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4493发布日期:2020-07-31 21:3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对电容器的结构及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容器种类也随之增加,包括电解质电容、纸质电容、薄膜电容等,其薄膜电容器为电容器中的一种,采用介质薄膜单面或双面上的金属镀层作为电极,在电容工作状态下,会产生大量的热,一般的电容器散热效果差,往往出现烧坏的现象,另外在一些机器的运行过程中,对电容器会产生或多或少的振动,需要提高电容器自身的减振效果,以此来提高电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增加其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如何能够提供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本实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底部中心处设有承重箱,所述承重箱内中部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中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顶部中心处设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远离所述活塞一侧贯穿所述承重箱延伸至所述承重箱上方与承重板焊接固定,所述承重箱顶部两侧均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承重箱一侧与所述承重板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承重板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承重板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中心处设有电容,承重箱内底部两侧均设有输风管,所述输风管一端与所述凹槽一连接贯通,所述输风管另一端设有喷嘴。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箱顶部中心处且位于所述凹槽一的上方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承重杆与所述承重箱之间通过所述圆形通孔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一以及所述凹槽二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弹簧为压缩弹簧。

作为优选,所述承重板顶部两侧均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与所述承重板之间粘合固定,所述缓冲垫由橡胶材料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输风管为l型结构,所述输风管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输风管与所述承重箱以及所述箱体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条。

作为优选,所述喷嘴以倾斜45度的角度设置,所述承重杆与所述承重箱之间设有密封圈。

作为优选,所述活塞底部设有向下凹的橡皮碗,所述活塞以及所述橡皮碗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喷嘴以倾斜45度的角度设置在输风管上,这样可以更好的将风输送到电容表面从而带走电容散发的热量。

2、弹簧可以在承重板下落的时候将承重板抬起,将承重板推至初始位置。

3、承重板顶部两侧设置的缓冲垫,缓冲垫可以缓冲承重板与箱体之间的撞击力,减少两者之间的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实施例的总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实施例的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实施例的承重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箱体;2、承重箱;3、凹槽一;4、活塞;5、承重杆;6、承重板;7、缓冲垫;8、支撑杆;9、凹槽二;10、喷嘴;11、弹簧;12、支撑板;13、电容;14、输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技术:
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实施例的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底部中心处设有承重箱2,所述承重箱2内中部设有凹槽一3,所述凹槽一3内中部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4顶部中心处设有承重杆5,所述承重杆5远离所述活塞4一侧贯穿所述承重箱2延伸至所述承重箱2上方与承重板6焊接固定,所述承重箱2顶部两侧均设有凹槽二9,所述凹槽二9内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远离所述承重箱2一侧与所述承重板6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承重板6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远离所述承重板6一侧设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顶部中心处设有电容13,承重箱2内底部两侧均设有输风管14,所述输风管14一端与所述凹槽一3连接贯通,所述输风管14另一端设有喷嘴10。

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所述承重箱2顶部中心处且位于所述凹槽一3的上方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承重杆5与所述承重箱2之间通过所述圆形通孔活动连接。

实施例三,如图3所示,所述凹槽一3以及所述凹槽二9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弹簧11为压缩弹簧,所述承重板6顶部两侧均设有缓冲垫7,所述缓冲垫7与所述承重板6之间粘合固定,所述缓冲垫7由橡胶材料制成。

实施例四,如图2所示,所述输风管14为l型结构,所述输风管14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输风管14与所述承重箱2以及所述箱体1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条。

实施例五,如图2所示,所述喷嘴10以倾斜45度的角度设置,所述承重杆5与所述承重箱2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活塞4底部设有向下凹的橡皮碗,所述活塞4以及所述橡皮碗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应用时,当电容13发生振动时,电容13带动支撑板12振动,支撑板12带动承重板6振动,承重板6将压力传递给弹簧11,弹簧11缓冲一部分压力,同时承重板6带动承重杆5下降,承重杆5带动活塞4下降,活塞4底部设有下凹的橡皮碗,当活塞4下降时,活塞4下方的气体压缩,体积缩小、压强增大,使橡皮碗扩张从而贴紧凹槽一3的内壁,不让空气漏到活塞4的上方,活塞4下方的空气通过输风管14以及喷嘴10输送到电容13的表面,带走电容13表面的热量,随着承重板6上压力的缓解,弹簧11会逐渐将承重板6升起,当承重板6升起时会带动活塞4升起,活塞4会带动橡皮碗上升,活塞4下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活塞4上方的气体会从橡皮碗的四周挤到下方;同时当承重板6与箱体1内壁接触时,缓冲垫7会保护承重板6不会因为撞击而发生损坏,同时缓冲一部分冲击力。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实用。但是应当理解,本实用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技术特征:

1.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底部中心处设有承重箱(2),所述承重箱(2)内中部设有凹槽一(3),所述凹槽一(3)内中部设有活塞(4),所述活塞(4)顶部中心处设有承重杆(5),所述承重杆(5)远离所述活塞(4)一侧贯穿所述承重箱(2)延伸至所述承重箱(2)上方与承重板(6)焊接固定,所述承重箱(2)顶部两侧均设有凹槽二(9),所述凹槽二(9)内设有弹簧(11),所述弹簧(11)远离所述承重箱(2)一侧与所述承重板(6)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承重板(6)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杆(8),所述支撑杆(8)远离所述承重板(6)一侧设有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12)顶部中心处设有电容(13),承重箱(2)内底部两侧均设有输风管(14),所述输风管(14)一端与所述凹槽一(3)连接贯通,所述输风管(14)另一端设有喷嘴(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箱(2)顶部中心处且位于所述凹槽一(3)的上方设有圆形通孔,所述承重杆(5)与所述承重箱(2)之间通过所述圆形通孔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一(3)以及所述凹槽二(9)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弹簧(11)为压缩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板(6)顶部两侧均设有缓冲垫(7),所述缓冲垫(7)与所述承重板(6)之间粘合固定,所述缓冲垫(7)由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风管(14)为l型结构,所述输风管(14)由塑料材料制成,所述输风管(14)与所述承重箱(2)以及所述箱体(1)连接处均设有密封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0)以倾斜45度的角度设置,所述承重杆(5)与所述承重箱(2)之间设有密封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4)底部设有向下凹的橡皮碗,所述活塞(4)以及所述橡皮碗均由橡胶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公开了一种盒式双面金属化薄膜X2安规电容,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底部中心处设有承重箱,所述承重箱内中部设有凹槽一,所述凹槽一内中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顶部中心处设有承重杆,所述承重杆远离所述活塞一侧贯穿所述承重箱延伸至所述承重箱上方与承重板焊接固定,所述承重箱顶部两侧均设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承重箱一侧与所述承重板的底部焊接固定,所述承重板顶部中心处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承重板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中心处设有电容。有益效果:喷嘴以倾斜45度的角度设置在输风管上,这样可以更好的将风输送到电容表面从而带走电容散发的热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愿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成希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0.07.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