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信号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对及高速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7771发布日期:2021-06-01 17:3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高速信号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对及高速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高速信号端子、差分信号端子对及高速连接器组合,其适用于高密度、高速的传输环境,具有良好的高速信号传输性能。



背景技术:

近些年对高速通信中极大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60ghz带宽可以为高速无线通讯以每秒几千兆的速度传输高容量未压缩数据。但是目前的高速连接器由于采用传统的设计,例如公端连接器通常采用直线型公端子,母端连接器采用弹性母端子,二者互配时,由于公端子的直线型设计而容易留有残根,尤其是在高速运行时,残根现象会影响高速高频的信号传输性能。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消除残根且将带宽的最高频率维持至60ghz的高速信号端子及高速连接器组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信号端子,采用u型叉状结构,以便于对接固定同时缩短对接长度,以消除残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和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第一、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在对接时能够十字交叉(或称准星型)互配,从而缩短对接长度、消除残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高速连接器和第二高速连接器,第一、第二高速连接器在对接时,其端子采用十字交叉(或称准星型)互配结构,能够缩短对接长度,消除残根,从而将带宽的最高频率维持至60ghz。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信号端子,包括:一主体部、一u型叉接端及一尾端,其中该主体部具有两个相对的宽面和两个相对的窄边缘;该u型叉接端,位于该主体部的前端且与该主体部共面,该u型叉接端具有对称且共面的两个叉片、以及位于所述的两个叉片之间的间隔;该尾端位于该主体部的后端。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主体部呈片状,具有矩形截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每一叉片均具有一朝向该间隔的接触凸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尾端与该主体部相互错开,且该尾端平行于该u型叉接端和该主体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尾端垂直于该u型叉接端和该主体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和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包括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

所述的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形成边缘耦合,每一第一高速信号端子均包括:一第一主体部、一第一u型叉接端及一第一尾端,该第一主体部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宽面和两个相对的第一窄边缘;该第一u型叉接端位于该第一主体部的前端且与该第一主体部共面,该第一u型叉接端具有对称且共面的两个第一叉片、以及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一叉片之间的第一间隔;该第一尾端位于该第一主体部的后端;

所述的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形成宽面耦合,每一第二高速信号端子均包括:一第二主体部、一第二u型叉接端及一第二尾端;该第二主体部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宽面和两个相对的第二窄边缘;该第二u型叉接端位于该第二主体部的前端且与该第二主体部共面,该第二u型叉接端具有对称且共面的两个第二叉片、以及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叉片之间的第二间隔;以及该第二尾端位于该第二主体部的后端;

当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互配时,该第一高速信号端子与相对应的该第二高速信号端子十字交叉对接,其中该第一主体部和该第一u型叉接端垂直于该第二主体部和该第二u型叉接端,所述的两个第一叉片夹住所述的两个第二宽面,所述的两个第二叉片夹住所述的两个第一宽面。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叉片具有一朝向该第一间隔的第一接触凸部;该第二叉片具有一朝向该第二间隔的第二接触凸部;当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互配时,该第一接触凸部抵压在所述的两个第一宽面上,该第二接触凸部抵压在所述的两个第一宽面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第一主体部与该第二主体均呈片状,且具有矩形截面。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组合,包括如上所述的差分信号端子对。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该高速连接器组合包括第一高速连接器和第二高速连接器;该第一高速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以及该第二高速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的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组合通过改进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的对接结构,缩短了端子之间的对接长度,从而达到消除残根的目的,因此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组合在信号传输时能够将带宽的最高频率维持至60ghz。同时,本发明差分信号端子对采用了十字型对配或咬合的方式,还能提供更稳定的电性接触效果,以更进一步提高高速连接器组合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连接性能,使得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高密度高速传输环境,满足高密度、高速的信号传输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高速信号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具体表现出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

图2为本发明第二高速信号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具体表现出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

图3为本发明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互配前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互配后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差分信号端子对在互配后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组合的第一高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组合的第二高速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主要表现出第一高速连接器与第二高速连接器在互配后的状态。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差分信号端子对1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

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

第一主体部11第一宽面110

第一窄边缘111第一u型叉接端12

第一叉片120第一间隔121

第一接触凸部122第一尾端13

第一连接部14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

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

第二主体部21第二宽面210

第二窄边缘211第二u型叉接端22

第二叉片220第二间隔221

第二接触凸部222第二尾端23

第二连接部24高速连接器组合3

第一高速连接器100第一绝缘基座101

第一屏蔽件102第二高速连接器200

第二绝缘基座201第二屏蔽件20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差分信号端子对1包括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和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包括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所述的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形成边缘耦合(edge-coupled)。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包括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所述的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形成宽面耦合(broad-coupled)。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能够对接形成电性连接,在对接时,形成十字交叉(或称准星型)互配结构,从而缩短对接长度、消除残根。

如图1所示,每一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均具有一第一主体部11、一第一u型叉接端12、以及一第一尾端13。

该第一主体部11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宽面110和两个相对的第一窄边缘11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主体部11呈片状,具有矩形截面。

该第一u型叉接端12位于该第一主体部11的前端且与该第一主体部11共面。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u型叉接端12具有两个对称设置且共面的第一叉片120、以及位于这两个第一叉片120之间的第一间隔121。其中,该第一叉片120具有一朝向该第一间隔121的第一接触凸部122。

该第一尾端13位于该第一主体部11的后端,且该第一尾端13是通过一第一连接部14连接至该第一主体部11,该第一连接部14能够小幅度折弯,使得该第一尾端13与该第一主体部11相互错开,且该第一尾端13平行于该第一u型叉接端12和该第一主体部11。如图1所示,该第一主体部11竖直摆放,该第一尾端13也是竖直摆放,二者相互平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尾端13可以不借助该第一连接部14连接至该第一主体部11,而是直接形成于该第一主体部11的后端且与该第一u型叉接端12和该第一主体部11共面。

更具体地讲,该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通过冲压形成一片式结构,其中该第一u型叉接端12与该第一主体部11共面。该第一尾端13平行于该第一u型叉接端12和该第一主体部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形成边缘耦合,亦即构成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的这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的第一主体部11以窄边缘对窄边缘的方式排布。因此,这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的第一主体部11共面。同样地,这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的第一u型叉接端12也是以窄边缘对窄边缘的方式排布且共面。在本实施例中,构成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的这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结构对称,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两个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结构。

如图2所示,每一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均具有一第二主体部21、一第二u型叉接端22、以及一第二尾端23。

该第二主体部21呈片状,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宽面210和两个相对的第二窄边缘211。

该第二u型叉接端22位于该第二主体部21的前端且与该第二主体部21共面。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u型叉接端22具有两个对称设置且共面的第二叉片220、以及位于这两个第二叉片220之间的第二间隔221。其中,该第二叉片220具有一朝向该第二间隔221的第二接触凸部222。

该第二尾端23位于该第二主体部21的后端,且垂直于该第二主体部21。具体地讲,该第二尾端23是通过一第二连接部24连接至该第二主体部21。该第二连接部24连接至该第二主体部21的其中一个第二窄边缘211,具体地讲,该第二连接部24是自该第二主体部21的其中一个第二窄边缘211垂直折弯形成,使得该第二尾端23与该第二主体部21相互垂直。如图2所示,该第二尾端23竖直摆放,而该第二主体部21则水平摆放,因此二者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讲,该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通过冲压形成一片式结构,其中该第二u型叉接端22与该第二主体部21共面。该第二尾端23垂直于该第二u型叉接端22和该第二主体部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形成宽面耦合,亦即构成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的这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的第二主体部21以宽面对宽面的方式排布。因此,这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的第二主体部21平行排列。同样地,这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的第二u型叉接端22也是以宽面对宽面的方式平行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构成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的这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结构对称。例如:其中一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的第二连接部24是向下折弯形成,而另一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b的第二连接部24则是向上折弯形成。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两个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结构。

如图3、图4、图5所示,当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在互配时,该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的该第一主体部11与该第一u型叉接端12垂直于该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的该第二主体部21与该第二u型叉接端22,并且该第一u型叉接端12与该第二u型叉接端22相互插接形成电性连接。具体来讲,该第一u型叉接端12的两个第一叉片120会夹住该第二主体部21的两个第二宽面210,且通过该第一接触凸部122抵压在这两个相对的第二宽面210上从而形成电性接触或电性连接;而该第二u型叉接端22的两个第二叉片220会夹住该第一主体部11的两个第一宽面110,且通过该第二接触凸部222抵压在这两个第一宽面110上从而形成电性接触或电性连接。

由此可见,当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和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互配后,该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与该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形成十字交叉(或称准星型)的互配结构,尤其是该第一u型叉接端12与该第二u型叉接端22形成十字型对配或咬合,从而缩短该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与该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之间的对接长度、消除残根。

此外,当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互配后,该第一尾端13与该第二尾端23共面。当然,也可以根据脚位需求,让该第一尾端13平行于该第二尾端23。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并未限定所述第一高速信号端子10a(10b)的尺寸大小,也就是说所述第一主体部11、所述第一u型叉接端12、以及所述第一尾端13的长度或宽度均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器的大小做出调整。尤其是,所述第一尾端13的长度可以尽量的能够伸出如图6和图8所示的第一高速连接器100的第一绝缘基座101的安装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尾端13能够连接或焊接至外部电路板上。例如,图8中就用虚线表示出将所述第一尾端13延长后伸出所述第一绝缘基座101的安装面之外的情况。

同上,本发明也并未限定所述第二高速信号端子20a、20b的尺寸大小,也就是说所述第二主体部21、所述第二u型叉接端22、以及所述第二尾端23的长度或宽度均可以根据实际连接器的大小做出调整。尤其是,所述第二尾端23的长度可以尽量的能够伸出如图7和图8所示的第二高速连接器200的第二绝缘基座201的安装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尾端23能够连接或焊接至外部电路板上。

请参照图6至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组合3,包括如图6所示的第一高速连接器100和如图7所示的第二高速连接器200。

如图6所示,该第一高速连接器100包括第一绝缘基座101、多个固定于该第一绝缘基座101上的第一屏蔽件102、以及多个固定于该第一绝缘基座101上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所述第一屏蔽件102围绕相对应的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此处所述的围绕可以是半围绕。

如图7所示,该第二高速连接器200包括第二绝缘基座201、多个固定于该第二绝缘基座201上的第二屏蔽件202、以及多个固定于该第二绝缘基座201上的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所述第二屏蔽件202围绕相对应的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同样地,此处所述的围绕可以是半围绕。

请参照图8所示,当该第一高速连接器100与该第二高速连接器200对接时,所述第一屏蔽件102和所述第二屏蔽件202共同围绕对接后的差分信号端子对1。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形成十字型对配或咬合,从而为该第一高速连接器100与该第二高速连接器200提供电性连接,并且由于本发明能够缩短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之间的对接长度,从而达到消除残根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组合3通过改进该第一差分信号端子对10与该第二差分信号端子对20的对接结构,缩短了端子之间的对接长度,从而达到消除残根的目的,因此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组合3在信号传输时能够将带宽的最高频率维持至60ghz。同时,本发明差分信号端子对采用了十字型对配或咬合的方式,还能提供更稳定的电性接触效果,以更进一步提高高速连接器组合3的机械性能和电性连接性能,使得本发明能够适用于高密度高速传输环境,满足高密度、高速的信号传输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