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及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49859发布日期:2020-11-19 19:37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及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池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及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手机的电池组件由电芯和保护板组成,通常是将保护板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芯的极耳连接,使电芯和保护板固定在一起。

若检测到电池存在问题,需要将电池拆解下来;由于电芯的极耳和保护板之间是通过点焊的方式固定,拆解的时候需要用到热风枪或烙铁将极耳和保护板之间的焊锡融化,再将电芯从保护板上取下;在这过程中,很可能损坏电芯和电子元件,拆解十分不易,不但给分析带来困难,且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及电池组件,旨在解决现有电芯和保护板的连接方式存在电芯拆解麻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包括:保护板、极耳以及连接套,其中:所述连接套设置在所述保护板上;所述连接套设置有用于容至极耳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弹性机构,所述弹性机构用于压紧所述极耳的端部,以使所述极耳固定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极耳和所述保护板电连接;

所述极耳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弹性机构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互相卡接,以使所述极耳与所述弹性机构固定。

进一步,弹性机构包括:弹性件和抵紧板,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抵紧板的一面上,所述抵紧板用于抵紧极耳。

进一步,所述抵紧板上设置有施力部,所述施力部远离所述抵紧板的一端延伸出所述容纳腔外。

进一步,所述连接套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施力部远离所述抵紧板的一端插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施力部。

进一步,还包括提起件,所述提起件与所述施力部远离所述抵紧板的一端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施力部远离所述抵紧板的端面在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为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于所述抵紧板远离所述弹性件的一面,所述第二卡接部设置为凹陷部,所述凹陷部设置于所述极耳对应所述凸起部的位置。

进一步,所述连接套设置为截面形状呈长方形环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施力部设置为绝缘材料。

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芯以及以上所述的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向弹性机构施加一外力,使弹性机构的弹性件压缩,弹性机构和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具有接收极耳的空隙,以将极耳插入该空隙中,最后撤销使弹性件压缩的外力,弹性机构复原,此时,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互相卡接,依靠弹性机构自身的预紧力将极耳抵紧在容纳腔内;当需要将极耳与保护板分离时,只需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的卡接关系被破坏,然后将极耳抽出即可,可以无损将极耳拆下。解决了现有电芯和保护板的连接方式存在的拆解电芯麻烦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电池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连接套;11、容纳腔;12、通孔;2、弹性件;3、抵紧板;31、施力部;311、凹槽;312、凸起部;4、电芯;5、极耳;6、保护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结合图2和图3,包括:极耳5、保护板6以及连接套1,其中:连接套1设置在保护板6上,连接套1设置有用于容置极耳5的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设置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用于压紧于极耳5的端部,以使极耳5固定于容纳腔11内,极耳和保护板电连接;极耳5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弹性机构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互相卡接,所述极耳与弹性机构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套1设置为金属材料,具有导电性;连接套1固定设置在保护板6上,弹性机构可以是具有高弹性的硅胶,或者是其他实体弹性物件;弹性机构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机构的两端分别抵持在容纳腔11相对的两内侧壁上;弹性机构朝向容纳腔11开口的一端部可以设置有倾斜面,极耳5沿着倾斜面运动,致使弹性机构压缩;若弹性机构的一面为平面,向弹性机构施加一个外力,致使弹性机构压缩,弹性机构和容纳腔11的内壁之间有接收极耳的空隙,以将极耳5插入该空隙中,最后撤销使弹性机构压缩的外力,弹性机构复原,此时,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互相卡接,依靠弹性机构自身的预紧力将极耳5抵持在容纳腔11内;当需要将极耳5与保护板6分离时,只需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的卡接关系被破坏,然后,将极耳5抽出即可,可以无损将极耳5拆下;再需要将极耳5固定于保护板6的时候;再次将极耳5插入容纳腔11即可;解决了现有电芯4和保护板6的连接方式存在的拆解电芯4麻烦的技术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机构包括:弹性件2和抵紧板3,弹性件2的一端设置于容纳腔11的内壁上,另一端设置于抵紧板3的一面上,抵紧板3用于抵紧极耳5。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的一端固定于容纳腔11的一侧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抵紧板3上,抵紧板3的面积大于弹性件2的面积,弹性件2将抵紧板3抵持在容纳腔11的内侧壁上;抵紧板3远离弹性件2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向极耳5施力,极耳5沿着抵紧板3上的倾斜面运动,使弹性件2压缩;进而使抵紧板3和容纳腔11的内壁上有空隙,极耳5继续运动至空隙处,撤销极耳5的力,弹性件2向自然状态恢复,弹性件2自身的弹力将极耳5抵紧在容纳腔11内;设置抵紧板3,使极耳5的受力面积更大;进而使电芯4更加稳固的固定在容纳腔11内。

在一实施例中,抵紧板3上设置有施力部31,施力部31远离抵紧板3的一端延伸出容纳腔11外。

在本实施例中,施力部31可以设置在抵紧板3朝向容纳腔11开口的一侧,并延伸出容纳腔11外,便于向施力部31施加外力,还可以穿过连接套1设置;向施力部31施加外力力,使弹性件2受方向朝向远离抵紧板3的力,进而使弹性件2压缩,便于将极耳5插入容纳腔11内;撤下向施力部31施加的外力后,弹性件2向自然状态恢复,将极耳5抵紧在容纳腔11内。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套1上设置有通孔12,施力部31远离抵紧板3的一端插入通孔12,且弹性件2套设于施力部31。

在本实施例中,施力部31穿过通孔12且向容纳腔11外部延伸,当需要将极耳5插入容纳腔11的时候,向施力部31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弹性件2压缩,便于将极耳5插入容纳腔11内。将施力部31穿过通孔12设置,且弹性件2设置在施力部31的外侧,使整个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更加紧凑,进而使电芯4和保护板6连接后的体积小,便于后期组装电芯4。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提起件(图中未示出),提起件与施力部31远离抵紧板3的一端螺纹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提起件为带外螺纹的工件,在施力部31远离抵紧板的一端面设置有凹槽311,将提起件拧进凹槽311内,使提起件和施力部31固定连接,便于向施力部31施加外力,进而便于将极耳5插入电芯4内部。当施力部31穿出穿孔时,凹槽311可以设置在施力部31的侧壁上,凹槽311的中心轴和施力部31的中心轴相交;将细长的提起件插进凹槽311,并向施力部31施加外力,使施力部31朝向容纳腔11外部运动,进而是弹性件2压缩;进而便于将极耳5插入容纳腔11内。

在一实施例中,施力部31远离抵紧板3的端面在通孔12内。

在本实施例中,施力部31始终保持在通孔12内部,即施力部31不向通孔12的外部延伸,使整个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的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后期组装电芯4。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卡接部设置为凸起部312,凸起部312设置于抵紧板3远离弹性件2的一面,第一卡接部设置为凹陷部,凹陷部设置于极耳5对应凸起部312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极耳5相对应的设置有凹陷部(图中未示出),凹陷部和凸起部312相适配,设置有凸起部312将极耳5卡紧,进一步使极耳5紧密地固定在容纳腔11内,需要将极耳5拆下的时候,使用提起件将施力部31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使抵紧板3远离极耳5,进而使抵紧板3和极耳5分离,可以无损的将极耳5拆下;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可以设置为卡勾结构,具体设置在极耳5远离电芯2的一端;第二卡接部设置为卡孔结构,具体设置在抵紧板3的侧面,在外力作用下,使弹性机构的弹性件压缩,弹性机构和容纳腔的内壁之间具有接收极耳的空隙,以将极耳插入该空隙中,并将第一卡接部卡进第二卡接部,在撤销使弹性件压缩的外力,弹性机构复原。

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套1设置为截面形状呈长方形环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11设置为两端连通的腔体,使极耳5可以穿过容纳腔;将连接套1设置为长方形环状结构,使连接套1的结构更加规则,进而使整个电池组件结构更加紧凑,便于将连接套1设置于保护板6上,也便于后期将整个电芯4安装在机器的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施力部31设置为绝缘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避免在向施力部31施力的时候,手接触到施力部31的时候,发生触电;也避免在导体接触到施力部31后,连通电芯的正负极极耳5,使电芯4发生短路。

一种电池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电芯以上所述的连接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池组件采用了上述的连接结构,故此电池组件设置具有以上所述的极耳与保护板的连接结构的全部优点,具有便于拆卸电芯4和保护板6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电芯4和保护板6的连接方式存在的拆解电芯4麻烦的技术问题。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与上述一实施例中,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套1设置为拱形状,即弹性机构直接将极耳抵接于保护板上,与保护板直接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原理为:向弹性件2施加一个外力,致使弹性机构压缩,弹性机构和容纳腔11的内壁之间有接收极耳的空隙,以将极耳5插入该空隙中,最后撤销使弹性机构压缩的外力,弹性机构复原,此时,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互相卡接,依靠弹性机构自身的预紧力将极耳5抵持在容纳腔11内;当需要将极耳5与保护板6分离时,只需在外力的作用下,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的卡接关系被破坏,然后,将极耳5抽出即可,可以无损将极耳5拆下;再需要将极耳5固定于保护板6的时候;再次将极耳5插入容纳腔11即可;解决了现有电芯4和保护板6的连接方式存在的拆解电芯4麻烦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