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3788发布日期:2021-01-15 11:51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



背景技术:

线缆的结构由内而外一般包括金属缆芯、屏蔽层、绝缘层和保护层等等结构,其中,金属缆芯是进行电信号输送和控制信号传递的重要组件,而屏蔽层、绝缘层和保护层则用于进行信号屏蔽、绝缘防漏电和结构支撑保护等作用。然而,为了实现信号在两个电子设备之间传递,线缆的两端必须设置有线缆连接端子。

从结构上看,线缆连接端子主要包括端子本体、信号线夹持件和金属连接组件,其中,信号线夹持件和金属连接组件设置于端子本体内。通过信号线夹持件夹持固定线缆上的金属缆芯,实现信号线夹持件与金属缆芯之间实现电性相连,此时,当金属连接组件与电子设备相接时,线缆即可通过金属连接组件与外界进行信号交换。

在生产制作线缆的过程中,安装金属缆芯与连接端子的电连接是关键所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操作人员只能通过细长的探针抵在信号线夹持件上将其撑开,放入金属缆芯后再松开探针,才能将金属缆芯夹持固定于信号线夹持件夹持固上,操作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能够轻松将线缆连接端子内的信号线夹持件撑开,便于操作人员装入金属缆芯。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包括:

支撑基座组件;

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的上部;

垂直运动组件,所述垂直运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的中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带动所述垂直运动组件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垂直运动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探杆;

端子固定组件,所述端子固定组件用于固定线缆连接端子,所述端子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的下部,所述端子固定组件位于所述垂直运动组件的对应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端子固定组件固定好线缆连接端子后,操作人员再操作升降驱动组件带动垂直运动组件向下运动,垂直运动组件下端的探杆便会将线缆连接端子内的信号线夹持件抵住撑开,装入金属缆芯后再操作升降驱动组件带动垂直运动组件向上运动,信号线夹持件即可夹住金属缆芯,完成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基座组件包括支撑底板和支撑竖板,所述支撑底板水平设置,所述支撑竖板竖直设置,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板上;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板的上部,所述垂直运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板的中部,所述端子固定组件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支撑底板能够将整个工装结构平稳支撑于操作平台上,而通过支撑竖板则可操作一个竖直方向的运动空间,便于安装升降驱动组件和垂直运动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部设置有一连接耳,所述支撑架的下部设置有一导向套筒,所述连接耳和所述导向套筒之间形成有空隙;

第一铰接件,所述第一铰接件的一端铰接设置于所述连接耳上;

第二铰接件,所述第二铰接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件的另一端上;

竖直运动臂,所述竖直运动臂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竖直运动臂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件的另一端,所述垂直运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竖直运动臂的下端,所述竖直运动臂沿竖直方向设置;

手动操作杆,所述手动操作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件的另一端,所述手动操作杆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和所述第二铰接件的相互铰接而驱动所述竖直运动臂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探杆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铰接件、第二铰接件和竖直运动臂之间的铰接,配合导向套筒对竖直运动臂的导向作用,可限制竖直运动臂的运动方向,使得探杆只会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手动操作杆和所述第一铰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手动操作杆和所述第一铰接件之间呈120-150°夹角。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手动操作杆和第一铰接件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整个工装的结构更加合理;而手动操作杆和第一铰接件之间呈120-150°夹角,使得手动操作杆形成一个翘起的结构,则便于操作人员抓握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通过一过渡连接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上,所述支撑架固定设置于所述过渡连接板上。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工装的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设置有一组或者两组。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线缆连接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运动组件为长条杆。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垂直运动组件的作用在于带动探杆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因此,采用长条杆作为垂直运动组件,能够保证垂直运动组件的顺畅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运动臂为圆形臂或者方形臂,对应地,所述导向套筒为圆形套筒或者方形套筒。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竖直运动臂为圆形臂且导向套筒为圆形套筒时,可减小竖直运动臂和导向套筒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竖直运动臂的运动更加顺畅;当竖直运动臂为方形臂且导向套筒为方形套筒时,能够通过导向套筒对竖直运动臂起到更好地定位作用,使得竖直运动臂运动方向的一致性更好。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导向组件;

所述导向组件设置于所述垂直运动组件和所述端子固定组件之间,所述导向组件上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垂直运动组件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通孔内。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垂直运动组件和端子固定组件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通过导向组件和导向套筒之间的配合形成两点式导向结构,从而保证垂直运动组件运动方向的一致性更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基座组件的材质为铝合金或者电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所述垂直运动组件和所述端子固定组件的材质为铝合金。

采用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稳定和易于成型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中线缆连接端子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升降驱动组件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升降驱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中线缆连接端子与端子固定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支撑基座组件1、升降驱动组件2、垂直运动组件3、端子固定组件4、探杆5、导向组件6、线缆连接端子7;

支撑底板101、支撑竖板102;

支撑架201、连接耳202、导向套筒203、第一铰接件204、第二铰接件205、竖直运动臂206、手动操作杆207;

第一通孔701、第二通孔7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线缆连接端子7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701和多个第二通孔702,信号线夹持件设置于线缆连接端子7的内部,其中,第一通孔701用于伸入探针控制信号线夹持件的张开或者闭合,而第二通孔702则用于放入金属缆芯。

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将金属缆芯装入线缆连接端子7时,操作人员的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将细长的探针伸入第一通孔701,通过探针抵在信号线夹持件上将其撑开,再将金属缆芯从第二通孔702放入,并使得金属缆芯的端部位于张开的信号线夹持件之间,此时,再将探针从第一通孔701抽出,信号线夹持件失去抵接力后就会重新闭合,进而夹紧金属缆芯,完成一个金属缆芯的安装。可见,在上述操作步骤中,操作人员不仅需要双手分别操作探针和金属缆芯,还需要动态控制探针和金属缆芯的状态,十分麻烦。不仅如此,当线缆连接端子7上设置多个第一通孔701和多个第二通孔702时,更会使得操作的繁琐程度成倍提升,这极大限制了线缆的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其结构主要包括支撑基座组件1、升降驱动组件2、垂直运动组件3和端子固定组件4。

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1的上部;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1的中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带动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的下端设置有探杆5;所述端子固定组件4用于固定线缆连接端子7,所述端子固定组件4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1的下部,所述端子固定组件4位于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的对应下方。

支撑基座组件1用于起到结构支撑作用,升降驱动组件2用于带动垂直运动组件3,垂直运动组件3用于驱动探杆5在垂直方向上下运动,而端子固定组件4则用于在操作的过程中固定住线缆连接端子7。本技术方案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升降驱动组件2、垂直运动组件3和端子固定组件4之间的配合,操作人员在针对线缆连接端子7进行操作时,能够轻松地动态控制信号线夹持件和金属缆芯的状态。

本技术方案中的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的具体操作方式为:首先,如图5所示,将线缆连接端子7固定于端子固定组件4上。其次,操作升降驱动组件2,通过升降驱动组件2驱动垂直运动组件3向下运动,而垂直运动组件3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探杆5向下运动。在装入金属缆芯的过程中,操作探杆5向下运动,探杆5在第一通孔701内向下运动,并抵接于信号线夹持件上,从而会使得信号线夹持件张开。此时,再从第二通孔702内伸入金属缆芯,使得金属缆芯的端部位于张开的信号线夹持件之间。然后,再操作升降驱动组件2,通过升降驱动组件2驱动垂直运动组件3向上运动,而垂直运动组件3在运动的过程中,带动探杆5向上运动,探杆5从第一通孔701内出来,不再抵接于信号线夹持件,信号线夹持件便会闭合并将金属缆芯的端部夹紧,完成操作。

由此可见,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支撑基座组件1、升降驱动组件2、垂直运动组件3和端子固定组件4之间的配合,能够轻松将线缆连接端子7内的信号线夹持件撑开,便于操作人员装入金属缆芯。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如图1所示,具体地,所述支撑基座组件1包括支撑底板101和支撑竖板102,所述支撑底板101水平设置,所述支撑竖板102竖直设置,所述支撑底板101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板102上。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板102的上部,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支撑竖板102的中部,所述端子固定组件4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101上。

以支撑底板101和支撑竖板102组成支撑基座组件1,通过支撑底板101能够将整个工装结构平稳支撑于操作平台上,而通过支撑竖板102则可操作一个竖直方向的运动空间,便于安装升降驱动组件2和垂直运动组件3。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包括支撑架201、第一铰接件204、第二铰接件205、竖直运动臂206和手动操作杆207。所述支撑架201的上部设置有一连接耳202,所述支撑架201的下部设置有一导向套筒203,所述连接耳202和所述导向套筒203之间形成有空隙,此空隙的作用在于提供一定的铰接空间;所述第一铰接件204的一端铰接设置于所述连接耳202上;所述第二铰接件205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件204的另一端上;所述竖直运动臂206活动套设于所述导向套筒203内,所述竖直运动臂206的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件205的另一端,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设置于所述竖直运动臂206的下端,所述竖直运动臂206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手动操作杆207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铰接件204的另一端,所述手动操作杆207通过所述第一铰接件204和所述第二铰接件205的相互铰接而驱动所述竖直运动臂206运动,从而带动所述探杆5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结合图3和图4可知,当操作人员扳动手动操作杆207时,手动操作杆207带动第一铰接件204以连接耳202为中心进行铰接运动,在这过程中,第一铰接件204会带动第二铰接件205进行铰接运动,从而带动竖直运动臂206运动;而在竖直运动臂206运动的过程中,由于竖直运动臂206是活动套设在导向套筒203内的,所以竖直运动臂206只能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而不会出现偏移。因此,通过第一铰接件204、第二铰接件205和竖直运动臂206之间的铰接,配合导向套筒203对竖直运动臂206的导向作用,可限制竖直运动臂206的运动方向,使得探杆5只会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优选地,所述手动操作杆207和所述第一铰接件204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手动操作杆207和所述第一铰接件204之间呈120-150°夹角。具体地,所述手动操作杆207和所述第一铰接件204之间呈135°夹角。手动操作杆207和第一铰接件204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整个工装的结构更加合理;而手动操作杆207和第一铰接件204之间呈120-150°夹角,使得手动操作杆207形成一个翘起的结构,则便于操作人员抓握使用。

一般的,线缆连接端子7的尺寸较小,而位于线缆连接端子7上的第一通孔701的尺寸就更小。因此,要保证探杆5能够准确伸入第一通孔701抵接于信号线夹持件,垂直运动组件3的稳定是重中之重。

如图1所示,优选地,除了支撑基座组件1、升降驱动组件2、垂直运动组件3和端子固定组件4以外,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端子接线工装上还设置有一导向组件6。具体地,所述导向组件6设置于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和所述端子固定组件4之间,所述导向组件6上设置有导向通孔,所述导向通孔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导向通孔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导向组件6,并在导向组件6上设置有导向通孔,在垂直运动组件3和端子固定组件4之间设置有导向组件6,通过导向组件6和导向套筒203之间的配合形成两点式导向结构,从而保证垂直运动组件3运动方向的一致性更好。

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通过一过渡连接板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基座组件1上,所述支撑架201固定设置于所述过渡连接板上。本工装的结构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更低。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设置有一组或者两组,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线缆连接端子7。

具体地,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为长条杆;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与所述竖直运动臂206为一体成型结构。垂直运动组件3的作用在于带动探杆5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因此,采用长条杆作为垂直运动组件3,能够保证垂直运动组件3的顺畅运行。

优选地,所述竖直运动臂206为圆形臂或者方形臂,对应地,所述导向套筒203为圆形套筒或者方形套筒。当竖直运动臂206为圆形臂且导向套筒203为圆形套筒时,可减小竖直运动臂206和导向套筒203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竖直运动臂206的运动更加顺畅;当竖直运动臂206为方形臂且导向套筒203为方形套筒时,能够通过导向套筒203对竖直运动臂206起到更好地定位作用,使得竖直运动臂206运动方向的一致性更好。

具体地,所述支撑基座组件1的材质为铝合金或者电木,所述升降驱动组件2、所述垂直运动组件3和所述端子固定组件4的材质为铝合金,具有结构稳定和易于成型等优点。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