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03027发布日期:2021-05-28 11:0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锂电池最早期应用在心脏起搏器中。锂电池的自放电率极低,放电电压平缓等优点,使得植入人体的起搏器能够长期运作而不用重新充电。锂电池一般有高于3.0伏的标称电压,更适合作集成电路电源。二氧化锰电池,就广泛用于计算器,数码相机、手表中。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一般是使用二氧化锰为正极材料、金属锂或其合金金属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的电池。

然而,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锂离子电池质量较大,体积较大,能量密度较小,在使用和携带上有所欠缺;同时,市场上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内部使用液态电解液,极易因为电解液泄露而发生爆炸,产生较多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旨在解决锂电池能量密度小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包括电池外封装、电池芯外壳板和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封装上方设置有ic安全保护装置,所述ic安全保护装置上方设置有正极片,所述正极片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连接管和正极连接管,所述正极连接管和所述负极连接管顶部设置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顶部中间设置有光电转化片,所述电池外封装内部设置有电池芯外壳板,所述电池芯外壳板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板、隔膜、正极板,所述电池芯外壳板内部设置有电解液,所述正极片外部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所述外壳顶部中间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所述外壳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标识和正极标识,所述负极板和所述ic安全保护装置与所述负极连接管电连接,所述正极板、所述光电转化片和所述正极片与所述正极连接管电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环状凹陷。

更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光伏板采用单晶硅硅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板主要材料为石墨、焦炭和碳纤维,所述负极板外部还包裹一层锂粉,所述石墨采用纳米碳。

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板主要材料为石墨,所述石墨外部还设置有导电剂乙炔黑。

更进一步地,所述正极片主要材料为钴酸锂,所述电解液为电解质为六氟磷酸锂的胶态电解液。

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电极片、正极连接管和光电转化片,不仅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密度,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太阳能进行电池充电,应用范围广,绿色环保;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ic安全保护装置和胶态电解液,保护了电路又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泄露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包括电池外封装1、电池芯外壳板6和外壳11,其特征在于:电池外封装1上方设置有ic安全保护装置7,ic安全保护装置7上方设置有正极片2,正极片2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连接管3和正极连接管4,正极连接管4和负极连接管3顶部设置有导电片16,导电片16顶部中间设置有光电转化片5,电池外封装1内部设置有电池芯外壳板6,电池芯外壳板6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板8、隔膜10、正极板9,电池芯外壳板6内部设置有电解液,正极片2外部设置有外壳11,外壳11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2,外壳11顶部中间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13,外壳11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标识14和正极标识15,负极板8和ic安全保护装置7与负极连接管3电连接,正极板9、光电转化片5和正极片2与正极连接管4电连接。

连接杆12上设置有环状凹陷,便于将此实用新型安装于外接机件上。

太阳能光伏板13采用单晶硅硅片,单晶硅硅片光电转化率较高。

负极板8主要材料为石墨、焦炭和碳纤维,负极板8外部还包裹一层锂粉,石墨采用纳米碳,提高导电性能。

正极板9主要材料为石墨,石墨外部还设置有导电剂乙炔黑,提高电极内部电子的转移速率。

正极片2主要材料钴酸锂,电解液为电解质为六氟磷酸锂的胶态电解液,不易造成泄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本实用新型与外部用电器连接,形成通路后,负极板8上的石墨和锂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锂离子并失去电子,同时电子从负极板8通过电解液和隔膜10转移至正极板9上,接着从正极板9通过正极连接管4转移至正极片2上,正极片2得到电子且锂离子化合价发生变化,电子由负极板8转移至正极片2过程中电子转移产生电流,完成放电,在电子转移过程中通过ic安全保护装置7进行检测,当由于某一阶段短路发生安全问题时ic安全保护装置7断路;进行充电过程时,将本实用新型与外部电源连接或太阳能光伏板13将太阳能传递至光电转化片5,上述放电过程发生反转,锂离子由正极片2转移至正极板9再转移至负极板8,通过ic安全保护装置7后形成通路,完成充电过程。

关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电极片2、正极连接管4和光电转化片5,不仅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能量密度,同时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太阳能进行电池充电,应用范围广,绿色环保;其次,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ic安全保护装置7和胶态电解液,保护了电路又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泄露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包括电池外封装(1)、电池芯外壳板(6)和外壳(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外封装(1)上方设置有ic安全保护装置(7),所述ic安全保护装置(7)上方设置有正极片(2),所述正极片(2)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连接管(3)和正极连接管(4),所述正极连接管(4)和所述负极连接管(3)顶部设置有导电片(16),所述导电片(16)顶部中间设置有光电转化片(5),所述电池外封装(1)内部设置有电池芯外壳板(6),所述电池芯外壳板(6)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板(8)、隔膜(10)、正极板(9),所述电池芯外壳板(6)内部设置有电解液,所述正极片(2)外部设置有外壳(11),所述外壳(11)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杆(12),所述外壳(11)顶部中间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13),所述外壳(11)顶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标识(14)和正极标识(15),所述负极板(8)和所述ic安全保护装置(7)与所述负极连接管(3)电连接,所述正极板(9)、所述光电转化片(5)和所述正极片(2)与所述正极连接管(4)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12)上设置有环状凹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13)采用单晶硅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板(8)主要材料为石墨、焦炭和碳纤维,所述负极板(8)外部还包裹一层锂粉,所述石墨采用纳米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板(9)主要材料为石墨,所述石墨外部还设置有导电剂乙炔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片(2)主要材料为钴酸锂,所述电解液为电解质为六氟磷酸锂的胶态电解液。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聚能片状锂电池,包括电池外封装、电池芯外壳板和外壳,电池外封装上方设置有IC安全保护装置,IC安全保护装置上方设置有正极片,正极片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连接管和正极连接管,正极连接管和负极连接管顶部设置有导电片,导电片顶部中间设置有光电转化片,电池外封装内部设置有电池芯外壳板,电池芯外壳板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负极板、隔膜、正极板,电池芯外壳板内部设置有电解液,正极片外部设置有外壳,外壳前端面、后端面、左端面和右端面外侧分别设置有连接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置,应用范围广,绿色环保,保护了电路又减少了本实用新型的泄露风险,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敬贤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6
技术公布日:2021.05.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