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7240发布日期:2021-10-27 19:1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普及,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偏向于娱乐。以智能手机为例,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更聚焦于游戏,追求更加身临其境的游戏体验。
3.目前的手机游戏,特别是竞技类手机游戏,对于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仅靠智能手机的屏幕的触控操作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仅靠屏幕的触控操作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6.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滑动键、按键及传动组件;所述外壳设置有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按键可活动地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滑动键可滑动安装于所述第二通孔中;
7.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及摆臂,所述传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滑动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摆臂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所述摆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按键转动连接;
8.在所述滑动键相对所述外壳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至少部分伸出至所述外壳外,在所述滑动键相对所述外壳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按键处于所述外壳内。
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传动组件将滑动键与按键连接起来,将滑动键的滑动转换为按键的伸缩运动,通过滑动键的位置改变实现对按键伸出和缩回状态的控制,使按键在使用时伸出外壳外,提升电子设备的操作性与稳定性;按键在不使用时处于外壳内,节约按键占用的空间,提高按键的使用便捷性。
10.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1.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2.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之一;
13.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之二;
14.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滑动键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形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在滑动键处于第二位置的情形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俯视图;
17.图6是图5所示出的电子设备沿a

a线的剖视图;
18.图7是图5所示出的电子设备沿b

b线的剖视图;
19.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20.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0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动座与第一弹性扣的配合示意图;
22.图1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滑动座的结构示意图;
23.图1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座与第二弹性扣的配合示意图;
24.图1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1、外壳;
ꢀꢀꢀꢀꢀꢀꢀꢀꢀꢀꢀꢀꢀꢀ
102、按键;
27.1021、基座;
ꢀꢀꢀꢀꢀꢀꢀꢀꢀꢀꢀꢀꢀ
1022、基体;
ꢀꢀꢀꢀꢀꢀꢀꢀꢀꢀꢀꢀꢀ
1023、端盖;
28.1024、安装孔;
ꢀꢀꢀꢀꢀꢀꢀꢀꢀꢀꢀ
1025、滑动块;
ꢀꢀꢀꢀꢀꢀꢀꢀꢀꢀꢀ
1026、键帽;
29.1027、按键弹片;
ꢀꢀꢀꢀꢀꢀꢀꢀꢀ
1028、柔性线路板;
ꢀꢀꢀꢀꢀꢀꢀ
1029、卡扣部;
30.103、滑动键;
ꢀꢀꢀꢀꢀꢀꢀꢀꢀꢀꢀꢀ
1031、滑动座;
ꢀꢀꢀꢀꢀꢀꢀꢀꢀꢀꢀ
1032、底座;
31.1033、滑块;
ꢀꢀꢀꢀꢀꢀꢀꢀꢀꢀꢀꢀꢀ
1034、阶梯槽;
ꢀꢀꢀꢀꢀꢀꢀꢀꢀꢀꢀ
1035、座体;
32.1036、盖体;
33.104、传动组件;
ꢀꢀꢀꢀꢀꢀꢀꢀꢀꢀ
1041、传动件;
ꢀꢀꢀꢀꢀꢀꢀꢀꢀꢀꢀ
1042、摆臂;
34.200、第一弹性扣;
ꢀꢀꢀꢀꢀꢀꢀꢀ
201、第一卡柱;
ꢀꢀꢀꢀꢀꢀꢀꢀꢀꢀ
202、第一弹性件;
35.203、第一限位孔;
ꢀꢀꢀꢀꢀꢀꢀꢀ
204、第二限位孔;
ꢀꢀꢀꢀꢀꢀꢀꢀ
205、限位板;
36.300、第二弹性扣;
ꢀꢀꢀꢀꢀꢀꢀꢀ
301、第二卡柱;
ꢀꢀꢀꢀꢀꢀꢀꢀꢀꢀ
302、第二弹性件;
37.303、第三限位孔;
ꢀꢀꢀꢀꢀꢀꢀꢀ
304、第四限位孔;
38.401、第一通孔;
ꢀꢀꢀꢀꢀꢀꢀꢀꢀꢀ
402、第二通孔;
ꢀꢀꢀꢀꢀꢀꢀꢀꢀꢀ
403、滑槽;
39.404、挡板;
ꢀꢀꢀꢀꢀꢀꢀꢀꢀꢀꢀꢀꢀꢀ
404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轴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下面结合图1

图1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44.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外壳101、滑动键103、按键102及传动组件104。外壳101设有第一通孔401和第二通孔402,按键102活动插设在第一通孔401中,滑动键103可滑动安装于第二通孔402中。
45.如图2所示,传动组件104包括传动件1041及摆臂1042,传动件1041的第一端与滑动键103固定连接,传动件1041的第二端与摆臂1042的第一端转动连接,摆臂1042的第二端与按键102转动连接。
46.如图3所示,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按键102至少部分伸出至外壳101外。如图4所示,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按键102处于外壳101内。
47.可选的,第一通孔401和第二通孔402位于外壳101的同一侧。传动件1041与滑动键103通过固定或可拆卸方式连接在一起,随着滑动键103相对外壳101滑动,传动件1041随同滑动键103在外壳101内来回运动。按键102相对外壳101的伸缩方向和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的滑动方向垂直,进而传动件1041的滑动方向和按键102相对外壳101的伸缩方向垂直。摆臂1042的两端分别与传动件1041和按键102转动连接,在传动件1041相对外壳101直线运动过程中,由于摆臂1042的长度固定,摆臂1042相对传动件1041和按键102转动的同时推动按键102相对外壳101活动。由此,借由传动件1041和按键102将滑动键103相对外壳101的滑动转换为按键102相对外壳101的伸缩运动。
48.具体地,在滑动键103相对外壳101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按键102至少部分伸出至外壳101外,在滑动键103相对外壳101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按键102处于外壳101内。可以理解的是,按键102处于外壳101内指的是按键102的按压面与外壳101的外表面齐平或者按键102的按压面内缩在第一通孔401内并与外壳101的外表面有一定距离。按键102至少部分伸出至外壳101外指的是按键102的按压面伸出至外壳101外可供进行按压操作。
4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滑动键103和按键102安装在外壳101的同一侧,滑动键103在外力作用下相对外壳101发生滑动,从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实现按键102的伸缩。如图1和图2所示,向上拨动滑动键103,传动件1041随之向上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摆臂1042转动,摆臂1042拉动按键102向外壳101内运动,在滑动键103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按键102处于外壳101内。类似的,向下拨动滑动键103,传动件1041随之向下运动运动,带动与其相连的摆臂1042推动按键102向外壳101外运动。在滑动键103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按键102伸出至外壳101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为滑动键103滑动至第二通孔402两端时对应的位置,也可以是对应于第二通孔402中部的位置。
5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滑动键103滑动安装在第二通孔402内,滑动键103与传动件1041固定连接,从而使传动件1041随同滑动键103相对外壳101滑动,摆臂1042的两端分别与按键102和传动件1041转动连接,随着传动件1041的滑动,摆臂1042推拉按键102使按键102相对外壳101在第一通孔401内伸缩运动,与按键102连接起来,将滑动键103的滑动转换为按键102的伸缩运动,当按键102伸出外壳101时可供按压,当按键102缩回外壳101内时能够实现按键102的隐藏,从而提升电子设备的操作性与稳定性;按键102在不使用时处于外壳101内,不影响整个电子设备的外观完整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51.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1设有滑槽403,传动件1041安装于滑槽403并能在滑动键103驱动下沿滑槽403滑动。
52.如图2和图3所示,滑槽403沿平行于第一通孔401所在的侧面延伸。滑槽403的长度可以比传动件1041的滑动行程长也可以与传动件1041的滑动行程一致。在滑槽403的长度比传动件1041的滑动行程长的情况下,借助滑动键103在第二通孔402内的移动控制传动件1041的行程。在滑槽403的长度比传动件1041的滑动行程一致的情况下,当传动件1041的一端与滑槽403的端部抵接时滑动键103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对此本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传动件1041可以为滑块或带有滑块的杆体,滑块收容在滑槽403内以沿滑槽403滑动。
5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借由滑槽403的导向作用,避免传动件1041随滑动键103一同滑动过程中出现错位。
5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摆臂1042为多个,并且多个摆臂1042沿传动件1041的滑动方向间隔分布。
55.如图3和图4所示,摆臂1042为两个,两个摆臂1042相对于按键102的中心线对称分布。每一摆臂104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转轴与传动件1041和按键102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摆臂1042也可以布设三个或四个,对于摆臂1042的数量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
56.每一摆臂1042的一端与传动件104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按键102转动连接。随着传动件1041的滑动,多个摆臂1042同时推拉按键102,避免单个摆臂1042推拉按键102导致按键102受力不匀出现滑动卡顿的情形。
5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滑动键103包括滑动座1031,传动件1041与滑动座1031固定连接。滑动座1031和外壳101中的一者设有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另一者安装有第一弹性扣200。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弹性扣200卡接在第一限位孔203内,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弹性扣200卡接在第二限位孔204内。
58.其中,滑动座1031与传动件1041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固定铆接、粘接、焊接、销钉连接等,本技术不做具体限定。如图2、图10和图11所示,滑动座1031远离第二通孔402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的轴线与第二通孔402的孔轴重合。如图2和图5所示,螺钉穿过传动件1041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传动件1041和滑动座1031固定连接在一起。
59.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可以为盲孔或者通孔,对此本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6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外壳101设有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如图10和图11所示,滑动座1031设有第一弹性扣200。第一限位孔203、第二限位孔204和第一弹性扣20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具体地,如图9所示,滑动座1031并行设有两个第一弹性扣200,外壳101设有两个第一限位孔203和两个第二限位孔204,两个第一限位孔203和两个第二限位孔204位于第二通孔402的下方。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两个第一弹性扣200一一对应地卡接在两个第一限位孔203内。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两个第一弹性扣200一一对应地卡接在两个第二限位孔204内。
61.在又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壳101设有第一弹性扣200,滑动座1031设有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第一弹性扣200设置在外壳101设有滑槽403的侧面上,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对应设置在滑动座1031平行于该侧面的一侧。当然,第一弹性扣200还可以设置在外壳101的其他位置,对应的,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在滑动座1031的位置对应调整即可。
62.除此之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限位结构限定滑动键103在第二通孔402内的位置。比如,在滑动键103设置卡槽,当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时,卡槽卡接在第二通孔402的边缘,借由卡槽内部设置的凸起和与第二通孔402处设置的限位孔配合实现限位。
6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借助第一弹性扣200和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的配合实现滑动座1031的自锁,避免滑动键103移动至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移位。
64.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滑动座1031包括底座1032及滑块1033,滑块1033可滑动安装在第二通孔402内。底座1032位于外壳101内,滑块1033与底座1032固定连接,传动件1041与底座1032远离滑块1033的一侧固定连接。
65.如图8所示,底座1032为方形块,底座1032的第一侧设有安装槽,滑块1033插设在安装槽内并通过螺丝与安装槽的槽壁固定连接。底座1032的第二侧设有螺纹孔,传动件1041通过螺丝固定安装在底座1032上。第一弹性扣200安装在底座1032上。如图11所示,为方便安装第一弹性扣200,底座1032包括座体1035及盖体1036,呈分体结构。座体1035设有安装第一弹性扣200的槽体,当第一弹性扣200安装在座体1035后,盖体1036固定在座体1035上以便形成容纳第一弹性扣200的安装腔。
66.在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中,滑块1033和底座1032一体成型,滑块1033凸设在底座1032内并位于第二通孔402内以便推动滑块1033。
6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拨动滑块1033,带动底座1032与传动件1041同步运动,以使第一弹性扣200卡接在第一限位孔203或第二限位孔204内,从而将滑动键103限位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68.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402为阶梯孔,滑块1033为t型块。
69.如图8所示,t型块的水平段与阶梯孔的阶梯面抵接,当t型块的水平段沿阶梯孔滑动时,t型块的竖直段在阶梯孔的小孔段滑动,进而带动底座1032滑动。借由t型块和阶梯孔的配合避免内部结构在滑动键103移动过程中暴露出来,同时还能使t型块的外表面与外壳101的外表面大体平齐,避免影响电子设备的整体外观。
70.在本技术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通孔402为条形孔,滑块1033为t型块。t型块的竖直段在条形孔内滑动,t型块的水平段与底座1032固定且其长度大于条形孔的长度。t型块的水平段抵接于外壳101的内表面,使t型块的水平段在条形孔内滑动时,外壳101内部的部件不会通过条形孔内的缝隙暴露出来。
71.可选的,t型块的水平段外表面设置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为凸点或防滑纹,借助防滑结构增大摩擦力,方便拨动t型块。
72.本技术实施例借助阶梯孔和t型块的配合使t型块收容在阶梯孔内,避免凸设影响电子设备外观的整齐度,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73.具体地,在滑动座1031内设有第一弹性扣200,外壳101设有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的情况下,如图6、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弹性扣200包括相连的第一卡柱201及第一弹性件202。滑动座1031内设有阶梯槽1034,第一卡柱201活动插设在阶梯槽1034的小径段,第一弹性件202收容在阶梯槽1034的大径段。第一卡柱201设有限位板205,第一弹性件202的第一端与阶梯槽1034的槽底抵接,第一弹性件202的第二端与限位板205抵接。在第一卡柱201卡接在第一限位孔203或第二限位孔204内的情况下,限位板205与阶梯槽1034的阶梯面抵接。
74.可选的,如图6所示,第一弹性件202可以为弹簧。第一卡柱201上设置的限位板205可以位于第一卡柱201的端部也可以位于第一卡柱201的柱体上。在限位板205设置在第一卡柱201的柱体上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202局部套设在第一卡柱201上。
75.在滑动键103处于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弹性件202向第一卡柱201施加压力,使第一卡柱201紧密地卡接在第一限位孔203中,不发生松动。拨动滑动键103使之滑向第二位置的过程中,第一卡柱201从第一限位孔203内脱出并沿阶梯槽1034的小径段滑动以带动限位板205压缩第一弹性件202。在滑动键103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一卡柱201在第一弹性件202的回弹力作用下卡接在第二限位孔204内,限位板205与阶梯槽1034的阶梯面抵接。
76.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扣200设置在滑动座1031上,借助第一卡柱201和第一弹性件202相互配合实现第一弹性扣200与第一限位孔203和第二限位孔204的弹性卡扣。
7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01内设有滑道,滑道沿第一通孔401的轴向延伸,按键102可滑动地安装在滑道内。借由滑道为按键102的滑动提供导向,避免按键102滑动过程中发生倾斜。
78.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滑道为凹槽,与滑槽403位于外壳101的同一侧面。按键102设有凸起,凸起滑动安装在凹槽内。凹槽的槽长与按键102的移动距离相同或略大于按键102的移动距离。凹槽为按键102在第一通孔401内的滑动提供导向作用,避免移动过程中发生晃动或位置偏移。
79.在又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还包括两个挡板404,两个挡板404相对设置,两挡板404之间形成滑道。
80.如图9所示,两个挡板404之间的距离对应于按键102在第一通孔401的径向方向的长度,按键102沿着第一通孔401的轴向方向在滑道内做直线往返运动。
81.如图9所示,每一挡板404设有导向槽4041,两挡板404上的导向槽4041相对设置。如图13所示,按键102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滑动块1025,滑动块1025可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槽4041内。
82.按键102设置在两挡板404之间并可滑动的同时借由两个挡板404进行导向,同时滑动块1025与导向槽4041的配合进一步优化导向效果,避免按键滑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或出现卡顿。
83.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按键102固定于基座1021,基座1021和外壳101中的一者安装有第二弹性扣300,另一者设有第三限位孔303和第四限位孔304。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扣300卡接在第三限位孔303内,按键102伸出至外壳101外。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
下,第二弹性扣300卡接在第四限位孔304内,按键102处于外壳101内。
84.基座1021与摆臂1042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摆臂1042在传动件1041的作用下推拉基座1021,基座带动按键102发生同步运动。需要说明的是,按键102安装在基座1021上并能相对基座1021沿基座1021的滑动方向移动,以实现按键102的按压操作。
8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基座1021安装有第二弹性扣300,外壳101设有第三限位孔303和第四限位孔304。第二弹性扣300、第三限位孔303和第四限位孔304用于将基座1021限位于外壳101,从而实现按键102的相对固定,避免在按键102按压过程中按键102整体发生移动。
86.如图9所示,第三限位孔303和第四限位孔304位于外壳101设有滑槽403的一侧。第二弹性扣300安装在基座1021的底部。第二弹性扣300包括第二卡柱301及第二弹性件302,第二弹性件302为弹簧。其具体安装于第一弹性扣200类似,基座1021包括基体1022和端盖1023,基体1022设有安装孔1024,第二卡柱301和第二弹性件302均插设在安装孔1024内,端盖1023通过螺丝固定在基体1022上以使第二弹性件302封装在安装孔1024内。第二弹性件302的一端与端盖1023抵接,第二弹性件302的另一端与第二卡柱301抵接。在滑动键103相对于外壳101滑动至第一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302向第二卡柱301施加压力,使第二卡柱301紧密地卡接在第三限位孔303中,不发生松动。当基座1021在外壳101内滑动时,摆臂1042在传动件1041的作用下驱动基座1021向伸出外壳101的方向运动,第二卡柱301从第三限位孔303内脱出,抵推第二弹性件302使第二弹性件302压缩。在滑动键103移动至第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弹性件302回弹推动第二卡柱301卡接在第四限位孔304内,按键102保持在伸出外壳101外的状态。
8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借由第二弹性扣300与第三限位孔303和第四限位孔304的配合将按键102限定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结构简单且易于切换按键102相对于外壳101的伸缩状态。
88.如图7所示,按键102包括键帽1026及按键弹片1027,键帽1026可伸缩安装在基座1021上,按键弹片1027安装在基座1021上并通过柔性线路板1028与主控板相连。按压键帽1026,按键弹片1027被触发,产生的电信号通过柔性线路板1028传递给主控板从而实现对电子设备的调节。如图13所示,基座1021设有通槽、条形槽、插孔及中心孔。通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传动件1041的滑动方向一致。按键弹片1027固定安装在通槽远离第一通孔401的槽壁内壁,条形槽设置在通槽靠近第一通孔的槽壁上且位于该槽壁外部。中心孔对应设置在条形槽的槽底中心,插孔有两个,两个插孔对称布设在中心孔的相对两侧,键帽1026穿过第一通孔401后插设在中心孔内并能沿中心孔的轴向运动。按键102设有两个卡扣部1029,卡扣部1029设有卡槽,卡槽的槽口沿垂直插孔孔轴的方向延伸。卡扣部1029一一对应地插设在插孔内,插孔的孔壁插设在卡扣部1029的卡槽内。按键102回弹后,卡槽的内壁与插孔的孔壁抵接,限定按键102的回弹位置。当按键102伸出至外壳101外并按压键帽1026时,按键弹片1027发生形变,产生电信号并通过柔性线路板1028传递至主控板,以便电子设备对按键102的按压动作做出反馈。当外力消失时,按键弹片1027恢复原先的位置,按键102在按键弹片1027的弹力作用下复位。
8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当然,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还可以为其他种类的电子设备,本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电子
设备的具体种类。
9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