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102786发布日期:2021-10-27 17:5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锰酸锂主要为尖晶石型锰酸锂,尖晶石型锰酸锂limn2o4是hunter在1981年首先制得的具有三维锂离子通道的正极材料,一直受到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它作为电极材料具有价格低、电位高、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是最有希望取代钴酸锂licoo2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3.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剂是近年新兴的导电剂,它一般直径在3

5纳米左右,长度达到10

30微米,它不仅能够在导电网络中充当“导线”的作用,同时它还具有双电层效应,发挥锂离子电池的高倍率特性;另外其良好的导热性能还有利于锂电池在充放电时的散热快,降低电池的极化内阻,提高电池的高低温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且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组成成分为石墨烯、碳纳米管、分散剂、去离子水,不含有有毒物质nmp
4.另外,现有的锰酸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制浆工艺下的浆料采用nmp为溶剂。但是,nmp易挥发、易燃易爆、且毒性大,从而易造成严重污染环境,使生产现场毒性大,严重影响了生产车间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但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比表面积大,易发生团聚现象,不易在溶剂中均匀分散。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散良好且稳定性高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将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水性粘结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打胶,得到混合浆料;
8.s2、将锰酸锂利导电剂进行捏合搅拌,得到混合粉体;
9.s3、将混合粉体和混合浆料进行混合,低速搅拌后高速搅拌,得到混合物;
10.s4、往混合物加入去离子水,高速搅拌,获得粘度为3pa.s

6pa.s的水系正极浆料。
11.优选地,步骤s1中,搅拌打胶的公转为20~30rmp,分散转速为2500~4000rmp;搅拌时间60~120min。
12.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去离子水的导电率≤1μs/cm;得到的混合浆料的固含量为45~65wt%。
13.优选地,步骤s2中,捏合搅拌的公转为15~30rmp,分散转速为1500~3000rmp;搅拌时间为180~240min。
14.优选地,步骤s3中,低速搅拌的公转为12~18rmp,高速搅拌的公转为20~50rmp,
分散转速为2000~4500rmp;搅拌时间为60~150min。
15.优选地,所述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包括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碳纳米管3

5份、石墨烯1.0

1.5份、分散剂0.8

1.2份以及去离子水92

94份。
16.优选地,所述水性粘结剂包括丙烯腈多元共聚物。
17.优选地,所述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乙炔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科琴黑中一种或多种。
18.优选地,所述去离子水的导电率≤1μs/cm。
19.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以去离子水作为分散介质,改善水系正极浆料的分散性,避免了使用有机溶剂造成的环境污染,更加环保及安全;在水系正极浆料的组分中,优化了导电剂和水性粘结剂的含量,同时还使用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为导电剂,能够降低电池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提高锂电池的高功率启动性能。
20.本发明的水系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干法搅拌,浆料分散性好,提高浆料的导电性,进而降低电池内阻,提高倍率性能。另外,相比其他方式搅拌在相同的固含量条件下浆料粘度低,有效改善浆料的加工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21.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22.s1、将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水性粘结剂和去离子水混合并搅拌打胶,得到混合浆料。
23.其中,水性粘结剂采用由丙烯腈多元共聚物制得的水性胶,丙烯腈多元共聚物在其中作为溶质,含量占水性胶总量的16wt%。加入的去离子水的导电率≤1μs/cm,去离子水的加入量以使得到的混合浆料的固含量为45~65wt%为准。搅拌打胶的公转为20~30rmp,分散转速为2500~4000rmp。搅拌时间60~120min。
24.s2、将锰酸锂和导电剂进行捏合搅拌,得到混合粉体。捏合搅拌的公转为15~30rmp,分散转速为1500~3000rmp;搅拌时间为180~240min。
25.s3、将混合粉体和混合浆料进行混合,低速搅拌后高速搅拌,得到混合物。其中,低速搅拌的公转为12~18rmp,高速搅拌的公转为20~50rmp,分散转速为2000~4500rmp;搅拌时间为60~150min。
26.s4、往混合物加入去离子水,高速搅拌,获得粘度为3pa.s

6pa.s的水系正极浆料。
27.在获得的水系正极浆料中,丙烯腈多元共聚物占所有固体含量的1.5wt%

3.5wt%。
28.本发明的水系正极浆料的粘度为3pa.s

6pa.s,去离子水根据达到该粘度进行适量的添加。去离子水的导电率≤1μs/cm,降低去离子水中金属杂质导致电池自放电几率。
29.在本发明的水系正极浆料中,锰酸锂为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赋予该水系正极浆料的导电性能。作为选择,导电剂包括导电炭黑、乙炔黑、碳纤维(vgcf)、碳纳米管(cnts)、科琴黑中一种或多种。
30.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也具有导电作用,其在水系正极浆料中可填充到导电剂之间、导电剂与锰酸锂之间的空隙,消除或减小导电剂之间、导电剂与锰酸锂之间的空隙,能够降低电池欧姆内阻和极化内阻,提高电池的高功率启动性能。水性粘结剂包括丙烯
腈多元共聚物。
3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32.实施例1
33.(1)、将1041.6g水性胶ady

701a(固含量为16wt%)、485g作为溶剂的水、1587g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固含量为6.3wt%)进行混合,放入广州森弘搅拌机以公转速度25rpm/min、分散速度2500rpm/min搅拌100min;测其粘度为3500mpa
·
s。
34.(2)、将3000g的锰酸锂活性物质和66.6g导电剂sp加入广州森弘搅拌机中后以公转速度15rpm/min、分散速度1500rpm/min搅拌180min。
35.(3)、然后将(1)搅拌好的胶液加入(2)捏合好的粉体中进行两个阶段的加入及搅拌:先加入(1)胶液重量的比例20%量共计622.9g,以公转速度15rpm/min、分散速度1500rpm/min搅拌30min浆料达到预分散泥巴状的效果,然后再加入(1)胶液重量的80%量共计2491.5g,以公转速度50rpm/min、分散速度3000rpm/min高速搅拌120min,这一阶段固含量为53.8%。
36.(4)、取485.5g的水加入(3)的产物中,以公转速度35rpm/min、分散速度2500rpm/min高速搅拌45min,制得最终固含量为50.4%、粘度为4300mpa
·
s的水系正极浆料。
37.实施例2
38.(1)、将815.2gady

701a(固含量为16wt%)、385.3g作为溶剂的水、1294g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固含量为6.3wt%)进行混合,放入广州森弘搅拌机以公转速度25rpm/min、分散速度2500rpm/min搅拌100min;测其粘度为3400mpa
·
s。
39.(2)、将3000g的锰酸锂活性物质和48.9g导电剂sp加入森弘搅拌机中后以公转速度15rpm/min、分散速度1500rpm/min搅拌180min。
40.(3)、将(1)搅拌好的胶液加入上述(2)捏合好的粉体中进行两个阶段的加入及搅拌:先加入(1):胶液重量的比例20%量共计499g,以公转速度15rpm/min、分散速度1500rpm/min搅拌30min浆料达到预分散泥巴状的效果,然后再加入(1)胶液重量的80%量1995.6g,以公转速度50rpm/min、分散速度3000rpm/min高速搅拌120min,这一阶段固含量为58.8%。
41.(4)、取385.3g的水加入(3)的产物中,以公转速度35rpm/min、分散速度2500rpm/min高速搅拌45min,制得最终固含量为55.1%、粘度为5300mpa
·
s的水系正极浆料。
42.实施例3
43.(1)、将604.8gady

701a(固含量为16wt%)、919g作为溶剂的水、1536g高性能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固含量为6.3wt%)进行混合,放入广州森弘搅拌机以公转速度26rpm/min、分散速度2600rpm/min搅拌100min;测其粘度为3600mpa
·
s。
44.(2)、将3000g的锰酸锂活性物质和32.35g导电剂sp加入广州森弘搅拌机中后以公转速度15rpm/min、分散速度1500rpm/min搅拌180min。
45.(3)、将(1)搅拌好的胶液加入上述(2)捏合好的粉体中进行两个阶段的加入及搅拌:先加入(1):胶液重量的比例20%量共计612g,以公转速度15rpm/min、分散速度1500rpm/min搅拌30min浆料达到预分散泥巴状的效果,然后再加入(1)胶液重量的80%量共计2448g,以公转速度50rpm/min、分散速度3300rpm/min高速搅拌120min,这一阶段固含量为52.9%。
46.(4)、取919g的水加入(3)的产物中,以公转速度35rpm/min、分散速度2600rpm/min高速搅拌45min,制得最终固含量为46.5%、粘度为4300mpa
·
s的水系正极浆料。
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