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可调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72232发布日期:2021-06-22 15:40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可调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可调温控器。



背景技术:

温控器已经在各种家电产品中得到广泛使用,温控器通过温度感应片的形变控制温控器中弹片触点的接触或分离,以决定电路的接通或断开,从而实现温度控制的功能,但现有的温控器只是单组发热丝控制一组电路,温度点控制不准确,控制不灵敏,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因此,为了避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出改进。

中国实用新型cn211182094u公开了一种可调温控器,包括通过铆钉由上至下依次固定连接的面板、第一瓷环、第一储能弹簧片、第一端子、第二瓷环、静触片、金属垫圈、第一云母片、第二端子、双金属片、第二云母片、第三端子、防冻片及第三瓷环,所述第一储能弹簧片的右端连接有第二储能弹簧片,所述第二储能弹簧片的左端及静触片的右端分别设有对应的第一银触点及第二银触点,所述第一云母片的下表面安装有第一发热丝,所述第三端子连接有第二发热丝。利用第一发热丝与第二发热丝同时对双金属片加热,当温度过高时,双金属片发生形变,自动断开电路,起到保护和温控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控制灵敏、温度点控制准确、调节简单、使用方便。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温控器通过底部的铆钉直接接触整机的发热源,铆钉采用铁材质,而铁材质导热温度慢,使得温控器反应不灵敏。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温控器的结构进行改进,以便于提高温控器的反应速度,和传递温度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的温控器通过底部的铆钉直接接触整机的发热源,铆钉采用铁材质,而铁材质导热温度慢,使得温控器反应不灵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可调温控器,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通过铆钉由上至下依次套接的第一瓷圈、第一接线端子、长弹片、第二瓷圈、短触片、双金片、第二接线端子和第三瓷圈,另一侧设有瓷杆,所述瓷杆的底部抵靠在所述长弹片的上方,还包括:

铝板,套设在所述铆钉的下端,位于所述双金片的下方,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弯折板和水平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套接在所述铆钉上的螺孔;

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弯折板之间的夹角为0°~120°,所述弯折板与所述水平板之间的夹角为0°~107°。

上述方案中,所述双金片的下方设有发热片,所述发热片的中间设有一个凹陷部,所述双金片的固定端的底部设有云母片,所述发热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双金片的活动端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云母片的底部。

上述方案中,所述瓷杆的上端为d字轴,中部为齿轮,下端为螺纹柱,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瓷杆安装孔,所述螺纹柱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瓷杆安装孔内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适配的内螺纹。

上述方案中,所述齿轮外周套设有旋拨片,所述旋拨片位于所述瓷杆安装孔的上方,所述旋拨片的上端突出设有圆柱形的容纳孔,所述齿轮位于所述容纳孔内。

上述方案中,所述瓷杆的下端设有传动杆,所述瓷杆内部设有固定螺丝,所述传动杆的上端抵靠在所述固定螺丝的下方,下端抵靠在所述长弹片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长弹片与所述双金片的活动端之间设有瓷米柱,所述长弹片的活动端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双金片的活动端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瓷米柱的下端置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瓷米柱的上端置于所述第一通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所述长弹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所述短触片电性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铆钉的外周套设有陶瓷管,所述长弹片、短触片、第一瓷圈、第二瓷圈、第三瓷圈、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套设在所述陶瓷管上。

上述方案中,所述短触片与所述双金片之间设有两层铁垫片。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的活动端分别设有第一接线头和第二接线头,所述第一接线头与第一接线端子之间的夹角为0°~20°,所述第二接线头与第二接线端子之间的夹角为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铝板套设在铆钉的下端,位于双金片的下方,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弯折板和水平板,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套接在铆钉上的螺孔;固定板与弯折板之间的夹角为0°~120°,弯折板与水平板之间的夹角为0°~107°。通过铝板作为发热源与温控器之间的连接桥梁,比现有的通过铆钉连接的传递温度的速度更快,传导性更好,提高温控器的反应速度,和传递温度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可调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可调温控器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新型可调温控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瓷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发热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瓷杆的剖视图。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支架,11瓷杆,101d字轴,102齿轮,103螺纹柱,110瓷杆固定孔,111固定螺丝,112传导杆,120内螺纹,130外螺纹,12第一瓷圈,13第二瓷圈,131铁垫片,14第三瓷圈,140旋拨片,141容纳孔,15第一接线端子,151第一接线头,16第二接线端子,161第二接线头,17长弹片,18瓷米柱,19短触片,20双金片,201发热片,2011第一固定板,2012第二固定板,2013第一弯折部,2014水平部,2015半圆部,202云母片,30铝板,31固定板,32弯折部,33水平板,311螺孔,331安装孔,40铆钉,41陶瓷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可调温控器,以便于提高温控器的反应速度,和传递温度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温控器包括支架10,支架10的一侧设有通过铆钉40由上至下依次套接的第一瓷圈12、第一接线端子15、长弹片17、第二瓷圈13、短触片19、双金片20、第二接线端子16和和第三瓷圈14,另一侧设有瓷杆11,瓷杆11的底部抵靠在长弹片17的上方,还包括铝板30;

铝板30套设在铆钉40的下端,位于双金片20的下方,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31、弯折板32和水平板33,固定板31上设有用于套接在铆钉40上的螺孔311,水平板33上设有用于固定在整机上的安装孔331。

如图3所示,固定板31与弯折板32之间的夹角为0°~120°,弯折板32与水平板33之间的夹角为0°~107°。

通过铝板30作为发热源与温控器之间的连接桥梁,比现有的通过铆钉40连接的传递温度的速度更快,传导性更好,提高温控器的反应速度,和传递温度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2和图5所示,双金片20的下方设有发热片201,双金片20的固定端的底部设有云母片202,发热片201的中间通过第一弯折部2013、水平部2014和半圆部2015形成一个凹陷部,发热片201通过第一固定片2011和第二固定片2012固定在双金片20的底部,第一固定片2011固定在双金片20的活动端的底部,第二固定片2012固定在云母片201的底部。

如图4所示,优选的,瓷杆11的上端为d字轴101,中部为齿轮102,下端为螺纹柱103,支架10的一侧设有瓷杆固定孔110,螺纹柱103的外周面设有外螺纹130,瓷杆固定孔110内设有与外螺纹130适配的内螺纹120,螺纹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

齿轮102外周套设有旋拨片140,旋拨片140位于瓷杆固定孔110的上方,旋拨片140的上端突出设有圆柱形的容纳孔141,齿轮102位于容纳孔141内。

如图2和图6所示,优选的,瓷杆11的下端设有传动杆112,瓷杆11内部设有固定螺丝111,固定螺丝111通过螺纹旋钮进入瓷杆11的内部,传动杆112的上端抵靠在固定螺丝111的下方,下端抵靠在长弹片17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优选的,长弹片17与双金片20的活动端之间设有瓷米柱18,长弹片17的活动端上设有第一通孔,双金片20的活动端上设有第二通孔,瓷米柱18的下端置于第二通孔内,瓷米柱18的上端置于第一通孔内。

优选的,第一接线端子15与长弹片17电性连接,短触片19与第二接线端子16电性连接,防止短路。

优选的,铆钉40的外周套设有陶瓷管41,长弹片17、短触片19、第一瓷圈12、第二瓷圈13、第三瓷圈14、第一接线端子15和第二接线端子16分别套设在陶瓷管41上。

优选的,短触片19与双金片20之间设有两层铁垫片131,用于加强密封。

第一接线端子15和第二接线端子16的活动端分别设有第一接线头151和第二接线头161,第一接线头151与第一接线端子15之间的夹角为0°~20°,第二接线头161与第二接线端子16之间的夹角为0°~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铝板套设在铆钉的下端,位于双金片的下方,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板、弯折板和水平板,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套接在铆钉上的螺孔;固定板与弯折板之间的夹角为0°~120°,弯折板与水平板之间的夹角为0°~107°。通过铝板作为发热源与温控器之间的连接桥梁,比现有的通过铆钉连接的传递温度的速度更快,传导性更好,提高温控器的反应速度,和传递温度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方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