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97365发布日期:2021-06-04 11:54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屏和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全面屏是手机终端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将感光元件设置于显示屏的屏下是实现全面屏的重要技术。通过屏下技术,显示屏不仅能够进行显示,同时还能保证感光元件的效果正常。但是,由于屏下的感光元件的设置方式较为复杂,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显示屏的显示质量,导致显示屏的均匀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屏和显示设备,可以优化显示均匀性。
4.一种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显示屏包括:
5.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环境光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区域入射至感光元件;
6.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发光组件发光;
7.多个走线层,多个所述走线层在第一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所述走线层中形成有多条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用于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
8.各所述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均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所述耦合电容包括互电容和自电容。
9.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10.感光元件;
11.如上述的显示屏;
12.环境光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区域入射至感光元件。
13.上述显示屏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屏包括第一区域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显示屏包括:发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区域,环境光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区域入射至感光元件;驱动组件,设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发光组件发光;多个走线层,多个所述走线层在第一方向上层叠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所述走线层中形成有多条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用于连接所述发光组件和所述驱动组件;各所述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均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所述耦合电容包括互电容和自电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用于驱动设置在第一区域的发光组件发光的驱动组件设置在第二区域,使得该驱动组件无需设置在第一区域上,从而增加了第二区域的光透过性能,增加感光元件的感光;通过将多个走线层在第一方向上层叠设置,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所述走线层中形成有多条信号走线,使得多条信号走线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堆叠设置,从而缩窄了信号走线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整体布线宽度,即减小了信号走线在显示屏的显示面内占用的面积,进而可以有效扩大实际用于显示
的面积,而且通过设置各条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在同一预设范围内,可以减小不同驱动单元之间的负载差异,从而改善了显示屏的显示均匀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沿a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17.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示意图之一;
20.图6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示意图之二;
21.图7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之一;
22.图8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之二;
23.图9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之三;
24.图10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图之三;
25.图11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图之四;
26.图12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图之五;
27.图13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图之六;
28.图14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图之七;
29.图15为一实施例的重叠面积的示意图;
30.图16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图之八;
31.图17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的剖视图之九;
32.图18为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等效电路图;
33.图19为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的电路图。
34.元件标号说明:
35.第一区域:11;第二区域:12;发光组件:100;像素单元:110;第一发光元件:1111;第二发光元件:1112;第三发光元件:1113;第四发光元件:1114;驱动组件:200;驱动单元:210;底部走线层:301;中间走线层:302;顶部走线层:303;第一信号线组:311;第一信号走线:3111;第二信号线组:312;第二信号走线:3121;第三信号线组:313;第三信号走线:3131;第四信号走线:3141;第一走线区:321;第二走线区:322;第三走线区:323;接地走线:400;感光元件:20。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实
施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3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实施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8.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法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39.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区域称为第二区域,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区域称为第一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两者都是区域,但其不是同一区域。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一个,例如一个,两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屏,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用于实现显示设备的显示功能,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和设置于显示屏下方的感光元件20。具体地,图1为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显示设备沿a

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结合参考图1和图2,显示屏可以被划分为第一区域11(图1中虚线圆圈中的区域)和第二区域12,环境光能够透过第一区域11入射至感光元件20,第二区域12与第一区域11相接,第一区域11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区域12可以包括第二显示区和非显示区。其中,非显示区可以设置显示屏内部的电路或其他堆叠结构,例如非显示区可以用于设置显示驱动芯片,显示驱动芯片根据待显示的图像生成驱动信号,以驱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显示图像。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该非显示区亦可省去,即显示屏实现全面屏显示,不包括不能显示画面的部分。
42.显示设备可以是屏下配置有感光器件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电视机、多媒体显示屏等设备。进一步地,感光器件20可以为环境光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可以感测电子设备的亮度,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亮度调节显示屏的发光亮度。感光器件20也可以为光学距离传感器,光学距离传感器可以接收经目标物体反射的光线,以使电子设备可以判断目标物体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感光器件20也可以为摄像头,摄像头中设置有阵列排布的多个传感器,并根据每个传感器的感光结果形成完整的图像。感光器件20还可以为光学指纹传感器,通过接收来自手指反射的光线,光学指纹传感器可以识别手指上的凸起和凹陷,从而实现指纹识别。
43.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为圆形,且设置于显示设备的中间区域。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也可以为矩形、正方形、椭圆形等,且可以设置于显示设备的顶部或底部等区域,以适配不同功能或不同尺寸的感光元件20。示例性地,
图3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1为矩形,且位于显示设备的顶部。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以感光器件为屏下摄像头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44.图4为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简化附图,图4中仅示出了第一区域11、驱动组件200和多条信号走线,而未示出第一区域11中的多个发光元件、以及显示屏的边框等结构,参考图4,显示屏包括发光组件100、驱动组件200和多个走线层(图未示)。
45.发光组件100设于第一区域11,所述发光组件100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110,各所述像素单元110分别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多个micro

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无机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等。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以发光组件100包括多个有机发光二极管为例进行说明,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层叠依次设置的阳极、发光层和阴极。
46.其中,发光层至少包括发光材料层,发光材料层包括有机发光材料,并可以根据显示需求设置恰当发光波长的发光材料。进一步地,发光层还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传输层(etl)和电子注入层(eil)中的至少一种,以降低相邻膜层之间的载流子注入的势垒,从而提高载流子注入的效率。由于本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第一区域11具有较高的光透过率要求,因此,本实施例的阴极和阳极的材料均为透明导电材料,例如可以为氧化铟锡。
47.驱动组件200设于第二区域12,所述第二区域12与所述第一区域11相邻接,驱动组件200用于驱动所述发光组件100发光,所述驱动组件200包括多个驱动单元,各驱动单元用于驱动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发光。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单元与发光元件一一对应,驱动单元用于驱动对应的发光元件发光。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驱动单元也可以与两个或多个发光元件相对应,驱动单元向两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同步发送相同的驱动信号,有效节省驱动电路的材料成本和其所占的空间成本;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同一个驱动单元对应连接的两个发光元件可以分布在显示屏的相背的两侧面,从而一方面节省驱动电路,另一方面实现一种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的显示设备。
48.驱动单元例如可以包括存储电容和若干开关元件,开关元件可以是任意类型的晶体管,例如,双极性结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场效应晶体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或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等。场效应晶体管具体可以是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例如,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n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mos)或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管(p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
49.进一步地,驱动组件200可以设置于第二区域12中的第二显示区,以缩短信号走线的长度,从而提高信号走线传输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还可以减少对非显示区的占用面积,以缩窄显示设备的边框尺寸,改善显示设备的美观度。驱动组件20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区域12中的非显示区,可以理解的是,驱动组件200通常包括较多的开关晶体管、电容等结构,因此,将驱动组件200设置于非显示区可以降低显示设备的电路设计难度,还可以改善显示设备的制造难度和良率。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制驱动组件200的位置,只需驱动组件200设置于第一区域11的外部即可,以提高第一区域11的光透光率,并能够有效避免摄像头
拍摄时的衍射问题。
50.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设备所要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而且显示设备的显示分辨率越来越高,所以能够为每条信号走线设置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不同的信号走线设置于不同的走线层300中,以减少信号走线在平行于显示面的平面内所需要占用的面积。具体地,图5至图6、图10至图17提供了多个信号走线设置于不同的走线层300中的实施例,多个所述走线层300在第一方向上层叠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屏的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屏的显示面的方向,所述走线层300中形成有多条信号走线,多条所述信号走线用于连接所述发光组件100和所述驱动组件200,通过设置多个走线层,使得各走线层中的多条信号走线可以在第一方向上堆叠设置,从而缩窄了信号走线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的整体布线宽度,即减小了信号走线在显示屏的显示面内占用的面积,进而可以有效扩大实际用于显示的面积。具体地,基于前述的驱动单元与发光元件的对应关系,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驱动单元分别经一条对应的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发光元件连接;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各驱动单元可以经两条信号走线分别与两个发光元件对应连接。
51.其中,各条所述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均在同一预设范围内,所述耦合电容至少包括互电容和自电容。具体地,互电容是指两条信号走线之间的寄生电容,自电容是指信号走线与接地走线400之间的寄生电容,若任一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都在预设电容阈值的一定比例范围内浮动即可认为处于该预设范围内,示例性地,该范围可以为99%
×
c
阈值
至101%
×
c
阈值
,例如若c
阈值
为1μf,则预设范围为0.99μf至1.01μf。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区域12中驱动组件200与第一区域11的发光组件100之间的信号走线较长,因此,会在信号走线上产生较大的耦合电容。在驱动组件200输出驱动信号,以驱动位于第一区域11的发光组件100发光时,驱动信号会先给寄生电容充满电之后,才能驱动发光组件100发光。但是,由于不同的发光元件的走线长度、走向方式之间的差异,会使每条信号走线上的自电容和互电容都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不同的驱动单元的负载也不相同,进而导致显示屏显示时存在竖向显示不均匀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各条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在同一预设范围内,可以减小不同驱动单元之间的负载差异,从而改善显示屏的显示均匀性。
52.图5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示意图之一,图5包括图4实施例的显示屏中的多个走线层300沿aa’、bb’和cc’共三个方向的剖视示意图,在其他实施例的剖示意图中,aa’、bb’和cc’也均为图4实施例的显示屏中的多个走线层300的剖视示意图,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再进行赘述。
53.结合参考图4和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条所述信号走线被划分为多个信号线组310,图5中同一填充方式的即为同一信号线组310中的多条信号走线,例如,如aa’方向的剖视图可知第一信号线组311包括多条第一信号走线3111,第二信号线组312包括多条第二信号走线3121,第三信号线组313包括多条第三信号走线3131,同一信号线组310中的多条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互不重叠,以避免同一信号线组310中的信号走线之间互相产生互电容,从而避免一信号线组310中的多条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过大,进而提升不同信号线组310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匹配性。
54.进一步地,同一信号线组310中的多条所述信号走线可以互相平行,其中,互相平行是指各条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式相同,且两条信号走线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阈值即可
认为两条信号走线平行,预设角度阈值例如可以为0.01
°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同一信号线组中的多条信号走线互相平行,可以大批量的评估各条信号走线上的耦合电容,尤其适用于2k等具有较高分辨率的显示设备,从而大大简化信号走线的设计难度。
55.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三个走线层300,即bb’方向的剖视图中的底部走线层301、中间走线层302和顶部走线层303,其中,对于单面显示的显示设备,底部走线层301为靠近背板一侧的走线层300,顶部走线层303为靠近盖板一侧的走线层300,中间走线层302设置于底部走线层301和顶部走线层303之间,但各个走线层300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可以通过调节相邻走线层300之间的绝缘层的厚度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走线层300之间的间距相等,即各个走线层300可以等距设置,可以有效减少走线层间距对耦合电容的影响,从而提高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的设计可靠性。
56.其中,同一所述信号线组310中的多条信号走线均形成于同一所述走线层300中,以避免同一信号线组之间的多条信号走线之间产生过大的互电容,且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形成于不同的所述走线层300中,从而使不同的信号线组之间有效地产生相等的互电容,进而提升不同的信号线组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匹配性。进一步地,不同的所述信号线组310形成于不同的所述走线层300中。即第一信号线组311中的多条第一信号走线3111形成于底部走线层301中,第二信号线组312中的多条第二信号走线3121形成于中间走线层302中,第三信号线组313中的多条第三信号走线3131形成于顶部走线层303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走线层300的层数过多,如图6所示,不同的信号线组310也可以形成于同一走线层300中,不同信号线组310之间的重叠关系也可以根据信号线组310的设置方式进行对应的设置。
57.再进一步地,所述走线层300被划分为多个走线区,多个所述走线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相邻接,例如图4中的第一走线区321、第二走线区322和第三走线区323,各信号线组310在单一走线区中的走线方式保持不变,且多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在各所述走线区内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完全相同。具体地,各信号线组310在单一走线区中的走线方式保持不变是指,在图4的第一走线区321内的任一位置沿垂直于走线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剖视图,均为图5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在其他走线区的剖视图均具有上述对应关系,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58.进一步地,各所述信号线组分别被配置有一个对应的主体走线区,各所述信号线组分别在对应的所述主体走线区内与其余的多个所述信号线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重叠面积,并在剩余的多个所述走线区内分别与其余的所述信号线组具有第二重叠面积。其中,设置每个信号线组在对应的主体走线区内的重叠面积为第一重叠面积可以通过调节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的线宽实现,示例性地,若每条信号走线的线宽均为10um,则可以设置两个信号线组中的信号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相交叠的线宽为2um、4um等。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各信号线组设置相同的第一重叠面积和第二重叠面积,可以有效改善各信号线组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匹配性,即,使各条信号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相近,而且,仅需满足上述重叠面积关系即可使耦合电容设置在同一预设范围内,从而降低信号走线的设计难度。
59.在图5中的aa’方向的剖视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第二信号线组312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在第一方向上完全重叠,且与第一信号线组311在第一方向上不重叠,在图5中的
bb’方向的剖视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为,第一信号线组310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在第一方向上完全重叠,且与第二信号线组312在第一方向上不重叠,即,多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在各所述走线区内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完全相同。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在设计过程中两条信号走线被设计为完全重叠或不重叠,但在实际的产品制备过程中,并不局限于100%重叠或0%重叠,例如,若两条信号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重叠面积超过99.5%即可认为完全重叠。
60.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走线区中分段调整不同信号走线之间的交叠关系,可以有效调节不同信号走线之间的互电容。例如,继续参考图5,在aa’方向的剖视图中,第二信号线组312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在bb’方向的剖视图中,第一信号线组311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在cc’方向的剖视图中,第二信号线组312与第一信号线组311在第一方向上重叠。基于上述设置方式,根据电容器的容值计算公式:
[0061][0062]
其中,ε表示两条信号走线之间的材料的介电常数,s表示两条信号走线之间的相对面积,即两条信号走线在第一方向上的重叠面积,d表示两条信号走线之间的距离。因此,根据上述容值计算公式可知,通过改变不同信号走线之间的重叠面积和距离,可以使各条信号走线具有相近的耦合电容,从而有效改善显示屏的竖向均匀性。
[0063]
可以理解的是,通常相邻的信号走线之间都会存在互电容,例如在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中,第二信号线组312与第三信号线组313之间、第三信号线组313与第一信号线组311之间、第一信号线组311与第二信号线组312之间都存在互电容,但是,相比错位设置的两个信号线组310(例如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的第三信号线组313与第一信号线组311),在第一方向上存在重叠的两个信号线组310(例如图5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图的第二信号线组312与第三信号线组313)之间的互电容要大得多,因此,错位设置的两个信号线组310之间的互电容由于电容值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为了简化说明,可以省略错位设置的两个信号线组310之间的互电容,在其他实施例中将不再进行赘述。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多条信号走线被划分为三个信号线组310,在其他实施例中,多条信号走线也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信号线组310或四个以上信号线组310,具体的划分方式可以根据走线层300的数量和/或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确定。
[0064]
图7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之一,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像素单元110中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相同,所述像素单元110包括多个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多个所述像素单元110中位于同一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连接至同一所述信号线组310,且不同的所述信号线组310与不同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连接,以通过确保耦合电容的方式使各个像素单元110中的发光元件接收到的驱动信号相近,从而提高显示的均匀性。具体地,各像素单元110分别包括三个发光元件,三个发光元件的颜色可以不同,例如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全部的红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一信号走线3111连接,全部的绿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二信号走线3121连接,全部的蓝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三信号走线3131连接,且第一信号走线3111的总数量、第二信号走线3121的总数量和第三信号走线3131的总数量相同。
[0065]
图8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之二,在本实施例中,各像素单元110也分别包括三个发光元件,三个发光元件的颜色可以不同,例如分别为红色、绿色和蓝
色。参考图8可知,各像素单元110虽然内部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相同,但是不同的像素单元110的设置方向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于本实施例的发光元件,定义不同的发光元件旋转重叠后,位于同一位置的所述发光元件连接至同一所述信号线组310。因此,即使不同的像素单元110的方向不同,但仍是全部的红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一信号走线3111连接,全部的绿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二信号走线3121连接,全部的蓝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三信号走线313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不同的像素单元110旋转180
°
后可以重叠,在其他实施例中,不同的像素单元110也可以旋转60
°
、90
°
等度数后重叠,本实施例不具体限定各像素单元110的旋转角度,只需旋转后的两个像素单元110能够重叠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66]
图9为一实施例的发光元件的排列方式示意图之三,在本实施例中,各像素单元110分别包括四个发光元件,部分发光元件的颜色可以相同,例如包括一个红色发光元件、一个绿色发光元件和两个蓝色发光元件,以实现较好的发光色域。其中,多条信号走线可以被划分为四个信号线组310,全部的红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一信号走线3111连接,全部的绿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二信号走线3121连接,各像素单元110中的一个蓝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三信号走线3131连接,各像素单元110中的另一个蓝色发光元件一一对应与多条第四信号走线3141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四个发光元件的颜色也可以不同,例如分别为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各发光元件与信号走线之间的连接关系可参考前述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0067]
继续参考图5,各所述信号线组310分别被配置有一个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且各走线区被对应配置为至多一个信号线组310的主体走线区。各所述信号线组310分别在对应的所述主体走线区内与其余的多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完全不重叠,并在剩余的多个所述走线区内分别与其余的至少两个所述信号线组310一一对应完全重叠。
[0068]
具体地,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包括第一信号线组311、第二信号线组312和第三信号线组313,所述走线层300包括第一走线区321、第二走线区322和第三走线区323;其中,所述第一信号线组311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组312在第三走线区323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均完全重叠,所述第二信号线组312和所述第三信号线组313在所述第一走线区321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均完全重叠,所述第三信号线组313和所述第一信号线组311在所述第二走线区322内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均完全重叠。可以理解的是,在目前的显示设备中,各像素单元110通常包括三个发光元件,且设置三个走线层300时,电路的制造难度较低,而且通过将走线层300划分为三个走线区,可以较为简单的调节各个信号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而且,相比部分重叠的情况,完全重叠和完全不重叠时的耦合电容的计算逻辑也更加简单,从而可以提供一种设计难度较低、且耦合电容相近的显示屏。
[0069]
本申请还提供了两种包括四个信号线组310的显示屏的走线方式的示意图,具体地,图10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图之三,参考图10,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四个走线层300,每个走线层300中分别对应形成有一个信号线组310,且走线层300被划分为四个走线区。其中,第一信号线组311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一走线区321,第二信号线组312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二走线区322,第三信号线组313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三走线区323,第四信号线组310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四走线区。其中,各个信号线组310分别在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中与其他信号线组310均不重叠。第一信号线组311在第三走线区323与第四信号线
组310完全重叠,并在第四走线区与第二信号线组312完全重叠。第二信号线组312在第一走线区321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完全重叠,并在第四走线区与第一信号线组311完全重叠。第三信号线组313在第一走线区321与第二信号线组312完全重叠,并在第二走线区322与第四信号线组310完全重叠。第四信号线组310在第三走线区323与第一信号线组311完全重叠,并在第二走线区322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完全重叠。
[0070]
图11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图之四,参考图11,在本实施例中,包括四个走线层300,每个走线层300中分别对应形成有一个信号线组310,且走线层300被划分为四个走线区。其中,第一信号线组311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一走线区321,第二信号线组312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二走线区322,第三信号线组313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三走线区323,第四信号线组310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为第四走线区。其中,各个信号线组310分别在对应的主体走线区中与其他信号线组310均不重叠。第一信号线组311在第二走线区322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完全重叠,在第三走线区323与第四信号线组310完全重叠,并在第四走线区与第二信号线组312完全重叠。第二信号线组312在第四走线区与第一信号线组311完全重叠,在第五走线区与第三信号线组313完全重叠,并在第六走线区与第四信号线组310完全重叠。第三信号线组313在第一走线区321与第四信号线组310完全重叠,在第二走线区322与第一信号线组311完全重叠,并在第五走线区与第二信号线组312完全重叠。对比图10和图11可知,本实施例的走线区的划分方式更加复杂,但是各个信号线组310均在除对应的主体走线区外剩余的走线区中,分别与其他的信号线组310分别一一对应在第一方向上完全重叠,可以理解的是,基于更加复杂的走线区划分方式,可以更进一步地提升不同信号线组310之间的耦合电容的相近性,从而更加有效地改善显示屏的均匀性。
[0071]
图12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图之五,参考图12,各所述信号线组310分别具有一个对应的地线间距,所述地线间距为所述信号线组310所在的走线层300与接地走线400之间的距离,例如,第一走线层300的地线距离为图12中的dgnd1,第二走线层300的地线距离为图12中的dgnd2,第三走线层300的地线距离为图12中的dgnd3。定义所述主体走线区在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上的尺寸为主体走线区的长度;其中,各所述信号线组310对应的主体走线区的长度均与所述地线间距正相关。根据容值计算公式可知,重叠面积s越大,间距d越小,则电容值越大,以重叠图形为矩形为例,重叠面积与重叠图形的长和宽直接相关,对应于本实施例中,重叠图形的宽由信号走线的直径决定,而重叠图形的长则由信号走线的长度决定。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主体走线区的长度,可以改变各个走线区中的信号走线与接地走线400之间的重叠面积,从而调节信号走线与接地走线400之间形成的自电容的容值,以使各条信号走线的自电容相近,从而改善不同信号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的差异,改善显示屏的均匀性。
[0072]
图13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图之六,参考图13,在本实施例中,不同信号走线的直径不同,从而可以与接地走线400之间形成不同的自电容,以改善与接地走线400之间的距离差异造成的自电容差异,从而改善显示屏的均匀性。具体地的实施原理与前一实施例相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0073]
图14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图之七,参考图14,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信号线组310中的各条信号走线均互相平行,任一所述信号线组310分别与其余至少两个信号线组31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且重叠的两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在第一方向上的重
叠面积与所述两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正相关,以改善信号走线的间距差异导致的互电容差异。
[0074]
进一步地,任一所述中间走线层302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走线层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并与其他所述走线层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所述底部走线层301分别与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走线层302、所述顶部走线层303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并与其他所述走线层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所述顶部走线层303分别与相邻的一个所述中间走线层302、所述底部走线层301分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并与其他所述走线层30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不重叠。
[0075]
具体地,图14提供了一种包括三个走线层300的实施方式,继续如图14所示,信号走线在任一位置的剖视图均相同,且底部走线层301中的第一信号走线3111分别与第二信号走线3121、第三信号走线31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中间走线层302中的第二信号走线3121分别与第一信号走线3111、第三信号走线31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顶部走线层303中的第三信号走线3131分别与第一信号走线3111、第二信号走线31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
[0076]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走线层302中的信号走线与相邻的走线层300中的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重叠面积,所述顶部走线层303和所述底部走线层30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重叠面积,所述第二重叠面积与所述第一重叠面积之间具有预设比值,且所述预设比值与所述显示屏中走线层300的数量正相关。图15为一实施例的重叠面积的示意图,包括走线层300的剖视图和俯视图,如俯视图所示,第二信号走线3121与第三信号走线313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重叠面积s2

3,第一信号走线3111与第三信号走线3131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二重叠面积s1

2,当多个走线层300均等距设置时,走线层300的层数n为3层,预设比值k为第二重叠面积s1

2与第一重叠面积s2

3之间的比值,在本实施例中,k=2,即预设比值与所述显示屏中走线层300的数量成正比,进一步地,预设比值与所述显示屏中走线层300的数量可以相等。
[0077]
图16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图之八,参考图16,在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包括四个走线层300,本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设置方式与图14实施例相似,区别在于各个信号线组310在第一方向上与剩余的信号线组310均部分重叠,从而进一步缩窄信号走线在平行于显示面的平面内的占用面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在其他实施例中,各信号线组310在第一方向上与剩余的信号线组310的重叠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007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层300包括多个走线区,多个所述走线区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平面内相邻接;其中,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线组310在不同的所述走线区位于不同的所述走线层300。图17为一实施例的走线层300的剖视图之九,在本实施例中,两个信号线组310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第一信号走线3111与第二信号走线3121之间的互电容相等,通过设置同一条信号走线在不同走线区中位于不同的走线层300,可以改善不同的信号走线与接地走线400之间的自电容的相似性,从而使不同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相近,提高显示屏的显示均匀性。
[0079]
图18为一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等效电路图,参考图18,每条信号走线均具有自电容cd,且具有与其他信号走线之间的互电容cx,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屏还可以包括电源走线
500(图未示),所述电源走线500与至少部分所述信号走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部分重叠,以与相重叠的所述信号走线之间形成补偿电容cc,其中,所述耦合电容还包括所述补偿电容。基于上述结构,每条信号走线的耦合电容c=cd+cx+cc,通过分段调整各条信号走线之间的交叠关系,可以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相近的互电容,即,cx1

2≈cx2

3≈cx3

4≈cx4

5≈cx5

6,而且,通过额外增加补偿电容,可以使cc1≈cc2≈cc3≈cc4≈cc5≈cc6,而且,各条信号走线的自电容也可以通过改变与接地走线40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调节,以使cd1≈cd2≈cd3≈cd4≈cd5≈cd6。通过上述多个电容,多条信号走线之间的耦合电容相近,即,c1≈c2≈c3≈c4≈c5≈c6,以获得均匀性较佳的显示屏。
[0080]
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10的结构较为简单,为了实现更好的显示效果和均匀性,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驱动单元210的电路图,图19为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210的电路图,图19中提供了一个驱动单元210及其对应的发光元件led,参考图19,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10包括多个晶体管和至少一个存储电容,图19实施例提供了一种7t1c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单元210也可以为3t1c、6t1c等,上述驱动单元210也可实现本申请的目的。
[0081]
具体地,驱动单元210包括第一晶体管t1、第二晶体管t2、第三晶体管t3、第四晶体管t4、第五晶体管t5、第六晶体管t6、第七晶体管t7和存储电容。其中,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至第五晶体管t5的漏极,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连接至第三晶体管t3的漏极,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连接至第六晶体管t6的源极,第二晶体管t2的栅极连接至扫描信号线,第二晶体管t2的源极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第三晶体管t3的栅极连接至发光控制信号线,第三晶体管t3的源极连接至电源电压elvdd,第四晶体管t4的栅极连接至扫描信号线,第四晶体管t4的源极连接至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第四晶体管t4的漏极连接至数据信号线,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至扫描信号线,第五晶体管t5的源极连接至参考电压线,第六晶体管t6的栅极连接至发光控制信号线,第六晶体管t6的漏极连接至控制晶体管tft1的漏极,第七晶体管t7的栅极连接至扫描信号线,第七晶体管t7的源极连接至参考电压线,第七晶体管t7的漏极连接至控制晶体管tft1的漏极,存储电容分别于电源电压elvdd和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连接。
[0082]
发光元件的第一阳极连接至控制晶体管tft1的漏极,发光元件的第一阴极120连接至接地电压elvss。进一步地,驱动单元210可以执行驱动模式或测量模式,其中,驱动模式包括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测量模式包括器件测量模式和像素测量模式,器件测量模式包括第三阶段和第四阶段。
[0083]
具体地,继续参考图19,在驱动模式下,发光元件根据数据信号和控制信号发光。其中,驱动模式的第一阶段包括:将第二晶体管t2切换至其导通状态,以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和栅极,以通过第四晶体管t4t4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数据信号线。从而通过对存储电容c和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栅极充电,以预补偿在第二阶段中阈值电压vth对第一晶体管t1的源漏极电流的影响。驱动模式的第二阶段包括:通过第三晶体管t3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电源电压elvdd,并断开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栅极和漏极。在发光阶段中,发光元件通过第一晶体管t1电连接到电源电压elvdd,由此使电流根据数据信号线的电压vdata流向发光元件。
[0084]
在器件测量模式下,可以测量流向发光元件的电流,以确定相关的器件特性的劣
化。器件测量模式的第三阶段包括: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栅极和参考电压线,以使第一晶体管t1切换至三极管模式。器件测量模式的第四阶段包括: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数据信号线,以使电流在数据信号线和发光元件之间流动;通过第六晶体管t6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和发光元件,以连接数据信号线和发光元件,从而通过数据信号线将已知的偏置电压提供到发光单元,从而测量响应于该电压而产生的电流。在器件测量模式的第四阶段中,第一晶体管t1保持三极管模式,从而使源漏极电流大致与源漏极电压成比例。而且,在三极管模式中,第一晶体管t1的源漏极之间的电阻值较小,以使数据信号线和发光元件的第一阳极之间的电压降可被忽略或校正。
[0085]
在像素测量模式下,可以利用已知的数据电压vdata编程驱动晶体管,以模拟驱动模式时测量像素中的电流。在本实施例中,像素测量模式包括与前述的驱动模式的第一阶段相似的编程阶段,以及与前述的器件测量模式的第四阶段相似的电流测量阶段。具体地,像素测量模式的编程阶段包括:导通第二晶体管t2,以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和栅极,并通过第三晶体管t3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数据信号线,从而利用对第一晶体管t1的第一栅极充电,以预补偿在电流测量阶段中阈值电压vth对第一晶体管t1的源漏极电流的影响。电流测量阶段包括: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源极和数据信号线,以通过第一晶体管t1使电流能够在数据信号线和发光元件之间流动,通过第六晶体管t6导通第一晶体管t1的漏极和发光元件,从而进行测量。
[0086]
继续参考图1,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感光元件20;如上述的显示屏;环境光能够透过所述第一区域11入射至感光元件20。。基于前述的显示屏,本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具有较好的显示均匀性,可以理解的是,具体的实施方式可参考前述显示屏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0087]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88]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