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8519发布日期:2021-07-06 18:48阅读:75来源:国知局
电阻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待测电阻器的阻值测量,常采用伏安法进行检测,即,将电压表与待测电阻器进行并联,并将电流表与待测电阻器进行串联。然而,目前的电阻器通常为两个电极,在进行电压检测与电流检测时,均是以这两个电极作为检测点来进行检测,测量结果会受到压降的影响,尤其是在对高精度阻值的待测电阻器进行阻值测量时,测量结果是待测电阻器的阻值精度测量值不准确。

鉴于上述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阻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阻器,旨在解决两个电极的电阻器采用伏安法进行检测受到压降影响而导致阻值精度测量不准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电阻器包括电阻本体、第一电极组件以及第二电极组件,所述电阻本体包括电阻层,所述第一电极组件包括对称分布于所述电阻层两侧的二个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电阻层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包括对称分布于所述电阻层两侧的二个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阻层电连接,且位于所述电阻层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层连接;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线,所述第二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层连接,且位于所述电阻层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导线及所述第二导线分别与所述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线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直导线与第二直导线,所述第一直导线远离所述第二直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二直导线远离所述第一直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阻层连接,且位于所述电阻层同一侧的所述第二导线及所述第二直导线分别与所述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导线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直导线与第四直导线,所述第三直导线远离所述第四直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电极连接,所述第四直导线远离所述第三直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电阻层连接,且位于所述电阻层同一侧的所述第二直导线及所述第四直导线分别与所述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直导线与所述第四直导线共线,并通过第五直导线连接,所述第五直导线的侧边与所述电阻层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阻层的导通方向平行的第三导线,所述第三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三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层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阻层直接连接,且位于所述电阻层同一侧的所述第三导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电阻层的导通方向垂直的第四导线,所述第四导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极连接,所述第四导线的另一端与所述电阻层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电阻层直接连接,且位于所述电阻层同一侧的所述第四导线及所述第二电极分别与所述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尺寸相同。

优选地,所述电阻本体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分别与所述电阻层、所述第一电极组件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组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阻本体还包括防焊层,所述防焊层涂覆于所述电阻层背离所述支撑层的一侧,且所述防焊层还涂覆于二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电极之间、二个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电极之间、以及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电阻器的电阻本体包括电阻层,电阻器的第一电极组件包括对称分布于电阻层两侧的二个第一电极,第一电极与电阻层电连接,电阻器的第二电极组件包括对称分布于电阻层两侧的二个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电阻层电连接,且位于电阻层同一侧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分别与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采用伏安法对本发明的电阻器进行检测时,电压表与电阻器的二个第一电极并联,电流表与电阻器的二个第二电极串联,由于位于电阻层同一侧的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分别与电阻层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无压降,电压表测得的电压不会受到干扰,因此由电压表测得的电压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算出的电阻器的阻值准确性高。本发明的电阻器通过伏安法检测不会产生压降,提高伏安法检测阻值精度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电阻器的封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电阻器,旨在解决两个电极的电阻器采用伏安法进行检测受到压降影响而导致阻值精度测量不准的问题。

请参照图1,电阻器包括电阻本体1、第一电极组件2以及第二电极组件3,电阻本体1包括电阻层11,第一电极组件2包括对称分布于电阻层11两侧的二个第一电极21,第一电极21与电阻层11电连接,第二电极组件3包括对称分布于电阻层11两侧的二个第二电极31,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电连接,且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一电极21及第二电极31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本发明的电阻器的电阻本体1包括电阻层11,电阻器的第一电极组件2包括对称分布于电阻层11两侧的二个第一电极21,第一电极21与电阻层11电连接,电阻器的第二电极组件3包括对称分布于电阻层11两侧的二个第二电极31,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电连接,且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一电极21及第二电极31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采用伏安法对本发明的电阻器进行检测时,电压表与电阻器的二个第一电极21并联,电流表与电阻器的二个第二电极31串联,由于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一电极21及第二电极31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之间无压降,电压表测得的电压不会受到干扰,因此由电压表测得的电压与电流表测得的电流算出的电阻器的阻值准确性高。本发明的电阻器通过伏安法检测不会产生压降,提高伏安法检测阻值精度测量的准确性。

其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电极组件2还包括第一导线22,第一导线22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一导线22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第二电极组件3还包括第二导线32,第二导线3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31连接,第二导线32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且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一导线22及第二导线32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2还包括第一导线22,第一导线22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线22的宽度比第一电极21的连接端部的宽度小,从而减小第一电极21与电阻层11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一导线22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第二电极组件3还包括第二导线32,第二导线3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31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线32的宽度比第二电极31的连接端部的宽度小,从而减小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导线32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且在电阻器通电后,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一导线22及第二导线32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所示,第一导线2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直导线221与第二直导线222,第一直导线221远离第二直导线222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二直导线222远离第一直导线221的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且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二导线32及第二直导线222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小体积的电阻器以及获得相应封装的电阻器,第一导线22设置成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一直导线221与第二直导线222,第一直导线221远离第二直导线222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二直导线222远离第一直导线221的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且在电阻器通电后,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二导线32及第二直导线222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需要说明的是,二个相对两侧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直导线222的间距与电阻层11导通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二个第一电极2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第二直导线222与电阻器的导通端部进行连接,以对电阻器的电阻功能进行充分利用。

另外,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二导线32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直导线321与第四直导线322,第三直导线321远离第四直导线32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31连接,第四直导线322远离第三直导线321的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且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二直导线222及第四直导线322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小体积的电阻器以及获得相应封装的电阻器,第二导线32设置成相互垂直连接的第三直导线321与第四直导线322,第三直导线321远离第四直导线322的一端与第二电极31连接,第四直导线322远离第三直导线321的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且在电阻器通电后,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二直导线222及第四直导线322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需要说明的是,二个相对两侧的第二电极31与第四直导线322的间距与电阻层11导通长度之和小于或等于二个第二电极31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第四直导线322与电阻器的导通端部进行连接,以对电阻器的电阻功能进行充分利用。

其中,请结合图2所示,第二直导线222与第四直导线322共线,并通过第五直导线223连接,第五直导线223的侧边与电阻层11连接。当电阻器的导通长度小时,可将第二直导线222与第四直导线322共线,并通过第五直导线223连接,第五直导线223的侧边与电阻层11的接线端连接。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3所示,为了实现多种功能,第一电极组件2还包括与电阻层11的导通方向平行的第三导线23,第三导线23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三导线23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直接连接,且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三导线23及第二电极31,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根据电阻器的形状尺寸及封装要求,第一电极组件2还包括与电阻层11的导通方向平行的第三导线23,第三导线23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三导线23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直接连接,也就是说,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之间没有通过导线连接,且在电阻器通电后,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三导线23及第二电极31,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导线23的宽度、第三导线23与第二电极31的间距以及第二电极31垂直电阻层11导通方向的宽度之和大于或等于电阻层11垂直其导通方向的宽度。在另一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所示,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之间通过与电阻层11导通方向平行的导线连接,且在电阻器通电后,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导线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

另外,请结合图5所示,在上述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组件2还包括与电阻层11的导通方向垂直的第四导线24,第四导线24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四导线24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直接连接,且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四导线24及第二电极31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本实施例中,根据电阻器的形状尺寸及封装要求,第一电极组件2还包括与电阻层11的导通方向垂直的第四导线24,第四导线24的一端与第一电极21连接,第四导线24的另一端与电阻层11连接;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直接连接,也就是说,第二电极31与电阻层11之间没有通过导线连接,且在电阻器通电后,位于电阻层11同一侧的第四导线24及第二电极31分别与电阻层11连接的位置具有等电位。需要说明的是,二根第四导线24的间距加上二根第四导线24的宽度等于电阻层11的导通长度,即二根第四导线24分别与电阻层11导通的两端连接。

而在一种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5所示,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的尺寸相同,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生产及电阻器的贴装,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的尺寸相同。需要说明的是,请结合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的尺寸也可以不相同,由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取。

进一步地,电阻本体1还包括支撑层(未图示),支撑层分别与电阻层11、第一电极组件2以及第二电极组件3连接。本实施例中,电阻层11、第一电极组件2以及第二电极组件3分别贴设在支撑层上,电阻本体1、第一电极组件2以及第二电极组件3均固定在支撑层上,从而可以避免第一电极组件2及第二电极组件3与电阻本体1之间产生位移,保证电阻器的正常工作顺利进行,还可进一步保证电阻器在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请结合参考图7与图8,电阻本体1还包括防焊层12,防焊层12涂覆于电阻层11背离支撑层的一侧,且防焊层12还涂覆于二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21之间、二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31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之间。为了使得电阻器的贴片质量高,电阻本体1还包括防焊层12,防焊层12涂覆于电阻层11背离支撑层的一侧,且防焊层12还涂覆于二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21之间、二个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31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电极21与第二电极31之间,防焊层12可有效避免电阻层11、第一电极21以及第二电极31之间短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