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组UV胶固化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8062发布日期:2021-04-13 23:06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组UV胶固化治具的制作方法
一种模组uv胶固化治具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模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组uv胶固化治具。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仓储、家庭、出行等方面的智能化,可移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多元化,电池作为清洁能源的提供者,使其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和青睐,成为电子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电池制作过程中,平台液冷模组电芯堆叠后,需要把压合好的模组连带工装保持压合状态搬运进uv固化炉进行固化,搬运过程造成工装松动,模组尺寸不良,造成品质隐患,且工装和模组较重,搬运工作量较大,有跌落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组uv胶固化治具,旨在解决压合好的模组搬运工作量大,在搬运过程中会造成工装松动,有跌落风险,造成品质隐患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提供一种模组uv胶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7.底板;
8.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方,用于下压模组的顶部;
9.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用于挤压所述模组的侧壁;
10.uv固化灯,所述uv固化灯设置在所述挤压机构上,用于对所述模组的胶水进行固化。
11.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模组的侧壁的挤压板构件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挤压板构件间距的丝杆,所述挤压板构件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挤压板构件上对应设置有所述uv固化灯。
12.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板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挤压板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一挤压板与所述第二挤压板之间连接有所述丝杆,所述挤压板构件上设置有透光工位,所述透光工位贯穿所述挤压板构件,所述透光工位处对应设置有透光板,所述uv固化灯相对于所述透光板设置在所述透光工位的外侧。
13.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工位上设置有用于盖设所述uv固化灯的uv灯防护罩,所述uv灯防护罩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
14.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所述模组的下压构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下压构件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15.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托,所述底托设于所述底板的上方,所述模组设于所述底托上,且所述底托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所述支撑装置的底部与所述卡接结构进行卡接,实现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底托的固定。
1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卡接结构进行卡接的支撑板以及设于所述支
撑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所述卡接结构相对位于所述支撑板的端部。
17.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构件包括设于所述模组的顶部的下压板、穿设于所述固定板且连接于所述下压板上的连接杆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上且驱动所述下压板的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
1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所述下压板相对设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
19.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轨,所述第二挤压板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挤压机构以及下压机构,通过挤压机构、下压机构挤压到指定位置后,uv固化灯对模组内的胶水直接进行固化,可以降低搬运造成的品质风险,以及降低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2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模组uv胶固化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模组uv胶固化治具的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模组uv胶固化治具的剖视图。
25.图中:
26.10、底板;11、滑轨;12、底托;13、卡接结构;20、第一挤压板;21、第二挤压板;22、丝杆;23、透光板;24、uv固化灯;25、uv灯防护罩;30、支撑板;31、固定板;40、连接杆;41、下压板;42、驱动装置;4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电池制作过程中,平台液冷模组电芯堆叠后,需要把压合好的模组连带工装保持
压合状态搬运进uv固化炉进行固化,搬运过程造成工装松动,模组尺寸不良,造成品质隐患,且工装和模组较重,搬运工作量较大,有跌落风险。
31.本实用新型将模组压合及固化一体化,减少了搬运过程中的电芯跌落的风险,降低工作强度。
32.如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组uv胶固化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33.底板10;
34.下压机构,所述下压机构固定于所述底板10的上方,用于下压模组的顶部;
35.挤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连接于所述底板10上,用于挤压所述模组的侧壁;
36.uv固化灯24,所述uv固化灯24设置在所述挤压机构上,用于对所述模组的胶水进行固化。
37.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对所述模组进行打胶,将打胶后的模组放置在固化治具上,所述下压机构、所述挤压机构将所述模组挤压到指定位置后,开启所述uv固化灯24,所述uv固化灯24对模组的胶水进行固化,避免了打胶后的模组进行挤压后,直接搬运,造成搬运过程中的跌落。
38.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模组的侧壁的挤压板构件以及用于调节所述挤压板构件间距的丝杆22,所述挤压板构件设于所述底板10上,且所述挤压板构件上对应设置有所述uv固化灯24。
39.具体的,所述丝杆22的一端与所述挤压机构的一侧卡接,所述丝杆22的另一端依次从所述挤压机构的一侧贯穿至所述挤压机构的另一侧,且所述丝杆22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挤压机构的另一侧的外部;所述丝杆22的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所述螺母可调节所述挤压机构的间距,实现对所述模组的侧壁的挤压。
40.优选地,所述挤压板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0上的第一挤压板20以及滑动连接于所述底板10上的第二挤压板21,所述第一挤压板20与所述第二挤压板21之间连接有所述丝杆22,所述挤压板构件上设置有透光工位,所述透光工位贯穿所述挤压板构件,所述透光工位处对应设置有透光板23,所述uv固化灯24相对于所述透光板设置在所述透光工位的外侧。
4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挤压板20与所述第二挤压板21对称设置在所述模组的侧壁,所述第一挤压板20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0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挤压板20与所述第二挤压板21之间的间距可调。
42.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挤压板21的底部设置有滑块,且所述滑块对称设于所述第二挤压板21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挤压板21通过所述滑块实现与所述底板10的滑动连接。
43.所述第一挤压板20、所述第二挤压板21均设置有所述透光工位,所述透光工位呈方形,所述透光板23对应镶嵌于所述透光工位处,且所述透光板23的内侧与所述第一挤压板20的内侧、所述第二挤压板21的内侧均平齐,保证所述挤压板机构工作时,所述透光板23、所述第一挤压板20以及所述第二挤压板21均与所述模组的侧壁接触,使得所述模组挤压过程中不会出现错位,需要说明的是,所述uv固化灯24、所述模组相对位于所述挤压板构件的外、内侧,所述透光板23镶嵌于靠近所述模组的所述挤压工位上。
44.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透光板23的厚度为20mm,所述透光板23可以是钢化玻璃板;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板23可替换成石英玻璃,所述透光板23的厚度可
根据压接强度进行调整,在此不一一赘述。
45.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工位上设置有用于盖设所述uv固化灯24的uv灯防护罩25,所述uv灯防护罩25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
46.具体的,所述uv灯防护罩25可以是玻纤板、电木或者不锈钢等不透光材料,只需保证所述uv灯防护罩25不透光均可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uv灯防护罩25可防止所述uv固化灯24的光线扩散。
47.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下压机构包括下压所述模组的下压构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下压构件的支撑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0的上方。
48.如图1

图2所示,所述下压机构与所述模组的顶部的距离可调,所述支撑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所述支撑装置的外侧延伸,所述支撑装置可通过所述凸起部实现与所述底板10的固定。
49.优选的方案中,所述下压构件的底部与所述模组的顶部平行设置的,保证所述下压构件下压过程中,所述模组的受力均匀。
50.进一步地,还包括底托12,所述底托12设于所述底板10的上方,所述模组设于所述底托12上,且所述底托12的端部设置有卡接结构13,所述支撑装置的底部与所述卡接结构13进行卡接,实现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底托12的固定。
51.所述底托12沿所述底板10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底托12的端部均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底托12可通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底板10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结构13位于所述底托12的上表面,且所述卡接结构13可通过螺栓与所述底托12固定连接,所述卡接结构13与所述底托12固定连接时,所述卡接结构13与所述底托12的上表面可形成卡接工位,所述凸起部设于所述卡接工位内,实现所述支撑装置与所述底托12的固定连接。
52.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与所述卡接结构13进行卡接的支撑板30以及设于所述支撑板30上的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所述卡接结构13相对位于所述支撑板30的端部。
53.具体的,所述支撑板30垂直设于所述底托12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板30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延伸于所述支撑板30的外侧,即当所述支撑板30的底部与所述底托12的上表面抵接时,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卡接工位内。
54.所述固定板31位于所述模组的上方,所述固定板31的端部对称设置有所述支撑板30,且所述固定板31与所述支撑板30垂直设置;所述下压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1上,实现所述下压构件下压时,所述固定板31能保证所述下压构件沿所述模组的竖直方向运动。
55.进一步地,所述下压构件包括设于所述模组的顶部的下压板41、穿设于所述固定板31且连接于所述下压板41上的连接杆40以及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板31上且驱动所述下压板41的上下移动的驱动装置42。
56.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压板41位于所述模组与所述固定板31之间,所述下压板41的底部与所述模组的顶部平行;所述连接杆40的数量优选为四根,且所述连接杆40分布于所述下压板41的直角位置,所述连接杆40的顶部贯穿所述固定板31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板31的上方,当所述下压构件工作时,所述连接杆40可沿所述模组的竖直方向运动。
57.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42包括连接于所述下压板41上的连接轴以及固定在所述连
接轴上的把手,所述连接轴的底部与所述下压板4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的顶部贯穿所述固定板31且延伸至所述固定板31的上方,所述把手位于所述连接轴的上端,当所述连接轴通过所述把手正转或反转时,可实现所述下压板41的上升或下降。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方案中,所述连接杆40上设置有连接板43,所述连接板43、所述下压板41相对设于所述连接杆40的端部;所述连接板43位于所述固定板31的上方,且为了方便使用,且解决成本,所述连接板43的中部镂空,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板43的镂空处与所述固定板31连接。
59.如图2所示,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滑轨11,所述第二挤压板21与所述滑轨11滑动连接。
60.所述滑轨11对称设置在所述底板10上,且所述滑轨11沿所述底板10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滑轨11的侧壁可设置卡接槽,所述第二挤压板21的所述滑块套设于所述滑轨11上,且与所述卡接槽卡接,实现所述第二挤压板21与所述底板10的滑动连接。
61.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6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63.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64.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