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86975发布日期:2021-03-23 11:2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夹工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



背景技术:

在配电设备上,最容易出现故障的是设备线夹,当设备线夹因过载或设备线夹上的紧固螺丝没有上紧或其他原因导致发热时,尤其是铜铝过渡的设备线夹或线鼻子,设备线夹从铜铝过渡的地方断裂,造成用电设备缺相,特别是变压器的零线缺相,这会烧坏这一台变压器的用户的家电设备,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线夹发热它不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热,也许巡维人员在巡视的时候它没有发热,但是它在用电负荷大或夜间的时候它又会发热。因此我们总是要等到设备断裂造成缺相的时候才能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其能够方便地夹紧电线并固定,通过变色油漆及时发现线夹正在发热或过热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包括夹板、固定组件和预警组件,其中,夹板,包括上夹板和与所述上夹板配合的下夹板;固定组件,包括紧固杆、与所述紧固杆旋转连接的螺杆、固定在所述螺杆上的缓冲层和与所述螺杆配合的螺帽;以及,预警组件,包括变色油漆和保护膜。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上夹板竖直截面中央为半弧形,两侧为长方形,且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夹板呈长方体,中央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上方开设有圆孔,且其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杆远离所述紧固杆的一端开设有螺纹。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层包括固定在所述螺杆上的缓冲槽,设置在所述缓冲槽内的缓冲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缓冲垫与所述紧固杆表面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螺杆能够由上而下贯穿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螺纹与螺帽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夹板表面镀有变色油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变色油漆表面覆盖有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设备线夹可以将螺栓固定改为便捷的拉杆紧扣结构,方便使用者拆开与夹紧电线,在夹紧之后通过变色油漆可以及时发现线夹正在发热或过热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上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下夹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紧固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再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监测的设备线夹,此设备线夹包括夹板100、固定组件200和预警组件300,其中,夹板100,包括上夹板101和与上夹板101配合的下夹板102;固定组件200,包括紧固杆201、与紧固杆201旋转连接的螺杆202、固定在螺杆202上的缓冲层203和与螺杆202配合的螺帽204;以及,预警组件300,包括变色油漆301和保护膜302。

上夹板101竖直截面中央为半弧形,两侧为长方形,且其两端对称开设有第一通孔101a。

下夹板102呈长方体,中央开设有凹槽102a,凹槽102a上方开设有圆孔102b,且其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二通孔102c。

第一通孔101a与第二通孔102c相对应。

其中,夹板100用于对电线进行限位,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之间留有一圆形通道,用于放置电线,固定组件200用于将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固定在一起,紧固杆201用于控制上夹板101与下夹板102的紧固和分离,螺杆202穿过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用于固定对齐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缓冲层203设置于紧固杆201下,与紧固杆201贴合,方便紧固杆201的拉伸与旋转,并提供弹性层,让紧固杆201能够紧固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螺帽204设置在下夹板102底面,与螺杆202配合连接,从上、下两个方向压紧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预警组件300用于监控线夹设备的温度变化,变色油漆301在温度变化或温度过高时,会从蓝色变为红色,提供预警作用,保护膜302覆盖在变色油漆301上,防止变色油漆301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安装过程中,将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对齐,第一通孔101a和第二通孔102c一一对应,将紧固杆201穿过第一通孔101a和第二通孔102c,螺杆202底部螺纹202a和螺帽204配合连接并拧紧,完成线夹的紧固装配。

实施例2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螺杆202远离紧固杆20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202a。

缓冲层203包括固定在螺杆202上的缓冲槽203a,设置在缓冲槽203a内的缓冲垫203b。

缓冲垫203b与紧固杆201表面相贴合。

螺杆202能够由上而下贯穿第一通孔101a、第二通孔102c,螺纹202a与螺帽204配合连接。

相较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紧固杆201下方设置有缓冲层203,缓冲层203内放置有缓冲垫203b,与紧固杆201表面接触,螺杆202穿过第一通孔101a和第二通孔102c后,在螺杆202底部螺纹202a和螺帽204配合连接,旋转螺帽204至稍紧,此时,紧固杆201底部与缓冲垫203b接触,稍稍下压缓冲垫203b,未夹紧时,紧固杆201呈竖直状,与夹板100板面垂直,需夹持状态时,将紧固杆201下压,由于紧固杆201与螺杆202连接部分为圆盘状,但中心圆盘并不与外围圆环呈同心圆,当下压紧固杆201时,外围圆环从较细的圆环变为较粗的圆环,而紧固杆201由于被底部螺帽204限制,并不能向上抬起,进而会压缩缓冲垫203b,与缓冲垫203b贴合的更加紧密,也使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紧密连接,达到对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的夹持作用。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将电线穿过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之间的孔洞,将上夹板101和下夹板102对齐放置,紧固杆201穿过第一通孔101a和第二通孔102c,随后拧紧螺帽204,紧固板201旋转至合适位置,将其下压,完成对夹板100的紧固夹持,如需解开设备线夹,只需反向重复以上操作。

实施例3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夹板100表面镀有变色油漆301。

变色油漆301表面覆盖有保护膜302。

相较于实施例2,进一步的,夹板100表面镀有变色油漆301,用于对温度变化做出反映,及时向使用者预警,保护膜302覆盖在变色油漆301表面,用于防止设备线夹上的高温变色油漆301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变质。当设备线夹的温度过高时涂在表面的高温变色油漆301会变为红色,通过颜色的直观变化可快速判断设备线夹的温度变化情况,便于巡维人员及时发现。新出厂的设备线夹一次性把高温变色油漆301和保护膜302直接涂刷在设备线夹上面。对已使用的设备,可以把高温变色油漆301涮上去再贴一层保护膜。根据不同情况可设定变色油漆301的温度阈值,达到时,立即由蓝色转变成红色,低于一定阈值时,可由红色转变为蓝色。

其余结构与实施例2的结构相同。

使用过程中,巡维人员只需观察设备线夹的颜色状况,当设备线夹发热时,设备线夹由深蓝色转变为红色;当设备线夹瞬时发热而后不发热时,设备线夹会由红色恢复到深蓝色;当设备线夹持续发热时,设备线夹会一直保持着红色,此时,工作人员巡视时一眼就可以观察到中间头是否发热,是否有由隐患发展成为故障的可能,提前列入巡视计划和消缺计划。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