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7632发布日期:2021-08-27 11:0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



背景技术: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目前锂电池的充电座在使用时,经常会出现插头滑落与松动的情况,由此而造成的频繁断路会给用负载带来损害,且会带来其它方面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插头和插座容易松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插头和插座不易松动的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上设有与插头相匹配的插头安装槽,所述插头通过插头安装槽安装在插座上且与插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头安装槽内固定有导向块,所述插头上设有与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和导向槽滑动连接。

包括插头和插座,所述插座上设有与插头相匹配的插头安装槽,所述插头通过插头安装槽安装在插座上且与插座可拆卸连接,所述插头安装槽内固定有导向块,所述插头上设有与导向块相匹配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和导向槽滑动连接,通过插头与插头安装槽的配合和导向块与导向槽的配合,增大了插头和插座在插接时的接触面积,增加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插头不易与插座之间发生松动,保证了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侧面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导向槽相匹配的导向块外圆角,所述插头侧面的边缘处设有与插头安装槽相匹配的插头外圆角,增设的外圆角增加了插头和插座在插接过程的平滑性,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槽的底面上设有若干根固定柱,所述导向块上设有与固定柱相匹配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柱和固定槽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槽内安装有与固定柱相匹配的接触片,其中固定柱为金属导电棒,接触片为金属接触片,通过将固定柱插入固定槽并其内部与接触片相接触,实现插头和插座的导通。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柱包括柱一和柱二,所述柱一的数量为两根且其形状为圆柱体,所述柱二的数量为一根且其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固定槽包括与柱一相匹配的槽一和与柱二相匹配的槽二,所述柱一上设置有外圆角,所述槽一的开口处设有与外圆角相匹配的内圆角,所述柱二上设置有外倒角一,所述槽二的开口处设有与外倒角一相匹配的内倒角一,其中柱一与火线相连接,柱二与零线相连接,通过将柱一和柱二设置成不同形状以方便操作者进行区分;增设的圆角和倒角增加了柱一和柱二在分别插入槽一和槽二过程中的平滑性,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插头安装槽的底面上固定有柱三,所述柱三置于导向块的侧面,所述插头上设有与柱三相匹配的槽三,所述柱三和槽三滑动连接,其中柱三与地线相连接,提高充电器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所述柱三置于导向块其中一条边的侧面,所述柱三和导向块另一条边均位于导向块其中一条边的同一侧,所述柱三上设置有外倒角二,所述槽三的开口处设有与外倒角二相匹配的内倒角二,通过这样设计大大节省了插头安装槽的内部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节约材料;增设的倒角增加了柱三和槽三在插接过程中的平滑性,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省时省力。

作为优选,所述插座上安装有导线一,所述接触片包括安装在槽一内且与柱一相匹配的片一和安装在槽二内且与柱二相匹配的片二,所述片一、片二和柱三均与导线一电连接,所述插头上安装有导线二,所述槽三内安装有与柱三相匹配的片三,所述柱一、柱二和片三均与导线二电连接,其中插座为电流输出端,导线一为电源软线,导线一中的火线与片一电连接,导线一中的零线与片二电连接,导线一中的地线与柱三电连接;插头为负载端,导线二为负载软线,导线二中的火线与柱一电连接,导线二中的零线与柱二电连接,导线二中的地线与片三电连接;电源产生的电流依次通过导线一、插座、插头和导线二传输给负载。

作为优选,所述插座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对称设置在插座两侧的侧面且与插座固定连接,所述翻边上设置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用于插座的固定和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插座上安装有与插头安装槽的开口相匹配的盖体,所述盖体置于插头安装槽的开口处且与插座转动连接,所述盖体与插头安装槽的开口卡接,盖体起到插座在未与插头插接时的保护作用,防止灰尘、颗粒及水等进入插头安装槽中损坏插座。

作为优选,所述插座的侧面上设有环槽,所述插头安装槽位于环槽的内侧,所述盖体上设有与环槽相匹配的卡条,所述盖体通过卡条与环槽的配合与插座进行卡接,卡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环槽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一端和环槽连通,所述缺口的另一端和插座的外侧壁连通,缺口起到插座的防水作用,当盖体盖住插头安装槽的开口后,若有外部的水渗透入盖体和插座之间的缝隙时,水会进入环槽之中并沿着环槽进行环流,等到水流至缺口处时,便可通过缺口排出插座,大大提高了插座的防水性。

作为优选,所述插座侧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转动槽,所述盖体一侧的侧边上固定有盖体翻边,所述盖体翻边的两端均设有与转动槽相匹配的转动柱,所述盖体通过转动柱和转动槽的配合安装在插座上且与插座转动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方便,容易安装,便于进行控制和操作。

作为优选,所述盖体另一侧的侧边上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和卡条均位于盖体的同一侧面,操作者在打开盖体时,可用四指的指尖托在斜面处,然后翻开盖体,使得盖体的打开变得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插头不易与插座之间发生松动,保证了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的稳定性;使插头和插座的插接过程更加平滑,操作起来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方便操作者进行区分零线、火线和地线;节省了插头安装槽的内部空间,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节约材料;可防止灰尘、颗粒及水等进入插头安装槽中;连接方式简单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防水性好;盖体打开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插座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插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插座,2.插头,3.导线一,4.槽二,5.内倒角一,6.柱三,7.外倒角二,8.插头安装槽,9.槽一,10.内圆角,11.导向块外圆角,12.导向块,13.环槽,14.缺口,15.插座翻边,16.安装通孔,17.盖体,18.斜面,19.卡条,20.盖体翻边,21.转动柱,22.转动槽,23.导线二,24.插头外圆角,25.外倒角一,26.柱二,27.柱一,28.外圆角,29.导向槽,30.槽三,31.内倒角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锂电池用充电器输出的插头和对应的插座,包括插头2和插座1,如图2和图3所示,插座1上设有与插头2相匹配的插头安装槽8,插头2通过插头安装槽8安装在插座1上且与插座1可拆卸连接,插头安装槽8内固定有导向块12,如图5和图6所示,插头2上设有与导向块12相匹配的导向槽29,导向块12和导向槽29滑动连接。

如图3和图6所示,导向块12侧面的边缘处设置有与导向槽29相匹配的导向块外圆角11,插头2侧面的边缘处设有与插头安装槽8相匹配的插头外圆角24。

如图3和图6所示,导向槽29的底面上设有若干根固定柱,导向块12上设有与固定柱相匹配的固定槽,固定柱和固定槽滑动连接,固定槽内安装有与固定柱相匹配的接触片。

如图3和图6所示,固定柱包括柱一27和柱二26,柱一27的数量为两根且其形状为圆柱体,柱二26的数量为一根且其形状为长方体,固定槽包括与柱一27相匹配的槽一9和与柱二26相匹配的槽二4,柱一27上设置有外圆角28,槽一9的开口处设有与外圆角28相匹配的内圆角10,柱二26上设置有外倒角一25,槽二4的开口处设有与外倒角一25相匹配的内倒角一5。

如图3和图6所示,插头安装槽8的底面上固定有柱三6,柱三6置于导向块12的侧面,插头2上设有与柱三6相匹配的槽三30,柱三6和槽三30滑动连接。

如图3和图6所示,导向块12的横截面形状为l形,柱三6置于导向块12其中一条边的侧面,柱三6和导向块12另一条边均位于导向块12其中一条边的同一侧,柱三6上设置有外倒角二7,槽三30的开口处设有与外倒角二7相匹配的内倒角二31。

如图2所示,插座1上安装有导线一3,如图3和图6所示,接触片包括安装在槽一9内且与柱一27相匹配的片一和安装在槽二4内且与柱二26相匹配的片二,片一、片二和柱三6均与导线一3电连接,如图5所示,插头2上安装有导线二23,如图3和图6所示,槽三30内安装有与柱三6相匹配的片三,柱一27、柱二26和片三均与导线二23电连接。

如图4所示,插座1上设有插座翻边15,插座翻边15对称设置在插座1两侧的侧面且与插座1固定连接,插座翻边15上设置有安装通孔16。

如图4所示,插座1上安装有与插头安装槽8的开口相匹配的盖体17,盖体17置于插头安装槽8的开口处且与插座1转动连接,盖体17与插头安装槽8的开口卡接。

如图4所示,插座1的侧面上设有环槽13,插头安装槽8位于环槽13的内侧,盖体17上设有与环槽13相匹配的卡条19,盖体17通过卡条19与环槽13的配合与插座1进行卡接。

如图4所示,环槽13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14,缺口14的一端和环槽13连通,缺口14的另一端和插座1的外侧壁连通。

如图4所示,插座1侧面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转动槽22,盖体17一侧的侧边上固定有盖体翻边20,盖体翻边20的两端均设有与转动槽22相匹配的转动柱21,盖体17通过转动柱21和转动槽22的配合安装在插座1上且与插座1转动连接。

如图4所示,盖体17另一侧的侧边上设置有斜面18,斜面18和卡条19均位于盖体17的同一侧面。

进行充电时,将插头2和插座1上的插头安装槽8进行对准,将插头安装槽8中的导向块12和插头2上的导向槽29进行对准(此时导向槽29内的柱一27和柱二26分别对准导向块12内的槽一9和槽二4,插头安装槽8内的柱三6对准插头2上的槽三30),然后用力将插头2插入插座1中即完成插头2和插座1的连接,此时电源产生的电流依次通过导线一3、插座1、插头2和导线二23传输给负载进行充电。

当插座1在未与插头2插接时,盖体17通过卡条19与环槽13的配合盖住插头安装槽8,就可以防止灰尘和颗粒等进入插头安装槽8中损坏插座1;此时若有外部的水渗透入盖体17和插座1之间的缝隙时,水会进入环槽13之中并沿着环槽13进行环流,等到水流至缺口14处时,便可通过缺口14排出插座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