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振保护装置

文档序号:26914264发布日期:2021-10-09 15:4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振保护装置

1.本发明涉及电池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振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及。新能源汽车电池是汽车的核心零部件,起着为汽车提供能源的作用。现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在汽车上保护方面存在着不足,新能源汽车电池通常装在箱体中,为了使新能源汽车电池在箱体中比较稳定,箱体与新能源电池紧贴,但这样在一些天气较热的情况下会使得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散热不好,从而使电池周围的温度升高,这样会影响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寿命,若新能源汽车电池长久使用,新能源汽车电池会老化,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新能源汽车电池有自燃、爆炸的风险。
3.若箱体与新能源汽车电池之间具有散热的间隙,虽然可以便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但是由于路面颠簸使得新能源汽车电池产生较大的震动,会使得新能源汽车电池螺丝松动,新能源汽车电池可能会与箱体的内壁发生碰撞,从而造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损坏,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振保护装置,以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振保护装置,包括箱体,箱体的顶部上可拆卸连接有箱盖,箱体内设有左夹板、右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竖向相对设置,上夹板和下夹板横向相对设置;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均固定设有竖向的竖滑杆,上夹板上的竖滑杆和箱盖之间、下夹板上的竖滑杆和箱体的底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性件,上夹板上的竖滑杆竖向滑动连接在箱盖上,下夹板上的竖滑杆竖向滑动连接在箱体的底部上;左夹板和右夹板上均固定设有横向的横滑杆,左夹板上的横滑杆横向滑动连接在箱体的左侧壁上,右夹板上的横滑杆横向滑动连接在箱体的右侧壁上,左夹板上的横滑杆和箱体的左侧壁之间、右夹板上的横滑杆和箱体的右侧壁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性件。
6.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将新能源汽车电池放在左夹板、右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左夹板、右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夹持。第一弹性件用于对上夹板和下夹板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夹持提供弹力,第二弹性件用于对左夹板和右夹板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夹持提供弹力。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上夹板、下夹板、左夹板和右夹板的夹持下位于箱体中,新能源汽车电池侧壁与箱体的侧壁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从而便于热量的散发,有利于减少新能源汽车电池周围的温度,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寿命。
7.同时,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而使新能源汽车电池上、下、左和右振动或者晃动,当新能源汽车电池横向左右晃动或者振动时,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左夹板和右夹板的夹持下横向晃动或者振动,左夹板和右夹板使得第二弹性件发生形变,第二弹性件给新能
源汽车电池一定的缓冲力,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横向的移动,从而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横向晃动或者振动,能够避免新能源汽车电池直接横向的撞击到箱体的内壁上而损坏。同理,当新能源汽车电池竖向上、下晃动或者振动时,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夹持下竖向晃动或者振动,上夹板和下夹板使得第一弹性件发生形变,第一弹性件给新能源汽车电池一定的缓冲力,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竖向的移动,从而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竖向晃动或者振动,能够避免新能源汽车电池直接竖向的撞击到箱体的内壁上而损坏。由此,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8.综上,通过本方案,从便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和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缓冲而减少碰撞两个方面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保护效果好。
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左夹板的右侧面、右夹板的左侧面、上夹板的下侧面和下夹板的上侧面上均设有多个滚珠。由此,滚珠的设置便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在左夹板和右夹板之间竖向移动,便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在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横向的移动。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位于箱体外侧的散热机构,横滑杆均为导热杆,横滑杆的一端位于箱体的外侧且和散热机构连接。由此,导热杆具有热传导的作用,这样新能源汽车电池产生的热量通过横滑杆向外传递到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将热量散发掉,从而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能力,有利于提高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使用寿命。
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散热机构包括冷却液箱、冷却筒、出液管和进液管,进液管和出液管均和冷却液箱连通,进液管和冷却筒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管,出液管和冷却筒之间连接有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上设有使冷却筒中的冷却液单向流入到进液管中的第一单向阀,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使出液管上的冷却液单向流入到冷却筒中的第二单向阀;冷却筒中滑动连接有冷却活塞,横滑杆位于箱体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在冷却活塞上。由此,冷却液箱中盛装有冷却液。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进入到第二连接管中,并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冷却筒中,新能源汽车电池上的热量传递给横滑杆,横滑杆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活塞,冷却筒中的冷却液对冷却活塞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横滑杆散热的作用。本方案中新能源汽车电池左右移动过程中,横滑杆带动冷却活塞在冷却筒中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冷却筒不断的吸液和排液。冷却筒吸液时,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和第二连接管进入到冷却筒中,从而给冷却筒中补充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低温的冷却液对横滑杆的冷却效果较好。当冷却筒排液时,冷却筒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连接管和进液管进入到冷却液箱中,从而实现了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从冷却筒中排出,排出后的冷却液进入到冷却液箱中再进行风冷降温,以使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由此,通过本方案使得冷却筒中的冷却液不断的循环,使得温度低的冷却液进入到冷却筒中,温度高的冷却液排出冷却筒,保证了冷却、散热的效果。
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箱体的内部设有烟雾检测器,烟雾检测器上电连接有控制系统,横滑杆为管状,横滑杆位于冷却筒内的一端均和冷却筒装有冷却液的腔室连通,横滑杆的另一端上均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连接管上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和控制系统电连接。烟雾检测器用于对箱体内进行烟雾检测。当新能源汽车电池老化而爆炸或者起火时,烟雾检测器会检测到烟雾而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磁阀打开,同时控制第一连接管上的第二电磁阀关闭,这样冷却活塞在对冷却筒中的冷却液进行挤压时,冷却筒中的冷却液不会通过第一连接管排出,冷却筒中的冷却液在冷却活塞
的挤压下而进入到横滑杆中,并从横滑杆位于箱体内的一端中喷出,冷却液喷到新能源汽车电池上,从而对新能源汽车电池进行及时的灭火,避免造成较大的火灾,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滚珠的设置使得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侧壁和横滑杆的端部之间具有间隙,这样新能源汽车电池不会堵住横滑杆的端部,使得横滑杆内的冷却液能够正常的喷出。
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散热机构还包括风扇,风扇朝向冷却液箱。由此,通过风扇对冷却液箱中的冷却液进行风冷降温。
附图说明
14.图1为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振保护装置的正向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体1、竖滑杆2、拉簧3、连接部4、下夹板5、烟雾检测器6、冷却液箱7、进液管8、出液管9、第一连接管10、第二电磁阀11、第一单向阀12、第二连接管13、第二单向阀14、冷却筒15、冷却活塞16、横滑杆17、压簧18、第一电磁阀19、左夹板20、滚珠21、新能源汽车电池22。
17.实施例1
18.基本如附图1所示: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减振保护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汽车的车体上。箱体1的顶部上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有箱盖,箱体1内设有左夹板20、右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5,左夹板20位于右夹板的左侧,左夹板20和右夹板竖向相对设置,上夹板位于下夹板5的上方,上夹板和下夹板5横向相对设置。本实施例中上夹板和下夹板5的长度均大于新能源汽车电池22长度,上夹板和下夹板5的宽度均小于新能源汽车电池22宽度,这样上夹板和下夹板5不会对新能源汽车电池22的上下侧面全部覆盖。左夹板20和右夹板的高度均小于新能源汽车电池22的高度,左夹板20和右夹板的宽度均小于新能源汽车电池22的宽度,这样左夹板20和右夹板不会对新能源汽车电池22的左右侧面全部覆盖。上夹板和下夹板5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设有多个竖向的竖滑杆2,上夹板上的竖滑杆2穿过箱盖而竖向滑动连接在箱盖上,下夹板5上的竖滑杆2穿过箱体1的底部而竖向滑动连接在箱体1的底部上,上夹板上的竖滑杆2和箱盖之间、下夹板5上的竖滑杆2和箱体1的底部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性件,具体的,第一弹性件为拉簧3,竖滑杆2位于箱体1的外侧部位上焊接有连接部4,拉簧3套在竖滑杆2位于箱体1的外侧部位上,下夹板5上竖滑杆2上的拉簧3连接在连接部4和箱体1的底部之间,上夹板上竖滑杆2上的拉簧3连接在连接部4和箱盖之间。
19.左夹板20和右夹板上均通过螺栓固定设有多个横向的横滑杆17,左夹板20上的横滑杆17穿过箱体1的左侧壁而横向滑动连接在箱体1的左侧壁上,右夹板上的横滑杆17穿过箱体1的右侧壁而横向滑动连接在箱体1的右侧壁上,左夹板20上的横滑杆17的右端和箱体1的左侧壁之间、右夹板上的横滑杆17的左端和箱体1的右侧壁之间连接有第二弹性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件为压簧18,压簧18套在横滑杆17上。左夹板20的右侧面、右夹板的左侧面、上夹板的下侧面和下夹板5的上侧面上均设有多个滚珠21。本实施例中上夹板与箱盖之间、下夹板5与箱体1的底部之间、左夹板20与箱体1的左侧壁之间、右夹板与箱体1的右侧壁之间均具有散热间隙。
20.本装置还包括位于箱体1外侧的散热机构,本实施例中的横滑杆17均为导热杆,导热杆为导热材质制成。横滑杆17位于箱体1外侧的一端和散热机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散热机构为两个,分别和箱体1左右两侧的横滑杆17连接。以右侧的散热机构为例,散热机构包括冷却液箱7、冷却筒15、出液管9和进液管8,冷却筒15的数量和箱体1右侧的横滑杆17的数量相同,均为三个。进液管8和出液管9均和冷却液箱7连通,进液管8和冷却筒15之间均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出液管9和冷却筒15之间均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3,第一连接管10上设有使冷却筒15中的冷却液单向流入到进液管8中的第一单向阀12,第二连接管13上设有使出液管9上的冷却液单向流入到冷却筒15中的第二单向阀14;冷却筒15中滑动连接有冷却活塞16,冷却活塞16为导热材料制成,横滑杆17位于箱体1的外侧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冷却活塞16上。冷却液箱7中装有冷却液,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汽车会迎面受到流动的空气,冷却液箱7与流动的空气接触而进行散热,也就是通过风冷的方式进行散热。当然也可在冷却液箱7的外侧设置风扇,通过风扇的转动而产生空气流动,从而达到对冷却液箱7进行风冷的作用。
21.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新能源汽车电池22放在左夹板20、右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5之间,左夹板20、右夹板、上夹板和下夹板5对新能源汽车电池22进行夹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颠簸而使新能源汽车电池22上、下、左和右振动或者晃动,当新能源汽车电池22横向左右晃动或者振动时,新能源汽车电池22在左夹板20和右夹板的夹持下横向晃动或者振动,左夹板20和右夹板使得压簧18发生形变,压簧18给新能源汽车电池22一定的缓冲力,新能源汽车电池22在上夹板和下夹板5之间横向的移动,从而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电池22的横向晃动或者振动,能够避免新能源汽车电池22直接横向的撞击到箱体1的内壁上而损坏。同理,当新能源汽车电池22竖向上、下晃动或者振动时,新能源汽车电池22在上夹板和下夹板5的夹持下竖向晃动或者振动,上夹板和下夹板5使得拉簧3发生形变,拉簧3给新能源汽车电池22一定的缓冲力,新能源汽车电池22在左夹板20和右夹板之间竖向的移动,从而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电池22的竖向晃动或者振动,能够避免新能源汽车电池22直接竖向的撞击到箱体1的内壁上而损坏。
22.同时,新能源汽车电池22上的热量传递给横滑杆17,横滑杆17将热量传递给冷却活塞16,冷却筒15中的冷却液对冷却活塞16进行冷却,从而达到对横滑杆17向外传递热量而进行散热的作用。本方案中新能源汽车电池22左右移动过程中,横滑杆17带动冷却活塞16在冷却筒15中左右移动,从而使得冷却筒15不断的吸液和排液。以右侧的冷却筒15为例,冷却活塞16向左移动时,冷却筒15吸液时,冷却液箱7中的冷却液通过出液管9和第二连接管13进入到冷却筒15中,从而给冷却筒15中补充温度较低的冷却液,低温的冷却液对横滑杆17的冷却效果较好。当冷却活塞16向右移动而使冷却筒15排液时,冷却筒15中的冷却液通过第一连接管10和进液管8进入到冷却液箱7中,从而实现了温度较高的冷却液从冷却筒15中排出,排出后的冷却液进入到冷却液箱7中进行风冷降温,冷却液箱7中的冷却液温度降低,以待下次通过出液管9和第二连接管13进入到冷却筒15中进行冷却。由此,通过本方案使得冷却筒15中的冷却液不断的循环流动,使得温度低的冷却液进入到冷却筒15中,温度高的冷却液排出冷却筒15,保证了冷却、散热的效果。
23.实施例2
24.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内部通过螺钉安装设有烟雾检测器6,烟雾检测器6上电连接
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为ecu控制系统,横滑杆17为管状,横滑杆17的两端设有开口,横滑杆17的内部可以使液体流通。横滑杆17位于冷却筒15内的一端均和冷却筒15内装有冷却液的腔室连通,横滑杆17的另一端上均设有第一电磁阀19,第一连接管10上设有第二电磁阀11;第一电磁阀19和第二电磁阀11均和控制系统电连接,平时,第一电磁阀19处于关闭状态,横滑杆17不会流通液体,第二电磁阀11处于打开状态,第一连接管10能够流通液体。冷却液可以选用水。
25.当新能源汽车电池22老化或者发生意外事故而爆炸或者起火时,烟雾检测器6会检测到爆炸或者起火的烟雾而传递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磁阀19打开,同时控制第一连接管10上的第二电磁阀11关闭,这样冷却活塞16在对冷却筒15中的冷却液进行挤压时,冷却筒15中的冷却液不会通过第一连接管10排出,冷却筒15中的冷却液在冷却活塞16的挤压下而进入到横滑杆17中,并从横滑杆17位于箱体1内的一端中喷出,冷却液喷到新能源汽车电池22上,从而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能够对新能源汽车电池22进行及时的灭火,避免造成较大的火灾,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