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49508发布日期:2021-10-09 01:2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具体为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


背景技术:

2.火灾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在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经常、最普遍地威胁公众安全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灾害之一。
3.为了从无情的火场中挽救更多的生命、财产和信息,防火电缆的应用成为重中之重,而目前市场上的防火电缆按结构特性可以分为刚性和柔性两种。由于刚性矿物绝缘电缆刚性矿物绝缘电缆(mineral insulated cable)简称mi 电缆在可靠性、生产及敷设方面的缺陷,在欧美发达国家中逐渐退市,柔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成为防火领域的主流电缆产品。一般电缆仅在外表面涂覆一层防护层,不具备紧急灭火装置,且,电缆表面传统的涂覆机为横向涂覆,在涂覆时漆包线横向经过涂覆辊或者涂覆喷头,但是,刚喷上的漆面不够稳定,容易受到重力的影响向下滑移,造成漆面圆度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电缆表面涂覆不均,部分表面起不到防火的作用,从而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且涂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有毒气体肆意排放,对生产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及其涂覆设备,其结构新颖,通过涂覆层、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具备对电缆防火的功能,通过在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内填充水液能够及时把火灾发生源扑灭,防止火灾的严重化,避免缆芯被燃着后漏电而造成重大损失;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
7.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缆芯、矿物质绝缘防火层、防护层,所述缆芯包裹设置在所述防护层内,所述矿物质绝缘防火层由内往外依次包括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所述防护层与所述缆芯均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内,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内,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与所述缆芯之间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第二空腔内均填充有水,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外表面设置有涂覆层,所述涂覆层设置为环氧涂层。
8.优选的,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若干个温度检测器,若干个所述温度检测器内均设置有距离传感模块,所述电缆本体外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检测器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器能感应周围环境的温度值,当周围环境的温度值发生变化时,温度传感器识别的温度值与位置距离值均传输至控制器内,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
9.一种涂覆层的涂覆设备,所述涂覆设备用于将所述涂覆层涂敷至所述第二矿物质
绝缘防火层的外表面,所述涂覆设备包括底座箱、涂覆箱,所述涂覆箱设置在所述底座箱的上端一侧,所述底座箱与所述涂覆箱的交接处连通,所述涂覆箱内设置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便于所述电缆本体依次从底座箱输送至所述涂覆箱内涂覆,所述涂覆箱内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清扫区、涂覆区、烘干区,所述电缆本体通过穿线孔依次通过所述清扫区、涂覆区、烘干区,所述清扫区内设置有清扫箱,所述清扫箱为上下端均开口结构,所述清扫箱内侧壁设置有刷头,所述刷头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刷头对称设置,电缆本体通过所述清扫箱输送至所述涂覆区内,所述刷头可对电缆本体表面进行清扫,提高电缆本体表面的洁净度。
10.优选的,所述涂覆区包括涂覆仓,所述涂覆仓为上下端均开口结构,所述涂覆仓内侧壁设置有涂覆管,所述涂覆管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涂覆管沿所述涂覆仓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涂覆管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器,多个所述加热器可对所述涂覆管加热,所述涂覆仓的内侧壁设置有多组抽风机,多组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通有冷却器,所述涂覆仓内的有毒气体经所述风机输送至所述冷却器内冷却。
11.优选的,所述烘干区内设置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器连通,所述冷却器内的冷气经所述风机输送至所述烘干区内,对所述电缆本体表面的涂覆层进行烘干冷却。
12.优选的,所述烘干区内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烘干区的上下内侧壁之间,所述导风板上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导风孔由相互连通的第一导风孔、第二导风孔以及第三导风孔组成,所述第一导风孔、第二导风孔以及第三导风孔由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导风孔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导风孔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导风孔、第三导风孔设置为锥形结构。
13.优选的,所述底座箱内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辊,且导向辊一端表面位于穿线孔正下方,所述导向辊可将电缆本体经所述底座箱输送至所述涂覆箱内。
14.优选的,所述涂覆箱的侧壁设置有气体过滤器,所述气体过滤器连通至所述冷却箱与所述抽风机之间,所述气体过滤器可对所述涂覆箱内抽取的气体进行吸附过滤,防止有毒气体重复排放至所述烘干区内。
15.优选的,所述涂覆设备下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下端设置有滑轮,所述滑轮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滑轮便于所述涂覆设备的移动与维修,所述刹车片可防止所述涂覆设备作业时产生滑动。
16.本发明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涂覆层对缆芯进行第一层保护,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对缆芯进行第二层保护;而第一空腔的水可以对缆芯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有利于缆芯散热,可减缓电缆芯老化,延长电缆芯使用寿命;在发生火灾时,电缆本体外表面的涂覆层、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受到灼烧,第二空腔内的水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吸收涂覆层、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上的热量,延长涂覆层、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被灼烧变形的时间,以此为火灾发生后赢得灭火时间;在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被大火灼烧破损后,第二空腔内的水渗出对火源进行灭火,在外界大火的不断灼烧下并灼烧至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第一空腔内的水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吸收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上的热量,在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被大火灼烧破损后,第一空腔内的水渗出对火源进行灭火,从而实现了对缆芯的保护,避免缆芯被燃着后漏电而造成重大损失。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结构剖视图。
19.图2为本发明涂覆设备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左侧涂覆箱结构放大图。
21.图4为本发明导风板结构剖视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

缆芯,2

防护层,3

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

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5

第一空腔,6

第二空腔,7

涂覆层,8

温度检测器,9

控制器,10

报警器,11

底座箱,12

涂覆箱,13

清扫区,14

涂覆区,15

烘干区,16

穿线孔,17

清扫箱,18

刷头,19

涂覆仓,20

涂覆管,21

加热器, 22

抽风机,23

冷却器,24

风机,25

导风板,26

第一导风孔,27

第二导风孔,28

第三导风孔,29

导向辊,30

气体过滤器,31

固定轴,32

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
25.如图1

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
26.包括电缆本体,所述电缆本体包括缆芯1、矿物质绝缘防火层、防护层2,所述缆芯1包裹设置在所述防护层2内,所述矿物质绝缘防火层由内往外依次包括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所述防护层2与所述缆芯1均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内,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包裹设置在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内,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与所述缆芯1之间形成第一空腔5,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 4与所述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之间形成第二空腔6,所述第一空腔5、第二空腔6内均填充有水,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外表面设置有涂覆层7,所述涂覆层7设置为环氧涂层;
27.涂覆层7对缆芯1进行第一层保护,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对缆芯1 进行第二层保护;而第一空腔5的水可以对缆芯1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有利于缆芯1散热,可减缓电缆芯1老化,延长电缆芯1使用寿命;在发生火灾时,电缆本体外表面的涂覆层7、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受到灼烧,第二空腔6内的水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吸收涂覆层7、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上的热量,延长涂覆层7、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被灼烧变形的时间,以此为火灾发生后赢得灭火时间;在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被大火灼烧破损后,第二空腔6内的水渗出对火源进行灭火,在外界大火的不断灼烧下并灼烧至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第一空腔5内的水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吸收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上的热量,在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被大火灼烧破损后,第一空腔5内的水渗出对火源进行灭火,从而实现了对缆芯1的保护,避免缆芯1被燃着后漏电而造成重大损失;
28.所述第二空腔6内设置有若干个温度检测器8,若干个所述温度检测器8 内均设置有距离传感模块,所述电缆本体外设置有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电连接有报警器,所述控制器9与所述温度检测器8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器8 能感应周围环境的温度值,当周围环境
的温度值发生变化时,温度传感器识别的温度值与位置距离值均传输至控制器9内,控制器9控制报警器报警从而提醒操作人员及时处理;
29.一种涂覆层的涂覆设备,所述涂覆设备用于将所述涂覆层7涂敷至所述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的外表面,所述涂覆设备包括底座箱10、涂覆箱11,所述涂覆箱11设置在所述底座箱10的上端一侧,所述底座箱10与所述涂覆箱11的交接处连通,所述涂覆箱11内设置有穿线孔16,所述穿线孔16便于所述电缆本体依次从底座箱10输送至所述涂覆箱11内涂覆,所述涂覆箱11 内从下往上依次包括清扫区13、涂覆区14、烘干区15,所述电缆本体通过穿线孔16依次通过所述清扫区13、涂覆区14、烘干区15,所述清扫区13内设置有清扫箱17,所述清扫箱17为上下端均开口结构,所述清扫箱17内侧壁设置有刷头18,所述刷头18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刷头18对称设置,电缆本体通过所述清扫箱17输送至所述涂覆区14内,所述刷头18可对电缆本体表面进行清扫,提高电缆本体表面的洁净度;
30.所述涂覆区14包括涂覆仓19,所述涂覆仓19为上下端均开口结构,所述涂覆仓19内侧壁设置有涂覆管20,所述涂覆管20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涂覆管20沿所述涂覆仓19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所述涂覆管20外壁上固定安装有多个加热器21,多个所述加热器21可对所述涂覆管20加热,所述涂覆仓19的内侧壁设置有多组抽风机22,多组所述抽风机22的出风口通过管道连通有冷却器23,所述涂覆仓19内的有毒气体经所述风机24输送至所述冷却器23内冷却;
31.所述烘干区15内设置有风机24,所述风机24的进风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冷却器23连通,所述冷却器23内的冷气经所述风机24输送至所述烘干区15 内,对所述电缆本体表面的涂覆层7进行烘干冷却,所述烘干区内设置有导风板25,所述导风板25垂直设置在所述烘干区的上下内侧壁之间,所述导风板25上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导风孔由相互连通的第一导风孔26、第二导风孔 27以及第三导风孔28组成,所述第一导风孔26、第二导风孔27以及第三导风孔28由左往右依次设置,所述第一导风孔26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第三导风孔28的最大直径,所述第一导风孔26、第三导风孔28设置为锥形结构,所述导风孔起均风作用,所述烘干区15中的冷空气经所述导风孔进入所述烘干区15内,气流变得平缓,同时更加均匀,因此能对电缆本体的表面进行更全面的冷却;
32.所述底座箱10内部转动连接有导向辊29,且导向辊29一端表面位于穿线孔16正下方,所述导向辊29可将电缆本体经所述底座箱10输送至所述涂覆箱11内,所述涂覆箱11的侧壁设置有气体过滤器30,所述气体过滤器30 连通至所述冷却箱与所述抽风机22之间,所述气体过滤器30可对所述涂覆箱11内抽取的气体进行吸附过滤,防止有毒气体重复排放至所述烘干区15 内;
33.电缆本体在进行涂覆时,穿过底座箱10经导向辊29通过穿线孔16输送至涂覆箱11内,电缆在进行涂覆时先一步通过清扫区13内,清扫区13内的刷头18可对电缆本体表面进行清扫,提高电缆本体表面的洁净度,电缆本体进一步通过清扫箱17输送至涂覆区14内,且电缆本体竖向穿过涂覆仓19,避免了横向涂覆时,涂覆层7未干受到重力影响下滑导致的涂覆层7圆度不足的问题,使涂覆过后的电缆表面圆度更高,提高了涂覆质量,从而提高了涂覆效率和产品竞争力,在进行涂覆时,加热器21对涂覆管20内的涂覆料进行加热,防止涂料冷却结块堵塞涂覆管20,影响涂覆效率,涂覆过程中,涂覆仓19内将产生较多的尾气,尾气如果不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将会外溢到生产车间内,影响生产环境。而在本设计中,通过多
个抽风机22将涂覆仓19 内产生的尾气收集起来,经过气体过滤器30净化后送入冷却器23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尾气通过风机24输送至烘干区15内,而后经导风板25对电缆本体表面进行烘干冷却,进一步避免涂覆层7下滑,从而保持漆面平整稳定,进一步提高了涂覆效率,且尾气被收集循环利用,减少了尾气的外溢,降低了涂覆过程中尾气对环境的影响,使生产环境的更洁净;
34.所述涂覆设备下端设置有固定轴31,所述固定轴31下端设置有滑轮32,所述滑轮32上设置有刹车片,所述滑轮32便于所述涂覆设备的移动与维修,所述刹车片可防止所述涂覆设备作业时产生滑动。
35.工作原理
36.本发明为一种矿物质绝缘防火电缆,各部件分布如图1

图4所示,使用时,
37.涂覆层7对缆芯1进行第一层保护,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对缆芯1 进行第二层保护;而第一空腔5的水可以对缆芯1使用过程中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有利于缆芯1散热,可减缓电缆芯1老化,延长电缆芯1使用寿命;在发生火灾时,电缆本体外表面的涂覆层7、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受到灼烧,第二空腔6内的水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吸收涂覆层7、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上的热量,延长涂覆层7、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被灼烧变形的时间,以此为火灾发生后赢得灭火时间;在第二矿物质绝缘防火层4被大火灼烧破损后,第二空腔6内的水渗出对火源进行灭火,在外界大火的不断灼烧下并灼烧至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第一空腔5内的水在初始状态下可以吸收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上的热量,在第一矿物质绝缘防火层3被大火灼烧破损后,第一空腔5内的水渗出对火源进行灭火,从而实现了对缆芯1的保护,避免缆芯1被燃着后漏电而造成重大损失。
38.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