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装置及变压器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1302发布日期:2021-05-07 20:01阅读:76来源:国知局
电源供应装置及变压器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供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及变压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电源供应装置一般包括一次侧电路11`、二次侧电路12`和变压器13`,一次侧电路11`、二次侧电路12`及变压器13`的组件设置在主电路板上,通过主电路板上的铜箔印刷线路进行各组件的电连接,一般而言,变压器13`与一次侧电路11`的连接是将变压器13`的初级绕组线圈使用飞线方式连接至一次侧电路11`,变压器13`与二次侧电路12`的电性连接方式是直接将变压器13`的次级绕组焊接至主电路板上,因此在焊锡制程上较为繁琐,也无法实现自动化组装及自动化绕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有效简化焊锡制程,并能实现自动化绕线的电源供应装置及变压器组合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简化焊锡制程,并能实现自动化绕线的变压器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简化焊锡制程,并能实现自动化绕线的电源供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变压器组合结构,其包括变压器及第一导电基座;其中,变压器具有初级绕组及次级绕组;第一导电基座包括第一固定板及与之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片,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于所述变压器的一侧,每一所述第一导电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孔,所述第一卡合孔用于和所述次级绕组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变压器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基座,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座设于所述变压器的另一侧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片,每一所述第二导电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合孔,所述第二卡合孔用于和所述变压器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初级绕组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合孔相对应的第三卡合孔,所述次级绕组插接于所述第一卡合孔、所述第三卡合孔内。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导电片之间设有相对应并用于相互卡接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一凹陷部。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导电片的形状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第一导电片嵌入所述安装槽内。

较佳地,所述次级绕组为导电片,所述导电片插设于所述第一卡合孔、所述第三卡合孔。

较佳地,所述第二导电基座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合孔相对应的第四卡合孔,所述变压器连接于所述第二卡合孔、所述第四卡合孔内。

较佳地,所述第二导电基座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并与所述初级绕组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三导电片之间设有相对应并用于相互卡接的第二凸起部及第二凹陷部。

较佳地,所述初级绕组为线圈,所述线圈绕焊接至所述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

较佳地,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还开设第五卡合孔,所述第五卡合孔用于和所述变压器相卡接。

较佳地,所述变压器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凸柱及第二凸柱,所述第一固定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凸柱,所述第二导电基座连接于所述第二凸柱。

较佳地,所述变压器还包括磁芯组件及设于所述磁芯组件内的至少一个绕线基座,所述初级绕组设于所述绕线基座,所述次级绕组具有至少两个并分别设于所述绕线基座的两侧。

较佳地,每一所述绕线基座均包括绕线座及连接于其两相对侧的上盖、座体,所述绕线座用于绕设所述初级绕组,所述座体或/和所述上盖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

较佳地,所述绕线座与所述上盖、所述座体之间分别设有相对应卡合的凸块及卡合部。

较佳地,所述磁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磁芯体及第二磁芯体,所述第一磁芯体、所述第二磁芯体分别穿设于所述绕线基座、所述次级绕组。

对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其包括设于主电路板的一次侧电路、二次侧电路以及如上所述的变压器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导电片插接于所述主电路板并与所述二次侧电路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电源供应装置中,所述变压器组合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基座,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导电基座设于所述变压器的另一侧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二导电片插接于所述主电路板并分别与所述一次侧电路、所述初级绕组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组合结构,在变压器的一侧设置第一导电基座,该第一导电基座包括第一固定板及与之相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片,第一导电片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孔,第一卡合孔用于和次级绕组电连接,并且通过该第一导电片来与主电路板相插接而实现电连接,由此有效简化变压器组合结构与主电路板连接的焊锡制程,并能实现自动化组装。对应地,具有本实用新型之变压器组合结构的电源供应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电源供应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组合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分解图。

图4是图2的另一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组合结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分解图。

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的另一分解图。

图10是图7中变压器的一绕线基座的分解图。

图11是图10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组合结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下面先结合图2-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变压器组合结构1,其包括变压器10及第一导电基座20。其中,变压器10包括磁芯组件11及设于磁芯组件11内的绕线基座12、初级绕组(图未示)、次级绕组13,初级绕组设置于绕线基座12上;第一导电基座20设于变压器10的一侧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电片21,第一导电片21与次级绕组13电连接,第一导电片21用于插接至主电路板,由此可以简化变压器组合结构1与主电路板之间的焊锡制程,并能实现自动化组装。

更优选地,所述变压器组合结构1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导电基座30,第二导电基座30相对于第一导电基座20设于变压器10的另一侧,且第二导电基座30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导电片31,第二导电片31与初级绕组电连接,第二导电片31用于插接于主电路板,由于进一步简化焊锡制程。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初级绕组为线圈,该线圈焊接至主电路板或者第二导电片31,次级绕组13为导电片,该导电片直接插设于第一导电片21。当然,初级绕组、次级绕组13并不以此为限。

下面参看附图2-图14所示,分别对本实用新型之变压器组合结构1的不同实施例进行说明。

先参看图2-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之变压器组合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中,仅设置第一导电基座20。

具体地,第一导电基座20包括三个第一导电片21以及一第一固定板22,通过第一固定板22将各第一导电片21连接于变压器10的一侧,其中,每个第一导电片2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合孔211,该第一卡合孔211的大小形状与作为次级绕组13的导电片相对应,当作为次级绕组13的导电片直接插接于第一卡合孔211内时,保证两者之间插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孔211优选为长孔,但并不限于此,另外,三个第一导电片2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需要可灵活选择的。

继续参看图2-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2上开设有与第一卡合孔211相对应的第三卡合孔221,连接时,作为次级绕组13的导电片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板22的第三卡合孔221、第一导电片21的第一卡合孔211内,实现第一固定板22、第一导电片21的安装,第一固定板22的设置可使第一导电基座20与变压器1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有效避免因撞击或晃动造成第一导电基座20与次级绕组13之间无法电性电接的问题。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固定板22、第一导电片21之间还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凸起部及第一凹陷部,以将第一导电片21连接于第一固定板22。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2上设有多个第一凸起部222,该第一凸起部222可以是柱体、凸块或其他任意形状的凸起结构,第一导电片21上凹设有与第一凸起部222相对应的第一凹陷部212,第一凹陷部212可以是孔洞、凹槽或其他任意形状的凹陷结构,通过第一凸起部222、第一凹陷部212的卡接将第一导电片21连接于第一固定板22。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222、第一凹陷部212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

更进一步地,第一固定板22上还设有与第一导电片21的形状相对应的安装槽223,第一凸起部222凸设于安装槽223内,将第一导电片21嵌入安装槽223内,再使其上的第一凹陷部212卡接于第一凸起部222进行连接,可进一步加强其与第一固定板22之间的连接强度。

再次参看图3所示,变压器10的一侧有多个第一凸柱14,第一固定板22上还开设有与第一凸柱14相对用的第五卡合孔224,通过第五卡合孔224卡接于第一凸柱14而将第一固定板22连接变压器10,再加上次级绕组13依次穿设于第一固定板22的第三卡合孔221、第一导电片21的第一卡合孔211,由此使变压器10、第一固定板22、第一导电片21三者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性。

再次结合图2-4所示,所述变压器10设有至少一个绕线基座12,绕线基座12用于安装初级绕组,次级绕组13设于绕线基座12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设有一个绕线基座12及两个次级绕组13,两次级绕组13设于绕线基座12的两相对侧。当然,绕线基座12、初级绕组、次级绕组13的数量并不以此本实施例中的为限。

参看图3-4所示,所述绕线基座12包括绕线座121及连接于其上下两侧的上盖122、座体123,绕线座121与上盖122、座体123之间分别设有相对应卡合的凸块及卡合部,通过凸块与卡合部的卡合实现绕线座121与上盖122、座体123的安装连接。其中,绕线座121用于绕设初级绕组,且座体123和上盖122的一端分别设有第一凸柱14,多个第一凸柱14可沿直线设置或交错设置,当然,也可以仅在座体123、上盖122中的一者上设置第一凸柱14。

更具体地,绕线座121的上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块1211,其下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块1212,第一凸块1211、第二凸块1212向绕线座121的径向凸伸,如图4所示。上盖122设有与第一凸块1211相对应的第一卡合部1221,座体123设有与第二凸块1212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1231,且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卡合部1231贯穿其上下表面。连接时,上盖122沿绕线座121的轴向移动至其上方,并使第一凸块1211滑动卡入第一卡合部1221,对应地,座体123沿绕线座121轴向移动至其下方,并使第二凸块1212滑动卡入第二卡合部1231。其中,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卡合部1231可以是凹槽、孔洞、缺口等,只要能够与第一凸块1211相对应卡合即可。当然,第一凸块1211与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凸块1212与第二卡合部1231之间的位置可互换。

继续结合图2-4所示,上盖122、绕线座121、座体123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通孔,当三者安装后,三者的通孔相连通而形成一贯穿通道。同时,作为次级绕组13的导电片的中部中空而形成孔洞,导电片上的孔洞与前述贯穿通道相对应连通。

更具体地,磁芯组件11包括第一磁芯体111及第二磁芯体112,第一磁芯体111具有第一轴心部1111,第二磁芯体112具有第二轴心部1121。组装时,使第一轴心部1111、第二轴心部1121穿入次级绕组13的孔洞、绕线基座12的贯穿通道,从而组装成变压器10,以利用电磁感应作用使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13产生感应电压,以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

可理解地,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组合结构1,还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导电基座30,以实现初级绕组与主电路板之间的方便连接,下面参看图5-13所示,对此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结合图5-11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变压器组合结构1的第二实施例中,还进一步设置有第二导电基座30。其中,第一导电基座20的结构及设置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不再重复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电基座30相对于第一导电基座20设于变压器10的另一侧,其包括两个第二导电片31,两第二导电片31的结构相同并对称设置,其中,每个第二导电片31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合孔311,通过第二卡合孔311将第二导电片31卡接于变压器10,且第二导电片31与初级绕组电连接。

优选地,由于初级绕组为线圈,因此,将该线圈绕设于绕线基座12后焊接于第二导电片31实现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变压器10的另一侧部还设有第二凸柱15,该第二凸柱15与第一凸柱14相对于变压器10向相反方向凸伸,第一导电基座20的第一固定板22卡接于第一凸柱14,第二导电基座30的第二导电片31直接卡接于第二凸柱15,参看图5。

参看图7-9所示,本实施例中,变压器10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略不同,具体地,其设有三个绕线基座12及四个次级绕组13,三个绕线基座12分别设于相邻的两次级绕组13之间,且每个绕线基座12上设有一个初级绕组。当然,绕线基座12、初级绕组、次级绕组13的数量也不以本实施例中的为限。

参看图8-11所示,每个绕线基座12均包括绕线座121及连接于其上下两侧的上盖122、座体123,绕线座121用于绕设初级绕组,并且在座体123的两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凸柱14(见图8)及第二凸柱15,当然,也可以仅在上盖122设置第一凸柱14及第二凸柱15,或在座体123与上盖122均设置第一凸柱14及第二凸柱15。

本实施例中,所述绕线座121与上盖122、座体123之间分别设有相对应卡合的凸块及卡合部,通过凸块与卡合部的卡合实现绕线座121与上盖122、座体123的安装连接。具体地,绕线座121的上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块1211,其下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块1212,第一凸块1211、第二凸块1212分别沿绕线座121的轴向凸伸,即,第一凸块1211、第二凸块1212分别凸设于绕线座121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上盖122设有与第一凸块1211相对应的第一卡合部1221,座体123设有与第二凸块1212相对应的第二卡合部1231。连接时,上盖122沿绕线座121的轴向移动至其上方,并使第一凸块1211卡入第一卡合部1221,对应地,座体123沿绕线座121的轴向移动至其下方,使第二凸块1212卡入第二卡合部1231。其中,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卡合部1231可以是凹槽、孔洞、缺口等,只要能够与第一凸块1211相对应卡合即可。另外,第一凸块1211与第一卡合部1221、第二凸块1212与第二卡合部1231之间的位置可互换。

更具体地,上盖122、绕线座121、座体123上分别开设有相对应的通孔,当三者安装后,三者的通孔相连通而形成一贯穿通道。同时,作为次级绕组13的导电片的中部中空而形成孔洞,导电片上的孔洞与前述贯穿通道相对应连通。

继续参看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磁芯组件11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其中,第一磁芯体111的第一轴心部1111、第二轴心部1121均对应于绕线基座12上形成的贯穿通道及次级绕组13上形成的孔洞设置。组装时,使第一轴心部1111、第二轴心部1121穿设于次级绕组13的孔洞、绕线基座12的贯穿通道内,组装形成变压器10,以利用电磁感应作用使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13产生感应电压,以达到电压转换的目的。

更优选地,第二导电基座30也可以进一步设置第二固定板32,通过第二固定板32将第二导电片31连接于变压器10。

下面参看图12-14所示,本实用新型之变压器组合结构1的第三实施例中,其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仅在于:第二导电基座30还包括第二固定板32。

具体地,第二固定板32上开设有多个第四卡合孔321,至少一部分第四卡合孔321与第二卡合孔311相对应,安装时,使其中一部分第二凸柱15依次穿设于第四卡合孔321、第二卡合孔311内,另一部分第二凸柱15仅穿设于第四卡合孔321内,如图12所示,实现第二固定板32、第二导电片31的连接。当然,也可以使第四卡合孔321与第二导电片31上的各第二卡合孔311一一对应,使所有的第二凸柱15均依次穿设于第四卡合孔321、第二卡合孔311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基座30还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导电片33,所述第三导电片33、第二固定板32之间设有相对应卡合的第二凸起部及第二凹陷部,且第三导电片33还与初级绕组电连接。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第三导电片33,两第三导电片33的结构相同并对称地连接于第二固定板32,其中,第二固定板32上设有第二凸起部322,第二凸起部322可以是柱体、凸块或其他任意形成,第三导电片33上设有与第二凸起部322相对应的第二凹陷部331,第二凹陷部331可以是孔洞、凹槽或其他结构,通过有第二凸起部322、第二凹陷部331的卡接将第三导电片33连接于第二固定板32。

另外,第二固定板32上还凹设有安装槽323,该安装槽323的形状与第二导电片31的上端、第三导电片33的上端的形状相对应,将二导电片32、第三导电片33的上端对应嵌入安装槽323内,再使两者分别连接于第二凸柱15或第二凸起部322,加强两者与第二固定板3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之变压器组合结构1的其他部分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相同,因此不再重复描述。

再次结合图2-1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源供应装置,其包括主电路板以及设于主电路板的一次侧电路、二次侧电路、变压器组合结构1,其中,变压器组合结构1的结构可以是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结构,不再赘述;而主电路板、一次侧电路、二次侧电路等,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将变压器组合结构1连接于主电路板时,将其第二导电片31插接于主电路板的焊接孔内,经过焊锡制程后使变压器10的初级绕组与设置在主电路板上的一次侧电路电性连接,并将其第一导电片21插接于主电路板的焊接孔,经过焊锡制程后使变压器10的次级绕组13与设置在主电路板上的二次侧电路电连接。

综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组合结构1,在变压器10的两相对侧分别设置第一导电基座20或/和第二导电基座30,其中,第一导电基座20设置有一第一固定板22以及至少一个与次级绕组13电连接的第一导电片21,第二导电基座30设置至少一个与初级绕组电连接的第二导电片31,通过第一导电片21、第二导电片31来与主电路板相插接而实现电连接,由此有效简化变压器组合结构1连接于主电路板的焊锡制程,并能实现自动化组装。

对应地,具有本实用新型之变压器组合结构1的电源供应装置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