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9196发布日期:2020-11-19 19:3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



背景技术:

电容器通常简称其为电容,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电容器是由壳体、电容器芯子、引线端子、浸渍剂和接地螺柱组成。电容器按照外壳材质的不同分为防爆电容器和非防爆电容器,而目前的防爆电容器大都设有物力防爆结构,当电容元件的两个电极被永久性击穿时,容器或壳体会因内部气压升高而膨胀变形,直至安装在外壳内的金属线或金属片拉断,从而达到断开状态。现有的防爆电容器存在加工难度高,防爆性能低等问题。

公开号为:cn202758746u,主题名称为一种防爆电容器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公开了“包括壳体、端盖、电容器芯子和引线端子,所述壳体内部装有电容器芯子,壳体与电容器芯子之间灌装有填充剂,壳体上端设有端盖,端盖上设有引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子上方设有防爆盖板,防爆盖板上设有连接孔,电容器芯子电极两端的引线穿过连接孔与端盖上的引线端子连接”。

以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为例,其技术方案虽然提及了防爆的电容器,但是其技术方案与本实用新型不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其通过在内胆和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来防止电容器自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其具有安全性高、易于装配、防自爆效果优和结构稳定等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防爆盖、内胆、负极引线、正极引线、芯子和填充料,所述芯子和所述内胆均内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防爆盖内嵌于所述壳体并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引线穿过所述防爆盖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引线穿过所述防爆盖与所述芯子电性连接,在所述内胆和所述防爆盖之间还设置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包括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负极引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正极引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芯子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一保险丝和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一保险丝位于所述芯子和所述负极引线之间并且连通所述芯子和所述负极引线,所述第二保险丝位于所述芯子和所述正极引线之间并且连通所述芯子和所述正极引线,电容器内部膨胀后冲击所述自锁结构,拉断所述第一保险丝和所述第二保险丝并且使所述电容器处于断路状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组件还包括中空腔、第一阻隔件和第二阻隔件,所述中空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下方并且所述中空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通,所述第一阻隔件和所述第二阻隔件均内置于所述中空腔并且所述第一阻隔件和所述第二阻隔件平行设置,电容器内部膨胀后冲击自锁结构,中空腔储存气体并且缓冲气体对所述壳体造成的压力,所述第一阻隔件和所述第二阻隔件用于阻隔固体对所述壳体的冲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组件的四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及时排出所述壳体内部的气体。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胆装配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并且所述内胆为外径与所述壳体的内径相匹配的圆筒形内胆,所述芯子内置于所述内胆并且通过所述填充料固定于所述内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组件还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所述第三连接孔用及时排出所述壳体内部的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的第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0、壳体;20、内胆;30、负极引线;40、正极引线;50、芯子;60、填充料;70、防爆盖;800、自锁结构;810、第一组件;811、第一连接孔;812、第二连接孔;813、中空腔;814、第一阻隔件;815、第二阻隔件;816、凹槽;817、第三连接孔;821、第一保险丝;822、第二保险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的第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芯子、防爆盖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胆与防爆盖之间设置自锁结构的电容器,包括壳体10、防爆盖70、内胆20、负极引线30、正极引线40、芯子50和填充料60,所述芯子50和所述内胆20均内置于所述壳体10,所述防爆盖70内嵌于所述壳体10并且与所述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负极引线30穿过所述防爆盖70与所述芯子50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引线40穿过所述防爆盖70与所述芯子50电性连接,在所述内胆20和所述防爆盖70之间还设置自锁结构800,所述自锁结构800包括第一组件810和第二组件,所述第一组件810包括第一连接孔811和第二连接孔812,所述负极引线3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811与所述芯子50的一端电性连接并且所述正极引线4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812与所述芯子50的一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组件包括第一保险丝821和第二保险丝822,所述第一保险丝821位于所述芯子50和所述负极引线30之间并且连通所述芯子50和所述负极引线30,所述第二保险丝822位于所述芯子50和所述正极引线40之间并且连通所述芯子50和所述正极引线822,电容器内部膨胀后冲击所述自锁结构800,拉断所述第一保险丝821和所述第二保险丝822并且使所述电容器处于断路状态,从而防止电容器自爆。

具体的是,所述第一组件810还包括中空腔813、第一阻隔件814和第二阻隔件815,所述中空腔813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811的下方并且所述中空腔813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孔81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812相通,所述第一阻隔件814和所述第二阻隔件815均内置于所述中空腔813并且所述第一阻隔件814和所述第二阻隔件815平行设置,电容器内部膨胀后冲击自锁结构800,中空腔813储存气体并且缓冲气体对所述壳体10造成的压力,所述第一阻隔件814和所述第二阻隔件815用于阻隔固体对所述壳体10的冲击,从而防止电容器自爆。

更具体的是,所述第一组件810的四周设有凹槽816,所述凹槽816用于及时排出所述壳体10内部的气体。(凹槽817易于所述自锁结构800装配于所述壳体10内部)

进一步的是,所述内胆20装配于所述壳体10的内侧并且所述内胆20为外径与所述壳体10的内径相匹配的圆筒形内胆,所述芯子50内置于所述内胆20并且通过所述填充料60固定于所述内胆20。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第一组件810还设有第三连接孔817,所述第三连接孔817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81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812之间,所述第三连接孔817用及时排出所述壳体20内部的气体,从而防止电容器自爆。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芯子、防爆盖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