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爆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4264发布日期:2021-07-27 15:3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爆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爆电容器。



背景技术:

薄膜电容器,其芯子由金属化薄膜卷绕而成,具有单位体积内电容量大的特点。金属化薄膜是在塑料薄膜上真空蒸镀上一层金属层作为电极,塑料薄膜为绝缘层(电介质层),卷绕成芯子后,由于塑料薄膜经常存在比较薄弱的点,该点处容易被击穿而短路,虽然该处的金属层会在瞬间蒸发而重新断路,但是短路的瞬间还是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长时间使用或负荷较大经常导致温度升高,在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薄弱的点更容易被击穿短路,当比较薄弱的点较多时,由于被击穿而短路产生的热量较大从而使得局部升温较大,而这又反过来造成被击穿的点更多,造成雪崩效应,甚至导致电容器烧毁或者内部压力过高而爆炸。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防爆电容器,在上盖内设置有可随压力升高而向外移动泄压的滑动块,从而可以降低电容器内部的压力,降低发生爆炸的风险;滑动块上设置有电阻层,当滑动块向外滑动时,电容器内串联的电阻层长度增加,电阻增大,进而减小了电容器内的电流,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降低发生雪崩效应的可能。

按照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防爆电容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上盖,所述上盖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柱和第二接线柱,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芯子,所述芯子上设置有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上盖的下侧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的上方设置有滑动腔,所述滑动腔的一端贯穿上盖的外圆周面,所述滑动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端连接有电阻层,所述导电件与第二引线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下部设置有簧片,所述导电件和电阻层与簧片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电件上部呈板状,所述导电件下部设置有呈l型的导电条,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纳导电件上部板状部的第二凹台,所述滑动块内部和下部设置有容纳导电条的导电槽,所述导电条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引线。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一端设置有阻挡钩。

优选的,所述滑动腔在靠近上盖外圆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台。

优选的,所述滑动块的下部设置有通气槽。

优选的,所述上盖在第二接线柱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区,所述散热区位于滑动腔上方,所述散热区由多个间隔一定距离的凹槽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滑动块可随压力升高而向外移动进行泄压,从而可以降低电容器内部的压力,降低发生爆炸的风险;2、当滑动块向外滑动时,电容器内串联的电阻层长度增加,电阻增大,进而减小了电容器内的电流,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降低发生雪崩效应的可能,也降低了发生爆炸的风险;3、上盖上设置有散热区,能够促进电阻层的热量向外界散失。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防爆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防爆电容器的上盖的剖视图。

图3为一种防爆电容器的滑动块上轴侧视图。

图4为一种防爆电容器的滑动块下轴侧视图。

图5为一种防爆电容器的滑动块爆炸视图。

图6为一种防爆电容器的第二接线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芯子;21、第一引线;22、第二引线;3、上盖;31、通道;32、滑动腔;33、第一凹台;34、散热区;4、第一接线柱;5、第二接线柱;51、簧片;6、滑动块;61、导电件;611、导电条;62、电阻层;63、阻挡钩;64、通气槽;65、第二凹台;66、导电槽;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结合图1-6所示,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上部设置有上盖3,所述上盖3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柱4和第二接线柱5。所述外壳1内部设置有芯子2,所述芯子2上设置有第一引线21和第二引线22,第一引线21连接芯子2的上表面,第二引线22连接芯子2的下表面,第二引线22选用柔性导线制作,其外部有绝缘层。所述上盖3的下侧设置有通道31,第二引线22的上端可在通道31内活动,所述通道31的上方设置有滑动腔32,所述滑动腔32的一端贯穿上盖3的外圆周面,所述滑动腔32内滑动连接有滑动块6,滑动块6的主体为绝缘材料。所述滑动块6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7,所述滑动块6上设置有导电件61,导电件61采用铜等电阻率较小的材料制作,所述导电件61的一端连接有电阻层62,电阻层62采用镍铬合金等电阻率较大的材料制作,所述导电件61与第二引线22连接,所述第二接线柱5下部设置有簧片51,所述簧片51与导电件61或电阻层62滑动连接。在正常情况下簧片51与导电件61上表面接触,当滑动块6向外滑动一定距离后簧片51与电阻层62接触。

所述导电件61上部呈板状,所述导电件61下部设置有呈l型的导电条611,所述滑动块6的上表面设置有容纳导电件61上部板状部的第二凹台65,所述滑动块6内部和下部设置有容纳导电条611的导电槽66,所述导电条611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引线22。

所述滑动块6的一端设置有阻挡钩63。阻挡钩63在上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

所述滑动腔32在靠近上盖3外圆周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凹台33,用来泄气。

所述滑动块6的下部设置有通气槽64,能起到增强泄气的作用。

所述上盖3在第二接线柱5的一侧设置有散热区34,所述散热区34位于滑动腔32上方,所述散热区34由多个间隔一定距离的凹槽构成。散热区34能够促进电阻层62的热量向外界散失。

工作原理:结合图1-6所示,当电容器发热时,外壳1内的空气膨胀,推动滑动块6向外滑动。当发热较小时,滑动块6向外滑动的也较少,而导电件61上部具有一定的长度,此时簧片51仍旧与导电件61接触,电容器正常工作。当发热较大时,滑动块6向外滑动的较多,此时簧片51与电阻层62接触,这时相当于串联了一个电阻,且发热越大,电阻越大,使得流向电容器的电流减小,电容器发热也减小,从而避免了电容器温度进一步升高。同时,滑动块6向外滑动也起到了泄压的作用,大幅降低了发生爆炸的风险。当外壳1内温度降低后,滑动块6会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向内缩回。当发热大到一定程度时(此时电容器内部短路严重不能继续使用),滑动块6将有可能从上盖3上脱落,而如果刚好没有脱落,密封圈7位于滑动腔32的边缘(电阻层62的长度要合适,使得此时电阻层62已经与簧片51脱离),那么阻挡钩63能杜绝滑动块6返回原位的情况,防止电容器继续发热。而此时滑动块6上的密封圈7达到第一凹台33的位置,此时外壳1内的热气将排到大气中,通气槽64能起到增强泄气的作用,减小滑动块6飞出的可能,并且当电容器冷却后,滑动块6不会再受到向左的吸力,为了防止滑动块6飞出,可以在上盖3的外圆周设置一个钢环,该钢环位于阻挡钩63下方与滑动腔32对应的位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