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70851发布日期:2021-08-31 14:04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交流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真空交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真空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壳体部分和电磁部分,电磁部分包括触头支持、线圈及线圈骨架、相对应的衔铁和磁轭、反力机构等。现有的真空交流接触器,如ckj5系列,由于整体结构、线圈散热等原因,其电磁系统、电子线路板、操作机构等均暴露在空气中,产品安装或使用过程中的异物、金属颗粒等均可进入或有金属灰尘堆积,可能导致操作机构卡滞、电子元器件短路,进而电磁系统出现故障,产品损坏,可能影响用户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因此如何防止接触器在产品安装和使用过程中进入异物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防尘效果的真空交流接触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真空交流接触器,包括基座、触头、操作机构和电磁系统,所述触头设于基座的顶部,操作机构设于基座的中部,电磁系统设于基座的底部,电磁系统包括线圈、铁芯和电子线路板,所述铁芯和电子线路板从基座中露出,所述基座上设有对铁芯和电子线路板进行防尘保护的上防尘盖,上防尘盖与基座对应铁芯和电子线路板的前侧固定连接且遮挡铁芯和电子线路板,所述上防尘盖包括前板和连接于前板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前板设于铁芯和电子线路板的前方并用于对铁芯和电子线路板进行保护,两个第一侧板分别设于基座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铁芯与电子线路板设有间隙,所述前板的内侧壁凸起设有保护板,保护板垂直于前板和第一侧板,所述保护板伸入到铁芯与电子线路板之间的空隙内并进入到基座内部。

优选的,所述基座远离上防尘盖的一侧设有下防尘板,下防尘板包括后板和连接于后板两侧的两侧第二侧板,下防尘板与上防尘盖相对设置,第二侧板设于基座的两侧并且其端部侧边与第一侧板的端部侧边相抵。

优选的,上防尘盖和下防尘板整体组成封闭的环形结构,第一侧板的端部远离前板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平台,第二侧板的端部远离后板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固定平台,第二固定平台与第三固定平台相贴,第二固定平台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三固定平台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互连通,螺钉通过拧入到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内能够将上防尘盖和下防尘板相互固定。

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上部的壳体和下部的底座,并且壳体和底座用于对触头、操作机构和电磁系统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所述上防尘盖和下防尘板安装在与壳体对应的位置与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前板的上部位于铁芯的外侧并对铁芯进行防尘保护,前板的下部位于电子线路板的外侧并对电子线路板进行防尘保护,前板的下部两侧向内凸起形成第一固定平台,第一固定平台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上防尘盖通过在第一安装孔内拧入螺钉与基座相互固定。

优选的,所述前板的下部的厚度小于前板的上部的厚度,前板的下部向内水平翻折并整体呈l型且与前板的上部形成台阶面,前板较小处的厚度与前板较大处的厚度差值为铁芯和电子线路板的水平距离。

优选的,所述保护板设置在前板的下部最高处,保护板与前板的下部、两侧的第一侧板结合形成防护槽,电子线路板设于防护槽内;所述保护板共有两组并且并排设置,两组保护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

优选的,所述前板和第一侧板的内侧侧壁上均设有横纵交错的用于增加前板和侧板强度的加强筋;在前板内侧的加强筋的空隙处设有圆形的凸起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基座相贴。

优选的,所述后板的底部外侧设有凸起的第四固定平台,第四固定平台与底座相贴,第四固定平台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螺钉拧入到第四安装孔内能够将后板与底座相互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交流接触器的基座上设有对铁芯和电子线路板进行防尘保护的上防尘盖,上防尘盖可防止异物掉落或堆积在铁芯或电子线路板上,避免操作机构卡滞或电子线路板上的元器件短路而导致的产品故障。

此外,壳体远离上防尘板的一侧、即背侧设有下防尘板,下防尘板包括与壳体相贴的后板和连接于后板两侧的两侧第二侧板,第二侧板与壳体的侧壁相贴并且其侧壁与第一侧板相抵,上防尘板和下防尘板整体组成封闭的环形结构,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稳定性和防尘效果。

特别是实用新型的上防尘盖和下防尘板,无需改进现有真空交流接触器的基座外壳结构,通过附件的形式进行连接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接触器上连接上防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防尘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凸显上防尘板与下防尘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11、壳体;12、底座;2、触头;3、操作机构;4、电磁系统;41、线圈;42、铁芯;43、电子线路板;5、上防尘盖;51、前板;511、第一固定平台;512、第一安装孔;52、第一侧板;521、第二固定平台;53、保护板;54、加强筋;55、固定环;6、下防尘板;61、后板;611、第四固定平台;62、第二侧板;621、第三固定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真空交流接触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真空交流接触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一种真空交流接触器,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触头2、操作机构3和电磁系统4。所述触头2设于基座1的顶部,操作机构3设于基座1的中部,电磁系统4设于基座1的底部,电磁系统4包括线圈41、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所述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从基座1中露出,所述基座1上设有对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进行防尘保护的上防尘盖5,上防尘盖5与基座1对应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的前侧固定连接且遮挡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所述上防尘盖5包括前板51和连接于前板5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52,前板51设于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的前方并用于对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进行保护,两个第一侧板52分别设于基座1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真空交流接触器基座上设有对铁芯和电子线路板进行防尘保护的上防尘盖,上防尘盖可防止异物掉落或堆积在铁芯或电子线路板上,避免操作机构卡滞或电子线路板上的元器件短路而导致的产品故障。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1包括上部的壳体11和下部的底座12,并且壳体11和底座12用于对触头2、操作机构3和电磁系统4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触头2设于基座1的顶部用于连接操作系统、电磁系统4和外接导线,操作机构3设于基座1的中部用于控制触头2的分合,壳体11与操作机构3相连,操作机构3与触头2之间设置有传动机构,电磁系统4包括线圈41、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电磁系统4与底座12相连并用于实现并驱动触头2的分合。所述壳体11和底座12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分开的。

线圈41连接于铁芯42的内侧,铁芯42与操作机构3相邻并设于操作机构3下方,电子线路板43设于铁芯42的下方,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位于基座1的正面并暴露在空气中,并且底座12对应铁芯42下部的位置处向内凹陷,电子线路板43设于内凹处,也即是电子线路板43与铁芯42处于非同一平面处,电子线路板43位于铁芯42的内侧,电子线路板43与铁芯42之间具有空隙。

如图1和图2所示,线圈41位于壳体11内,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位于基座1的正面并暴露在空气中,基座1上设有对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进行防尘保护的上防尘盖5,上防尘盖5可防止异物掉落或堆积在铁芯42或电子线路板43上,避免操作机构3卡滞或电子线路板43上的元器件短路而导致的产品故障。

如图3所示,上防尘盖5包括前板51和连接于前板51两侧的两个第一侧板52,前板51设于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的前方并用于对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进行保护,两个第一侧板52分别设于壳体11的两侧并与壳体11相贴。前板51的上部位于铁芯42的外侧并对铁芯42进行防尘保护,前板51的下部位于电子线路板43的外侧并对电子线路板43进行防尘保护,前板51的下部两侧向内凸起形成第一固定平台511,第一固定平台511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12,上防尘盖5通过在第一安装孔512内拧入螺钉与壳体11相互固定。上防尘盖5通过前板51与第一侧板52的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对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进行防尘保护、避免灰尘堆积。

优选的,所述铁芯42与电子线路板43设有间隙,所述前板51的内侧壁凸起设有保护板53,保护板53垂直于前板51和第一侧板52,所述保护板53伸入到铁芯42与电子线路板43之间的空隙内并进入到基座1内部。

优选地,由于电子线路板43和铁芯42处于非同一平面,前板51的下部的厚度小于前板51的上部的厚度,前板51的下部向内水平翻折并整体呈l型且与前板51的上部形成台阶面,前板51较小处的厚度与前板51较大处的厚度差值为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的水平距离,前板51厚度较小的内侧面与铁芯42相邻设置,这样前板51厚度较大的内侧面能够与电子线路板43相邻设置,前板51能够分别与铁芯42与电子线路板43紧贴设置,从而能够分别对铁芯42和电子线路板43起到高效的防尘效果。

优选地,保护板53设置在前板51的下部最高处。为了对电子线路板43提供更高的保护,前板51的下部最高处水平伸出保护板53,保护板53伸入到铁芯42与电子线路板43之间的空隙内并进入到壳体11内部,保护板53与前板51的下部、两侧的第一侧板52结合形成防护槽,电子线路板43设于防护槽内,在保护板53的防护下电子线路板43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灰尘堆积。

优选地,保护板53共有两组并且并排设置,两组保护板53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

优选地,前板51和第一侧板52的内侧侧壁上均设有横纵交错的加强筋54,加强筋54能够加强上防尘盖5的强度,防止上防尘盖5产生变形。

优选地,在前板51内侧的加强筋54的空隙处设有圆形的凸起的固定环55,固定环55与壳体11相贴以保证前板51的上部能够与基座1接触更为紧密,防尘效果更好。

如图4所示,优选地,壳体11远离上防尘盖5的一侧、即背侧设有下防尘板6,下防尘板6包括与壳体11相贴的后板61和连接于后板61两侧的两侧第二侧板62,下防尘板6与上防尘盖5相对设置,第二侧板62设于基座1的两侧并且其端部侧边与第一侧板52的端部侧边相抵,第二侧板62与壳体11的侧壁相贴,上防尘盖5和下防尘板6整体组成封闭的环形结构,第一侧板52的端部远离前板5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固定平台521,第二侧板62的端部远离后板61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固定平台621,第二固定平台521与第三固定平台621相贴,第二固定平台5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三固定平台62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与第三安装孔相互连通,螺钉通过拧入到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内能够将上防尘盖5和下防尘板6相互固定,从而更有效地提升整体的稳定性和防尘效果。

优选地,后板61的底部外侧设有凸起的第四固定平台611,第四固定平台611与底座12相贴,第四固定平台611上开设有第四安装孔,螺钉拧入到第四安装孔内能够将后板61与底座12相互固定,从而有效提高下防尘板6的稳定性。

特别是实用新型的上防尘盖和下防尘板,无需改进现有真空交流接触器的基座外壳结构,通过附件的形式进行连接保护。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