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海勘探采集电瓶加长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2397发布日期:2021-04-09 13:03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滩海勘探采集电瓶加长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底地震勘探领域,具体涉及滩海勘探采集电瓶加长线。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滩海施工中通常需要埋设电源站,电源站不但可为数据采集仪供电,同时其有着沉入水底起到固定数据采集仪排列的作用。电源站的电能来源则主要通过其内部电瓶提供,但是其弊端非常明显,主要是在更换电瓶时会耽误宝贵的施工时间,不仅需要将整个电源站打捞出来,而且这个打捞过程中,难免会因拉动而造成整个数据采集仪排列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理接收点定位不准。

如果将电源站内的电瓶拆分出来,单独进行安置,则需要提供一种滩海勘探采集电瓶加长线以保证电源站与电瓶的正常连接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滩海勘探采集电瓶加长线,以解决上述弊端,更换电瓶时,可以通过海底捞锚将其整体捞出,也不会改变电源站的位置,确保采集数据仪的排列保持原位置不变。同时通过设有两个插头,可以先用备用的插头接上充好电的电瓶,然后再摘下亏电的电瓶,这样就可以保证不间断供电,提高施工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滩海勘探采集电瓶加长线,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的一端设有主接头,另一端设有连接三通;所述连接三通的另外两端连接有副接头和辅助副接头;所述主接头和连接三通之间的电缆本体上设有海底捞锚;所述海底捞锚上设有呈镂空三角形结构的开槽;所述主接头、副接头和辅助副接头上均设有密封堵头。

作为优化,所述海底捞锚为橙色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电缆本体的左右两端,左端的海底捞锚与主接头的距离为0.5-0.8m,右端的海底捞锚与连接三通的距离为0.5-0.8m。

作为优化,所述副接头和辅助副接头到连接三通的距离为0.5-0.8m;所述密封堵头分别与主接头、副接头和辅助副接头螺纹相接,并通过橡胶绳套挂在与其对应的主接头、副接头和辅助副接头上。

作为优化,所述电缆本体包括两根导体;两根导体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第二护套和第一护套;两根导体和第二护套之间填充有阻水膏。

作为优化,两根导体和第二护套之间还设有pp材料制成的加强单元;加强单元设有两根并对称的分布于两根导体的两侧。

作为优化,所述导体内为镀锡铜绞线,导体外包裹有pp材料制成的绝缘层。

作为优化,所述电缆本体的直径为8mm-12mm;导体的直径为2.5-3.5mm。

作为优化,所述两根导体和两根加强单元绞合成一体。

作为优化,第一护套和第二护套的厚度相加大小为1.5mm-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设备整体结构简单,使用安装方便,便于识别和打捞,同时不会导致电源站位置发生变化,进而确保采集数据仪定位的准确性;同时采用双插头结构设计,保证不间断供电,提高施工效率,同时对电缆本体进行优化设计,在满足海底埋设使用条件的同时,其传输性能好,稳定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缆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主接头1、电缆本体2、连接三通3、副接头4、辅助副接头5、密封堵头6、海底捞锚7、开槽8、第一护套9、第二护套10、导体11、绝缘层12、加强单元13、阻水膏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滩海勘探采集电瓶加长线,包括电缆本体2;所述电缆本体2的一端设有主接头1,另一端设有连接三通3;所述连接三通3的另外两端连接有副接头4和辅助副接头5;所述主接头1和连接三通3之间的电缆本体2上设有海底捞锚7;所述海底捞锚7上设有呈镂空三角形结构的开槽8;所述主接头1、副接头4和辅助副接头5上均设有密封堵头6。

所述海底捞锚7为橙色并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电缆本体2的左右两端,左端的海底捞锚7与主接头1的距离为0.5-0.8m,右端的海底捞锚7与连接三通3的距离为0.5-0.8m。

所述副接头4和辅助副接头5到连接三通3的距离为0.5-0.8m;所述密封堵头6分别与主接头1、副接头4和辅助副接头5螺纹相接,并通过橡胶绳套挂在与其对应的主接头1、副接头4和辅助副接头5上。

所述电缆本体2包括两根导体11;两根导体11从内到外依次包裹有第二护套10和第一护套9;两根导体11和第二护套10之间填充有阻水膏14。

两根导体11和第二护套10之间还设有pp材料制成的加强单元13;加强单元13设有两根并对称的分布于两根导体11的两侧。

所述导体11内为镀锡铜绞线,导体11外包裹有pp材料制成的绝缘层12。

所述电缆本体2的直径为8mm-12mm;导体11的直径为2.5-3.5mm。

所述两根导体11和两根加强单元13绞合成一体。

其工作原理为:

电缆本体2内设有2根导体11并均采用镀锡铜绞线并外覆pp材料制成的绝缘层12,同时在两根导体11的两侧增设加强单元13,加强单元13整体采用pp材料制成,并与两根导体11绞合成一体,从而加强电缆本体2整体的拉伸性和强度,2根导体11和2根加强单元13绞合成一体并在其外包裹有第二护套10,同时在其之间填充有阻水膏14,进一步提高其密封绝缘效果,第二护套10的外部再包裹有第一护套9,以提高整个电缆本体2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

其中第一护套9和第二护套10的厚度相加大小为1.5mm-2.5mm。

在使用过程中,主接头1与电源站相连接,副接头4与电瓶相连接,当电瓶内电量不足时,通过打捞设备,利用海底捞锚7上的开槽8将其整体打捞上来,此时首先通过辅助副接头5连接上需要更换的电瓶,确保其不断电供能,然后在将副接头4上的电瓶取下即可。密封堵头6起到密封作用,确保电缆本体2在海底不会进水。

密封堵头6与各部件螺纹连接,同时加设密封圈,以保证其密封性和使用的便捷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