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4528发布日期:2021-09-17 23:47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插线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旋转插线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中关于电力的需求逐渐增大。插线板是我们日常中用于连接电器设备的常用设施,广泛适用于家庭、办公室等区域。
3.目前插线板产品大多数为固定插座方式,用户使用插线板过程中,因为插头角度与插线板角度不一致,导致线材绕线或者很凌乱,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旋转插线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转插线板,包括:
6.插线板主体,配置有接收插线单元的凹槽;
7.插线单元,所述插线单元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插线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插线板主体转动;
8.所述插线单元包括:
9.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壳体、中部壳体和底部壳体,其中,所述中部壳体与所述底部壳体能够相对转动;
10.转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中部壳体中;
11.定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定子圆环,所述定子圆环固定于所述底部壳体中,转动时所述电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定子圆环相接触。
12.进一步,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定子圆环一一对应设置,所述电连接组件上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结构,以使所述电连接组件与对应设置的定子圆环接触。
13.进一步,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转子圆环。
14.进一步,所述插线单元还包括:
15.触片组,所述触片组至少包括火线触片和零线触片,所述火线触片和所述零线触片分别与所述转子模块的两个电连接组件相接触。
16.进一步,所述上部壳体的表面上设置有插孔组,所述插孔组至少包括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所述火线插孔与所述火线触片对应设置,所述零线插孔与所述零线触片对应设置。
17.进一步,所述上部壳体内还设置有保护门。
18.进一步,所述定子圆环通过弹簧固定在所述底部壳体上,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以保证所述定子圆环与所述电连接组件相接触。
19.进一步,所述底部壳体与所述插线板主体固定连接,所述上部壳体和中部壳体的侧壁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20.进一步,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卡槽,并且所述上部壳体和/或中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匹配以将所述转子模块卡和在一定角度。
21.进一步,所述转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电连接组件、第二电连接组件和第三电连接组件;所述定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定子圆环、第二定子圆环和第三定子圆环。
2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插线板,通过将插线单元嵌入插线板主体的凹槽中,并且插线单元能够相对于插线板主体转动,使用户根据需要将插线单元旋转到任意位置,解决了插线板使用过程中的绕行和凌乱问题。
附图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24.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旋转插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插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插线单元的剖面图。
27.附图标记
28.100、插线单元
ꢀꢀꢀꢀꢀꢀꢀꢀꢀꢀꢀꢀꢀꢀꢀ
200、插线板主体
29.111、上部壳体
ꢀꢀꢀꢀꢀꢀꢀꢀꢀꢀꢀꢀꢀꢀꢀ
112、中部壳体
30.113、下部壳体
ꢀꢀꢀꢀꢀꢀꢀꢀꢀꢀꢀꢀꢀꢀꢀ
121、触片组
31.122、保护门
ꢀꢀꢀꢀꢀꢀꢀꢀꢀꢀꢀꢀꢀꢀꢀꢀꢀ
131、第一电连接组件
32.132、第二电连接组件
ꢀꢀꢀꢀꢀꢀꢀꢀꢀ
133、第三电连接组件
33.141、第一定子圆环
ꢀꢀꢀꢀꢀꢀꢀꢀꢀꢀꢀ
142、第二定子圆环
34.143、第三定子圆环
ꢀꢀꢀꢀꢀꢀꢀꢀꢀꢀꢀ
14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36.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37.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例并且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制。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
外的方式。还应明白术语“组成”和/或“包括”,当在该说明书中使用时,确定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个或更多其它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组的存在或添加。在此使用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38.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39.实施例一
40.下面参考图1

图3,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旋转插线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插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插线单元的剖面图。
41.针对目前插线板产品大多数为固定插座方式,用户使用插线板过程中,因为插头角度与插线板角度不一致,导致线材绕线或者很凌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旋转插线板,如图1所示,包括:
42.插线板主体200,配有接收插线单元100的凹槽;
43.插线单元100,所述插线单元100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插线单元100能够相对于所述插线板主体200转动。
44.如图2所示,所述插线单元100包括:
4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壳体111、中部壳体112和底部壳体113,其中,所述中部壳体112与所述底部壳体113能够相对转动;
46.转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中部壳体112中;
47.定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定子圆环,所述定子圆环固定于所述底部壳体113中。
48.示例性地,所述插线板主体200的形状即为旋转插线板的外形,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向、圆形。所述插线板主体200通常选用绝缘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所述插线板主体200的一端接入电线,所述插线板主体200内还包括电路结构,以使插线单元100中的导电结构与所述电线形成通路。
49.示例性地,所述插线板主体200中设置有接收所述插线单元100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插线板主体200中设置有接收所述插线单元100的两个凹槽。
50.示例性地,所述插线单元100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插线单元100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部壳体111、中部壳体112和底部壳体113组合而成,其中,所述中部壳体112与所述底部壳体113能够相对转动。进一步,所述上部壳体111与所述中部壳体112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1与所述中部壳体112保持相对静止。
51.示例性地,所述底部壳体113与所述插线板主体200固定连接,作为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底部壳体113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凹槽内,以避免底部壳体113与插线板主体200发生相对位移,底部壳体113在凹槽内不能转动。
52.示例性地,所述上部壳体111和中部壳体112的侧壁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
间隙,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1和中部壳体112能够在所述凹槽内转动,所述间隙的范围包括2mm~5mm。
53.进一步,所述凹槽的侧壁上以及所述上部壳体111和/或中部壳体11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位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突起,以避免上部壳体111和中部壳体112在所述凹槽内随意转动。作为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卡槽,并且所述上部壳体和/或中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匹配以将所述转子模块卡和在一定角度。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能够发生相对位移,以使插线单元100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当撤去外力作用时,在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插线单元100卡和在该合适的位置而不会继续转动。
54.通过在插线单元100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间隙,以使插线单元100能够相对于所述插线板主体200转动,通过在凹槽侧壁上设置卡位结构,以避免插线单元100在所述凹槽内随意转动,从而实现了通过外力作用将插线单元100旋转到所需的角度,并在外力消失后使插线单元100卡和在该角度的目的。
55.示例性地,所述上部壳体111的表面上设置有插孔组,所述插孔组至少包括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
56.示例性地,所述插线单元100还包括触片组121,所述触片组至少包括火线触片和零线触片。
57.进一步,所述上部壳体内还包括保护门122,以防止误触,保障插线板的使用安全。
58.作为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所述插线单元包括三孔插座,所述插孔组包括火线插孔、零线插孔和地线插孔,其中,三个插孔中最上边的插孔为地线(earth wire,e)插孔,面对插线单元100左边的插孔为零线(naught wire,e)插孔,右边的插孔为火线(live wire,l)插孔。
59.作为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所述触片组121包括火线触片、零线触片和地线触片,其中,所述火线插孔与所述火线触片对应设置,所述零线插孔与所述零线触片对应设置,所述地线插孔与所述地线触片对应设置。
60.示例性地,所述插线单元100还包括转子模块,所述转子模块至少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连接组件。
61.示例性地,所述火线触片和所述零线触片分别与所述至少两个电连接组件相接触。
62.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组件上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结构,以使转子模块能够与定子模块相接,形成导电通路。具体地,所述电连接组件与所述定子圆环一一对应设置,通过电连接组件上设置的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结构使所述电连接组件与对应设置的定子圆环相接触。
63.作为一个实例,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转子圆环,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凸点,如图2所示,在每个所述转子圆环上分别形成一个或更多个凸点。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点可以与转子圆环一体形成,例如在转子圆环的模具中增加凸点结构,以在铸造形成转子圆环时即形成凸点。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点可以通过冲压形成,即对已经形成的平滑的转子圆环进行冲压,形成布局凹陷/凸点,所述凸点向下突出,以与位于转子圆环下方的对应设置的定子圆环摩擦接触。
6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第三电连接组件133。
6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线触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相接触并且所述零线触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相接触,或者所述火线触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相接触并且所述零线触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相131接触,所述地线触片与所述第三电连接组件133相接触。
6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131、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所述第三电连接组件133上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凸点,以使第一电连接组件131与第一定子圆环141摩擦接触,第二电连接组件132与第二定子圆环142摩擦接触,第三电连接组件133与第三定子圆环143摩擦接触。
67.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中部壳体中。
68.参照图2,所述中部壳体内部设置有电连接组件固定机构,以将电连接组件的位置固定,进而使电连接组件向上与触片组相接触,向下与定子圆环相接触。作为一个实例,电连接组件固定在中部壳体内后,向下仅露出电连接结构,以与对应设置的定子圆环摩擦接触。
69.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中部壳体112内部设置的电连接组件固定机构,以将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第三电连接组件133由外至内依次固定,并且将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第三电连接组件133隔离开,以避免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第三电连接组件133之间发生短接。固定后的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第三电连接组件133的位置一侧分别与触片组的火线触片、零线触片和地线触片的位置一一对应,另一侧分别与定子模块的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和第三定子圆环143的位置一一对应。
70.示例性地,所述插线单元100还包括转子模块,所述定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定子圆环。
71.示例性地,所述定子圆环与对应设置的电连接组件相接触,以使定子模块能够与转子模块相接,形成导电通路。
7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和第三定子圆环143。
73.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131、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所述第三电连接组件133上设置的电连接结构,以使第一定子圆环141与第一电连接组件131摩擦接触,第二定子圆环142与第二电连接组件132摩擦接触,第三定子圆环143与第三电连接组件133摩擦接触。
74.通过转子模块和定子模块分别采用电连接组件和定子圆环,可以使转子模块实现360度旋转,且始终保持与定子模块相接触,使用户根据需要旋转到任意位置,解决了插线板使用过程中的绕行和凌乱问题。
75.示例性地,所述定子圆环固定于所述底部壳体中。
76.参照图2,所述定子圆环通过弹簧144固定在所述底部壳体上,所述弹簧144处于压缩状态,以保证所述定子圆环与所述电连接组件相接触。
77.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弹簧将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和第三定子圆
环143由外至内依次固定,并且将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和第三定子圆环143隔离开,以避免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和第三定子圆环143之间发生短接。固定后的弹簧144成压缩状态,以使定子模块的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和第三定子圆环143分别与转子模块的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和第三电连接组件133紧密接触,避免导电通路断路。
78.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组件、所述定子圆环和所述触片组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7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第三电连接组件133、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第三定子圆环143和触片组均采用铜制成。
80.实施例二
81.针对目前插线板产品大多数为固定插座方式,用户使用插线板过程中,因为插头角度与插线板角度不一致,导致线材绕线或者很凌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旋转插线板,如图1所示,包括:
82.插线板主体200,配置有接收插线单元100的凹槽;
83.插线单元100,所述插线单元100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插线单元100能够相对于所述插线板主体200转动。
84.其中,所述插线单元100包括:
85.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部壳体111、中部壳体112和底部壳体113,其中,所述中部壳体112与所述底部壳体113能够相对转动;
86.转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电连接组件,所述电连接组件固定于所述中部壳体112中;
87.定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定子圆环,所述定子圆环固定于所述底部壳体113中。
88.示例性地,所述插线板主体200的形状即为旋转插线板的外形,包括但不限于长方形、正方向、圆形。所述插线板主体200通常选用绝缘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塑料。所述插线板主体200的一端接入电线,所述插线板主体200内还包括电路结构,以使插线单元100中的导电结构与所述电线形成通路。
89.示例性地,所述插线板主体200中设置有接收插线单元100的至少一个凹槽,所述凹槽的数量和排布方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插线板主体200中设置有接收插线单元100两个凹槽。
90.示例性地,所述插线单元100嵌入所述凹槽中,所述插线单元100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由上部壳体111、中部壳体112和底部壳体113组合而成,其中,所述中部壳体112与所述底部壳体113能够相对转动。进一步,所述上部壳体111与所述中部壳体112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1与所述中部壳体112保持相对静止。
91.示例性地,所述底部壳体113与所述插线板主体固定连接,作为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底部壳体113通过固定机构安装在凹槽内,以避免底部壳体113与插线板主体200发生相对位移,底部壳体113在凹槽内不能转动。
92.示例性地,所述上部壳体111和中部壳体112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有间隙,以使所述上部壳体111和中部壳体112能够在所述凹槽内转动,所述间隙的范围包括2mm~5mm。
93.进一步,所述凹槽的侧壁上以及所述上部壳体111和/或中部壳体112的侧壁上设置有卡位结构,所述防滑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突起,以避免上部壳体111和中部壳体112在所述凹槽内随意转动。作为一个实例,如图1所示,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卡槽,并且所述上部壳体和/或中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多个凸起,所述凸起与所述卡槽匹配以将所述转子模块卡和在一定角度。在外力作用下,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能够发生相对位移,以使插线单元100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当撤去外力作用时,在所述卡槽与所述凸起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下,插线单元100卡和在该合适的位置而不会继续转动。
94.通过在插线单元100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设置间隙,以使插线单元100能够相对于所述插线板主体200转动,通过在凹槽侧壁上设置卡位结构,以避免插线单元100在所述凹槽内随意转动,从而实现了通过外力作用将插线单元100旋转到所需的角度,并在外力消失后使插线单元100卡和在该角度的目的。
9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线单元包括双孔插座,所述插孔组包括火线(live wire,l)插孔和零线(naught wire,e)插孔。
9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触片组121包括火线触片和零线触片,其中,所述火线插孔与所述火线触片对应设置,所述零线插孔与所述零线触片对应设置。
9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
9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火线触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相接触并且所述零线触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相接触,或者所述火线触片与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相接触并且所述零线触片与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相131接触。
9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131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上均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结构,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转子圆环,所述电连接结构包括但不限于凸点,以使第一电连接组件131与第一定子圆环141摩擦接触,第二电连接组件132与第二定子圆环142摩擦接触。
100.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中部壳体112内部设置的电连接组件固定机构,以将第一电连接组件131和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由外至内依次固定,并且将第一电连接组件131和第二电连接组件132隔离开,以避免第一电连接组件131和第二电连接组件132之间发生短接。固定后的第一电连接组件131和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的位置一侧分别与触片组的火线触片、零线触片的位置一一对应,另一侧分别与定子模块的第一定子圆环141和第二定子圆环142的位置一一对应。
10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子模块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第一定子圆环141和第二定子圆环142。
102.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电连接组件131和所述第二电连接组件132上设置的向下延伸的电连接结构,以使第一定子圆环141与第一电连接组件131摩擦接触,第二定子圆环142与第二电连接组件132摩擦接触。
103.通过转子模块和定子模块分别采用电连接组件和定子圆环,可以使转子模块实现360度旋转,且始终保持与定子模块相接触,使用户根据需要旋转到任意位置,解决了插线板使用过程中的绕行和凌乱问题。
104.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弹簧将第一定子圆环141和第二定子圆环142由外至内依次
固定,并且将第一定子圆环141和第二定子圆环142隔离开,以避免第一定子圆环141和第二定子圆环142之间发生短接。固定后的弹簧成压缩状态,以使定子模块的第一定子圆环141和第二定子圆环142分别与转子模块的第一电连接组件131和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紧密接触,避免导电通路断路。
105.示例性地,所述电连接组件、所述定子圆环和所述触片组均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10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组件131、第二电连接组件132、第一定子圆环141、第二定子圆环142和触片组均采用铜制成。
10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插线板,通过将插线单元嵌入插线板主体的凹槽中,并且插线单元能够相对于插线板主体转动,使用户根据需要将插线单元旋转到任意位置,解决了插线板使用过程中的绕行和凌乱问题。
108.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