支承部来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结合于片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在图7中示出的状态下锁止杆被操作了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壳体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是彼此不同的实施例也对相同、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类似的附图标记,省略对此的重复说明。

另外,在说明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过程中,当判断为对相关公知技术的具体说明可能导致混淆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的主旨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所附的附图仅是用于使得能够易于理解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实施例,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技术构思并不限于所附的附图,应理解为包含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以及替代物。

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文脉上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思,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

在本申请中,应理解为“包含”或“具有”等用语是意指存在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而不是预先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其以上的其它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件、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图1是呈现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200与对象电连接器100结合的状态的示意图,图2是呈现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200与对象电连接器100分离的状态的示意图。

参照图1及图2,电连接器200构成为与对象电连接器100机械结合,将电连接器200的电路和对象电连接器100的电路彼此之间电连接。

电连接器200和对象电连接器100以能够相互结合的方式由母连接器和公连接器构成。在本附图中,将作为公连接器的电连接器200的一部分插入于作为母连接器的对象电连接器100的收容部111的结构作为示例而呈现。

电连接器200和对象电连接器100的电连接通过设置于各个电连接器100、200的插针120和端子220的彼此接触而实现。安装各个插针120和端子220的电连接器100、200的主体(片体110和壳体210)构成为机械结合而不被任意分离,以便能够使上述电连接保持稳定。

但是,为了维护保养等等,根据需要有时要断开电连接器200和对象电连接器100的电连接。在该情况下,要先进行主体之间的机械分离。

为了上述机械结合和分离,也利用在电连接器200的主体形成能够按压操作的锁止杆212的结构。上述锁止杆212构成为能够勾挂于对象电连接器100的主体,并构成为通过按压操作可解除上述勾挂。

作为参考,锁止杆212可以设置于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中的任意一个。即,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在作为公连接器的电连接器200设置有锁止杆212的情况,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锁止杆212也可以设置于作为母连接器的对象电连接器100是不言自明的。

勾挂解除是通过当按压操作锁止杆212的一侧(后述的操作部212c)时形成有挂钩212b'的锁止杆212的另一侧(后述的锁止部212b)抬起而实现。当为了按压操作而施加于锁止杆212的一侧的力大时,存在起到锁止杆212的旋转轴作用的支承部(参照附图标记212a)塑性变形之忧。若支承部塑性变形,则不能实现锁止杆212的弹性复原,因此不能再次稳定地实现电连接器200和对象电连接器100的机械结合,产生支承部变白的应力发白现象。

以下,对具有能够降低在按压操作时锁止杆212的塑性变形导致的应力发白现象的新型的锁止杆212的电连接器200的壳体210进行说明。

图3是图1中示出的电连接器200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沿图1的线ⅳ-ⅳ截取的截面图(只分离片体110和壳体210而示出)。

参照图3及图4,电连接器200包括壳体210和端子220。

壳体210构成电连接器200的主体,由合成树脂材质形成。壳体210可以通过注塑成型、3d打印等形成。

壳体210具备端子安装部211和锁止杆212。

端子安装部211提供用于安装端子220的空间。在本附图中,呈现端子安装部211在壳体210的内部沿前后方向延伸形成。

端子220具备:电线连接部221,与用于信号传递以及电源供应的电线10连接;以及接触部222,与对象电连接器100的端子和插针120接通。可以在端子220设置勾挂挂钩223,在端子安装部211形成上述勾挂挂钩223被勾挂的勾挂槽(未图示),构成为限制端子220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脱落。

作为参考,端子220和插针120的接通结构、端子220的形状等仅是为了说明电连接器200和对象电连接器100的电连接结构而作为一例示出,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根据情况,如图所示,可以追加具备保持器230。保持器230构成为以覆盖端子安装部211的后侧开口的一部分的方式结合于壳体210,防止端子220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脱落。

保持器230可以具备插入部231及钩挂部232。

插入部231插入于安装有端子220的端子安装部211的后侧开口。

钩挂部232构成为在插入部231插入于端子安装部211的状态下勾挂于形成在壳体210的槽214。在本附图中,呈现在插入部231的两侧分别设置钩挂部232,在壳体210的两侧面形成能够勾挂上述钩挂部232的槽214。

在壳体210设置插入槽213,该插入槽213与端子安装部211连通,并能够插入对象电连接器100的插针120和端子。例如,从母连接器的片体110凸出的插针120穿过插入槽213而与端子220接通。

可以在片体110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形成导向槽113,在壳体210凸出形成插入于上述导向槽113中的导向肋215,以便在壳体210和片体110结合时,能够引导正确的结合位置。

锁止杆212由合成树脂材质形成,一体形成在合成树脂材质的壳体210。例如,锁止杆212通过注塑成型而能够一体形成在壳体210。

锁止杆212以能够进行预定的弹性变形的跷跷板形态形成,并形成为能够在对象电连接器100的片体110进行锁止及锁止解除。在本附图中,呈现锁止杆212形成于壳体210的一面上,在片体110的一面上形成锁止杆212被锁止的勾挂部112。

以下,以锁止杆212形成于壳体210的顶面上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锁止杆212的形成位置并不限于此。锁止杆212也可以分别设置于壳体210的两侧面上。

勾挂部112既可以具有相对于片体110的顶面形成台阶地凸出的凸起那样的形态,也可以具有在片体110的顶面半隐蔽的槽那样的形态。

锁止杆212包括倾斜支承部212a、锁止部212b及操作部212c。

倾斜支承部212a在壳体210的一面上以朝向壳体210的前方倾斜的形态凸出。其中,前方意指在电连接器200为了与对象电连接器100的接通而向一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壳体210朝向片体110的方向。作为参考,在壳体210的前端部形成插入槽213。

在本附图中,呈现倾斜支承部212a在壳体210的顶面以朝向壳体210的前方上侧倾斜的形态凸出。

锁止杆212具有以倾斜支承部212a为中心配置于锁止部212b和操作部212c的两侧的跷跷板形态。由此,构成为能够以倾斜支承部212a为旋转中心实现预定的弹性变形(旋转)。

以往的锁止杆具有成为旋转中心的支承部在壳体的顶面上垂直凸出的结构。同时,锁止部和操作部也可以相对于垂直的支承部垂直配置。

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成为旋转中心的支承部212a在壳体210的顶面上以朝向壳体210的前方上侧向上倾斜的形态凸出。即,本实用新型的锁止杆212具备倾斜支承部212a,而不是以往的垂直支承部。

锁止部212b在倾斜支承部212a朝向壳体210的前方延伸。锁止部212b可以相对于壳体210的一面平行配置。

锁止部212b具备以能够勾挂于片体110的方式构成的挂钩212b'。挂钩212b'朝向壳体210的顶面凸出。根据上述结构,在壳体210和片体110结合时,片体110的一部分向壳体210的顶面和锁止部212b之间插入后,勾挂于挂钩212b'而被限制向与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脱落。

操作部212c从倾斜支承部212a朝向壳体210的后方延伸。操作部212c可以相对于壳体210的顶面平行配置。

操作部212c构成为能够为了锁止解除而进行按压操作。在操作部212c的端部可以凸出用于提高使用者的操作感的操作肋。

锁止杆212可以还包括在壳体210的顶面凸出的基部212d,在该情况下,倾斜支承部212a从基部212d朝向壳体210的前方上侧凸出。

锁止部212b的最大抬起角度可以通过在操作部212c的按压操作时操作部212c和基部212d的接触来限制。

基部212d的厚度既可以如图所示那样恒定,也可以具有为了调整锁止部212b的最大抬起角度而厚度在与操作部212c接触的部分增加或减少的形态。

通过形成基部212d,能够在插入片体110的一部分的空间(壳体210的顶面和锁止部212b之间的空间)保持相同的同时,减少锁止部212b的最大抬起角度。

以下,参照锁止杆212被操作了的情况,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成与效果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5是表示在图4中示出的状态下锁止杆212被操作了时的示意图。

将图5与前面图4一起参照的话,倾斜支承部212a的倾斜方向对应于在操作部212c的按压操作时因锁止杆212变形而锁止部212b被倾斜配置的方向。即,倾斜支承部212a朝向壳体210的前方上侧倾斜配置。

锁止部212b和操作部212c以倾斜支承部212a为中心分别向两侧(在本附图中,壳体210的前方和后方)延伸。此时,锁止部212b与倾斜支承部212a成钝角,操作部212c与倾斜支承部212a成锐角。

倾斜支承部212a的两端在壳体210的厚度方向(在本附图中上下方向)上彼此错位。具体而言,与锁止部212b及操作部212c连接的倾斜支承部212a的一端和与基部212d或壳体210的顶面连接的倾斜支承部212a的另一端以壳体210的厚度方向为基准前后错位。

根据上述的结构,倾斜支承部212a以朝向壳体210的前方上侧倾斜的形态凸出,在锁止部212b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与具有垂直支承部的以往的结构相对比,锁止杆212的旋转中心位于更靠近操作部212c侧处。

由此,在操作部212c的按压操作时施加于倾斜支承部212a的力减少。因此,能够减少锁止杆212的塑性变形可能性,能够降低塑性变形导致的应力发白现象。

图6是用于将本实用新型的倾斜支承部212a对比于以往的垂直支承部来说明的示意图。

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倾斜支承部212a可以通过以以往的垂直支承部为基准,将前方侧垂直支承部越向下方靠近则去除越多,并将后方侧垂直支承部的上端去除后在下方再加固而形成。

在锁止部212b的长度相同的条件下,具有倾斜支承部212a的结构对比于具有垂直支承部的以往的结构,锁止杆212的旋转中心位于更靠近操作部212c侧处。

图7是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310结合于片体110的状态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在图7中示出的状态下锁止杆312被操作时的示意图。

当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壳体310与前面实施例相对比时,仅在删除基部212d带来的设计变更上有区别。

具体而言,锁止杆312包括倾斜支承部312a、锁止部312b及操作部312c,而没有基部212d。

倾斜支承部312a在壳体310的顶面以朝向壳体310的前方上侧倾斜的形态凸出。

在与操作部312c相对的壳体310的顶面,可以凸出用于限制操作部312c的按压操作程度的限制器316。在该情况下,锁止部312b的最大抬起角度通过在操作部312c的按压操作时操作部312c和限制器316的接触来限制。限制器316可以一体形成在壳体310。

在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300中,除上述设计变更事项以外,可以适用与前面实施例相同的设计事项。因此,对此的说明以前面实施例来替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