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90959发布日期:2021-06-29 23:5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数据传输的接口一般被应用为网卡接口,例如rj45接口,rj45接口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如网卡上的接口,路由器、交换机上的网络接口等,还有一些与独立的外部连接器接头进行插接的接口。

一些连接器在与外部连接器插接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胶壳端面与外部连接器的连接端面在装配时,由于连接器的胶壳较软,造成装配精度低的问题,进而,也会出现插接后的连接器和外部连接器在外界拉扯过程中,胶壳发生变形的现象,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进一步导致装配精度越来越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改进的连接器,以提高装配精度。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内芯,包括内芯主体和第一加强体,所述内芯主体包括接线端和相对于所述接线端的插接端,所述插接端用于与外部连接器插接;所述第一加强体凸设在所述内芯主体外侧壁,所述第一加强体包括面向所述插接端的对接端面;及

胶壳,至少包覆所述接线端,且所述第一加强体的所述对接端面及所述内芯从所述对接端面至所述插接端的部分裸露在所述胶壳外,以使所述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连接器插接时,所述对接端面与所述外部连接器的端面抵接。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芯还包括第二加强体,所述第二加强体凸设在所述内芯主体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加强体在所述接线端指向所述插接端的方向上以间隙的形式排布,且所述第一加强体相对于所述第二加强体靠近所述插接端;所述胶壳还包覆所述第二加强体。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体包括环绕所述内芯主体的环形加强筋,所述环形加强筋包括所述对接端面。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加强筋相对于所述第二加强体更向所述内芯主体的外侧壁外凸出,所述环形加强筋裸露于所述胶壳外;所述胶壳包括面向所述环形加强筋的胶壳端面;

所述胶壳端面与所述环形加强筋面向所述接线端的端面贴合,和/或所述胶壳端面的最大外径不超过所述环形加强筋的最大外径。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加强体包括凸设在所述内芯主体的外侧壁外的结合加强筋,所述结合加强筋设于所述环形加强筋面向所述接线端的一侧,所述胶壳包覆所述结合加强筋。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加强筋相对于所述结合加强筋更向所述内芯主体的外侧壁外凸出;和/或

所述环形加强筋面向所述接线端的端面与所述结合加强筋连接,所述结合加强筋与所述第二加强体在所述接线端指向所述插接端的方向上间隔开。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体包括在所述内芯主体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加强筋;和/或

所述第二加强体设于所述接线端,且向背离所述插接端的方向上延伸凸出所述接线端;和/或

所述内芯主体的外侧壁呈圆柱面;和/或

所述第一加强体、所述第二加强体与所述内芯主体一体成型。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芯还包括:在所述内芯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的用于与所述外部连接器配合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加强体和所述插接端之间,与所述第一加强体间隔开。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沿所述内芯主体的外侧壁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凸起部从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一端朝向所述接线端延伸。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起部包括导引段和与所述导引段平滑过渡连接的平滑段,所述平滑段与所述第一加强体平行,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平滑段的一端,所述导引段自所述平滑段的另一端沿所述内芯主体的外侧壁的周向、且朝向所述插接端延伸。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的胶壳至少包覆所述接线端和内芯主体的从接线端至第一加强体的部分,第一加强体的对接端面及内芯从对接端面至插接端的部分裸露在胶壳外,使得在与外部连接器插接时,裸露部分的内芯参与与外部连接器装配,第一加强体的对接端面与外部连接器的端面抵接,这样能够保证装配位置不易变形,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的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器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连接的装配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若仅指代“一个”时会再单独说明。“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顶部”、“底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请参见图1,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连接器10的结构示意图,连接器10可以包括内芯1和胶壳2。图2所示为连接器10的内芯1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连接器10与外部连接器3插接的剖视图。

如图1-3所示,内芯1包括内芯主体11、第一加强体12,上述内芯主体11包括接线端111和相对于上述接线端111的插接端112,上述接线端111用于与连接线连接;上述第一加强体12分别凸设在上述内芯主体11外侧壁,上述第一加强体12包括面向上述插接端112的对接端面133。

胶壳2至少包覆接线端111和内芯主体11的从接线端111至第一加强体12的部分,且上述第一加强体12的上述对接端面133及上述内芯1从对接端面133至插接端112的部分裸露在所述胶壳2外,如图3所示,以使连接器10与外部连接器3插接时,对接端面133与外部连接器3的端面抵接。

在本申请中,上述相对于接线端111的插接端112,可以理解为,接线端111和插接端112分别位于内芯主体11的两端,二者呈现相对位置关系。

内芯1内可以设置端子(未图示),端子可以从内芯主体11的接线端111伸出,与导线22连接,端子的端部和导线22的端部可以被包裹在胶壳2内,导线22可以从胶壳2延伸出。

上述第一加强体12可以采用具有绝缘、且硬度高的材料制成,以使在与外部连接器3连接的过程中,不至于因拉扯,导致第一加强体12断裂。在本申请中,内芯1的硬度高于胶壳2的硬度,第一加强体12的硬度高于胶壳2的硬度。可以通过注塑包胶工艺在内芯1外形成胶壳2。

另外,为了便于本连接器10和外部连接器3安装和拆卸,胶壳2外侧壁的用于安装或拆卸时拿捏部分可以设有防滑纹21。

在本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0的胶壳2至少包覆所述接线端111和内芯主体11的从接线端111至第一加强体12的部分,第一加强体12的对接端面133及内芯1从对接端面133至插接端112的部分裸露在胶壳2外,使得在与外部连接器3插接时,裸露部分的内芯1参与与外部连接器3装配,第一加强体12的对接端面133与外部连接器3的端面抵接,这样保证装配位置不易变形,从而能够提高连接器10与外部连接器3的装配精度。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内芯1还可以包括第二加强体13,上述第二加强体13凸设在内芯主体11外侧壁,在上述接线端111指向上述插接端112的方向上以间隙的形式排布,且第一加强体12相对于第二加强体13靠近插接端112;上述胶壳2还可以包覆第二加强体13、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13之间的间隙,以及,内芯主体11的从接线端113至第一加强体12的部分。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加强体13和第一加强体12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也可以采用不相同的材料,本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另外,第二加强体13的强度可以低于或等于第二一加强体12的强度,但高于胶壳2的强度。

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13可以与内芯主体11一体成型,模具一体成型,尺寸精度高且稳定,从而提高装配精度。

第二加强体13可以使得胶壳2的强度更高,进而使得胶壳2不易发生变形。需要强调的是,胶壳2至少可以包覆第二加强体13、第一加强体12和第二加强体13之间的间隙,以及,内芯主体11的从接线端113至第一加强体12的部分,这样,接线端111、第二加强体13和第一加强体12在胶壳2的包裹下,使得接线端111、第二加强体13和第一加强体12呈一体化,可以增强胶壳2的强度,使得胶壳2不容易发生变形,且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在与外部连接器3插接时,仅裸露部分的内芯1参与与外部连接器3的装配,胶壳2不参与装配,这样进一步能够保证装配位置不易变形,从而进一步可以提高连接器10与外部连接器3的装配精度。

上述第二加强体13可以与第一加强体12的结构相同,也可以与第一加强体12结构不同。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体12可以包括环绕内芯主体11的环形加强筋131,环形加强筋131可以包括对接端面133,这样,环形加强筋131的对接端面133可以与外部连接器3的端面紧密抵接,能够在提高强度的基础上,使得与外部连接器3的端面达到紧密贴合的目的,进而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环形加强筋131可以为环绕内芯主体11的连续的环形。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环形加强筋131相对于第二加强体13更向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外凸出,环形加强筋131裸露于胶壳2外;胶壳2包括面向环形加强筋131的胶壳端面。胶壳端面与环形加强筋131面向接线端111的端面贴合。如此胶壳2可以与内芯1结合得更牢固。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壳端面的最大外径不超过环形加强筋131的最大外径。如此使得装配时胶壳2不接触外部连接器3,保证胶壳2不变形,且使得外观较美观。在一些实施例中,胶壳端面的最大外径等于环形加强筋131的最大外径,外观美观。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加强体13可以包括在内芯主体11的周向上间隔分布的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之间具有间隙,如此可以与胶壳2结合得更牢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多个加强筋能够对胶壳2起到与龙骨相同的支撑作用,使得胶壳2更加坚固,难以在拉扯过程中变形、与内芯1脱离。

作为一个实施例,上述第一加强筋设于上述接线端111,且向背离上述插接端112的方向上延伸凸出接线端111。可见,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加强体13还可以设于上述接线端111,且向背离插接端112的方向上延伸凸出接线端111,使得接线端111与内芯主体11连接的更加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可以呈圆柱面,这样能够提高本连接器10与外部连接器3的配合度。连接器10可以为圆形rj45连接器。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内芯1还可以包括:在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上设有的用于与外部连接器3配合的凸起113,该凸起113位于第一加强体12和插接端112之间,与第一加强体12间隔开。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凸起113与外部连接器3配合的情况下,上述凸起113就起到限位和固定作用,使得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稳定地插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凸起113的长度小于上述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的周长。内芯1可以包括在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的周向上间隔排布的多个凸起113,这样,相对于单个凸起113而言,能够进一步提高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连接的牢固性。外部连接器3与凸起113配合的连接部先沿着未设置凸起113的内芯主体11外侧壁上向接线端111的方向滑动,待滑动至凸起113处,转动外部连接器3和/或连接器10,使外部连接器3和连接器10相对转动,以使凸起113与外部连接器3的连接部卡持,此时第一加强体12的对接端面133与外部连接器3的端面贴合,这样,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便达到了固定连接。结构简单,且便于装配和拆卸。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113可以为螺纹,外部连接器3的连接部为相配合的螺纹,这样,凸起113与连接部的配合为螺旋连接,在转动外部连接器3至转不动时,这时,第一加强体12的端面与外部连接器3的端面贴合。

基于此,为了使得凸起113与外部连接器3的连接件配合的更加牢固和紧密,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凸起113可以包括第一凸起部1131和第二凸起部1132,第一凸起部1131沿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的周向延伸,第二凸起部1132从第一凸起部1131的一端朝向接线端111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起部1131的设置限制外部连接器3沿内芯主体11外侧壁轴向移动,第二凸起部的设置限制外部连接器3沿内芯主体11外侧壁周向移动,这样,使得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的连接即简单又牢固。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131可以包括导引段1134和与导引段1134平滑过渡连接的平滑段1135,平滑段1135与第一加强体12平行,第二凸起部1132设于平滑段1135的一端,导引段1134自平滑段1135的另一端沿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的周向、且朝向插接端112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导引段1134可以引导外部连接器3的相应的连接部旋入平滑段1135,使得外部连接器3与本连接器10很容易连接。在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配合连接下,平滑段1135能够限制外部连接器3沿着内芯1外侧壁长度方向移动。基于此,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连接时,外部连接器3在导引段1134的引导下旋入至平滑段1135,并沿着平滑段1135滑动至第二凸起部1132处,与第二凸起部1132配合连接。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导引段1134和与导引段1134平滑过渡连接的平滑段1135的设置可以使得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配合连接的更加顺利,同时能够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图4所示为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所示的实施例类似于图1-3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较于图1-3所示的实施例,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加强体12包括凸设在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外的结合加强筋132,结合加强筋132设于环形加强筋131面向接线端111的一侧,胶壳2可以包覆结合加强筋132。如此胶壳2可以与内芯1结合得更牢固,且可以提高第一加强体12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加强筋132可以与环形加强筋131连接。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加强筋132可以与环形加强筋131分离设置。

结合加强筋132不仅使得胶壳2可以与内芯1结合地更加牢固,同时在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插接、并在拉扯本连接器或外部连接器3的情况下,结合加强筋132置于胶壳2内,能够起到进一步稳固胶壳2强度的作用。

环形加强筋131相对于结合加强筋132更向内芯主体11的外侧壁外凸出。如此环形加强筋131与外部连接器3贴合的面更大,使得两个连接器装配更稳定,且结合加强筋132可以被包裹在胶壳2内,胶壳2与内芯1结合得更加牢固。

作为一个实施例,环形加强筋131面向接线端111的端面与结合加强筋132连接,结合加强筋132与第二加强体13在接线端111指向插接端112的方向上间隔开。结合加强筋132、环形加强筋131可以与内芯主体11一体成型。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加强筋132与环形加强筋131的连接,能够为环形加强筋131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可以起到加强环形加强筋131强度的作用,使得环形加强筋131在胶壳2的拉扯下难以变形,从而能够保证本连接器与外部连接器3的装配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加强筋132的一部分与环形加强筋131面向接线端111的端面连接,结合加强筋132的外端与环形加强筋131之间具有间隙,胶壳2可以伸入间隙中,从而胶壳2可以与内芯1结合地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