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出线改向装置及光伏组件层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8320发布日期:2021-08-06 13:04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引出线改向装置及光伏组件层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引出线改向装置及光伏组件层压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光伏组件的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电池片进行封装,以达到防尘、防水和防摔的目的。在封装工序中,太阳能电池片需要经过单焊、串焊、叠层、层压及安装接线盒等步骤。

其中,经过层压工艺后,层压件的引出线通常与层压件表面平行。此时,需要人工操作改变引出线的方向,以便于将引出线安装到接线盒上。但是,采用人工操作方式改变引出线方向,效率较低,且人工成本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出线改向装置及光伏组件层压系统,以提高引出线改向操作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引出线改向装置。该引出线改向装置用于对层压件的引出线改向,层压件引出有至少一对引出线,引出线改向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夹紧相应对引出线的夹紧机构。每个夹紧机构设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每个夹紧机构包括可控夹爪以及限位件;可控夹爪具有可调的夹持空间,限位件位于夹持空间内。当可控夹爪夹持相应对引出线,限位件用于调节相应对引出线包括的两个引出线之间的距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时,引出线改向装置包括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可控夹爪及限位件,可控夹爪具有可调的夹持空间,限位件位于夹持空间内。当对层压件的引出线进行改向操作时,将引出线置于可控夹爪与限位件之间,缩小可控夹爪的夹持空间,可控夹爪与限位件之间的夹持空间减小,使得可控夹爪和限位件夹紧相应对引出线。此时,夹紧机构可以实现对引出线的自动夹紧。与此同时,引出线改向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每个夹紧机构设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当夹紧机构夹紧相应对引出线后,升降驱动机构可以驱动夹紧机构向着远离层压件的方向移动。此时,引出线被夹紧并向着远离层压件的方向提拉,从而可以改变引出线的方向,使其便于安装到接线盒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引出线改向装置可以自动夹紧并提拉引出线,从而实现引出线的自动改向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另外,当可控夹爪和限位件夹持相应对引出线时,该对引出线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分别位于限位件的两侧,被限位件分隔开。此时,限位件可以调节相应对引出线包括的两个引出线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限位件的宽度与相应对引出线的安装距离相等;相应对引出线的安装距离为相应对引出线包括的两个引出线的孔位距离。当可控夹爪夹持相应对引出线,限位件位于相应对引出线包括的两个引出线之间。此时,两个引出线分别位于限位件的两侧,限位件的宽度即为两个引出线之间的距离。当限位件的宽度与相应对引出线的安装距离相等时,可以使改向操作后,两个引出线之间的间距等于其安装距离。安装接线盒时,引出线的安装端可一次穿过接线盒的孔位,从而便于将引出线安装到接线盒上,可以减少调节引出线间距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限位件具有两个限位面,每个限位面用于对相应引出线进行导向。当可控夹爪夹持相应对引出线,每个限位面与层压件引出引出线的表面具有夹角,夹角为引出线的接线角度;其中,夹角的角度为70°~110°。当可控夹爪夹持相应对引出线,每个限位面与相应的引出线紧贴。限位面与层压件引出引出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即为改向后引出线与层压件引出引出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此时,可以通过设计限位面的角度,调节改向后引出线与层压件引出引出线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也就是引出线的接线角度。当夹角的角度为70°~110°时,引出线的安装端与层压件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可以方便的将引出线的安装端与接线盒进行电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限位件为硬质限位件。限位件的宽度定义一对引出线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的间距。当限位件为硬质限位件时,该限位件不容易因磨损发生宽度改变,使得限位件的宽度尺寸较稳定,从而可以确保两个引出线之间的间距稳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限位件为板状结构限位件。此时,板状结构限位件的表面积较大,使其与引出线接触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夹紧机构能够较稳定的夹紧相应对引出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限位件可拆卸的设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针对不同的引出线安装距离,可以方便的更换具有相应厚度的限位件,从而可以提高引出线改向装置的适用范围。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可控夹爪包括用于沿着相反方向运动的两个叉起件。两个叉起件相对设置,两个叉起件之间具有夹持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待改向的一对引出线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通常与层压件平行,且两个引出线的朝向相反。引出线与层压见之间的间距较小。每个叉起件可以单独对相应的引出线进行叉起的操作,可以通过叉起过程方便的夹紧引出线。并且叉起件与待改向的引出线一一对应进行操作,可以提高夹紧机构的灵活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叉起件具有沿着靠近限位件方向延伸的楔入部,楔入部的厚度沿着靠近限位件的方向减小,楔入部的厚度方向与升降驱动机构的升降方向相同。当叉起件叉起引出线,楔入部靠近引出线时,楔入部较薄的部分最先接触引出线,而楔入部较薄的部分比较容易插入引出线与层压件之间。基于此,具有楔入部的叉起件可以方便的叉起并夹紧引出线。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可控夹爪还包括两组伸缩驱动机构,每组伸缩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设在相应叉起件远离另一叉起件的表面。此时,伸缩驱动机构可以驱动相应的叉起件运动。通过控制伸缩驱动机构,可以方便的控制叉起件移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引出线改向装置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设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每个夹紧机构包括的限位件设在安装板远离升降驱动机构的表面;每个可控夹爪所包括的两个叉起件滑动设在安装板远离升降驱动机构的表面。此时,在保证两个叉起件可以相反运动的前提下,安装板可以将每个夹紧机构间接的设在在升降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引出线改向装置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包括支撑架以及设在支撑架上的顶部安装件;升降驱动机构设在顶部安装件上。支撑架具有沿着升降驱动机构的升降方向延伸的导向轨道,安装板的边缘可滑动的设在导向轨道。此时,在升降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安装板可以沿着导向轨道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安装板的晃动,进而可以使安装板上的夹紧机构在夹紧引出线的情况下,能够较稳定的沿着导向轨道进行升降运动,提高导向操作的稳定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引出线改向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还分别与可控夹爪和升降驱动机构电连接。

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夹爪的底端与层压件引出引出线的表面的相对位置。控制器用于根据可控夹爪的底端与层压件引出引出线的表面的相对位置,确定可控夹爪的底端与层压件引出引出线的表面相贴时,控制可控夹爪缩小夹持空间。此时,可以利用位置传感器自动获取可控夹爪的位置信息,控制器根据可控夹爪的位置信息控制可控夹爪和升降驱动机构进行引出线改向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引出线改向操作的自动化控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系统。该光伏组件层压系统包括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引出线改向装置。

第二方面所提供的光伏组件层压系统的有益效果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描述的引出线改向装置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出线改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引出线改向装置的控制器控制过程示意图。

图1中,10-层压件,11-引出线,20-升降驱动机构,30-夹紧机构,31-限位件,32-可控夹爪,321-叉起件,322-楔入部,323-伸缩驱动机构,40-安装板,50-安装架,51-顶部安装件,52-支撑架,60-工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按比例绘制。其中,为了清楚明白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应理解,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太阳能电池串组的汇流条引出线,通常从太阳能电池串组的中部位置呈竖直状引出。太阳能电池串组与封装胶膜、玻璃盖板等进行层压封装形成层压件时,需先将引出线掰至与层压件背面平行,以避免层压时造成电池串组损伤。层压完成后需将引出线改向,使其与层压件背面垂直,以便后续安装接线盒。目前,采用手持工具插入引出线底部然后掰直的方法,实现引出线改向。

但是,手工操作无法定位改向后每对引出线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之间的间距,不能确保两个引出线的间距与接线盒的孔位间距一致。这种情况下,安装接线盒时,引出线位置需要调整。

另外,每个层压件通常会有2至3个位置引出,引出线通常为4至6根,人工操作时,需要多次重复操作。并且,当引出线分布在层压件两端时,完成层压件一端的引出线改向操作后,需要旋转层压件或操作人员移动到层压件的另一端进行引出线改向操作。可见,人工操作时,工作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层压系统。该光伏组件层压系统用于将太阳能电池串组与封装胶膜、玻璃盖板等进行层压,并对层压件10的引出线11进行改向。光伏组件层压系统包括引出线改向装置。当然,光伏组件层压系统还可以包括工作台60。运送装置运送来的层压件10可以放置在工作台60。引出线改向装置可以设在工作台60上,位于层压件10的上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应用于上述光伏组件层压系统的引出线改向装置。该引出线改向装置用于对层压件10的引出线11改向,层压件10引出有至少一对引出线11。引出线改向装置包括:升降驱动机构20以及至少一个用于夹紧相应对引出线11的夹紧机构30。上述夹紧机构3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每个夹紧机构30设在升降驱动机构20的动力输出端,每个夹紧机构30包括可控夹爪32以及限位件31;可控夹爪32具有可调的夹持空间,限位件31位于夹持空间内。当可控夹爪32夹持相应对引出线11,限位件31用于调节相应对引出线11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之间的距离。

结合上述引出线改向装置的具体结构,当对层压件10的引出线11进行改向操作时,首先利用升降驱动机构20驱动夹紧机构30下降,使引出线11位于可控夹爪32与限位件31之间。然后,缩小可控夹爪32的夹持空间,可控夹爪32与限位件31之间的夹持空间减小,使得可控夹爪32和限位件31夹紧相应对引出线11。此时,夹紧机构30可以实现对引出线11的自动夹紧。随后,升降驱动机构20驱动夹紧机构30上升,向着远离层压件10的方向移动。此时,引出线11被夹紧并向着远离层压件10的方向提拉,从而可以改变引出线11的方向,使引出线11处于竖直状态,便于安装到接线盒上。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出线改向装置可以自动夹紧并提拉引出线11,从而实现对引出线11的自动改向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引出线改向装置可以同时对多对引出线11进行改向操作,无需旋转层压件10。

另外,当可控夹爪32和限位件31夹持相应对引出线11时,相应对引出线11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分别位于限位件31的两侧,被限位件31分隔开。此时,限位件31可以调节相应对引出线11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之间的距离。

如图1所示,上述夹紧机构30所包括的限位件31起到调节相应对引出线11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之间距离的作用。为了使改向后,一对引出线11能够方便的安装到接线盒的一组孔位上,可以限定上述限位件31的宽度、角度、材质、结构等参数。

上述限位件31的宽度可以与相应对引出线11的安装距离相等。限位件31的宽度,是指在可控夹爪32夹持的相应对引出线11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的分布方向上,限位件31的尺寸。相应对引出线11的安装距离为相应对引出线11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的孔位距离,也就是接线盒上相应一组安装孔的孔中心间距。这里的相等为广义上的相等,允许存在10mm以内的误差。

当可控夹爪32夹持相应对引出线11时,限位件31位于相应对引出线11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之间。此时,两个引出线11分别位于限位件31的两侧,限位件31的宽度即为两个引出线11之间的距离。当限位件31的宽度与相应对引出线11的安装距离相等时,可以使改向操作后,两个引出线11之间的间距等于其安装距离。安装接线盒时,引出线11的安装端可一次穿过接线盒的孔位,从而便于将引出线11安装到接线盒上,可以减少调节引出线11间距的工作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上述限位件31具有两个限位面,每个限位面用于对相应引出线11进行导向。当可控夹爪32夹持相应对引出线11,每个限位面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具有夹角,夹角为引出线11的接线角度;其中,夹角的角度为70°~110°。当可控夹爪32夹持相应对引出线11,每个限位面与相应的引出线11紧贴。限位面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即为改向后引出线11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之间的夹角。此时,可以通过设计限位面的角度,调节改向后引出线11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之间的夹角,也就是引出线11的接线角度。当夹角的角度为70°~110°时,引出线11的安装端与层压件10之间具有较大的距离,可以方便的将引出线11的安装端与接线盒进行电连接。

在实际应用中,夹角的角度可以根据安装需要进行调节。例如,夹角可以为70°、74°、78°、80°、85°、90°、95°、100°、102°、105°、110°等。当夹角的角度为90°时,改向后的引出线11的接线角度为90°,也就是说,改向后的引出线11垂直层压件10的表面。

为了减少限位件31的使用磨损,确保限位件31能够准确定义一对引出线11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的间距,可以限定上述限位件31为硬质限位件。此时,该限位件31不容易因磨损发生宽度改变,不容易变形,使得限位件31的宽度尺寸较稳定,从而可以确保两个引出线11之间的间距稳定。

上述限位件31可以为板状结构限位件。例如,限位件31可以为矩形板状结构。此时,板状结构限位件的表面积较大,使其与引出线11接触时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夹紧机构30能够较稳定的夹紧相应对引出线11。

上述限位件31可以固定设置在升降驱动机构20的动力输出端,也可以可拆卸式的设在升降驱动机构20的动力输出端。当限位件31可拆卸的设在升降驱动机构20的动力输出端时,针对不同的引出线安装距离,可以方便的更换具有相应厚度的限位件,从而可以提高引出线改向装置的适用范围。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卡接、螺栓螺母组件连接等方式,实现限位件31的可拆卸连接。

上述可控夹爪32主要起到夹紧相应对引出线11的作用。可控夹爪32可以为手掌状结构,也可以为多个板状结构组成的夹爪。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的夹持引出线11,可控夹爪32可以包括用于沿着相反方向运动的两个叉起件321。两个叉起件321相对设置,两个叉起件321之间具有夹持空间。在实际应用中,待改向的一对引出线11所包括的两个引出线11通常与层压件10平行,且两个引出线11的朝向相反。引出线11与层压件10之间的间距较小。每个叉起件321可以单独对相应的引出线11进行叉起的操作,可以通过叉起过程方便的夹紧引出线11。并且叉起件321与待改向的引出线11一一对应进行操作,可以提高夹紧机构30的灵活度。具体实施时,两个叉起件321相向运动,从而缩小可控夹爪32的夹持空间,将相应引出线11夹紧在叉起件321与限位件31之间,实现对引出线11的夹紧。

如图1所示,每个叉起件321可以具有沿着靠近限位件31方向延伸的楔入部322。该楔入部322的厚度沿着靠近限位件31的方向减小,楔入部322的厚度方向与升降驱动机构20的升降方向相同。当叉起件321叉起引出线11,楔入部322靠近引出线11时,楔入部322较薄的部分最先接触引出线11,而楔入部322较薄的部分比较容易插入引出线11与层压件10之间。基于此,具有楔入部322的叉起件321可以方便的叉起并夹紧引出线11。在实际应用中,楔入部322可以为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板状结构。具有楔入部322的叉起件321可以呈“l”型结构。当然,叉起件321和楔入部322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叉起引出线11即可。

如图1所示,上述可控夹爪32还可以包括两组伸缩驱动机构323。每组伸缩驱动机构323的动力输出端设在相应叉起件321远离另一叉起件321的表面。此时,伸缩驱动机构323可以驱动相应的叉起件321运动。通过控制伸缩驱动机构323,可以方便的控制叉起件321移动。在实际应用中,该伸缩驱动机构323可以为气动伸缩机构,也可以为电动伸缩机构,也可以为液压伸缩机构,且不仅限于此。

上述升降驱动机构20主要起到驱动夹紧机构30进行升降运动的作用。该升降驱动机构20可以为气动伸缩机构,也可以为电动伸缩机构,也可以为液压伸缩机构,且不仅限于此。示例性的,升降驱动机构20为伸缩气缸。

如图1所示,上述引出线改向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板40。该安装板40设在升降驱动机构20的动力输出端;每个限位件31设在安装板40远离升降驱动机构20的表面;每个可控夹爪32所包括的两个叉起件321滑动设在安装板40远离升降驱动机构20的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叉起件321可以通过导轨滑块组件设在安装板40远离升降驱动机构20的表面。此时,安装板40可以为限位件31和叉起件321提供支撑作用。当夹紧机构30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根据层压件10上引出线11所处的位置,将多个夹紧机构30设在安装板40上的相应位置。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夹紧件的数量以及需要的布设位置,设计安装板40的尺寸及形状。例如,安装板40可以为长方形横截面的安装板40,安装板40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与升降驱动机构20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第二面上设置多个夹紧机构30。具体实施时,升降驱动机构20驱动安装板40做升降运动。设在安装板40板上的夹紧机构30随着安装板40做升降运动。

如图1所示,上述引出线改向装置还可以包括安装架50。安装架50包括支撑架52以及设在支撑架52上的顶部安装件51。在实际应用中,顶部安装件51可以为杆状结构,也可以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框架结构。升降驱动机构20设在顶部安装件51上。顶部安装件51为升降驱动机构20提供支撑作用。

支撑架52具有沿着升降驱动机构20的升降方向延伸的导向轨道,安装板40的边缘可滑动的设在导向轨道。在实际应用中,支撑架52可以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第一支撑件设在安装板40的一端,第二支撑件设在相对的安装板40的另一端。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以为杆状结构,也可以为板状结构,还可以为框架结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均设有导向轨道。安装板40两端的边缘可以通过滑块等可滑动的设在导向轨道上。在升降驱动机构20的驱动下,安装板40可以沿着导向轨道移动,从而可以减少安装板40的晃动,进而可以使安装板40上的夹紧机构30在夹紧引出线11的情况下,能够较稳定的沿着导向轨道进行升降运动,提高导向操作的稳定性。

以升降驱动机构20和伸缩驱动机构323均为气缸为例说明引出线改向装置的实施过程。定义升降驱动机构20为第一气缸,定义伸缩驱动机构323为第二气缸。层压件10运送至工作台60后,第一气缸驱动安装板40,安装板40带动夹紧机构30沿着导向轨道向下运动靠近层压件10。当楔入部322的底部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相贴后,第二气缸驱动两个叉起件321相向运动,直至两个叉起件321与限位件31夹紧相应的两个引出线11。此时,楔入部322位于引出线11的下方,引出线11被掀起。然后,第一气缸驱动夹紧机构30上升至指定位置,不断远离层压件10,使得引出线11的安装端远离层压件10,实现引出线11改向的目的。随后松开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即可。

如图2所示,为了实现引出线改向装置的自动化控制,上述引出线改向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器以及与控制器电连接的位置传感器,控制器还分别与可控夹爪32和升降驱动机构20电连接。该位置传感器可以为图像采集装置,也可以为光电传感器。该控制器为广义上的控制器,在此不做赘述。

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可控夹爪32的底端与层压件10引出线11的表面的相对位置。控制器用于根据可控夹爪32的底端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的相对位置,确定可控夹爪32的底端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相贴时,控制可控夹爪32缩小夹持空间。可以利用位置传感器自动获取可控夹爪32的位置信息,控制器根据可控夹爪32的位置信息控制可控夹爪32和升降驱动机构20进行引出线11改向操作,从而可以实现引出线11改向操作的自动化控制,进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如图1所示,具体实施时,运送装置将层压件10运至工作台60后,位置传感器检测可控夹爪32的底端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的相对位置,并发送可控夹爪32的底端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的相对位置信息给控制器。控制器对可控夹爪32的底端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的相对位置进行判断,确定可控夹爪32的底端与层压件10引出引出线11的表面相贴时,发送指令给夹紧机构30。夹紧机构30接收控制器发送的指令并控制伸缩驱动机构323伸出,从而使两个叉起件321相向运动。当两个叉起件321与限位件31夹紧相应组引出线11后,升降驱动机构20驱动夹紧机构30升起,向着远离层压件10的方向移动,实现对引出线11的改向。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