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2387发布日期:2020-12-11 15:20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很多汽车上都搭载了智能中控系统,通过智能中控系统能够实现电子导航、收音机选台等多种实用功能,使用户的驾驶过程更加方便舒适。除此之外,智能中控系统一般还支持上网、蓝牙等娱乐功能,使得驾驶过程更加轻松有趣。

随着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功能的增多,相应的半导体模块也会增多,智能汽车中控系统中的电子元器件的工作速率也日渐提高,相应地其产生的热量也增多,然而现在的智能汽车中控系统的散热效果不理想,长时间的运行容易造成卡顿、无法使用的情况,影响正常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具备便于散热的优点,解决了现在的智能汽车中控系统的散热效果不理想,长时间的运行容易造成卡顿、无法使用的情况,影响正常的使用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这样一种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包括底板、散热板、第一蓄水箱、螺旋管、第二蓄水箱、导热板和半导体模块,所述散热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中部,所述第一蓄水箱固定连接在散热板内部的一侧,所述散热板正面的中部开设有进水孔,且进水孔与散热板连通,所述螺旋管固定连接在散热板内部的中部,所述第二蓄水箱固定连接在散热板内部的另一侧,所述螺旋管的一端与第一蓄水箱固定连通,所述螺旋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蓄水箱固定连通,所述散热板背面的中部开设有排水孔,且排水孔与第二蓄水箱连通,所述导热板镶嵌在散热板顶部的中部,所述螺旋管的顶部与导热板的底部接触,所述半导体模块固定连接在散热板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隔板,且阻隔板的形状为半环状。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扇,且散热扇位于阻隔板的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且相邻的散热鳍片之间形成有槽道。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顶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散热鳍片的顶部搭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贯穿的沉孔,所述定位杆穿过沉孔并延伸至顶板的顶部,所述定位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的顶部开设有贯穿的散热槽,且散热槽位于半导体模块的正上方。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通过底板、散热板、第一蓄水箱、螺旋管、第二蓄水箱、导热板和半导体模块的配合使用,外界的冷却液通过进水孔流入至第一蓄水箱的内部,通过螺旋管导入至第二蓄水箱的内部,导热板可以将半导体模块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由于螺旋管位于导热板的底部,螺旋管可以将导热板上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流动,可以提高半导体模块的散热效果,保证了半导体模块运行的流畅性。

2、该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通过阻隔板、散热扇、散热鳍片和槽道的配合使用,通过阻隔板的阻隔可以使得散热扇吹出的气流方向进行限定,使得气流强行的通过散热鳍片的槽道吹向半导体模块,加快半导体模块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了散热鳍片热传导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板结构俯视剖视图。

图中:1、底板;2、散热板;3、第一蓄水箱;4、进水孔;5、螺旋管;6、第二蓄水箱;7、排水孔;8、导热板;9、半导体模块;10、阻隔板;11、散热扇;12、散热鳍片;13、槽道;14、定位杆;15、顶板;16、沉孔;17、固定螺钉;18、散热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包括底板1、散热板2、第一蓄水箱3、螺旋管5、第二蓄水箱6、导热板8和半导体模块9,散热板2固定连接在底板1的中部,第一蓄水箱3固定连接在散热板2内部的一侧,散热板2正面的中部开设有进水孔4,且进水孔4与散热板2连通,螺旋管5固定连接在散热板2内部的中部,第二蓄水箱6固定连接在散热板2内部的另一侧,螺旋管5的一端与第一蓄水箱3固定连通,螺旋管5的另一端与第二蓄水箱6固定连通,散热板2背面的中部开设有排水孔7,且排水孔7与第二蓄水箱6连通,导热板8镶嵌在散热板2顶部的中部,螺旋管5的顶部与导热板8的底部接触,半导体模块9固定连接在散热板2的顶部,通过底板1、散热板2、第一蓄水箱3、螺旋管5、第二蓄水箱6、导热板8和半导体模块9的配合使用,外界的冷却液通过进水孔4流入至第一蓄水箱3的内部,通过螺旋管5导入至第二蓄水箱6的内部,导热板8可以将半导体模块9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由于螺旋管5位于导热板8的底部,螺旋管5可以将导热板8上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流动,可以提高半导体模块9的散热效果,保证了半导体模块9运行的流畅性。

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阻隔板10,且阻隔板10的形状为半环状,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扇11,且散热扇11位于阻隔板10的内部,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散热鳍片12,且相邻的散热鳍片12之间形成有槽道13,通过阻隔板10、散热扇11、散热鳍片12和槽道13的配合使用,通过阻隔板10的阻隔可以使得散热扇11吹出的气流方向进行限定,使得气流强行的通过散热鳍片12的槽道13吹向半导体模块9,加快半导体模块9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了散热鳍片12热传导的效果,底板1顶部的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4,散热鳍片12的顶部搭接有顶板15,顶板15顶部的四角处均开设有贯穿的沉孔16,定位杆14穿过沉孔16并延伸至顶板15的顶部,定位杆14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固定螺钉17,顶板15的顶部开设有贯穿的散热槽18,且散热槽18位于半导体模块9的正上方。

在使用时,外界的冷却液通过进水孔4流入至第一蓄水箱3的内部,通过螺旋管5导入至第二蓄水箱6的内部,导热板8可以将半导体模块9上的热量进行吸收,由于螺旋管5位于导热板8的底部,螺旋管5可以将导热板8上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冷却液的不断循环流动,可以提高半导体模块9的散热效果,通过阻隔板10的阻隔可以使得散热扇11吹出的气流方向进行限定,使得气流强行的通过散热鳍片12的槽道13吹向半导体模块9,加快半导体模块9的散热效果,同时,提高了散热鳍片12热传导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智能汽车中控系统半导体散热模块进行了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