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1848发布日期:2021-04-13 22:1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由于传统单通道同轴连接器已经无法满足智能手机等消费端子设备的通信需求,出现了以板对板形式的多通道高频传输连接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911297276.x号专利揭示了一种连接有线缆的线缆连接器,包括成型有若干线缆连接器的插头本体、组装于所述插头本体尾部且与所述线缆连接器焊接的线缆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外的屏蔽外壳。若干线缆在焊接之前通过线缆支架固定在一起,所述线缆支架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夹持所述线缆编织层的两个焊片,并在所述焊片中间填充焊锡焊接固定。上述专利存在以下问题:焊片在焊接固定线缆后需要裁切料带,裁切料带时会造成金属板出现变形而影响芯线的平面度的问题;且焊锡是刚性固定,编织层在线缆受力时容易断裂。
3.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01921987351.0号专利揭示了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即采用导电胶来替代焊锡固定若干线缆,且不会造成线缆的编织层断裂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仅提出采用导电胶来替代,却没有解决导电胶点胶时可能外溢造成芯线污染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将若干线缆的编织层固定结合在一起时,保证若干线缆的芯线平面度良好且编织层不易断裂。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若干设有焊脚的插头端子、将若干插头端子固持为一体的插头本体、位于所述插头本体后且与所述插头端子的焊脚连接的线缆组件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及线缆组件外的屏蔽外壳,所述线缆组件包括若干线缆、设置于线缆上的阻隔部及凝固后的导电胶或焊锡,所述线缆剥线后包括在前后方向上依次形成的中心导体、内绝缘层、编织层、外被层,所述阻隔部在前后方向上设置于所述中心导体与所述编织层之间,所述线缆及插头本体装入所述屏蔽外壳内,所述外被层与所述阻隔部之间的编织层通过导电胶或焊锡与所述屏蔽外壳粘接固定在一起。
6.优选地,所述线缆的中心导体焊接于所述插头端子的焊脚上并置于所述屏蔽外壳内,所述阻隔部、所述外被层与所述屏蔽外壳之间形成容纳所述导电胶或焊锡的容纳空间,所述导电胶或焊锡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将所述编织层粘接且凝固后固定于所述屏蔽外壳上,通过自身液态物质张力,所述阻隔部与所述外被层可有效阻止导电胶或焊锡处于液态时在前后方向上外溢。
7.优选地,所述线缆还包括保留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端的外被层而形成的外被环,以使所述编织层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外被层与外被环之间。
8.优选地,所述阻隔部为所述外被层。
9.优选地,所述阻隔部包括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位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
缘层一端的外被环上。
10.优选地,所述阻隔部包括第一隔片,所述第一隔片位于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端的所述编织层或所述内绝缘层上。
11.优选地,所述阻隔部还包括第二隔片,所述第二隔片位于所述外被层靠近所述编织层一端的外被层或所述编织层上,以使所述编织层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隔片与第二隔片之间。
12.优选地,所述内绝缘层靠近所述中心导体的端缘沿径向方向向四周形成止挡部。
13.优选地,所述插头本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底面向下凸出形成的岛部及自所述基部后延形成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后端顶面向下凹陷形成有焊台,所述焊台包括有若干焊槽及将若干所述焊槽间隔开的间隔凸台,所述内绝缘层位于所述焊台后端,所述屏蔽外壳包括覆盖所述插头本体顶面的覆盖顶板、自所述覆盖顶板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覆盖前壁、自所述覆盖前壁横向两端向后折弯形成的覆盖侧壁及自所述覆盖顶板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形成的位于所述覆盖侧壁外的保护部,所述保护部底端相对折弯形成覆盖所述导电胶或焊锡的箍紧部。
14.优选地,所述插头端子包括成型于所述岛部上的u形接触部、自所述u形接触部后向延伸形成的固持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再向后延伸形成的所述焊脚,所述插头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将所述信号端子间隔开的若干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的焊脚位于所述焊槽内且上表面暴露于所述焊槽外,所述接地端子的焊脚埋入所述间隔凸台内,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有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内的金属加强件,所述金属加强件包括嵌入所述插头本体的顶壁内的主体部、连接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接地端子前端的连接条及自所述主体部横向两侧的暴露于所述顶壁上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覆盖顶板点焊固定。
15.本申请线缆连接器在所述线缆的编织层前后两端设置有阻隔部,通过在所述阻隔部所围设成的空间内注入导电胶以将所述编织层紧密粘结于所述屏蔽外壳上,所述阻隔部可以阻止液态的导电胶外溢。
16.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在剥线时,在所述编织层靠近所述内绝缘层一侧保留一圈外被层以形成外被环,向所述编织层注胶或焊锡时,所述外被环与所述外被层利用胶状导电胶或液态焊锡的张力阻止所述胶状导电胶或液态焊锡向前或向后外溢,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焊片焊接固定若干线缆的技术方案中需要裁切焊片导致容易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18.图2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19.图3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插头本体、插头端子及金属加强件的组合图;
20.图4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插头本体、插头端子及金属加强件另一角度的组合图;
21.图5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插头端子及金属加强件的立体图;
22.图6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屏蔽外壳的立体图;
23.图7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的立体图;
24.图8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实施例一与插头端子焊接的立体图;
25.图9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实施例一在点胶时的立体示意图
26.图10为沿图1所示a

a虚线的剖视图。
27.图11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组件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28.附图中各标号的含义为:
29.屏蔽外壳

10;覆盖顶板

11;覆盖前壁

12;覆盖侧壁

13;第一覆盖侧壁

131;内折部

132;第二覆盖侧壁

133;保护部

14;第一保护部

141;第二保护部

142;支撑部

143;箍紧部

144;插头本体

20;基部

21;顶壁

211;裁切孔

212;定位孔

213;岛部

22;岛部主体

221;加强端部

222;延伸部

23;突出部

231;内凹部

232;焊台

24;焊槽

241;间隔凸部

242;插头端子

30;u形接触部

31;第一接触臂

311;第二接触臂

312;连接部

313;固持部

32;焊脚

33;信号端子

30a;接地端子

30b;金属加强件

40;主体部

41;连接条

42;折弯部

43;固定板

44;线缆组件

50;同轴线缆

51;中心导体

511;内绝缘层

512;编织层

513;外被层

514;外被环

515;止挡部

516;导电胶

52;第一隔片53;第二隔片

54。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3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33.本申请以图1所示x方向为左右方向(横向方向)的右方,以y方向为前后方向(纵向方向)的后方,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的上方。
34.实施例一
35.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线缆连接器包括插头本体20、一体成型于所述插头本体20内的若干插头端子30与金属加强件40、与所述插头端子30连接的线缆组件50及包覆于所述插头本体20外的屏蔽外壳10。
36.重点参阅图3、图4所示,所述插头本体20包括基部21、自所述基部21中间向下凸出形成的岛部22、自所述基部21向后延伸形成的延伸部23及形成于所述延伸部23后端的焊台24。所述基部21包括有顶壁211及裁切形成的贯穿所述顶壁211的裁切孔212,所述顶壁211的上表面对应所述岛部22开设有定位孔213。所述岛部22包括岛部主体221及形成于所述岛部主体22横向两端的加强端部222。所述岛部22是自所述顶板211向下凸出延伸形成的。
37.所述延伸部23包括向下突出的突出部231、形成于所述延伸部23横向两侧的内凹部232及自所述延伸部23后端顶面向下凹陷形成焊台24。所述焊台24包括有若干与所述插头端子30相对应的焊槽241及将若干焊槽241间隔开的间隔凸台242。
38.请继续参阅图5所示,所述插头端子30包括一体成型于所述岛部22外的u形接触部
31、自所述u形接触部31向后延伸形成的固持部32及形成于所述固持部32后端的焊脚33。
39.所述u形接触部31包括贴覆于所述岛部22前端面的第一接触臂311、贴合于所述岛部22后端面的第二接触臂312及跨越所述岛部22底表面并连接所述第一、第二接触臂311,312的连接部313。所述固持部32一体成型于所述基部21的顶壁211内并向后延伸至所述延伸部23内,所述顶壁211上开设的定位孔213是穿越至所述u形接触部31的第一、第二接触臂311,312之间的空间之内,在注塑成型所述插头本体20时,方便注塑模具顶针通过所述定位孔213从上方夹持所述连接部313以定位所述插头端子30。所述焊脚33是自所述固持部32向下折弯后再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以使所述焊脚33与所述屏蔽外壳10之间间隔较厚的塑胶层(即焊台24)。
40.所述插头端子30包括相互间隔设置的信号端子30a与接地端子30b,所述信号端子30a的焊脚33位于所述焊槽241内且上表面暴露于于所述焊槽241内。所述接地端子30b的焊脚33则嵌入所述间隔凸台242内被覆盖。所述信号端子30a的焊脚33宽度大于所述接地端子30b的焊脚宽度。
41.所述金属加强件40包括横向延伸并成型于所述顶壁211内的主体部41、连接所述插头端子30的第一接触臂311顶部的连接条42、自所述主体部41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形成的折弯部43及自所述折弯部43水平延伸形成的固定板44。所述插头端子30的第一接触臂311顶部向前折弯并通过所述连接条42连接至所述主体部41上,即所述金属加强件40与所述插头端子30是一体冲压成型的,与所述信号端子30a连接的连接条42在注塑成型好插头本体20后,经过裁切切除所述连接条42并形成所述裁切孔212,以使所述信号端子30a与所述金属加强件40电性断开。而连接所述接地端子30b的连接条42无需切除,直接通过所述金属加强件40接地。所述固定板40的顶面暴露于所述顶壁211上表面并直接与屏蔽外壳10焊接固定并接地。
42.请继续参阅图7、图8、图9、图10、图11所示,所述线缆组件50包括若干同轴线缆51、设置于所述线缆上的阻隔部及将若干所述同轴线缆51结合为一体的导电胶52。所述同轴线缆51包括与所述信号端子30a的焊脚33焊接的中心导体511、包覆于所述中心导体511外的内绝缘层512、包覆于所述内绝缘层512外的编织层513及包覆于所述编织层513外的外被层514。所述内绝缘层512靠近所述中心导体511的端部沿径向方向向四周形成止挡部516。所述止挡部516可以是内绝缘层512加热后挤压成型,在此不限定其制程方式。
4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阻隔部可以为多种形态的部件。
44.较佳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阻隔部可以为在剥线时,所述编织层513前端靠近所述内绝缘层512一侧保留所述外被层514并形成的外被环515。所述编织层513位于所述外被层514与所述外被环515之间的部分裸露与于外界。
45.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所述阻隔部可以包括第一隔片53,所述第一隔片53可以设置于所述编织层513靠近所述内绝缘层512一端的所述编织层513、或所述内绝缘层512、或前述的外被环515上。所述阻隔部还可以包括第二隔片54,所述第二隔片54位于所述外被层靠近所述编织层513一端的外被层或所述编织层上,以使所述编织层51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隔片53与第二隔片54之间。
46.所述线缆51剥线完成后,先将若干所述线缆51的中心导体511焊接至所述信号端子30a的焊脚33上。
47.请继续参阅图6所示,所述屏蔽外壳10包括覆盖于所述插头本体20的顶壁211与所述线缆支架52上表面的覆盖顶板11、自所述覆盖顶板11前端向下折弯形成的覆盖前壁12、自所述覆盖前壁12横向两端向后折弯延伸形成的覆盖侧壁13及自所述覆盖顶板11横向两侧向下折弯围设于所述覆盖侧壁13外的保护部14。
48.所述覆盖侧壁13包括位于所述覆盖顶板11横向外侧的第一覆盖侧壁131、自所述第一覆盖侧壁131后端相对折弯形成的内折部132及自所述内折部132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第二覆盖侧壁133。所述内折部132夹持于所述延伸部23横向两侧的内凹部232内起一定的前后限位作用,所述第二覆盖侧壁133夹持于所述延伸部23横向两侧。所述保护部14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覆盖侧壁131与内折部132外的第一保护部141、自所述第一保护部141后延且位于所述第二覆盖侧壁133外的第二保护部142、自所述第二保护部142尾部反向折弯延伸至第二覆盖侧壁133内侧的支撑部143及自所述第二保护部142底部向所述线缆组件50折弯并覆盖于所述线缆支架52下表面的箍紧部144。
49.所述箍紧部144受到所述支撑部143在上下方向上的支撑,避免所述箍紧部144仅支撑于所述线缆组件50上而支撑力不够产生变形的缺陷,且直接自所述保护部14后端向内反向折弯形成所述支撑部143,不会造成产品尺寸变大,节省空间的优势。
50.本申请的线缆连接器在组装时,将连接有若干线缆51的插头本体20装入所述屏蔽外壳10的覆盖顶板11及覆盖侧壁13所述围成的空间内。随后,向所述外被层514与所述外被环515之间的编织层注入胶状导电胶52或者填锡焊接(即所述导电胶52可以是焊锡),所述外被层514与所述外被环515(或替他实施例的阻隔部)利用胶状导电胶52或液态焊锡的张力可以阻止所述导电胶或焊锡52向前或向后溢出,而所述外被环515前侧的内绝缘层512端部的止挡部516可以继续阻止少量导电胶或焊锡52向前溢出至所述中心导体511上,通过两道防护结构保证导电胶或焊锡52不溢出至所述中心导体511上。本实施例中优选导电胶52,焊锡的刚性固定编织层,容易使编织层断裂。
51.而后,折弯所述箍紧部144,使所述箍紧部144夹持所述导电胶52下方并粘接在一起。由此,所述覆盖顶板11、固定部144通过所述导电胶52与若干所述线缆51的编织层513紧密粘接在一起并导通接地。最后,将所述金属加强件40的固定板44与所述覆盖顶板11点焊固定在一起。
52.本申请线缆连接器在所述线缆51的编织层513前后两端设置有阻隔部,通过在所述阻隔部所围设成的空间内注入导电胶52以将所述编织层513紧密粘结于所述屏蔽外壳10上,所述阻隔部可以阻止液态的导电胶52外溢。
53.本申请线缆连接器的线缆51在剥线时,在所述编织层513靠近所述内绝缘层512一侧保留一圈外被层514以形成外被环515,向所述编织层513注胶或焊锡时,所述外被环515与所述外被层514利用胶状导电胶或液态焊锡的张力阻止所述胶状导电胶或液态焊锡向前或向后外溢,且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使用焊片焊接固定若干线缆的技术方案中需要裁切焊片导致容易变形的问题。
54.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
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