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按键及键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1231发布日期:2020-10-28 12:0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音按键及键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消音按键及键帽。



背景技术:

在我们使用电脑键盘等按键中,会产生一些噪音,特别在有人休息的情况下,例如宿舍等场所,及其不方便使用;其噪音主要产生于键帽回弹上升过程中,键帽的卡钩与键托的接触摩擦产生的。

现有的技术中,一般是采用在卡钩处设置消音臂或将卡钩设置为软性材料,但是这会影响按键的使用效果。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音按键及键帽,其通过在键帽上设置独立的消音臂,键托的键孔中设置和消音臂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消音臂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使得:键帽向上位移时,消音臂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达到缓冲式软接触及回弹减速的目的,最终得到消音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消音按键,包括键帽、键托和用于使键帽向上复位的弹性件;其中:

所述键帽向下延伸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围一对侧分别设置有卡钩;所述连接柱的外围另一对侧分别设置有消音臂;所述消音臂为软质可形变件;

所述键托设有键孔,所述键孔的一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和卡钩对应的第一卡槽,所述键孔的另一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和消音臂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均有上侧壁;

所述卡钩可上下位移式适配于第一卡槽,所述消音臂可上下位移式适配于第二卡槽;初始状态,所述消音臂接触于第二卡槽的上侧壁;按压键帽再松开键帽后,键帽随同弹性件向上复位,所述消音臂和第二卡槽的上侧壁的接触时间点早于卡钩和第一卡槽的上侧壁的接触时间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槽的上侧壁高于第二卡槽的上侧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音臂的中部斜向下往外侧渐凸设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音臂的左、右两侧以及与连接柱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音臂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的上侧壁配合的斜面,或者,在第一卡槽内设置与消音臂配合的斜面;所述斜面是自上往下斜向外延伸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件为dome片,所述连接柱的下端作用于dome片。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柱周向设置有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包括有多个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位于相邻的卡钩、消音臂之间,所述卡接部伸入键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部具有接触凸条,所述接触凸条的侧面与键孔内侧面接触。

一种键帽,所述键帽向下延伸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围一对侧分别设置有卡钩;所述连接柱的外围另一对侧分别设置有消音臂;所述消音臂为软质可形变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消音臂的左、右两侧以及与连接柱之间均设置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在键帽上设置独立的消音臂,键托的键孔中设置和消音臂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消音臂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使得:键帽向上位移时,消音臂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达到缓冲式软接触及回弹减速的目的,最终得到消音的效果;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制作、适于应用,可应用于键盘开关、计算器等各种需配置按键的领域。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有益效果,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键帽的立体示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键托的立体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键托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键帽11、连接柱

12、卡接机构121、卡钩

122、卡接部1221、接触凸条

13、消音臂20、键托

21、键孔22、第一卡槽

23、第二卡槽30、dome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一种消音按键,包括键帽10、键托20和用于使键帽10向上复位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情形,只需满足能够提供向上复位作用力即可。所述键帽10向下延伸有连接柱11,所述连接柱11的外围周向设置有卡接机构12;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机构12为围绕连接柱11的矩形,所述卡接机构12的其一对侧分别设置有卡钩121;另一对侧分别设置有消音臂13;

所述键托20设有键孔21贯穿键托20的上下端面,所述键孔21的一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和卡钩121对应的第一卡槽22,所述键孔21的另一对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和消音臂13对应的第二卡槽23,所述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均有上侧壁;所述消音臂13和第二卡槽23的上侧壁的接触时间点会稍早于卡钩121和第一卡槽22的上侧壁的接触时间点;

所述消音臂13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22的上侧壁配合的斜面,或者在第一卡槽22内设置与消音臂13配合的斜面,所述斜面是自上往下斜向外延伸设置,以使得:键帽10受力回弹时,消音臂13与第一卡槽22的上侧壁配合接触,键帽10回弹的速度得到减缓;从而避免了卡钩121与键孔21壁的快速接触,产生较大的噪音;通常,所述消音臂13的宽度小于卡钩121的宽度;所述消音臂13优选软度较好的材质制成,以更好地进行缓冲消音,从而达到静音效果。

具体而言:

如图4所示,所述卡接机构12包括有多个卡接部122,所述卡接部122位于相邻的卡钩121、消音臂13之间,所述卡接部122伸入键孔21内。优选地,所述卡接部122具有接触凸条1221,所述接触凸条1221的侧面与键孔21内侧面接触,这样,减少键帽10与下述键孔21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摩擦力,同时,使得卡接部122其它部位可以与键孔21保持防卡滞槽,按压键帽10更加顺畅。当然,图4所示的卡接机构12,仅作为一种实施例来说明,并非本实用新型之消音按键的键帽局限于该种结构的设计。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卡槽22的高度应高于第二卡槽23的高度,使得:消音臂13和第二卡槽23的上侧壁的接触时间稍早于卡钩121和第一卡槽22的上侧壁接触时间。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消音臂13的上端连接于键帽10,所述消音臂13的中部斜向下往外侧渐凸设计;为保持较好的弹性,所述消音臂13的左右两侧与卡接机构12保持间距,独立工作。

应用时,所述键托20的键孔21下方设置有dome片30(此处以dome片30作为弹性件的一种实施例,并非弹性件局限于dome片30),所述键帽10设置于键托20上方,具体的说,所述键帽10的顶部露设于键托20的外部且在键孔21之上,所述键帽10的连接柱11及卡接机构12可上下活动式位于键孔21内,所述卡钩121、消音臂13与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相应一一对应,所述连接柱11抵接dome片30的上端,且,所述连接柱11与dome片30是联动关系;当键帽10下压时,dome片30也会向下压缩发生相应形变;当键帽10不受下压力时,dome片30恢复弹性形变,联动键帽10向上运动,直至卡钩121卡于第一卡槽22的上端。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键帽10下压时,连接柱11推动dome片30也受力下压,发生弹性形变;当松开键帽10,即解除对键帽10的按压,dome片30向上恢复弹性形变,为键帽10提供回弹的弹力,dome片30推动连接柱11回弹;键帽10回弹时,卡钩121及消音臂13分别在第一卡槽22、第二卡槽23内向上位移,因所述第一卡槽22的高度高于第二卡槽23的高度,因此,消音臂13跟第二卡槽23的上侧壁的接触会早于卡钩121与第一卡槽22的上侧壁的接触;如此,消音臂13与第二卡槽23的上侧壁接触,消音臂13与第二卡槽23的上侧壁形成缓冲式软接触,一方面,使得键帽10在向上回弹时与键托20不会形成快速硬碰撞,达到消音的效果,另一方面,缓冲式接触也会使得键帽10在向上回弹时达到减速的目的,从而当卡钩121与第一卡槽22的上侧壁接触时,因缓慢接触从而得到消音的效果。当然,也可设计为:键帽10在向上回弹至初始位置时,卡钩121与第一卡槽22的上侧壁保持间隙,即不接触,如此,达到静音效果。当然,不设置间隙亦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dome片30为例作说明,事实上,本实用新型之主要技术点在于键帽10的结构设计,通过对键帽10的结构改良,使得其在键孔21内向上回弹时利用消音臂13进行缓冲消音,从而达到静音效果,因此,该种键帽10以及键帽10与键孔21的组装结构,其还可应用于其它按键上,例如,将dome片30替换为其它可提供键帽10向上复位作用力的弹性件,例如: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在键帽上设置独立的消音臂,键托的键孔中设置和消音臂对应的第二卡槽,所述消音臂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使得:键帽向上位移时,消音臂和第二卡槽相互配合,达到缓冲式软接触及回弹减速的目的,最终得到消音的效果;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方便制作、适于应用,可应用于键盘开关、计算器等各种需配置按键的领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