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拉簧的低压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7498发布日期:2021-07-06 21:3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拉簧的低压直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继电器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拉簧的低压直流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是一种电控制器件,通过驱动组件从而驱动动触板与静触板接触,进而接通。而且现有的结构内,驱动组件是设置在基座上的,且通过静铁芯、衔铁、线圈架的配合从而实现驱动。
3.比如专利号为2019205789125,且专利名称为一种可保证衔铁或动簧片正常动作的继电器,其虽然避免了衔铁或动簧片被卡死的现象发生。但是由于动簧片是弯折设置,因而长时间使用容易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拉簧的低压直流继电器,通过将拉簧设置于衔铁尾部,并与轭铁水平设置,从而避免了动簧片存在的问题,进而解决了动簧片是弯折设置而存在长时间使用容易断裂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具有拉簧的低压直流继电器,包括
7.基座,其上设置有驱动组件和静触板,且驱动组件连接有动触板并用于驱动动触板与静触板接触;
8.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静铁芯和轭铁及绕着线圈的线圈架,且静铁芯位于线圈架内,所述轭铁一端向内弯折且设置于基座上并位于线圈架下端,且轭铁另一端摆动连接有衔铁;
9.所述衔铁另一端设置有动触板,并倾斜设置于轭铁另一端,且位于静铁芯上端,当线圈架上的线圈通过电时,静铁芯与衔铁之间会产生磁场从而带动衔铁向下移动;
10.所述衔铁和轭铁之间设置拉簧,且拉簧用于使已下移的衔铁复位,所述拉簧一端设置于衔铁尾部,且另一端设置于轭铁中间并与轭铁水平设置。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或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12.优选地,所述衔铁和动触板之间设置有弹片,通过弹片可给动触板传导压力。
13.优选地,所述衔铁尾部设置有卡钩一,所述轭铁中部设置有卡钩二,且弹簧两端分别挂置于卡钩一和卡钩二上。
14.优选地,所述衔铁尾部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轭铁上端对称设置有凸块,且凸块设置于连接槽内。
15.优选地,所述线圈架下端抵靠于所述基座前端面,且线圈架上端设置有卡扣,所述基座上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与基座前端面之间形成卡槽,且卡扣卡接于卡槽内。
16.优选地,所述轭铁向内弯折这端设置有凸起,所述基座开设有卡接口,且凸起卡接于卡接口内。
17.优选地,还包括外壳,且外壳覆盖在驱动组件外侧,并在基座和外壳的密封端面形成上灌胶区,下灌胶区与连接上灌胶区和下灌胶区的橡胶密封区;
18.所述上灌胶区包括开设在基座上端的凹槽一,且凹槽一与外壳内壁形成灌胶槽;
19.所述下灌胶区包括开设在基座下端的凹槽二,且凹槽二与外壳内壁形成灌胶槽;
20.所述橡胶密封区包括开设在外壳侧壁的卡接槽,且卡接槽内设置有密封条,通过密封条抵靠于基座从而实现密封。
2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2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拉簧设置于衔铁尾部,并与轭铁水平设置,从而避免了动簧片存在的问题。
2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和外壳之间采用密封条和灌胶槽的结构从而增加两者的密封性,并行形成双重保护,而且还可以限定基座和外壳的位置并增加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一;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之二;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剖视的结构简图;
27.图4是图3中a的放大的结构简图;
28.图5是图3中b的放大的结构简图;
29.图6是去掉外壳的结构简图之一;
30.图7是去掉外壳的结构简图之一;
31.图8是驱动组件拆分的结构简图;
32.图9是基座和磁钢的结构简图;
33.图10是密封条和外壳的结构简图。
34.图中:1

基座;11

放置槽;12

限位板;13

卡槽;14

卡接口;
35.15

凹槽一;16

输出端;17

限位块;18

凹槽二;2

通电结构;
36.21

驱动组件;211

静铁芯;212

线圈架;2121

卡扣;
37.2122

线圈;213

轭铁;2131

卡钩二;2132

凸块;2133

凸起;
38.214

衔铁;2141

卡钩一;2142

连接槽;215

拉簧;22

静触板;
39.23

动触板;25

弹片;26

电线;3

磁钢;4

外壳;41

卡接槽; 42

密封条;421

竖直段一;422

倾斜段;423

竖直段二。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1.结合图1

图3,可知一种具有拉簧的低压直流继电器,包括基座 1,且基座1上设置有驱动组件21和静触板22,其中驱动组件21连接有动触板23并用于驱动动触板23与静触板22接触,从而实现连通。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驱动组件21、静触板22和动触板23 构成一个通电结构,而且基座1至少一侧设置有输出端16,且输出端16与静触板22连接,用于与外界电子元件连接。
42.同时驱动组件21包括静铁芯211和轭铁213及绕着线圈2122的线圈架212,其中静铁芯211位于线圈架212内,同时轭铁213一端向内弯折且设置于基座1上并位于线圈架212下端,且轭铁213另一端摆动连接有衔铁214。
43.而且衔铁214另一端设置有动触板23,并倾斜设置于轭铁213 另一端,且位于静铁芯211上端。因而当线圈架212上的线圈2122 通过电时,静铁芯211与衔铁214之间会产生磁场从而带动衔铁214 向下移动。
44.结合图4和图8,可知衔铁214和轭铁213之间的复位结构:首选衔铁214和轭铁213之间设置拉簧215,且拉簧215用于使已下移的衔铁214复位。
45.其中复位的原理是衔铁214向下移动同时向上拉伸拉簧215,从而使拉簧215处于拉伸状态,而线圈2122不通电的时候,此时由于没有磁场即没有磁力来使衔铁214下移,因而会由于拉簧215弹性而复位。
46.同时拉簧215一端设置于衔铁214尾部,且另一端设置于轭铁 213中间并与轭铁213水平设置。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拉簧215 是上下移动的,不会有弯折端,从而避免了弹片由于弯折因而长时间实用会断裂的问题。
47.结合图3、图6和图8,可知衔铁214和动触板23之间的连接:首先衔铁214和动触板23之间设置有弹片25,通过弹片25可给动触板23传导压力,然后再通过拉簧215起到调节动触板23压力的作用。
48.结合图4和图6

图8,可知拉簧215的连接结构:首先衔铁214 尾部设置有卡钩一2141,且轭铁213中部设置有卡钩二2131。因而在安装时,拉簧215两端分别挂置于卡钩一2141和卡钩二2131上。
49.结合图6和图8,可知衔铁214和轭铁213之间的结构:首先衔铁214尾部两侧均开设有连接槽2142,且轭铁213上端对称设置有凸块2132,通过凸块2132设置于连接槽2142内,从而连接衔铁214 和轭铁213,而且连接槽2142大于凸块2132,因而可让衔铁214在轭铁213上摆动。
50.结合图5和图8,可知线圈架212和基座1之间的连接:首先线圈架212下端抵靠于基座1前端面,且线圈架212上端设置有卡扣 2121,同时基座1上设置限位板12,且限位板12与基座1前端面之间形成卡槽13。
51.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卡扣2121卡接于卡槽13内从而连接线圈架212和基座1,并且也能防止线圈架212脱离基座1。
52.结合图2和图8,可知轭铁213和基座1之间的连接:首先轭铁 213向内弯折这端设置有凸起2133,且基座1开设有卡接口14。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凸起2133卡接于卡接口14内,从而连接轭铁213和基座1。
53.如图10所示,可知继电器包括外壳4,且外壳4覆盖在驱动组件21外侧,并在基座1和外壳4的密封端面形成上灌胶区,下灌胶区与连接上灌胶区和下灌胶区的橡胶密封区。
54.同时上灌胶区包括开设在基座1上端的凹槽一15,且凹槽一15 与外壳4内壁形成灌胶槽;且下灌胶区包括开设在基座1下端的凹槽二18,且凹槽二18与外壳4内壁形成灌胶槽。
55.其中灌胶槽15的原理就是灌封,通过将液态聚氨脂复合物用机械或手工方式灌入装有电子元件、线路的器件内,从而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固化成为性能优异的热固性高分
子绝缘材料。这个过程中所用的液态聚氨脂复合物就是灌封胶。
56.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灌胶槽15可增加密封性,从而实现防水,防尘,避免污染触点的功能,同时还可以限定基座和外壳的位置并增加两者连接的稳定性。
57.并且如图所示,凹槽一15和凹槽二18是沿着基座1边缘向内凹而形成的,且凹槽二18内设置有用于外接电源的电线26。
58.其中电线26是用于线圈2122通电的。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灌胶槽也可限定电线26的位置,进而对电线26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和保护。
59.而且橡胶密封区包括开设在外壳4侧壁的卡接槽41,且卡接槽 41内设置有密封条42,通过密封条42抵靠于基座1从而实现密封。
60.因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密封条42可实现防水,防尘,避免污染触点的功能,并且与灌胶槽15可行形成双重保护,从而提高 ip防护等级。
61.而且密封条42包括竖直段一421、倾斜段422和竖直段二423,且倾斜段422两端分别与竖直段一421和竖直段二423连接并一体成型。因而通过竖直和倾斜的结合,从而使密封条42更加贴合外壳4 的形状,从而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62.结合图6、图7和图9,可知继电器还包括两个磁钢3,且两个磁钢3设置在基座1上,并分别位于静触板22两侧的下端,同时紧贴静触板22,并与静触板22呈水平设置。
63.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两个磁钢3的距离就十分接近于静触板22,因而缩短了磁钢3与静触板22之间的距离,进而使产生的磁场力更大,并使灭弧效果越好。
64.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