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可拆卸式注液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45694发布日期:2021-07-06 19:10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可拆卸式注液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注液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可拆卸式注液阀。


背景技术:

2.目前,锂电池圆柱电池生产工艺成熟,装配简单,在电动汽车、低速车、储能、船舶、通讯基站等领域广泛应用。圆柱锂电池如同其他锂电池一样,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对电池注入电解液,现有的注液装置都是将气门芯单向阀安装在电池注液口顶端,一般气门芯单向阀通常是由铁材质制造,注液时,会有铁质进入电池内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产生尖硬的利角,从而刺穿隔膜导致短路,此外,气门芯单向阀体积小,装配困难,在装配过程中与气门芯芯体边缘摩擦易造成芯簧损坏,再者注液后不能对气门芯单向阀进行拆卸清洗,注液后电解液结晶,导致气门芯单向阀堵塞,更换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可拆卸式注液阀,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电池注液阀装配困难,易损坏,更换频繁的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可拆卸式注液阀,包括注液阀上壳及与注液阀上壳密封连接的注液阀下壳,所述注液阀上壳和注液阀下壳分别设有第一流通孔和第二流通孔,所述第二流通孔上端设有孔径大于第二流通孔孔径的弹簧台阶,所述弹簧台阶中设有注液针,所述注液针的外侧中部设有一凸起台阶,所述注液针上端穿过第一密封圈伸入第一流通孔中,注液针下端穿过一弹簧伸入第二流通孔中。
5.优选地,所述注液上壳下端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注液下壳的弹簧台阶上端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
6.优选地,所述第一外螺纹的上端为密封端面,所述密封端面设有凹陷密封槽,用于放置第二密封圈。
7.优选地,所述密封端面外径与注液阀下壳上端外径相同。
8.优选地,所述注液阀上壳外侧上端设有平行的扁平面。
9.优选地,所述注液阀下壳下端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电池注液孔配合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二外螺纹上端设有第一外台阶,第一外台阶下设有第三密封圈。
11.优选地,所述注液阀下壳外侧中部设有六边形平面。
12.优选地,所述注液阀为不锈钢材质。
13.优选地,所述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为三元乙丙橡胶。
1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注液阀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可避免注液过程中将注液阀中的铁带入电解液中,且本实用新型中所有密封圈使用三元乙丙橡胶,耐电解液腐蚀,避免频繁更换。
16.本实用新型的注液阀与电解液杯体顶针配合,使注液针向下垂直压缩弹簧,打开
第一密封圈,使电解液从注液阀上壳与注液针的间隙往下经过第二流通孔流入电池内部,注液完成后弹簧往上弹起压缩第一密封圈使电池密封,电池在密封状态下吸收完电解液后,使用开口扳手取下安装在电池顶部的注液阀,然后将注液阀拆卸,清洗,烘干,二次使用。
17.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使用方便,可提高装配和注液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0021]1‑
注液阀上壳;11

第一流通孔;12

第一外螺纹;13

密封端面;14

凹陷密封槽;15

扁平面;2

注液阀下壳;21

第二流通孔;22

弹簧台阶;23第一内螺纹;24

第二外螺纹;25

第一外台阶;26

六边形平面;3

注液针;31

凸起台阶;4

第一密封圈;5

弹簧;6

第二密封圈;7

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3]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可拆卸式注液阀,注液阀为不锈钢材质;包括注液阀上壳1和注液阀下壳2,注液阀上壳1和注液阀下壳2分别设有第一流通孔11和第二流通孔21,第二流通孔21上端设的孔径大于第二流通孔21的弹簧台阶22,弹簧台阶22中设有注液针3,注液针3的外侧中部设有一凸起台阶31,注液针31上端穿过第一密封圈4伸入第一流通孔11中,注液针下端穿过一弹簧5伸入第二流通孔21中。
[0024]
注液上壳1下端外侧设有第一外螺纹12,第一外螺纹12的上端为密封端面13,密封端面13外径与注液阀下壳2上端外径相同。密封端面13设有凹陷密封槽14,用于放置第二密封圈6。注液阀上壳1外侧上端设有平行的扁平面15。
[0025]
注液下壳2的弹簧台阶22上端设有与第一外螺纹12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23;注液阀下壳2下端设有第二外螺纹24,第二外螺纹24与电池注液孔配合连接;第二外螺纹24上端设有第一外台阶25,第一外台阶25下设有第三密封圈7。注液阀下壳2外侧中部设有六边形平面26。
[0026]
其中,第一密封圈4,第二密封圈6和第三密封圈7为三元乙丙橡胶。
[0027]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