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配式端子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86708发布日期:2021-04-13 22:5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配式端子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连接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配式端子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用于导通信号的连接方式总体分为有焊连接和无焊连接两种,而使用无焊连接技术无疑是最为快捷,方便的将信号传递到执行器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同时对降低环境的污染、原材料成本的经济性都有积极的影响。
3.压配式端子与线路板(即pcb板)的结合是一种无焊点的连接方式,该连接方式既可以减小助焊剂的使用和避免发生主板过高温锡炉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又可以简单拔除替换。因没有空焊等焊锡问题,其电气的可靠性较高,从而广泛应用于通讯、车载电子产品等产业。
4.现有的压配式端子中通常为鱼眼端子,鱼眼端子的两侧具有弹性部,通过弹性部自身的形变插设到pcb板的插孔中,因此,鱼眼端子完成与电子元器件电连接;但是,由于是通过鱼眼端子的自身形变插接到插孔,在插接过程中,鱼眼端子对插孔的作用力,很难控制,容易导致pcb板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在插接的过程中,鱼眼端子对插孔的作用力,很难控制,容易导致pcb板的损坏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压配式端子。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压配式端子,包括:
8.基部;
9.插入件,一端与基部的下端连接,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插入件的截面宽度朝向延伸端逐渐变小;
10.插接部,通过可变形件与所述基部连接;所述插接部内具有开口朝向所述插入件的插槽。
11.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
12.抵接部,设置在插接部的上端;所述抵接部具有抵接面,所述抵接面适于与插孔的端面抵接。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包括:
14.连接段,具有间隔设置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外侧面适于与插孔的侧壁卡接;所述卡接杆之间设置有插槽。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还包括:
16.导向段,连接在所述连接段的下方;所述导向段的截面宽度向下逐渐变小。
17.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限位凸点,设置在插槽的内壁上;所述限位凸点朝向所述
插槽的中心伸出。
1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接部包括连接段和导向段,所述限位凸点设置在所述连接段和所述导向段之间。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可变形件为弯曲设置的弹性件。
2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可变形件具有围绕所述插入件的中心轴均匀分布的至少两个。
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插入件的用于与插接部的插槽的内壁的接触的面为抵推面,所述抵推面与所述插入件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为5.5
°
~6.5
°

2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上述中任一项所述的压配式端子。
2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配式端子,包括:基部、插入件和插接部;插接部插接到线路板的插孔内,并与线路板实现电连接;通过插入件插入到插槽内,由于插入件的截面宽度由下向上之间变大,所以逐渐实现插接部和插孔的紧配合,并且实现电连接;插入件的截面宽度是逐渐变化的,控制插入件插入到进入插槽的距离,从而实现控制插接部与插孔之间的作用力,对线路板起到很好的把保护作用;
25.同时,调节插入件插入到插槽内的多少,可以使用不通孔径的插孔,实现该压配式端子更广的通用性。
2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配式端子,还包括:抵接部;在插入的过程中,抵接部的抵接面与插孔的端面进行抵接,实现端子和线路板之间位置的固定。
27.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配式端子,所述插接部包括:连接段和导向段;所述导向段起到导向的作用,辅助连接段插入到插孔内;所述导向段的截面宽度向下逐渐变小,方便导向段进入到插孔内。
28.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配式端子,还包括:限位凸点;所述限位凸点设置在连接段和导向段之间,且所述限位凸点朝向所述插槽的中心伸出;当连接段和插孔连接好后,限位凸点的设置使得连接段不能从插孔内轻易脱出;能够起到端子的防退的作用。
29.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配式端子,所述可变形件为弯曲设置的弹性件;该可变形件的形状通过多次实验得出的最佳状态的形状。
3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配式端子,在插入件插入到的插槽内之后,抵推面和插槽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起到固定的作用,该结构整体的设置,能够实现非常低的插入力和非常高的固定力;当在所述抵推面与所述插入件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为5.5
°
~6.5
°
时,插入力和固定力达到了最佳的状态。
3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压配式端子,因此具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优点。
附图说明
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配式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配式端子的主视图。
3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配式端子与线路板的第一状态的连接关系图。
3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配式端子与线路板的第二状态的连接关系图。
3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配式端子与线路板的第三状态的连接关系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基部;2、插入件;3、插接部;4、线路板;5、可变形件;6、连接段; 7、导向段;8、抵接部;9、限位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45.实施例1
46.本实施例提供的压配式端子,包括:基部1、设置在基部1下端的插入件2 和通过可变形件5连接的插接部3;将插入部插入到线路板4的插孔内,推动基部1,使得插入件2逐渐进入到插接部3的插槽内,实现插接部3和插孔的电连接;通过插入件2逐渐进入到插槽内能够控制插接部3给插孔的作用力,能够保护线路板4;同时该结构可以实现非常低的插入力和非常高的固定力。
47.如图1所示,基部1的中部的下端连接有插入件2的一端,所述插入件2 的另一端向下延伸;所述插入件2的截面宽度朝向延伸端之间变小;以插入件 2的中心轴为中心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可变形件5;所述可变形件5为弯曲设置的弹性件;两个个可变形件5的上端分别与基部1的两侧连接,下端与插接部3 连接;
48.具体的,所述插接部3包括与可变形件5直接连接的连接段6,所述连接段6具有间隔设置的卡接杆,所述卡接杆的外侧面适于与插孔的侧壁卡接,两个卡接杆之间形成开口朝上插入件2的插槽。
49.在连接段6的上方设置有抵接部8,所述抵接部8具有抵接面,在端子和线路板4连接时,抵接面与插孔的端面抵接,实现端子和线路板4之间位置的固定,使得端子在插入到线路板4上时不会插过。
50.在连接段6的下方连接有导向段7,导向段7的截面宽度向下逐渐变小;导向段7的设置为连接段6进入到插孔内起导向的作用,方便进入。
51.如图2所示,在连接段6和导向段7之间设置有限位凸点9,所述限位凸点9具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插槽的内壁上,且朝向所述插槽的中心伸出;当连接段6和插孔连接好后,限位凸点9的设置使得连接段6不能从插孔内轻易脱出;能够起到端子的防退的作用。
52.如图3所示,所述插入件2的用于与插接部3的插槽的内壁的接触的面为抵推面,所述抵推面与所述插入件2的中心轴所成的角度为α,α的角度范围为5.5
°
~6.5
°
;在该角度范围内,端子与插孔在插和拔的配合过程中,具有最好的插入力和固定力。
53.在安装过程中,如图4所示,端子与线路板4的插孔对准;如图5所示,端子的导向段7先插入到插孔孔,逐渐的,端子的连接段6完全进入到插孔内;线路板4的端面与抵接部8的抵接面进行抵接;如图6所示,向下推动基部1,带动插入件2的下端之间进入到插接部3的插槽内,与此同时,可变形件5发生弯曲形变;随着,插入件2进入到插槽内,由于插入件2的抵推面为倾斜设置,所以,随着插入件2插入到插槽内,插入件2会带来向外的线性力,使得卡接杆向外侧移动,卡接杆的外侧面与插孔的侧壁完全抵接,实现电连接;停止推动基部1;插入件2的抵推面与插槽的内壁之间产生摩擦力阻力,起到固定的作用,使得插入件2会固定与插槽内,使得连接部与插孔持续连接。同时,在插槽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点9,使得限位凸点9处的连接部的截面宽度稍大于上方处截面宽度,保证端子不会轻易从线路板4的插孔内脱出。
54.使用方法及原理
55.将线路板4进行固定,端子的插接部3逐渐进入到线路板4的插孔内,直到线路板4与端子的抵接部8抵接;推动基部1,插入件2逐渐进入到插槽内,当连接部和插孔之间的力达到一定的要求后,停止推动基部1。
56.由于通过插入件2进入到插槽的多少,控制连接部和插孔之间的力度,从而使得连接部和插孔之间的力度可控,防止对插孔的侧壁造成损坏,导致线路板4的损坏;同时,该端子可以根据插孔的大小,从而控制插入件2进入到插槽的多少,实现连接部和插孔之间的固定的连接力,因此,端子可以适应不同的插孔的孔径,即该端子具有更广的通用性。
57.实施例2
58.本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压配式端子。
59.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