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89424发布日期:2021-09-10 20:2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薄膜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


背景技术:

2.薄膜开关是集按键功能、指示元件和仪器面板为一体的操作系统,由面板、上电路、隔离层、下电路四部分组成,在薄膜开关的使用过程中,按下薄膜开关,上电路的触点向下变形,与下电路的极板接触导通,手指松开后,上电路触点反弹回来,电路断开,回路触发一个信号,薄膜开关结构严谨,外形美观,密封性好,具有防潮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通讯、电子测量的仪器,工业控制,医疗设备,汽车工业,智能玩具,家用电器等领域。
3.薄膜开关能够提高设备仪表控制的手感及科技感,其一般多是通过簧片下压接触导通,现有技术中应用到逆变器上的薄膜开关,伴随着频繁的电气倒闸操作和多次的按压,多存在以下问题:薄膜开关结构变形丧失弹性;按压手感较差,影响设备仪表电气操作;开关行程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5.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包括面板、上导电层、下导电层和绝缘隔离层,所述绝缘隔离层夹持在所述上导电层和所述下导电层间,所述面板粘接在所述上导电层背离所述下导电层的一侧,在所述上导电层上嵌设有弧形簧片,所述弧形簧片面向所述下导电层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相对于所述下导电层垂直的动触头,在所述下导电层上并与所述动触头对应处开设有触发槽,所述触发槽的槽顶密封有弹性导电薄膜,所述动触头与所述弹性导电薄膜抵接或保持有距离;还包括触发件,所述触发件设于所述弧形簧片上并对称排列于所述动触头的两侧,用于所述上导电层与所述下导电层导通。
7.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触发件包括活塞柱和弹性件,在所述下导电层上并位于所述触发槽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活塞槽,所述活塞柱的一端与所述弧形簧片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密封在所述活塞槽内并沿所述活塞槽滑动,所述活塞槽通过开设在所述下导电层内的导通孔与所述触发槽连接并连通,在所述活塞槽和所述触发槽内充盈有密封油。
8.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件为绝缘弹簧,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活塞柱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弧形簧片和所述下导电层抵接。
9.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柱和所述活塞槽的连接处嵌设有密封圈。
10.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油由硅油和油墨组成且所述硅油和所述油墨的比例为三比一。
11.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绝缘隔离层由橡胶材料制成且所述绝缘隔离层延展至
所述弧形簧片处并分别与所述弧形簧片和所述下导电层粘接,用于缓冲所述弧形簧片形变。
12.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弧形簧片包括一体成形的支撑部、形变部和按压部,所述支撑部嵌设在所述上导电层内,所述形变部分别连接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按压部,所述形变部呈弧形结构设计且与所述弧形簧片的弧度朝向相反,用于减缓所述弧形簧片的形变应力。
13.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导电层背离所述上导电层的一侧涂履有底胶层。
14.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上导电层上并靠近所述弧形簧片处对称焊接有led灯芯。
15.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板背离所述上导电层的一侧电镀有有机玻璃层,所述面板和所述有机玻璃层与所述弧形簧片对应处为凹面,用于提高按压手感。
16.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绝缘隔离层夹持在上导电层和下导电层间,面板粘接在上导电层背离下导电层的一侧,在上导电层上嵌设有弧形簧片,弧形簧片面向下导电层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相对于下导电层垂直的动触头,在下导电层上并与动触头对应处开设有触发槽,触发槽的槽顶密封有弹性导电薄膜,动触头与弹性导电薄膜抵接或保持有距离;还包括触发件,触发件设于弧形簧片上并对称排列于动触头的两侧,用于上导电层与下导电层导通。即通过此设置,使得薄膜开关结构简洁稳定,按压手感好,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面板;11、有机玻璃层;2、上导电层;21、led灯芯;3、下导电层;31、触发槽;32、活塞槽;33、导通孔;4、绝缘隔离层;5、弧形簧片;51、动触头;52、支撑部;53、形变部;54、按压部;6、弹性导电薄膜;7、触发件;71、活塞柱;72、弹性件;8、密封圈;9、底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无线连接,也可以是有线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3.此外,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24.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如图1所示,包括面板1、上导电层2、下导电层3和绝缘隔离层4,绝缘隔离层4夹持在上导电层2和下导电层3间,面板1粘接在上导电层2背离下导电层3的一侧,在上导电层2上嵌设有弧形簧片5,弧形簧片5面向下导电层3的一侧一体连接有相对于下导电层3垂直的动触头51,在下导电层3上并与动触头51对应处开设有触发槽31,触发槽31的槽顶密封有弹性导电薄膜6,动触头51与弹性导电薄膜6抵接或保持有距离;还包括触发件7,触发件7设于弧形簧片5上并对称排列于动触头51的两侧,用于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3导通。
25.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触发件7包括活塞柱71和弹性件72,在下导电层3上并位于触发槽3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活塞槽32,活塞柱71的一端与弧形簧片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密封在活塞槽32内并沿活塞槽32滑动,活塞槽32通过开设在下导电层3内的导通孔33与触发槽31连接并连通,在活塞槽32和触发槽31内充盈有密封油。
26.进一步的,弹性件72为绝缘弹簧,弹性件72套设在活塞柱71上且弹性件72的两端分别与弧形簧片5和下导电层3抵接。
27.其中,活塞柱71和活塞槽32的连接处嵌设有密封圈8。
28.在薄膜开关的工作过程中,按压面板1,弧形簧片5形变,动触头51下移,同时,活塞柱71沿活塞槽32滑动并给予密封油压力,并通过密封油和导通孔33驱使弹性导电薄膜6膨胀弹起向上移动,直至动触头51与弹性导电薄膜6接触,薄膜开关导通,即通过弧形簧片5形变施予油压,进而使得弹性导电薄膜6鼓起与动触头51抵接导通的方式,防止薄膜开关结构被重压受损,同时也提高了薄膜开关下压灵敏度和操作手感,提高了使用寿命。
29.需要说明的是,密封油由硅油和油墨组成且硅油和油墨的比例为三比一,油墨和硅油混合后,其凝点低,不易蒸发,且流动性强,不粘附于活塞槽32、触发槽31和导通孔33。
30.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绝缘隔离层4由橡胶材料制成且绝缘隔离层4延展至弧形簧片5处并分别与弧形簧片5和下导电层3粘接,用于缓冲弧形簧片5形变,提高实用性和弧形簧片5寿命。
31.进一步的,弧形簧片5包括一体成形的支撑部52、形变部53和按压部54,支撑部52嵌设在上导电层2内,形变部53分别连接支撑部52和按压部54,形变部53呈弧形结构设计且与弧形簧片5的弧度朝向相反,用于减缓弧形簧片5的形变应力,提高使用寿命。
32.其中,下导电层3背离上导电层2的一侧涂履有底胶层9。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上导电层2上并靠近弧形簧片5处对称焊接有led灯芯21,led灯芯21在薄膜开关触发后导通发光,用于状态提示和美观。
34.在本实施例中,面板1背离上导电层2的一侧电镀有有机玻璃层11,面板1和有机玻璃层11与弧形簧片5对应处为凹面,用于提高按压手感,提高实用性。
35.需要说明的是,对称设计的双弹性件72结构,可辅助弧形簧片5的形变后恢复,防
止弧形簧片5变形丧失弹性,提高薄膜开关使用寿命。
36.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逆变器的面板薄膜开关,在下导电层3上并位于触发槽31的两侧对称开设有活塞槽32,活塞柱71的一端与弧形簧片5固定连接,其另一端密封在活塞槽32内并沿活塞槽32滑动,活塞槽32通过开设在下导电层3内的导通孔33与触发槽31连接并连通,在活塞槽32和触发槽31内充盈有密封油。即通过此设置,使得薄膜开关结构简洁稳定,按压手感好,使用寿命长。
37.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